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後,這部史上最燃國產劇好戲剛剛開始

2020-12-18 騰訊網

作為中國版「燃燒的遠徵」的重要節點

2016年10月17日

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迄今持續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景海鵬和陳冬將在軌飛行30天,並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為中國空間站建設打下基礎。套用一句話來說,

這是人類的一小步,卻是中國航天的一大步。

這還不夠,對於渺渺星辰,還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探索的地方。從小米加步槍成立起來的中國,已經一步一個腳印,接近以前不可及的目標。

這段航天追夢的歷程,

習近平總書記曾有評價——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航天戰線的同志們秉持航天報國的理想和追求,艱苦奮鬥,自強不息,開拓進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這個歷程像是一部部連續劇,

沒有套路、全靠才華,良心國產、全程高燃。

很多已經拍了四五個續集,反響一季比一季好,劇情一季比一季精彩和令人期待。

國人經歷的航天連續劇

1971年4月,當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遨遊太空時,陝北黃土地上,一個18歲的青年,正仰望天空,

「我當時在延川縣梁家河村當知青,聽到了發射成功的消息,非常激動!」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回憶。

這裡也從個體回憶和感受,來簡要回顧下我們看過的《航天追夢》系列連續劇。

《神舟一號》是《中國神舟》系列中的第一季,這部1999年11月20日上演的「電視劇」,

志著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2003年拍攝的《神舟五號》是80後最深的印記。

當時南方君是在學校看的直播,發射成功的那一刻,多少80後熱淚盈眶,為國家首次載人航天自豪。

神舟十號是《中國神舟》系列第十季。

這一季,習近平總書記與三位航天員進行太空通話,

女航天員王亞平還在太空扮演老師為地球的孩子們上了一堂課。最後,神舟十號和天宮一號(微博)完美對接未本季上演了大團圓的結局。

玉兔號,這只在微博上會賣萌的「兔子」擁有754萬粉絲。

令人惋惜的是,在發回7TB的數據後,她已經長眠在留在月球表面,和我們說再見了。

想對這位作為曾經出演《中國探月工程》的主演說——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因為她,中國的探月次數(4次)躍至全球第二,僅比美國少1次。

而在過去的一年間,我們國家就上演了很多部新劇,

包括《悟空》——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墨子》——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天眼》——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等等。

一路求索一路歌。如今,中國為全世界上演了最新一季《神舟十一號》。

相信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反應都會差不多:「什麼!都十一號了?」,「厲害了我的國!」

這些,對於浩瀚宇宙、對於《中國航天追夢》這部超燃系列國產連續劇,好戲剛剛開始,後續更加精彩。

最燃國產劇的下一季已經預訂

神舟十一號是以往航天探索的結晶,卻也只是下一次航天探索的基礎。

有句話很火,「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中國在大海上的連續劇,大家去網上搜搜國產航母、南海新建島礁、中國新艦服役之類的就知道了。星辰這一塊,我們來劇透下大概內容。

《北鬥衛星導航》系列將於2020年前後推出第二季——

建成北鬥二號全球組網系統,形成為全球用戶提供高質量服務的能力。

《中國載人航天》系列將推出於2017-2018推出下一季——

2017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2018年前後,將完成研製並發射「天和一號」空間站核心艙,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重要起點。

《中國火星探測》系列將推出於2020年推出第一季——

在火星探測方面,中國計劃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器,一步實現「繞、落、巡」工程目標。

火星探測器外觀設計構型公布

《中國探月工程》系列將推出於2017-2018推出第三季——

2017年,「嫦娥五號」飛行器將發射並完成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屆時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三個自主掌握月球探測返回技術的國家;2018年,將研製並發射「嫦娥四號」飛行器,實現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該系列第一二季上演時間是2007年至2016年,第一季的主題是繞月飛行,第二季的主題是落月觀測(沒錯,說的就是那隻兔子)。

還有一些關注度不高但完全是硬科學的劇集

(比如高分辨衛星、X射線脈衝導航衛星等等)

就不一一列舉了……

《中國航天》狂推新劇為了啥?

