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郎已經在法國本土被廢除了,為何還在非洲盛行?

2020-12-26 澎湃新聞

原創 本星君 讀懂本星球 收錄於話題#讀懂非洲18個

作者▏李粉紅

出品▏本星君

眾所周知,為了推動經濟一體化,以法國、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廢除了本國貨幣,轉而使用歐盟央行發行的歐元。從2002年元旦起,法國人逐步廢除法郎,到了2005年,歐元完全取代了法郎,成為法國本土的唯一官方貨幣。

然而,在遙遠的非洲,法郎經久不衰,至今還在非洲15個國家、1.55億非洲人口中流通,為非洲經濟保駕護航。

那麼為什麼法郎已經在法國本土被廢除了,卻還在非洲盛行無比呢?

1.殖民時期的非洲——非洲法郎誕生的溫床

在殖民時期,法國在殖民非洲的競賽中遙遙領先。法國在非洲擁有的殖民地,超過了其他任何殖民國家。而非洲法郎正是法國殖民非洲的政治遺產。非洲法郎的故事,要從法國殖民時期說起。

▲法國在非洲擁有的殖民地,超過了其他任何殖民國家

1638年起,歐陸強國的觸手已經開始伸入非洲,不過當時法國僅僅在阿爾及利亞、塞內加爾建立了完全殖民統治。

1885年,歐洲各項工業出現危機,在法國第三共和國總理的號召下,法國商人、政客競相開闢新的非洲殖民地,以擴大法國的海外市場。

截至1922年,幾內亞、布吉納法索、貝寧、象牙海岸、馬裡、突尼西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尼日、多哥等國家相繼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殖民時期的法屬西非

不過與南非、北美等英屬殖民地不同的是,法國資本家並沒有開辦多少種植園,他們通過低價採購、高額賦稅、不合理的關稅制度瘋狂榨取當地的耕種者,甚至在赤道非洲,法國人剝奪了當地人的所有土地,利用租讓公司把殖民地的所有人口變成了奴隸勞工。

這種殘酷的殖民手段無法維持太久。1921年,法國殖民部長改弦更張,提出對非洲原料的開發計劃。法國殖民者從阿爾及利亞得到葡萄酒,從突尼西亞得到鉛礦、鋅礦、橄欖油和糧食,從摩洛哥攫取鐵礦和磷礦,強迫熱帶非洲的農民為他們種植經濟作物。

這一時期,非洲殖民地給法國提供了21%的進口額和27%的出口額,非洲殖民地與法國的經濟深深地綁定在了一起。

▲法國人眼裡的非洲殖民地

1939年,納粹德國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人在本土慘敗,分裂成投降德國的「維希法國」和流亡海外的「戰鬥法國」。

1944年「戰鬥法國」在非洲殖民地建立新政府,以非洲的兵員、資源和財富展開反攻。非洲的物資不僅幫助法國人還清了欠英國人的全部貸款,還供養了40萬法國軍隊(其中30萬是非洲黑人士兵),最終巴黎光復。

▲法國殖民部隊的宣傳海報

可以說,非洲屬地的臣民對法國的存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戰後法國是如何回報他們的呢?

2.戰後重建——非洲法郎大行其道

戰後的法國幾乎可以用千瘡百孔來形容。由於二戰中法國的投降表現,其國際聲望跌到了冰點。

在納粹德國的統治下,兩百萬法國房屋或被夷平或被嚴重損害到無法居住,六百萬法國市民無家可歸,超過兩千億法郎的工業品被德軍掠奪一空,四分之三的工業原料被搜刮殆盡,四成的農產品被德軍掠取,維希政府還要向德軍支付六千多億法郎的佔領費,戰爭結束時,法國欠下了美國等國家一萬八千億法郎的債務。

虛弱的法國已經無力維持在非洲的強大軍團,以恢復昔日對非的高壓殖民統治。因此,法國政府對非洲的殖民政策轉而變成成本更低的新一輪殖民主義——政治上鬆綁、經濟上控制。

1945年12月,法國政府宣告發行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非洲法郎正式誕生。非洲的各個法屬殖民地被迫加入「法屬非洲殖民地法郎」體系,不得不在法國財政部設立「業務帳戶」,把本地辛辛苦苦掙得的外匯全部存入該帳戶。

