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襖神樓是三結義廟的山門也是酬神的戲樓

2020-12-18 阿牛帶你山西吃喝玩

襖神樓位於介休市北關順城街,我一開始還以為襖(ao)神樓呢,後來了解才知道念襖(xiān)神樓,這裡也是有故事的。

當地人稱玄神樓,這是一個三重簷歇山頂轉頂結構的古代建築物。襖神樓平面呈"凸"字型。

明萬曆年間改建,清康熙、乾隆間重修,規模不大,這座高層古建築物,樓內深度、廣度的比例都很協調,因而顯出十分雄壯與穩定的外觀格局,為我國建築中上的精品。

既是三結義廟的山門,也是酬神的戲樓,同時還是一座過街樓,順城關正街就從樓下穿過,附近的百姓上街都要從這座名樓下走過。

據說曾經中國與波斯自古有交往。隨著絲綢之路的逐漸消失,這種波斯宗教風格的遺蹟就隨著年代的久遠逐漸湮沒。但是介休襖神樓,奇蹟般的保留下來了。是我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必讀 | 你所知道的介休玄神樓和你所不知道的介休襖神樓...
    玄神樓亦稱為襖神樓,在介休方言中,「襖」與「玄」同音。說到「祆」的讀音,應作「xiān」,左是「礻」,右是「天」。有些搜索網及網文甚至印刷品,將「祆」誤作「祅」或「襖」。「祅」,古同「妖」,或可與神猿有些關聯?至於「襖」,棉襖、夾襖之神,就不沾邊際了。
  • 介休后土廟 傳承千年琉璃文化
    介休后土廟 傳承千年琉璃文化介休后土廟 傳承千年琉璃文化介休后土廟 傳承千年琉璃文化有「琉璃藝術博物館」之美譽的山西省介休后土廟,是一處包括五進院落並配有樓臺殿閣的龐大建築群。這個建築群裡,有影壁、山門、過殿、東西廊房、三清樓、鐘鼓樓、後大殿等。除建築本身外,浩瀚精湛的琉璃構件以其數量之龐大、保存之完好、設計之精巧、品種之齊全、造型之優美、釉質之細膩、色彩之豐富,為國內古建築專家和文物、美術界學者所稱道。進入后土廟,置身於道教宮殿,仿佛進入藝術殿堂一般。
  • 祆教與介休
    因祆教遺留的實物少之又少,又有多少專家慕名而來介休考察唯一的祆教遺存「祆神樓」,然而都是望樓興嘆。我為什麼對「祆神樓」打上引號呢?這是有原因的:     先讓我們了解一下祆教的歷史再說吧。大約在公元前7世紀,波斯地區米底王國的智者瑣羅亞斯德在密特拉教和馬茲達教的基礎上,集成並創立了一神二元的瑣羅亞斯德教及祆教。波斯王室將其奉為國教。
  • 天津天后宮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也是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天后宮建於1326年(元泰定三年),原名天妃宮,俗稱娘娘宮,歷經多次重修,是天津市區最古老的建築群,也是中國現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建築群坐西朝東,面向海河,由山門、牌坊、前殿、大殿等組成,屬典型的中國傳統廟宇式建築。每年天后誕辰,以天后宮為中心舉行大型民間酬神廟會活動,沿河船戶、周邊信眾亦紛紛到來,各地商賈雲集,造就了天津最著名的商業街——宮南宮北大街(今古文化街)的繁榮。天后宮位於天津古城東門外,始建於元代。
  • 關注 介休洪山源神廟二龍戲珠琉璃浮雕被盜,網友狂刷朋友圈為尋寶更為情懷!
    ,琉璃工藝源遠流長,后土廟就是介休琉璃藝術的見證。明清時期,介休建築琉璃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保留下來大量優秀的作品,作品類型多樣,色彩、造型具臻上乘。立於介休洪山源神廟內,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的「碗行規條碑」所刻《公同義闔碗窯行公議規條碑記》載:「……十三議:陽城黑貨琉璃貨等,不管幾人做工,酬神演戲派錢壹弔文。
  • 臺灣寺廟布袋戲只為「酬神」而演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酬神演戲」已成臺灣寺廟特色之一,南投草屯的陳府將軍廟三十多年來從未間斷。平日,廟內每天至少要演出一場戲布袋戲,而農曆八至十月,每天更是有兩場同時上演。即使臺下空無一人,演出照樣進行。
  • 【介休篇】品讀與大西高鐵相伴的山西故事
    魂魄山河氣,風雷御宇神。光煙榆柳火,怨曲龍蛇新。可嘆文公霸,平生負此臣。」於是晉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稱為寒食節。之後,隨著歷史車輪的滾動,寒食靜靜地融入了清明。如今,4月的介休不僅蘊含著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意義,更增添了幾抹歡快的色彩。大西高鐵的開通,為沿途城市的旅行都提供了便利。
  • 介休56|山西省晉中市景點和美食
    近三年來,介休市委、市政府根據建設新基地和建設新介休的需要,率先推進交通道路建設,解決交通「瓶頸」問題,累計投資6.8億元,建成橋梁24座(在建8座),總裡程385公裡,其中二級公路改建工程170公裡,三、四級公路改建工程15公裡,其中通暢工程175公裡,本市今年已完成70公裡二級公路改造工程,是晉中市計劃的兩倍,也是介休公路建設史上建設規模最大、項目最多、投資最多、標準最高的一年。
  • 可罕廟是什麼廟?泥包鐵像又是啥像?山西介休張壁古堡等你來揭秘
    尤其是在山西古村落裡,村村有廟是常態,多的十幾二十座,少的也有六七座。在這些眾多的寺廟裡,囊括了釋道儒各家的寺廟,大多數都是大家熟悉的各類廟宇,比如土地廟、關帝廟、觀音廟、玉皇觀、真武觀之類。然而,在山西介休張壁村裡,卻有著一座罕見的廟可罕廟,也稱可汗廟。
  • 【金閶】「五路財神廟戲樓」蘇灘同業公所(054)
    五路財神廟戲樓在範莊前5號,隔巷正對五路財神廟。廟原坐北朝南,共四進二十一間,在城中芝草營巷東口,古名靈芝坊,今名範莊前。  清《吳門表隱》載:「神姓杜,名平。唐初人,兄弟五人掌天下財源。正月初五日,神誕」。
  • 德州歷史上的運河神祠(三)大王廟、媽祖廟與元將軍廟
    北廠大王廟  同河神廟一樣,北廠大王廟也是祭祀河神金龍四大王謝緒的廟宇,建於順治七年(1650),葺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裡人馬大賓曾立碑敘其始末。可惜馬大賓所撰碑文現已失傳。人們不禁會問,河神廟遷建的理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