1.先說個大目標——為了全人類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國航天要牢牢抓住戰略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勇攀科技高峰,譜寫中國航天事業新篇章,為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增進人類福祉作出更大貢獻。這裡其中的一個目標就是為了全人類。

作為全球命運共同體的一員,中國有義務這樣做。

2.再說個小目標——仰望星空是為了立足大地

著名科幻小說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說,

航天事業應分為兩大類:立足大地,仰望星空。

立足大地的航天是試圖獲得現實的收益,仰望星空是為了科學探索,甚至是對宇宙本源的終極追問。

其實,航天立足大地有很多可能性。

舉一個例子,航天事業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

比如可以把地面上的高能耗和高汙染企業都移到太空軌道上,地球的能源企業也可移到太空中,包括太陽能和核發電,把發出的電能用微波傳回地面,這樣將徹底解決包括全球氣候變暖在內的環境問題,使人類世界迎來真正的可持續發展。

這樣做在技術上已經沒有不可克服的障礙,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一旦啟動,現有的IT市場將算不了什麼,而對人類生活的改變會遠大於網際網路。那時,航天將真正做到立足大地,站著把錢給掙了。

3.再來碗雞湯

南方君想起了在珠峰遇難的英國探險家喬治·馬洛裡。此前,有人問他為什麼要攀登珠峰。他答道:

「因為山就在那裡。」太空就在那裡,所以我們要去攀登這座太空之山;月球和火星就在那裡;還有更多的星辰和更廣闊的宇宙……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神舟十一號的賀電中說,太空探索永無止境,航天攻關任重道遠,希望不斷開創載人航天事業發展新局面,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大更遠,為建設航天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航天追夢正在進擊。

