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李嶠的《風》,句式組合巧妙,在詩中描寫風但無一風字

2020-12-17 小羊讀詩

古代很多詩人都喜歡寫詠物詩,把自己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放在物上,託物言志。唐代詩人李嶠在文學造詣上很深,《風》就是他其中的一首詩。我們都知道風是無形的,要想把無形物描寫好,是很難的,那李嶠是怎樣做到除題外,詩中不出現一個風字,還把風的力量、性格描寫的很到位。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風》,作者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這首詩是一首五言律詩,全詩一共二十個字,詩中不帶有一個風字,不看詩題就好像是一個謎語,看著這四句詩,我們很容易就聯想到是風。

這首詩從動態上描寫出風的特點,風會吹落秋天金黃的葉子,會吹開春天五彩繽紛的花朵;風颳過江面可以掀起千尺高的巨浪,吹進竹林可以使竹子萬竿傾斜。

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風的力量,前兩句是通過季節來寫風,風在不同的季節裡有不同的功能,後兩句是描寫風經過哪裡,哪裡會留下風的足跡。風是無形的,風也是實在的,風吹向我們,我們看不到它的形狀。

但我們可以感受到風,風吹過來我們可以感受到涼爽,可以聽到樹葉沙沙的聲音,可以看到平靜的江面泛起波紋。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到的風好像可以用手捧,用鼻子聞,用耳朵聽。

這首詩運用了對偶的表現手法,第一句跟第二句對應,第三句跟第四句對應,句式工整有韻律,讀起來也是朗朗上口。詩中把風在自然界的千變萬化,生動傳神地描寫出來,而且通熟易懂,讓我們很快就能明白這首詩寫了什麼。

簡簡單單的二十個字,句式組合的如此巧妙,從詩句中就可以看出風是善變的,它可以是和風,輕輕地吹過,讓我們感受到它的清爽,聞到鮮花的清香,它也可以是狂風,掀起千尺的海浪,吹倒大樹和房屋,讓我們會懼怕它的力量。

這首詠風詩除了題目之外,四句詩句中沒有出現一個風字,這也是這首的巧妙之處,風在我們的眼中沒有任何形狀,它是抽象的,無形的,但我們能感受到風。讀過這首詩的人,可以很快的記住它,也記住了作者筆下的風。風的性格時而溫柔,時而暴躁,我們都應該敬畏風的力量,敬畏和熱愛大自然。

