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詩人讚美月亮,全詩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意

2020-12-06 大咖說史

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因為它沒有任何國家的界限之說,它的好與不好代表著一個人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千百年來,不管是經歷戰火還是遭受天災,詩人們都堅持用詩歌的形式表達內心的一份情感,對未來生活寄上一份希冀。

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五千年間有榮耀時刻也有灰暗時光,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中華兒女一直難以捨棄的就是對於寫詩的熱情。正是由於這種執著,在詩歌創造方面才取得了十分輝煌的成果。

我國詩人在寫詩的時候有一個獨特現象,他們喜歡借眼前之景抒發內心的感情,尤好以月亮為題目,遙寄思鄉之情。例如,唐代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就借用月亮表現了對於故鄉的思念之情。

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也曾寫過一首和月亮有關的詩,這首詩十分神奇,全詩看似沒有「月」字,卻句句都在說如此說來不覺讓人好奇,這首詩到底是如何寫月的呢?

圖片:月亮劇照

一、朱熹《秋月》一詩縱覽

朱熹是宋代程朱理學的代表,他既是文學家也是思想家,這種雙重身份令他的作品不僅具備抒情能力,細品起來往往充滿哲理。雖然很多人認為唐詩和宋詞具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即唐詩注重抒情,宋詞注重講述道理,不過,朱熹的這首詩讓我們明白這句話並不一定準確。

《秋月》是他創作的一首感嘆月亮的詩,其體裁為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朱熹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寫下的,詩人藉助月光下的溪、風、夜空、雲等景象,表達出自己超脫塵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自身追求皓月之高潔的志向。

除此之外這首詩還體現出了朱熹高深的詩歌造詣,這首詩雖然全詩沒有一個月字,但卻句句含月。

詩人表面是在描寫青山綠水等景物,卻能讓人仿佛感受到此時月亮正在散發明亮柔和的光芒(從科學角度來講月亮是不會發光的),這種描寫手法十分高超。

圖片來源於網絡:朱熹《秋月》全篇

二、《秋月》這首詩的具體分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讓許多人在初讀時可能十分疑惑,平時水都是往低處流的,為什麼詩中溪流竟能越過山頭呢?其實,前兩句主要是在描寫皓潔月光下的水中倒影,這兩句詩實際上和謝靈運在《登江中孤嶼》中表達的意境有相通之處。

清澈的溪水繞著青山緩緩流動,碧藍的天空倒映在水中,顯得十分澄明與純潔,它們在水中互相融合。如果沒有天地間灑下的純白月光,詩人就不能在夜色中欣賞山水之色了。

該詩最後兩句表達的是詩人在靜觀秋月之時,不自覺生出一絲超塵脫俗的心境。白雲和紅葉既是帶有幻像又是詩人在秋月下所見的真實景象。從象徵意義上說,這白雲的隨風飄蕩和紅葉的逸動自得,正是詩人悠閒曠達心境的真實寫照。

圖片來源於網絡:紅葉

這首詩雖然名為「秋月」,但全篇的所有筆墨全都集中於描寫月光籠罩下的各色景物。以往許多詩人也都描寫過月亮,但很少有人能想到用這種方式來體現月色之美,這就是朱熹構思的獨到之處。

翠綠的山頭,澄靜的夜空,悠然飄蕩的雲朵,飄逸的楓葉,這些都是依託能夠反射景物的小溪而,但一系列景物卻無不浸染著明亮柔和的月光。

全篇沒有一個字寫「月」,卻又處處能夠讓人感受到月的存在,因此朱熹這首詩備受人們讚嘆,以至於流傳到今天仍然可以稱得上是描寫月亮的名篇。

圖片:朱熹人物畫像資料截圖

三、通過《秋月》看詩歌文化

《秋月》這首詩體現了中國文人在抒發感情方面的一個共同渠道,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當主體被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觸動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通過特定事物表達出來。

運用這種手法,首先必須要仔細觀察一下接下來要寫的東西,爭取把它們描寫的仿佛就在人們眼前一樣,為接下來的抒情做好準備。

在朱熹的這首詩當中,月光下的景色被描繪的很真實,讓人有一種仿佛真的親身看到一樣,繼而帶動人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東西融入景物之中,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思想和感情,這樣才能達到景和情統一的效果。

