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居民在番禺辦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
大洋網訊 「有了居住證,以後乘坐飛機火車、住宿賓館會更方便。」廣東省公安廳治安管理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的出臺,是在實行一系列惠及港澳臺居民政策基礎上推出的又一項便民惠民措施,讓港澳臺居民在居住地能夠享受到與內地居民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務和便利。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的通知精神,按照公安部的統一部署,廣東省386個受理點已於9月1日起全面啟動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受理工作。近日,記者從廣東省公安廳獲悉,截至9月17日,全省累計受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辦30867張。
有了居住證生活更便利
在廣州工作了十多年的臺灣居民尤浩宇是廣東首批申領者之一。在廣州海珠區公安分局綜合辦證中心受理點,設置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受理專窗,在遞交了相關材料,包括居住房屋租賃證明、臺胞證、相片回執、登記表等材料後,僅僅十分鐘左右就拿到了辦理回執。
尤浩宇告訴記者,此前,用臺胞證購買機票、高鐵票等需要到現場人工窗口排隊取票,而有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後可以通過網絡訂票,並在自助機上直接取票,「這樣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同時,有了居住證後還可以實名註冊自己的網絡帳號,比如網購時不用再借用朋友的帳號了,給生活帶來很大方便。
據了解,新推出的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和大陸居民身份證一樣,使用18位的證件號碼,能在社會公共服務系統中用於識讀身份證的終端和設備上使用,使持證的港澳臺居民可享受同等的服務和便利。
「領到了居住證就更方便了!」在廣州番禺區祈福新村居住了七八年的香港居民張阿姨告訴記者,自己祖籍廣州,後移居香港工作,退休後就回來養老,「這裡生活方便、環境還好。有了居住證,生活會更加便利。」
同住該小區的香港居民謝阿姨今年70多歲,說起申領原因,她笑著說,「我們退休老人喜歡旅行,祖國大好河山都想去看看,有了居住證,以後乘坐飛機火車、住宿賓館會更方便。」
有了居住證更有歸屬感
在廣深港高鐵即將開通之際,來自香港青年服務團的支教志願者童偉亮,也成為首批申領者之一。童偉亮是香港青年服務團開展支教以來的136名志願者中的一員。從2017年9月起,童偉亮參加了團省委、省青聯與香港民政事務局聯合舉辦的「香港青年服務團」活動,在韶關市湞江區湞江中學支教一年。在支教期間,他對廣東產生了深厚感情,他說:「得知能在廣東辦理居住證的消息,我和周圍的香港朋友都特別高興。我在支教時,常常因為『回鄉證』無法在內地購買保險等原因,不能和學校同事一起參加需要統一購買保險的集體活動,有了居住證更有歸屬感。」
據了解,為鼓勵更多優秀的港澳青年投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團省委、省青聯正積極對接有關部門,推動符合條件的港澳青年申請辦理居住證,助力港澳青年到大灣區發展。
據悉,目前在廣東常住的港澳臺居民約有30多萬人。今後持證的港澳臺居民可在居住地享受勞動就業、參加社會保險、依法繳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積金等3項權利,義務教育、就業、衛生、文化等6項基本公共服務,以及涉及申領機動車駕駛證、住宿、乘坐交通運輸工具、辦理銀行等金融業務諸多方面的9項便利。這項服務措施將為港澳臺同胞到內地學習、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與福祉。據介紹,截至9月17日,全省累計受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辦30867張。
最多20天拿到居住證
深圳是申領港澳臺居民居住證較多的城市。9月18日11時多,溫先生和朋友來到深圳羅湖公安分局戶政大廳,遞交申領材料、採集指紋,幾分鐘就辦好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的申領流程,最多20天他就能拿到居住證。
據了解,羅湖分局戶政大廳開闢了兩個窗口專門受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每人的申領流程壓縮在8分鐘以內,每天可辦理100張左右。
香港居民溫先生從事的是零售行業,常年居住在深圳,零售行業經常會有資金進出,不過在辦理銀行卡上溫先生犯了難。「我拿回鄉證去銀行辦銀行卡,有的認,有的不認」,溫先生說,深圳的行動支付很發達,不過支付寶、微信支付都要求實名認證綁銀行卡,他卻享受不到行動支付的便利,平時只能身上多帶現金。
當記者問到如果身上錢不夠時怎麼辦,溫先生看看身旁的朋友說:「用他的支付寶嘛。」而拿到居住證後,溫先生也可以像內地居民一樣到銀行辦銀行卡,隨時隨地手機買單和消費了。
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處戶籍人口管理科科長範麗薇介紹,在深圳居住的香港居民為數眾多,僅做過居住登記的就有16萬人,實際人數更多。就目前申領的情況來看,香港居民佔到八成以上。
據統計,截至9月17日,深圳共受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8331人,其中香港居民6838人。而從申領數量的區域來看,最多的是福田區(1601人),寶安區(1403人)第二多,第三的是羅湖區、龍崗區均為1384人,然後是南山區1195人。
記者隨機採訪了三四位前來辦理居住證的香港居民,多數前來辦理的初衷是為了出行便利。28歲的王小姐說,有了居住證以後,刷卡進高鐵站、網上辦理登機,出行坐高鐵和飛機就方便多了。
範麗薇介紹,到羅湖申領居住證的老年人比較多,有了居住證,他們可跟內地老年人一樣,享受乘車、遊園的優惠待遇。
今年61歲的香港居民劉先生,他在深圳居住已經32年,平時有機會就在祖國各地旅遊飽覽名山大川,不過在住酒店這件事上,由於沒有全國聯網的內地居民身份證,有些業務不熟練的酒店前臺會拒絕其入住,有了港澳臺居民居住證,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同時,劉先生還期待再去旅遊時可以享受景點門票優惠。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李棟、崔寧寧(署名除外)
圖/廣報全媒體記者蘇俊傑 實習生陳炳恆
觀點
黃淦波(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
萬人相親會見證粵港澳情緣
明天,「愛在金秋」第27屆粵港澳萬人相親會在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辦,預計將吸引一大批優質單身男女來尋覓「另一半」。
「觀音山一年有50多場主體文化活動,重頭戲之一就是粵港澳萬人相親會,經過9年發展,已成為中國目前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萬人相親會。」相親會的主辦方——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董事長黃淦波說。
他公布了一組數據。根據不完全統計,9年來,累計來東莞觀音山參加相親會的單身男女超10萬人,有9000餘對現場成功牽手,6500多人已邁入婚姻殿堂。經此結婚的人裡面,約1500人屬港澳地區與內地單身青年的結合,佔已結婚人數的22.8%。
幸福樣板比比皆是,黃淦波講了一個最近的例子:故事女主角,29歲的唐小姐在東莞工作多年,是一名資深設計師。而35歲的吳先生是香港人,在某駐莞港企中當高管。今年5月20日,兩人參加觀音山「愛如夏花」第25屆粵港澳萬人相親會現場,擦出愛的火花。
作為「月老」的黃淦波對此很自豪。他認為,舉辦萬人相親會活動,對於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之間的文化、情感交流,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粵港澳地區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貿相通,大灣區城市群在地緣、血緣、經貿、文化等諸方面都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緣。相親會持續舉辦了9年,並將一直舉辦下去。」
(廣報全媒體記者謝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