▲法殖當局推行法郎,人們將流通多年的貨貝兌換為法郎

而法國人宣布非洲法郎與法國法郎的兌換比固定為1.17:1,控制了非洲法郎的流通。進一步,法國人還設立了海外中央銀行,加緊控制非洲的經濟命脈。

截至1949年,法國人通過金融手段,控制了非洲殖民地80%的出口額和75%的進口額;到了1960年,法國通過控制的非洲農礦業,每年賺取超過800億法郎的財富,這極大地促進了法國的戰後重建,造福了新生代的法國人民。

由於法屬非洲殖民地的遼闊廣袤、非洲法郎大行其道,法國把如火如荼的非洲法郎業務分配給新成立了兩家銀行——西非國家中央銀行、赤道非洲和喀麥隆中央銀行,總部設在巴黎,並發行新一輪的非洲法郎,兌換比固定在1法國法郎=50非洲法郎。

3.民族獨立狂潮與殖民地政治遺產——非洲法郎的歷史沿革

好景不長,為了肢解老牌殖民帝國在世界各地的殖民遺產,美國人不遺餘力推行《大西洋憲章》,宣揚民族自決,支持民族獨立。而作為冷戰的另一極——蘇聯則致力於擺脫西方國家的政治孤立,致力於拉攏非洲國家,爭取第三世界,也支持非洲殖民地的民族獨立運動。

於是,從上世紀60年代起,法國再也抵抗不住非洲屬地此起彼伏的獨立狂潮。1958年,幾內亞獨立;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隨後其餘各國也紛紛效仿,同年,所有法屬非洲國家也相繼獨立。新生的非洲國家紛紛聯合起來,於是就有了和法國談判的資本。

▲幾內亞獨立領袖塞古.杜爾(右),在推動幾內亞獨立後,又成功推動幾內亞脫離法郎區,成為非洲解放運動的代表人物

這些獨立的非洲國家由於低水平的生產力的關係,不得不組成聯盟,謀求經濟上的互利互惠、共同發展。

由於曾經是帝國主義殖民地的難兄難弟、有相同的貨幣與語言,非洲幾個國家分別於1962年、1975年組成了西非國家貨幣聯盟與中非國家銀行,由這兩個央行來統一發行這些新生國家的法定貨幣。

▲西非國家貨幣聯盟、中非國家銀行發行的貨幣分別被稱為西非法郎、中非法郎

雖然很多成員國完成了形式上的獨立,然而其進出口貿易依然完全依賴法國,因此他們不得不作出一定的妥協。

西非國家貨幣聯盟、中非國家銀行發行的貨幣依然與法郎掛鈎,分別被稱為西非法郎、中非法郎。(此外非洲的小島國——葛摩本國單獨發行了葛摩法郎,本文暫且不表。)

由於擁有了政治實體和聯盟優勢,西非、中非國家聯盟可以挺起腰杆和法國人談判。這一次,法國人不得不作出讓步。

▲多哥首任總統奧林匹歐曾推動多哥廢除非洲法郎,結果於1963年方案落實前遇刺,死於美國大使館外

非洲法郎的央行總部從巴黎改到了非洲當地;聯盟的成員國不必把全部外匯盡數交給法國,改為上交65%的外匯所得;西非央行的董事會從原先全是法國人改成非洲董事5人、法國董事2人,中非央行董事會則是法國董事3人、非洲董事9人。

隨著合作的深入,西非各國從單純的貨幣同盟發展成西非經濟與貨幣聯盟。2000年,西非各國以西非法郎為紐帶,組成了經濟共同體,逐步消除聯盟內部的貿易壁壘、統一關稅、實現經濟上的共進退。

