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聰消防網】社會普遍認同公交優先的時代,公交車是各大城市使用最廣泛的公共運輸工具。公交車乘客安全日益受到關注,公交車是目前所有運輸工具中,單位面積載人最多的工具。公交車在高峰期幾乎臺臺超載,每平方米的空間至少8人,而且其中不乏老弱病殘。如此密集的人群,在緊急惡性事故發生時有效逃離的可能係數比較低。一旦出現火災等危險,對乘客的危害十分嚴重,這種危害出現一般沒有先兆,而一旦出現又不可避免地造成現場混亂,從而將危害結果自身放大。
逃生門示意圖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新聞圖片
目前的公交車逃生方式有如下幾種:車門的應急開啟扳手開門逃生;逃生錘敲碎車窗玻璃跳窗逃生;推開車窗或天窗等。總體來說需要乘客的冷靜處理和有序撤離,進行配合。
但是事實上,當乘客看到滿車的人,熊熊的火,小小的逃生出口,第一直覺是:自己逃出去比較難。產生驚恐和不適舉止不可避免。而慌亂在這個時候的人群中是具有傳播性和共振性的。從而造成整體混亂——這是現在公交車的逃生系統現狀給人的壓抑和失望感帶來的嚴重弊端的後果。
2009年6月5日,成都市公交車燃燒事故充分說明,公交安全的緊迫性和逃生隱患的嚴重性急待解決。
實用新型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公交車逃生門,本逃生門是由公交車的一部分車窗和窗下面的部分車廂體壁構成,在緊急狀態出現時,由司機確認是否開啟,在啟動保險裝置的前提下執行該方案,開啟逃生門。車廂兩側的大部分車窗和車廂壁失去對車體的依附,紛紛脫離公交車主龍骨架。乘客選最近出口逃生。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車廂兩側車廂壁和與它連接的車窗玻璃做成一體的門,該門活動關節為水平狀態設置,門開啟的方向為朝車外,從上往下靠自身重量落下完成開啟。
該逃生門由中間活動關節設置的門閂控制,門閂將逃生門栓定在車體龍骨架上,門閂由人工拉杆或電控拉杆開啟。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逃生門,和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第一時間由司乘人員判定危險程度,決定開啟逃生門。
2.逃生門開啟面積大,乘客看到後不會有太大心理上的恐懼,容易做到有序撤離。
2.逃生門由自身重量落下開啟,可靠度高,速度快。
3.乘客可選最近開口處撤離,撤離速度快。
4.因為該逃生門開啟後,公交車地板已與外界平齊。乘客撤離車廂時,沒有「跨越」「翻爬」「鑽洞」等受限動作,更有利於撤離。
關於新型逃生門的安全問題說明:
1、逃生門的開啟由司乘人員判定,逃生門的拉鎖杆機構做在逃生門夾層裡面延伸到駕駛員附近,所以一般不會有乘客會觸及到逃生門開啟拉鎖產生意外。
2、車廂體結構應力改變問題,逃生門面積加大,相對原來的車體來說車箱體可能會產生整體強度減弱,這可以通過逃生門依附的車體豎龍骨及非逃生門車體處的結構加強來彌補解決。
3、開啟損失大的問題,該逃生門開啟範圍大,整體開啟後可能會掉在地上摔壞。在車廂乘客密度很小,或者現場情況不那麼緊迫,司機開啟普通上下客門完全可以了,本逃生門針對的是災害的最大化和逃生障礙的最大化。真發生無法控制的火勢,該門不摔壞也會燒毀,總體損失將會大得多。
4、有一種觀點認為,公交車重大事故發生畢竟是少數,沒必要每個車都做成災害和逃生障礙最大化的待命狀態。這個觀點我認為是非常錯誤的,這個錯誤的觀點把成都6/25災害定性為「個別性」,就全國公交車保有量和普遍性來說,這個「個別性」應該是「代表性」才對。災害和逃生障礙最大化的假設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乘客的安全。想想在成都公交車事故發生時,車外倖存者為車內的親人捶胸頓足的慘景,我們就覺得更有必要採用這種方式了。
5、公交車場所的特殊性,公交車是一個特殊的場所,極端擁擠、彼此陌生的人群,封閉的空間,時而會有老弱病殘孕摻雜其中,身體要保持平衡並且要迴避別人的肩包物器,人員不斷地上下車而帶來的擁擠等等,以上這些大多會帶來一個不被重視而很大很深的重大安全隱患:那就是人群內心深處若隱若現的不愉快和浮躁。在這種情況下,公交車發生火災是什麼後果?人群的恐慌在這種情況下是相互傳染和相互放大的。所以,我們要設計乘客驚慌失措的時候也能撤離的安全逃生門,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把握乘客安全的保障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