相關焦點

  • 宰相詩人描寫風的小詩流傳久遠,全文無風卻盡顯風味
    他就是中唐才子李嶠,唐玄宗晚年曾夜登勤政樓,伶人演唱了一首李嶠的舊作《汾陰行》:「富貴榮華能幾時,山川滿目淚沾衣。不見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飛。」 玄宗聽後不禁潸然淚下,連連讚嘆李嶠真才子也。下面介紹的這首詩描寫的是風,卻全文無一處有風字,語言樸素易懂,對仗工整,含義深刻,耐人尋味。
  • 描寫「風」的詩,全無一字寫風,卻句句是風,你評一評誰更厲害?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開播,第一場的飛花令,飛來的就是「風」字。可是,以下這幾首題目為《風》的詩,全都用不上,因為它們全都無一字寫風,卻句句是風。《詠風》唐代:王勃肅肅涼景生,加我林壑清。驅煙尋澗戶,卷霧出山楹。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
  • 宰相詩人登山遇一陣風,詩興大發寫下此詩,無一風字卻句句不離風
    在眾多入選的詩作中,有幾十年雷打不動從未被替代過的,比如王維的《畫》、李白的《靜夜思》、孟浩然的《春曉》等;也有近些年才入選的詩作,比如漢樂府《江南》就取代了駱賓王的《詠鵝》成為了小學第一首詩,而清代查慎行的《舟夜書所見》是近些年才入選的口碑之作。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近些年入選的一首詩, 詩名《風》。
  • 宰相李嶠的一首詩,20個字寫風,一個字讚美竹子,可惜人品不咋地
    即使誰都能看到的事物,經過詩人的潤筆,一下子優雅了很多,譬如唐朝李嶠的《風》,短短20個字,把自然界中最普通不過的風寫的威風凜凜又不失溫潤,技能鏗鏘有力地吹起千層浪,也能夠吹開二月花。技能吹落三球落葉,也能吹斜竹林中的竹竿。
  •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寫風,共20字包含4數字
    能用最少的字講出最豐富的意思,除了古詩估計其它語言表達形式很難達到了。最短的古詩能短成什麼樣子?先看看這首被稱為神作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僅8個字就寫出了製作工具、打獵的整個過程,這就是所謂的言簡義豐。而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同樣是一首言簡義豐之作,來自唐代宰相李嶠。
  • 詩詞| 風 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風唐代: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譯文及注釋譯文能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能吹開春天美麗的鮮花。刮過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進竹林能使萬竿傾斜。注釋⑴解落:吹落,散落。一說指農曆九月。⑵能:能夠。二月:農曆二月,指春季。⑶過:經過。⑷斜:傾斜。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風的小,它是從動態上對風的一種詮釋和理解。  這首詩能讓人看到風的力量。如果把詩題蓋住,這首詩就是一則謎語,這是此詩的一大妙處。風是無形的,風又是實在的,我們看不到風,卻能感受到風。秋風能掃盡落葉,春風能催開鮮花,風能激起千層浪,風能吹得萬竹斜。
  • 十二首描寫風的詩詞,古人太有才,如何不開懷
    但是春風總是按捺不住性子,急匆匆地衝在前面,呼喚著沉睡的嫩芽和花蕾,吹化了冰凍的山川,也讓大地從冬的回憶中驚醒過來。北宋詩人王安石有一首《元日》也描寫春風,「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南宋僧人志南寫過「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這些經典的詩詞讓我們感受到春風化雨般的溫暖,也引起了我們對更多描寫風的詩詞的興趣。
  • 那些描寫風的古詩,詩意了生活,使人沉醉
    風,可以吹落秋天金黃的樹葉,可以催促早春二月的鮮花盛開。風,刮過江面能捲起高高的巨浪,吹進竹林能使無數的竹子隨之傾斜,今天讓我們一起品味那些與「風」有關的古詩詞。那些描寫風的古詩,詩意了生活,使人沉醉。
  • 詩詞裡的風:春風暖,暖風燻得遊人醉,秋風清,蕭蕭梧葉送寒聲
    從古自今,有無數詩人、詞人用自己華麗的辭藻描寫過風,春風讓他們流連忘返,秋風讓他們觸景生情,精選十首關於風的詩詞,走進那年風吹過的人的內心。1、《秋風詞》唐代:李白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 天氣詩詞之「風」:風乍起,吹亂我心,擾我思緒
    因此,對於不同的天氣,小月要分享的便是相對應的詩詞,希望大家日後遇到不同的天氣時,除了情緒上的變化(可能是憤怒,也可能是無奈),也能夠從中感受到不一樣的詩韻。同時,在這些詩裡,一賞古時大自然的奇妙風景!
  • 弘揚傳統、傳承文化,書寫經典第75期——唐·李嶠《風》
    李嶠出生於公元645年,卒於公元714年,享年69歲,河北贊皇人。小時候聰明多才,20歲即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從縣尉開始,一直做到宰相。李嶠第一次拜相是公元698年,時年53歲。當時是聖曆元年,是武則天做皇帝的第8個年頭。李嶠和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張宗昌關係很好,依附於二張門下。
