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縣:以「薯頭食尾」為抓手 全面打造馬鈴薯產業鏈條

2020-12-15 人民網黑龍江頻道

人民網哈爾濱1月24日電 這是一條來之不易的上升曲線:2018年,克山縣馬鈴薯平均畝產3.5噸,最高單產每畝達到了5.74噸,超過黑龍江省馬鈴薯單產5噸的最高歷史紀錄。

早在1934年,國家級馬鈴薯改良中心和亞洲最大的基因庫省農科院克山分院落戶克山縣,其中研發培育的「克」字號系列品種在全國應用面積達三分之一以上。2010年,克山縣被命名為「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

為加大研發力度,克山縣依託亞洲最大馬鈴薯基因庫的強大優勢,以興佳薯業為主體,以省農科院克山分院為依託,整合黑龍江龍科種業、仁發農機合作社等科技、設備、基地、品牌和市場資源,提高種薯品質,針對全粉和薯條加工需要和不同地區種植需要,建立起適應不同地區、不同需求的定向繁育體系,以及東北最大的種薯繁育基地。

2013年成功研發出早熟高澱粉品種克新24號之後,新近又培育出中晚熟鮮食和油炸品種克新26號和克新27號,市場供不應求。同時,大力引進高品質、高幹物質、高澱粉含量的荷蘭專用薯品種5個,乾物質含量在25%至28%,平均高出國內品種5個百分點,使原料與產品產出比由6:1提高到4:1,大大縮減加工成本。

克山縣的馬鈴薯高產的原因不僅僅因為研發得好,他們引進國際種植技術,全面啟動荷蘭良好農業GAP栽培模式,重點推廣前茬輪作、秋整地、整薯播種、動力中耕、聯合收穫等關鍵技術,2017年,該模式種植的尤金品種單產達到每畝3.5噸。

產量提高了、品質做優了,但是如何由「種得好」轉變為「賣得好」?

市場銷售是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的一個關鍵環節。克山縣把市場銷售作為發展馬鈴薯首要任務,結合馬鈴薯產業特點,利用哈洽會、上海新春大聯展等國家級展會和省、市各類展會,廣泛推介產品,促進籤約銷售。

如今,「克山土豆」已成功開闢俄羅斯、朝鮮、印度尼西亞等國際市場,並成功與上海籤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作為上海市唯一馬鈴薯外延基地。同時,與上海10家馬鈴薯主食化食品企業聯合成立農產品股份公司,共同開發富硒馬鈴薯、彩薯顆粒粉等主食加工原料,成為了全國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排頭兵。

為加大馬鈴薯深加工轉化能力,克山縣緊緊抓住引進培育精深加工企業這個「牛鼻子」,實施龍頭牽動戰略,瞄準國內外高新技術和高端市場,通過內引外聯,以優勢資源和優良服務,吸引國內外大投資商進駐,解決企業加工層次低、帶動能力弱、產品「量大鏈短」問題。

通過不懈努力,克山縣引進了河北雪川集團,與克山富民公司共同合作建設了馬鈴薯全產業鏈項目,計劃生產馬鈴薯塊、片、條、絲、泥等近百種單品的鮮切薯項目,鮮、半熟、熟、炸、凍等品系齊全,全部採用恆溫、冷鏈物流。該項目是黑龍江省「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之一,是國內首家規模馬鈴薯鮮食加工企業。項目總投資達到了5.66億元,設計年處理加工馬鈴薯30萬噸,預計實現產值12億元、利潤1.5億元、稅金0.5億元。

小小的馬鈴薯一路走來,壯大了縣域經濟,攪活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更成為了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脫貧攻堅的助推器。面對未來,克山縣還將全面打造馬鈴薯產業鏈條,以「薯頭食尾」為抓手,引進馬鈴薯主食加工、工業變性澱粉加工、生活營養品加工等高端項目,形成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群,打造成為國際化一流的馬鈴薯產業研發基地。 (韓婷澎、王鵬飛 、包志強)