期待中國航天追夢系列的新一季。

相關焦點

  • 神舟十一號發射時間發射地點 神舟十一號航天員是誰
    據央視網援引《京華時報》10月12日報導,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將由長徵二號FY11火箭於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乘組由兩名男航天員組成。  據悉,神舟十一號入軌後經變軌調相,將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構成組合體。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展實驗。組合體運行第30天,兩者分離,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內蒙古四子王旗主著陸場。
  • 港澳臺輿論積極評價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10月18日,香港多份報章均以大篇幅報導神舟十一號成功升空,相關的消息、特寫、花絮等佔據多個版面。  《大公報》頭版頭條以「神舟出徵 明看『天神』合體」為大標題、以3個整版的篇幅進行報導,不僅詳細描述了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的全過程,還對神舟十一號即將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進行了解讀。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黃琨 • 2019-10-17 15:06:06
  • 科技日曆|三年前,「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中國航天邁入重要階段
    但是,這次任務加上1個月前的「天宮二號」上天,又引發了一波關注,因為這意味著,我國的空間探索即將進入下一個階段。2016年10月17日7:30,搭載「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徵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 神舟十一號今日發射 同天宮對接為空間站鋪路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16日公布的這一消息令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國西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為空間站鋪路,神舟十一號將發射並同天宮對接」,法新社16日稱,中國宣布將於周一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目前在軌的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兩名航天員將在太空生活工作1個月後返回地面。
  • 參考日曆 | 「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20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後,引發境外媒體爭相報導。小編注意到,在20年前的《參考消息》報紙中,境外媒體更習慣稱呼其為神舟號。
  • 參考日曆|「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20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後,引發境外媒體爭相報導。小編注意到,在20年前的《參考消息》報紙中,境外媒體更習慣稱呼其為神舟號。
  • 參考日曆 | 「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參考消息網11月20日報導 20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後,引發境外媒體爭相報導。小編注意到,在20年前的《參考消息》報紙中,境外媒體更習慣稱呼其為神舟號。
  • 太空新旅 築夢天宮——神舟十一號發射前瞻
    進入太空後,它將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完成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30天載人飛行。9月15日,我國用長徵二號F-T2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月25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天宮二號成功進行兩次軌道控制,將天宮二號調整至距地面393公裡的軌道上,使其正式進入交會對接準備階段。
  • 20年11艘,「神舟號」發射成功後,境外媒體這些預言都成為現實
    20年前的今天,中國發生了一件舉國歡慶的大事——1999年11月20日,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神舟一號發射成功。神舟一號成功發射後,引發境外媒體爭相報導。小編注意到,在20年前的《參考消息》報紙中,境外媒體更習慣稱呼其為神舟號。
  • 太空新旅 築夢天宮——神舟十一號發射前瞻
    進入太空後,它將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完成我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30天載人飛行。9月15日,我國用長徵二號F-T2火箭成功發射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9月25日,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天宮二號成功進行兩次軌道控制,將天宮二號調整至距地面393公裡的軌道上,使其正式進入交會對接準備階段。
  • 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著陸 航天員報告"感覺良好"(圖)
    返回艙艙門打開相關資料:「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並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成功地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順利實現對接。
  • 神舟十一號成功著陸 自覺打開艙門
    11月18日電北京時間2016年11月18日14時07分許,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內蒙古阿木古郎大草原主著陸場,據央視新聞現場直播,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是自主打開了返回艙艙門並報告個人狀態良好,歡迎航天英雄回家!
  • 神舟十一號7點30分發射:中國史上最長載人航天飛行
    按計劃,中國載人飛船神舟十一號將於今日7時30分從酒泉基地發射升空,並於已經在軌的天宮二號對接。綜合中新網、新華網分享的神舟十一號任務信息來看,此次航天發射的看點頗多。其中,兩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展開為期33天的太空之旅,這是中國迄今為止時間最長的一次航天飛行。
  • 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
    新華社北京11月18日電(李國利、郭心濱)記者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總指揮部了解到,18日13時59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成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神舟十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太空對接成功!
    據央視新聞,今天凌晨,神舟十一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自動對接成功!景海鵬和陳冬入住天宮二號後,將在組合體內生活30天,開展大量科學實驗工作,成為中國史上時間最長的太空駐留飛行任務。據資料介紹,天宮二號和神十一是在距離地球393公裡的太空相約,兩個比子彈速度還要快8倍的空中飛行器安全可靠無誤差地對接在一起。按照計劃,天宮二號是中國首個真正的空間實驗室。2011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是「目標飛行器」,其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以及航天員中期駐留等先期技術驗證。
  •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長徵五號將首飛:探索太空的意義你知道嗎
    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 長徵五號將首飛:探索太空的意義你知道嗎2016年10月17日07時30分31秒,神舟十一號飛船搭載著長徵二號FY11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入軌後完成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在組合體中工作30天。
  •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成功 將與神舟十一號、天舟一號對接
    昨晚22點04分,在中秋的月光中,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8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我國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在長徵二號FT2火箭的託舉下,直刺蒼穹,被送入預定軌道,這一過程大約需要585秒左右。在這短短不到十分鐘的時間裡,火箭各部段先後完成使命,依次分離,最終將天宮二號送入太空。  據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徵二號F火箭總設計師荊木春介紹,在起飛後第12秒,火箭不再垂直向上飛行,而是拐一個彎,「這個動作叫程序轉彎,即沿著地球的傾斜度來飛行,以節省火箭燃料。
  • 從神舟一號到神舟十一號,來看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何一路走來
    伴隨著神舟十一號返回艙於11月18日13時59分成功在內蒙古中部預定區域著陸,執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身體狀態良好,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載人航天的腳步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  摘星攬月上九天。
  • 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2020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原標題:神舟十一號四季度發射 將搭乘2名航天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為實現上述任務目標,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新研製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七號運載火箭和貨運飛船,新建了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需要組織實施4次發射飛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