  • 螞蟻莊園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描寫的是風還是雪 莊園小課堂2020年...
    螞蟻莊園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描寫的是風還是雪 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0日答案時間:2020-11-10 09:2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螞蟻莊園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描寫的是風還是雪 莊園小課堂2020年11月10日答案 螞蟻莊園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描寫的是風還是雪
  • 唐代陳羽描寫軍隊雪中行軍的詩,內含千古名句!
    《從軍行》唐代:陳羽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從軍行》是陳羽一首描寫雪中行軍的絕句,寫的十分壯美。前兩句渲染環境的嚴酷。天山腳下寒風呼嘯,湖邊凍泥紛紛裂開,梧桐樹葉早已經被大風颳光,樹梢也被刮斷。作者善於鍊字,「裂」「折」這兩個動詞形象地刻畫出邊塞嚴寒惡劣的天氣環境。「橫笛聞聲」是倒裝句式。即「聞橫笛聲」。在這荒涼的邊塞上,忽然傳來高亢嘹亮的笛聲。
  • 十五首描寫風的詩詞:大風起兮雲飛揚,風中有寒冷,風中亦有柔情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全詩自然流暢,妙語驚人,通過描寫女子對丈夫戰死的悲憤心情,揭露了戰爭的罪惡,表達出詩人對戰亂給百姓帶來痛苦的同情。江畔獨步尋花(其五)【唐】杜甫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 【詩詞鑑賞】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一行.
    賞析這首詩抓住大雨剛過,彩虹尚存,海市蜃樓將要消失的一剎那,將這一精彩場面剪輯下來,繪成一幅色彩絢麗的丹青圖畫。首聯從陽光寫起,描摹斜陽餘暉,由淡煙疏雨的間隙中射到水面。這個意境就倍顯清新可人。加上江面經雨水一洗,新鮮明淨,海風陣陣襲來,涼爽人。題中所謂「景物鮮奇」足見並非虛言。
  • 唐代僧人子蘭詩詞擷拾賞析:「帶煙千井樹,和磬一樓風」
    關於子蘭,在星輝熠熠的唐代,子蘭名不見經傳,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卷三》中「道人靈一」條有記載,其中有「其或雖以多而寡稱,或著少而增價者,如……曇域、子蘭、僧鸞、……四十五人,名既隱僻,事且微冥。」,雖然一筆帶過,然而表達了對唐代諸多僧人詩人的欽佩,子蘭為其中之一。
  • 宋朝一詩人讚美月亮,全詩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意
    我國詩人在寫詩的時候有一個獨特現象,他們喜歡借眼前之景抒發內心的感情,尤好以月亮為題目,遙寄思鄉之情。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就借用月亮表現了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除此之外,這首詩還體現出了朱熹高深的詩歌造詣,這首詩雖然全詩沒有一個月字,但卻句句含月。詩人表面是在描寫青山綠水等景物,卻能讓人仿佛感受到此時月亮正在散發明亮柔和的光芒(從科學角度來講月亮是不會發光的),這種描寫手法十分高超。
  • 螞蟻莊園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描寫的是什麼?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導語:我國有很多古詩是描寫關於自然現象的,例如風、雨、雪以及四季變化等等。其中,唐朝宰相李嶠就寫了一首專門描寫一自然現象的詩。其中,詩的第一句是「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這看似描寫樹葉、花,但實際上描寫的是我們熟知的自然現象。那麼,你知道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描寫的是什麼嗎?一起來看看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的含義解析。
  • 唐代三流小詩人,卻寫出字字句句對仗的奇詩,短短28個字出神入化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詩:風急天高猿嘯哀, 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 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 潦倒新停濁酒杯。拋開詩中的種種意境的渲染,轉承的巧妙、深刻的蘊意,就只說全詩的「八句皆對」,就已足夠驚豔。七律八句皆對,就是從這首詩開始,正所謂「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它的難度可想而知,因此這首詩被譽古今獨步之作。差不多就在杜甫作這首詩的前後十年間,唐代詩壇也出了一首類似的詩,名為《徵怨》。
  • 中國風歌曲,是種什麼「風」?
    有的歌手甚至連歌詞裡的字都不認識,唱出錯別字範本。中國風歌曲的美感,的確離不開古典詩詞的養分,但這種美感的營造是建立在充分理解其文化內涵和融合創造的基礎上的。從「詩歌」二字可以看出,古典詩詞與歌曲歌詞本是同根生,二者的結合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