相關焦點

  • 克山打造「薯頭食尾」產業鏈條
    本報訊(王鵬飛包志強記者姚建平)2018年,克山縣馬鈴薯平均畝產3.5噸,最高單產每畝達到了5.74噸,超過全省馬鈴薯單產5噸的最高歷史紀錄。該縣依託亞洲最大馬鈴薯基因庫的強大優勢,以「薯頭食尾」為抓手,全面打造馬鈴薯產業鏈條。
  • 克山打造「薯頭食尾」產業鏈條 - 法治黑龍江-法制網
    克山打造「薯頭食尾」產業鏈條本報訊(王鵬飛包志強記者姚建平)2018年,克山縣馬鈴薯平均畝產3.5噸,最高單產每畝達到了5.74噸,超過全省馬鈴薯單產5噸的最高歷史紀錄。該縣依託亞洲最大馬鈴薯基因庫的強大優勢,以「薯頭食尾」為抓手,全面打造馬鈴薯產業鏈條。
  • 馬鈴薯鮮食玉米大豆 克山三大主導產業立縣富民
    打造馬鈴薯全產業鏈條發展格局近年來,克山縣依託「中國馬鈴薯種薯之鄉」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實施馬鈴薯主食化、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政策機遇,把馬鈴薯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第一主導產業強力推進,形成了從種薯繁育、商品薯種植到加工銷售於一體的全鏈條發展格局。
  • 黑龍江克山縣:益海嘉裡·克山糧食供應鏈再造合作籤約
    經濟視野網12月10日(裴振萍 馮樂行)12月9日,黑龍江省克山縣人民政府與益海嘉裡集團籤署了《糧食供應鏈再造合作協議》、克山縣禾源糧食貿易集團與益海嘉裡集團籤署了《糧食收儲協議》。此次項目籤約,讓克山縣與益海嘉裡集團成功延伸產業加工項目鏈條。同時,也標誌著克山縣糧食產業由各環節分散經營向「產購儲加銷」一體化轉變,形成了「基地+市場+流通」的新格局。
  • 五大產業項目將落戶齊齊哈爾市克山縣
    籤約儀式上,克山縣政府分別與商一家網絡科技公司籤署礦泉水資源開發及農產品銷售合作協議、與恆太商業管理集團籤署城市綜合體開發項目框架合作協議、與溫州紅景天養老經營管理公司籤署康養項目框架合作協議、與山東中創航空科技公司籤署無人機製造項目框架合作協議、與山京中置業有限公司籤署大宗固廢處理及河道清淤項目框架合作協議,涉及5個產業項目,總投資額14.6億元,涵蓋現代服務、醫療養老、裝備製造、
  • 快手賦能黑龍江克山縣馬鈴薯,探索「授人以漁」網際網路扶貧新途徑
    就在哈爾濱的中央大街上,快手和黑龍江克山縣達成了戰略合作,克山縣由此正式被納入快手幸福鄉村「5億流量」計劃及帶頭人計劃,開始了自己的網際網路推廣之路。超級馬鈴薯克山造齊齊哈爾克山縣位於黑龍江西部,是中國重點商品糧、大豆出口和馬鈴薯基地,素有「北國糧倉」、「大豆之鄉」等美譽。
  • 快手賦能黑龍江克山縣達成戰略合作 助力農產品銷售
    克山縣縣委書記劉國文、快手科技副總裁宋婷婷、快手克山縣馬鈴薯種植用戶吳雲濤等多人,及現場的哈爾濱廣大市民共同見證了雙方戰略合作的開啟。尤其是當地優質馬鈴薯已形成全鏈條發展格局,成為克山縣的最強王牌。劉國文表示,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傳播信息和接受信息的方式不斷發生變化,尤其是快手的出現,其易操作、好傳播的特點,迅速俘獲了網際網路的的龐大流量。目前,快手在克山有著良好的傳播基礎:據數據統計,全縣累計用戶將近10萬,日活人數近6萬。
  • 克山第四屆馬鈴薯種薯節開幕
    東北網7月19日訊 18日上午,2019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食品專業委員會年會暨中國·克山第四屆馬鈴薯種薯節在克山縣開幕。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會長代表徐堅,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馬鈴薯食品專業委員會會長王薇,市委常委、副市長白煒出席開幕式。
  • 2019年中國馬鈴薯大會暨世界硒都(恩施)馬鈴薯博覽交易會開幕
    近日,以「馬鈴薯產業與健康消費」為主題的2019年中國馬鈴薯大會暨世界硒都(恩施)馬鈴薯博覽交易會在恩施開幕。恩施州委書記柯俊出席開幕式並致歡迎辭。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中國作物學會馬鈴薯專業委員會、省農業農村廳及全國28個省區市有關負責人及專家出席開幕式。據柯俊介紹,近年來,恩施州積極推進馬鈴薯產業化,把馬鈴薯產業作為恩施州特色農業發展的主導產業來培育,不斷做大規模、做強主體、做優品牌、做長鏈條,馬鈴薯產業成為繼「恩施硒茶」之後的第二大脫貧產業,「恩施硒土豆」聲名遠揚、享譽全國。
  • 孫珅深入克山縣、依安縣調研