中非國家的合作比西非更為深入,1994年,中非經濟與貨幣聯盟共同體成立,除了貨幣聯盟與經濟聯盟以外,還設立了共同體議會與共同體法院。

除了政治聯盟與經濟聯盟的紐帶以外,作為貨幣本身,非洲法郎對中非、西非經濟的保駕護航更是非洲法郎盛行於非洲的主要因素。

當法國發行法郎時,非洲法郎與法國法郎以固定兌換比綁定;當歐元誕生、法國法郎被廢除時,非洲法郎轉而和歐元以固定比例掛鈎。

▲作為歐元區始創成員之一的法國,於1999年1月1日起成為歐元區正式成員,並於2002年引入歐元鈔票及硬幣

依託歐元和法郎的長期穩定,非洲法郎即使在戰亂四起、政變頻繁、社會危機此起彼伏的動蕩時代,依然保持堅挺的幣值,這對當地的國家從經濟危機、戰亂政變中重建經濟秩序、恢復社會生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縱觀其他非洲國家,非洲法郎區的國家由於非洲法郎的存在,避免了貨幣超發引起的通貨膨脹,維持了貨幣的信用和穩定。

據統計2014-2017年間,全球通貨膨脹率保持在2.8%~3.2%之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通貨膨脹率從6.3%一路飆升到11.3%,而非洲法郎區的通脹率則始終保持在0.7%~1.7%之間。憑藉良好的貨幣信譽,非洲法郎保持了世界上存續時間最長固定匯率機制的記錄。

儘管非洲法郎的存在具備種種好處,但是依然受到了非洲青年的抵制。2017年,在貝寧,愛國青年爆發了公開焚燒西非法郎的抗議活動;在馬裡、塞內加爾,抵制非洲法郎的遊行、抗議活動亦如燎原之火。

▲很多非洲青年認為非洲法郎是一種「超級殖民地」貨幣

首先,非洲法郎存在的本身,就是殖民時代的政治遺產,是罪惡的延續,是對「去殖民化」運動赤裸裸的侮辱。由於大多數外匯掌握在法國人手裡,非洲法郎區的國家與其他經濟強國的經濟合作,如對中、對美貿易,受到了法國的種種限制。

第二,由於和法郎、歐元息息相關,每次法國經濟下滑,非洲法郎區國家都要莫名其妙遭殃。比如上世紀70年代,法國經濟頻繁波動,由於法郎的拉跨,非洲法郎區國家的經濟被直接拖累。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組織各國領導人會談

第三,非洲法郎發行權不在成員國國家手中,因此無法靈活調控本幣的幣值,抑制了西非、中非國家的出口競爭力。這些國家普遍基礎設施短缺、生產力低下,國家經濟嚴重依賴進出口貿易。而他們進出口貿易的產品多為經濟作物和礦產,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

很多成員國都深陷宗教衝突和恐怖襲擊的夢魘,兼以失去的貨幣自主權,國家財政更是雪上加霜,成員國大多常年保持貿易赤字。

▲2016年非洲各國進出口貿易情況(貨幣計量單位:西非法郎、中非法郎)

4.埃科——西非法郎的終結

鑑於非洲法郎的反對之聲近年來愈演愈烈,非洲的精英階級也意識到了非洲法郎對非洲發展的種種枷鎖,2019年底,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西非經濟與貨幣聯盟主席達成一致,鄭重宣布廢除西非法郎,2020年使用新貨幣「埃科」。

▲2019年12月21日,法國總統馬克龍與象牙海岸總統瓦塔拉會面,並宣布西非法郎將進行重要的改革

從短期看,非洲的經濟與金融可能因為新貨幣迎來陣痛與挑戰,但長遠看,這或許是西非八國走向獨立自主、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新人文浪潮計劃」

