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738字,閱讀大約需要7分鐘
國內郵輪企業終於踏上了復甦之路。12月9日,在經歷了300多天等待之後,隸屬於三沙南海夢之旅郵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海郵輪」)旗下的「南海之夢」郵輪正式復航,而這也成為中國內地郵輪市場復航的首艘海上觀光郵輪。據了解,此次復航的「南海之夢」 將在冬季運營西沙群島航線,產品一經推出,便很快售罄。由此可見,人們對於郵輪復甦的期盼。不過,另一邊,國際郵輪企業還在苦苦等待從中國內地母港出發的出境郵輪航線能夠重啟。業內人士表示,今年疫情對於郵輪業可謂是沉重打擊,雖然眼下已經看到些許曙光,但外資郵輪業何時可以重返中國市場,還要看全球疫情的發展態勢。
西沙航線復開
在經歷漫長的等待過後,運營西沙航線的「南海之夢」號郵輪終於迎來了復航。據了解,此次復航的「南海之夢」號將從12月9日開始運營,每期行程為4天,其中行程將涉及西沙群島的全富島、銀嶼島,並會安排遊客「在祖國最南端的城市」體驗升國旗儀式。
此外,北京商報記者還從三沙南海夢之旅郵輪有限公司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了解到,在船艙價格方面,「南海之夢」從內艙六人房的4880元/人到豪華海景套房單間的26800元/間不等。不過考慮到疫情防控,郵輪公司方面也對遊客登船有著嚴格的安全防疫要求。據南海郵輪防疫要求規定,航次出發前7日內,遊客需前往國家衛生健康委認證的具有核酸檢測資質的機構進行鼻咽拭子核酸檢測,並出具7日內陰性檢測證明。同時,郵輪上座率不能超過滿載遊客量的50%。對於此次航程,南海郵輪相關負責人還透露,目前「南海之夢」首次復航的旅遊產品均已售罄,一船大概有200多人,將前往西沙群島指定島嶼。北京商報記者還了解到,除了該航次,該船其他航次售賣情況也不錯。
實際上,除了本土郵輪「南海之夢」號,另一艘運營西沙航線的「長樂公主」號也將於12月10日開啟復航之旅,此外,包括本土郵輪「鼓浪嶼」號也在積極謀劃復航。近日,負責運營「鼓浪嶼」號的星旅遠洋國際郵輪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期也在和當地政府及防疫相關部門在積極落實溝通,為郵輪復航做準備。北京商報記者還從接近該郵輪公司的相關人士處了解到,未來「鼓浪嶼」號復航後,不排除會走海上無目的遊航線,不過具體如何運營要等有關部門的批准。今年9月,海南省交通運輸廳、三亞市人民政府和星旅遠洋國際郵輪有限公司在三亞籤署郵輪產業發展合作協議,並舉辦了海南郵輪港口海上遊航線試點經營許可證授證儀式,進一步推動星旅遠洋郵輪在三亞試點實施海上遊航線。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鼓浪嶼」號也復航,這意味著境內海上郵輪旅遊市場將進一步復甦。顯然,對於國內郵輪市場來說,也將迎來更大的突破。
國際巨頭苦等
雖然本土郵輪不斷迎來復甦的利好消息,不過,對於外資郵輪巨頭們來說,仍然需要苦苦等待。在得知「南海之夢」復航消息之後,北京商報記者也向皇家加勒比、歌詩達郵輪等外資郵輪企業進一步探尋國際郵輪復甦的信息,然而得到的消息依然是「等待」。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公司中國區方面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在中國市場,皇家加勒比雖然也在籌劃復航事宜,不過卻依然在等待具體復航通知。此外,作為進入中國市場最早的外資郵輪品牌歌詩達方面也透露,目前依然沒有具體復航時間。
除了繼續苦等,外資郵輪巨頭還要面對停運狀態下每日大量的現金消耗。根據嘉年華郵輪集團今年9月中旬發布的三季度財報來看,該集團三季度淨虧損高達29億美元,其中包括9億美元的非現金減值支出。雖然相比二季度創紀錄的44億美元虧損有所收窄,不過虧損額仍令人咋舌。財報還顯示,嘉年華郵輪在三季度的每月平均現金消耗率為7.7億美元。此前,嘉年華郵輪集團旗下郵輪品牌歌詩達就在中國運營3艘左右的郵輪,如今全部處於「待命」狀態。同樣日子不好過的也包括皇家加勒比,根據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公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負3368.8萬美元,同比下跌101.06%,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淨利潤為虧損13.47億美元,雖然相比二季度虧損16億美元有所減少,但依然同比下降252.48%。據了解,疫情之前,皇家加勒比在中國內地母港天津和上海分別運營「海洋量子號」和新船「海洋光譜號」,如今「海洋量子號」已經暫移新加坡運營,而另一艘「海洋光譜號」則依然在東南亞港口休整。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產業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興斌表示,疫情對於郵輪業的打擊本來就大,加上這些國際郵輪都是運營出境遊的,因此短期來看無法正常運營,眼下只能縮減運營成本減少虧損。
郵輪市場待進一步放開
海外疫情的持續,讓國際郵輪巨頭們在復甦道路上走得格外緩慢,而在復甦的道路上,國際郵輪企業也在尋求進一步復甦的辦法。一家郵輪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從目前國內外疫情整體局面看,國內疫情防控做得較好,而海外疫情還比較嚴重,基於此,肯定是國內旅遊市場先行復甦,而出境遊還需時日,由此看來,出境郵輪遊亦需要等待。不過,也有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國際郵輪企業也在和國內有關部門商討是否可以開放從境內母港出發的無目的地郵輪遊,以此來推動郵輪旅遊的進一步復甦。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對於大多數國際郵輪企業來說,疫情對於它們的影響已經持續了近一年,而這些企業也都背負了不小的債務,眼下除了「節流」,肯定是如何「開源」。即便是50%的上座率,郵輪公司掙不到錢,也可以通過運轉節省相應的開支。
不過,雖然郵輪業有了復甦的跡象,但是對於疫情防控下郵輪出行的安全性,遊客也有著不少擔心。12月9日,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指出,在新加坡出海進行為期四天「無目的地」航行的皇家加勒比國際遊輪旗下的「海洋量子號」上一名乘客確診新冠肺炎,郵輪已提前一天返回新加坡。由此也為郵輪復甦蒙上了一層陰影。
事實上,目前整個國際郵輪業界也都在努力探討進一步復航的可能,同時,對於疫情防控下,郵輪旅遊是否安全的問題,業界也在積極討論。此前,包括皇家加勒比等企業高層,也都公開建言加強郵輪上的防疫工作。挪威船級社諮詢部負責人劉小峰還表示,「現代郵輪在造船、運營上,都有著非常高的國際標準。新鮮空氣從船體的一側進入,廢氣從另一側排出,從而確保了船上新鮮空氣和廢氣不會相互交叉。例如在船內,新鮮空氣的供應和過濾過程始終處於運動狀態。這種運動狀態也保證了從船上排出的廢氣可以不斷被新鮮空氣持續地替代。客房也同樣如此,以皇家加勒比遊輪的空調通風系統為例,新鮮空氣通過通風管道進入房間,並通過洗手間的排風口排出,由於每個房間都有獨立的環境,因此空氣並不會產生交叉」。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CCYIA)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鄭煒航認為,其實在嚴格的防控和消殺措施下,郵輪旅遊安全也是有保障的。
鄭煒航還指出,局部地區郵輪航線的重啟,也給行業注入了復甦的信心,也期待未來郵輪業能夠早日實現更全面的復甦。
記者丨關子辰
編輯丨胡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