    7月7日、8日,就主導產業發展、脫貧攻堅工作、駐村工作隊情況、合作社建設、美麗鄉村建設以及基層黨建、作風整頓等工作,齊齊哈爾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珅先後深入到克山縣、依安縣項目現場、村屯、合作社以及田間地頭進行實地調研,並主持召開座談會,對各項工作提出具體要求。
  • 「中國馬鈴薯(美食)之鄉」嵐縣進京融智——2020中國馬鈴薯產業...
    ▲原農業部副部長尹成傑在論壇上作題為《大力推進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專題報告▲國際馬鈴薯亞太中心主任盧肖平作題為《從國際視野解讀馬鈴薯主食化問題》的報告會議邀請國內外馬鈴薯技術與產業專家、企業和協會代表到會交流,圍繞「融合·創新·跨越·發展」主題,深入研討馬鈴薯產業發展前景和方向
  • 【媒體聚焦】馬鈴薯成為「致富薯」 ——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掠影
    從自給自足到產業培育,從實施「洋芋工程」到發展馬鈴薯產業,從建設「馬鈴薯之鄉」到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安定區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打造了馬鈴薯產業新「高地」,實現了從「救命薯」「溫飽薯」到「脫貧薯」「致富薯」再到「小康薯」的「三級跳」。
  • 「黃金豆」壓出致富經 大豆產業鏈條帶動巴彥縣經濟發展
    原標題:「黃金豆」壓出致富經 大豆產業鏈條帶動巴彥縣經濟發展   10月12日,記者從哈爾濱市巴彥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
  • 「洋芋蛋」裡的「致富經」——農發行甘肅省分行支持馬鈴薯產業...
    一、突出支農導向,全力打造馬鈴薯產業扶貧示範名片依託省委省政府「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劃,以馬鈴薯納入全省新一輪扶貧攻堅特色優勢產業為突破口,堅持從戰略、規劃、政策等三個維度入手,通過龍頭加工企業的輻射帶動,促使全省馬鈴薯產業快速升級,種植農戶收入快速增長。
  • 黑龍江克山縣:小蚯蚓引出脫貧致富路 再增收助力打造美鄉村
    經過近幾年的擴大養殖全富村現存欄黃肉牛356頭,為徹底解決全村牛糞汙染問題,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生活質量。村黨支部認真謀劃,集思廣益、多渠道研究問題的解決辦法,「村兩委」班子成員多次到外地先進典型村考察學習,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和好的做法,同時聘請省農科院克山分院的專家到村裡進行現場指導。
  • 渭南將以全域旅遊創建為抓手 打造渭南旅遊產業新動能
    7月4日上午,在「渭南市建設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新聞發布會上,渭南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習黎光介紹,渭南市將以全域旅遊創建為抓手,打造渭南旅遊產業新動能。基本形成以山水觀光、溼地休閒、溫泉度假、鄉村民宿、東府文化、宗教朝拜、通用航空等為支撐的多元化旅遊產品鏈,為渭南市旅遊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旅遊行業在深化改革創新、擴大招商引資、培育市場主體、打造線路產品、開展品牌營銷、提升服務品質、營造良好環境等方面精準發力,紮實工作,接待國內外遊客5330萬人次,旅遊經濟指標位列全省第一方陣。
  • 山西省科協在嵐縣調研馬鈴薯產業
    郝建新同嵐縣馬鈴薯產業相關企業負責人交流。為提升嵐縣馬鈴薯產業結構,夯實嵐縣脫貧基礎,12月9日-10日,山西省科協組織專家及相關工作人員赴嵐縣調研馬鈴薯產業。省科協黨組成員、副主席郝建新出席活動。省科協一行實地調研康農薯業一期、康農薯業二期、嵐縣土豆小鎮文旅中心、嵐縣土豆宴全國推廣總部等,與嵐縣政府、科研單位、種植基地、種植大戶、推廣人員等座談,共同研討建設馬鈴薯科普示範館,提高馬鈴薯種植水平,促進嵐縣馬鈴薯產業升級,進一步提高嵐縣土豆知名度,助力嵐縣實現打造「世界主糧、中國味道、嵐縣智造」目標。省科協一行在嵐縣馬鈴薯產業相關企業調研。
  • 看定西土豆如何長大——對甘肅定西市安定區馬鈴薯產業的調查
    這幾年,定西市提出「馬鈴薯戰略」,要「打造中國薯都」,安定區則以「打造中國薯都核心區」為目標,發展馬鈴薯產業。從「工程」到「產業」再到「戰略」,記敘了定西馬鈴薯發展軌跡,也表明了定西對土豆這個產業堅持一貫的認識。在一塊開滿了土豆花的田地邊,當地幹部講起當年「抱牛頭守地塊」的艱辛。剛剛開始實行「洋芋工程」時,農民捨不得把種麥子的地用來栽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