籤約帳號【讀懂本星球】原創內容

未經帳號授權,禁止隨意轉載,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原標題:《法郎已經在法國本土被廢除了,為何還在非洲盛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法國為何能成為非洲影響力最大的國家
    隨後,法國人以阿爾及利亞為基地,不斷向非洲內陸擴張延伸。到20世紀初,法國已經佔領了北非、西非、中非大部分地區,法國殖民地面積佔到了非洲總面積的35.9%,比英國人都多,法國在非洲的勢力可見一斑。法國不僅佔領了非洲遼闊的土地,而且不斷加強在當地的統治,提高在非洲的影響力。
  •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為何這麼大?
    ▲《告法國人民書》的發布,讓法蘭西民族重新燃起希望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法國已經被傀儡政權所佔領,「自由法國」對納粹反擊行動到底該如何部署呢?這一次,他們又想起了非洲的兄弟們。隨即,查德、喀麥隆、剛果等國家先後宣布脫離「維希政府」的統治,表達對「自由法國」政權的支持。1943年底,北非的法屬殖民地全部歸屬於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政權。而就在此時,一支素質精良的法軍也組建了起來,這其中大多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兄弟。以之後法國與德國在本土的作戰為例,40萬的法軍中便有四分之三是非洲人。
  • 法國變成非洲殖民地,巴黎四處是黑人,還債還是無奈?
    法國還在其各殖民地,比如塞內加爾、達荷美等地各設有一位副總督,管轄本地區。可見,法國對其下屬的殖民地採取的是直接統治的政策。在統治方法上,法國不但強制在殖民地推廣法語,還拆散了非洲原有的國家、部落結構,在殖民地重建了一套由法國人擔任各級行政官僚的地方殖民政府,希冀通過這樣的形式讓當地人民接受並認同法蘭西文化。
  • 「法國的後院」竟然是非洲,為何它在非洲影響力如此之大?
    眾多的強國也曾經為了這塊大陸戰火交加,但是在對非洲的博弈中,僅僅只有一個國家在非洲有著深遠的影響力。非洲,也被稱為了「法國人的後院」。法國也是非洲影響力最大的國家,沒有之一。但按道理來說美國的影響力應該比法國要大得多,為何在非洲卻不是這樣呢?
  • 法國法郎兌換人民幣匯率
    FX168財經網>about>正文 法國法郎兌換人民幣匯率
  • 法國在非洲的兩塊地盤,為何沒有獨立?
    實際上,以西班牙或英國的標準來衡量,法國也是一個日不落帝國,法國的殖民地也是遍及世界各大洲大洋。除了法國所在的歐洲,法國在亞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都有自己的地盤。其中法國與非洲的關係最為世人所熟知,看看法國足球隊就知道了,有人戲稱代表法國參加歐洲杯的是非洲聯隊。
  • 法國將提前停止法郎流通
    新華網巴黎10月12日專電(記者馬芳雲)法國全國歐元委員會12日決定,自2002年2月7日午夜起停止法郎硬幣和紙鈔在商業領域的流通。  這一決定是根據歐元區國家確定的有關日程作出的。  按照該日程,從2002年1月1日起,歐元紙鈔和硬幣在歐元區內正式發行,與各國貨幣同時流通,3月1日各國貨幣退出歷史舞臺,完全讓位於歐元。
  • 法國在非洲影響力有多強?如果法國不浪,領土至少增十倍
    (獨立的非洲)而這一切的成因,源自法國人的傲慢。在二戰時,法國發揮的狼狽不堪。開戰一年不到,法國就被德國用閃電戰打到投降,為數不多的法國精英,在戴高樂帶領下,來到了法屬非洲殖民地,他們在殖民地上重建了自由法國政府,號召對法國有感情的殖民地成員也都參與法國的抗爭,這群非洲兄弟,成了自由法國的中流砥柱。
  • 法語非洲:舊日帝國的最後堡壘_私家歷史_澎湃新聞-The Paper
    到大革命前夜,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已經基本湮滅。而法國第一次嘗試染指非洲則是大革命戰爭時期拿破崙進軍埃及以期切斷英國與其殖民地的聯繫。1830年法國佔領了阿爾及爾,正式吹響進軍非洲的號角。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法國已經完成了其對幾乎半個非洲的殖民佔領,法國也成為了當時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
  • 摩納哥面積只有2平方公裡,歷史上法國為何沒有兼併?
    嚴格來說,摩納哥隊是以「國家隊」的身份參加鄰國法國的甲級聯賽的。摩納哥為何不組織自己的職業聯賽,而去參加鄰國的聯賽?答案非常簡單:摩納哥這個國家的規模小到不足以組織自己的俱樂部聯賽。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是藏在義大利首都羅馬「肚子裡」的梵蒂岡,面積0.44平方公裡,世界上面積第二小的國家就是摩納哥。摩納哥有多小?2.02平方公裡,溫馨提示,請看清楚小數點。
