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王鵬飛包志強記者姚建平)2018年,克山縣馬鈴薯平均畝產3.5噸,最高單產每畝達到了5.74噸,超過全省馬鈴薯單產5噸的最高歷史紀錄。該縣依託亞洲最大馬鈴薯基因庫的強大優勢,以「薯頭食尾」為抓手,全面打造馬鈴薯產業鏈條。 據悉,克山縣以興佳薯業為主體,以省農科院克山分院為依託,整合黑龍江龍科種業、仁發農機合作社等科技、設備、基地、品牌和市場資源,提高種薯品質,針對全粉和薯條加工需要以及不同地區種植需求,建立起適應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定向繁育體系以及東北最大的種薯繁育基地。 2013年成功研發出早熟高澱粉品種克新24號之後,新近又培育出中晚熟鮮食和油炸品種克新26號和克新27號,市場供不應求。克山縣馬鈴薯高產的原因不僅僅因為研發得好,最為關鍵的是該縣連續5年實施科技包保工程,包保地塊畝均增產50%。 產量提高了,品質做優了,但是如何由「種得好」轉變為「賣得好」?克山縣結合馬鈴薯產業特點,利用哈洽會、上海新春大聯展等國家級展會和省、市各類展會,廣泛推介產品,促進籤約銷售。如今,「克山土豆」已成功開闢俄羅斯、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際市場,並與上海籤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作為上海市唯一馬鈴薯外延基地。 為加大馬鈴薯深加工轉化能力,克山縣緊緊抓住引進培育精深加工企業這個「牛鼻子」,實施龍頭牽動戰略,瞄準國內外高新技術和高端市場,通過內引外聯,以優勢資源和優良服務,吸引國內外大投資商進駐,解決企業加工層次低、帶動能力弱、產品「量大鏈短」問題。 通過不懈努力,克山縣引進了河北雪川集團,與克山富民公司共同合作建設了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該項目是我省「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國內首家規模馬鈴薯鮮食加工企業。 小小的馬鈴薯一路走來,不僅壯大了縣域經濟,攪活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更成為了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脫貧攻堅的助推器。克山縣將繼續全面打造馬鈴薯產業鏈條,以「薯頭食尾」為抓手,引進馬鈴薯主食加工、工業變性澱粉加工、生活營養品加工等高端項目,形成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群,打造成為國際化一流馬鈴薯產業研發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