  • 法國中央銀行:法郎兌換歐元僅剩三個月時間(圖)
    仍在流通中的法郎(圖片來源:法新社)    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1日訊 (實習記者 楊軍)據法國《解放報》11月18日援引法新社(AFP)報導:法國中央銀行於11月18日宣布,法郎兌換歐元的最後期限是2012年2月17日,距離現在只剩三個月時間。
  • 法國成非洲殖民地?一眼看去全是黑人,馬克龍其實很無奈
    在提到法國的時候大家最開始的印象是什麼呢?如果是前幾年的法國的話,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都是一些頗為美好的形容詞,比如說優雅、浪漫。但是近段時間的法國卻總是會讓人不自覺的把他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更是有不少人指出,如今的法國已經成為了非洲殖民地。
  • 赤道幾內亞在非洲大陸有領土,為何首都卻定在遠離本土的島上?
    這是西班牙在非洲建立的第一個土地,因此佔據該島對於西班牙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有了比奧科島作為基地的西班牙,開始在非洲進行奴隸貿易。然而,因為該地區黃熱病盛行,西班牙只是把這裡作為中轉站,沒有在島上真正建立殖民基地。1810年,受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西屬美洲地區爆發了獨立運動。西班牙雖全力鎮壓美洲獨立運動,卻無法阻擋美洲的獨立浪潮。
  • 一百年前越南為何堅持廢除漢字?現在為何又大呼後悔
    在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曾一度長時間使用漢字,而時至今日的漢字又被他們相繼的廢除,甚至在越南拉丁文字開始成為了他們正式的文字,令人噓唏不已。就讓我們來看一看越南文字的變化的歷程,為何現在會後悔廢除漢字。在公元前111年的時候,因漢朝大軍滅亡了在秦朝末期趁亂割據嶺南的南越,文字也隨著傳入了越南。
  • 英國、西班牙的殖民地遍及世界,為何法國獨獨對非洲情有獨鍾
    幾年後,從非洲撈金無數的葡萄牙重走哥倫布的航線,並於1500年發現了巴西。不過巴西畢竟太遠,葡萄牙對其的態度也不怎麼太積極,就是純粹先佔著,等以後有空了再好好探索一番。法國的南美洲法國和英國於1453結束百年戰爭後,看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在遠洋貿易中大發橫財,不免有些心生醋意。
  • 胡志明:輾轉中國20年,又精通漢語,為何越南一建國就廢除了漢字
    為何要廢除漢字?胡志明此舉到底是為了什麼?1、漢字普及已經斷代,重新撿起來不容易。越南,在中國悠長的歷史當中,大多數時間都和我們關係非常密切,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年,雄才大略的秦始皇,讓大軍收服南方一帶,並在廣西、廣東等地設了三個郡,其中,越南的北部就屬於「象郡」。
  • 法國在非洲的影響力為何比美國都大?
    1.法國比美國更早崛起,法國以前比美國更強大,法國更早去經營或者說搶佔殖民地。而非洲則是法國殖民地的重點,有成片的法國殖民地地區。因為法國比英國晚一點崛起,所以很多殖民地被英國先搶佔了,法國比較少殖民地,法國晚一步,法國只有去有待開發的非洲搶佔殖民地了。
  • 歐洲在非洲的殖民地一般在沿海,法國為何佔領中非?
    不算兩個美洲和大洋洲,歐洲、亞洲、非洲一般會以方位來劃分本洲內的地區,比如歐洲有東歐、北歐、西歐,亞洲有東亞、西亞、南亞、東南亞。不過,非洲的情況有些特殊。非洲分為北非、東非、西非、中非、南非。但是,南非由於是一個國家的名字,為了區別作為國家的南非與南非地區,一般將作為國家的南非稱為南非共和國,南非地區稱為南部非洲。非洲還有一個地區,名稱與國家名雷同,這就是中非。中非可以是一個地區的名稱,主要指非洲的中部地區。以國家為單位,有查德、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剛果(布)、剛果(金)、安哥拉、聖多美普林西比,以及中非。
  • 連法國都有很多黑人,作為非洲國家的摩洛哥,為何以白人為主
    這就讓人奇怪了,既然同屬非洲,為何摩洛哥當地的居民,卻不是以黑人為主呢? 摩洛哥位於非洲的西北角,隔直布羅陀海峽和歐洲的西班牙隔海相望,陸地上與同屬北非的阿爾及利亞,以及26.6萬平方公裡的西撒哈拉沙漠相鄰,總領土面積約45.9萬平方公裡。 摩洛哥是非洲古老的國家之一,早在30-40萬年前,這裡就有卡薩布蘭卡人活動的遺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