其次,借景抒情主要還是表達感情,既然是借景抒情,那麼描寫景物就不如抒情主要,因此我們必須為抒情而寫景,這就要求詩中具有各種各樣的意象。

而這些意象就是抒情的條件和手段,例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就巧妙的運用了風和月,表達了詩人常年漂泊在外思念故鄉的心情。

圖片:常年漂泊在外劇照

相比於直抒胸臆的表現手法,中國文人更喜歡借景抒情這種比較含蓄委婉的表達方式,朱熹在詩中通過借景抒情,間接表達了悠閒豁達的心境。

其實,借景抒情還可以表現出主人公各種各樣的複雜情緒,主要有以下三類。一類就是借景物抒發身世情懷感慨。古代許多文人的命運十分坎坷,即使是非常有能力的李白也曾有過不順意的時候。這些文人在很多時候不方便直接抒發自己的情緒,因此通過這種委婉的方式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

第二種是詩人藉助景物表達自己對人世的感慨。許多詩人看到特定景物時會產生一定的啟發,這時他們就會藉助眼前景物抒發自己對人生的看法。

比如蘇軾就曾藉助人們看一座山峰時站在不同的角度,就可以看到山不一樣的一面,表達出自己對人生的感嘆,即大家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站的角度不一樣,對事物的認識就會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蘇軾的《題西林壁》

種就是藉助景物表達詩人對國家存亡的關懷古代文人普遍接受過愛國教育,許多文人心中對天下和社稷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愛國也自然成為了詩歌的一大題材。

文人一向委婉含蓄,因此他們往往選擇通過景物抒發自己的家國情懷。例如,杜甫在詩中通過描寫國破、草木深、花濺淚、鳥驚心等景象,表現了他看到殘破國土的痛苦心情。

我們通過《秋月》借景抒情這一切入點,不難發現中國詩歌中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由此可見中華文明的精髓所在,我們應當為此感到驕傲和自豪,大家覺得是否是這樣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全文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
    月是詩人筆下,永遠也說不完的故事。它或圓或缺、或陰或晴,或澄清、或靜謐,在不經意的仰望中,便會萌生許多感觸。李白《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王維《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白居易《暮江吟》中「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一首出神入化的唐詩,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寫風,共20字包含4數字
    能用最少的字講出最豐富的意思,除了古詩估計其它語言表達形式很難達到了。最短的古詩能短成什麼樣子?先看看這首被稱為神作的《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僅8個字就寫出了製作工具、打獵的整個過程,這就是所謂的言簡義豐。而今天筆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同樣是一首言簡義豐之作,來自唐代宰相李嶠。
  • 宋朝詩壇絕頂高手之作,全詩28個字無一生僻字,有虛有實剛柔並濟
    到了宋朝詩壇似乎就少了些這樣的熱鬧,畢竟文人墨客都找到了「詞」這種更靈活的創作方式,古詩沒落了不少。但在南宋,卻出了個專好寫詩之人,一生作下了兩萬多首詩,存世的也有4200多首,被稱為宋朝一代詩宗,是宋詩中的絕頂高手,這個人就是楊萬裡。提起楊萬裡,陸遊是這樣說的:「誠齋老子主詩盟,片言許可天下服」,這裡的「誠齋老子」就是指「誠齋先生」楊萬裡。
  • 宰相詩人登山遇一陣風,詩興大發寫下此詩,無一風字卻句句不離風
    這是唐代詩人李嶠的一首作品,李嶠是位傑出的詩人同時也是位有名的宰相,這是一篇奇文,全詩無一風字卻句句寫風,將數字用得是出神入化。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風》唐.李嶠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 小詩人在寺院牆上寫首詩,無一靜字句句是靜,歐陽修想學無從下筆
    這首詩詩名為《題破山寺後禪院》,作者為唐代小詩人常建。常建其人,雖有才卻官場不得志,長期在四處漫遊,善寫山水詩,詩風接近王維和孟浩然。一日他在清晨遊覽一座寺院後,在寺院牆上寫下了這首五言律詩。全詩短短40個字,讓他一詩成名,其中「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10字更是千古名句。也正是這10個字,讓幾百年後的北宋文壇巨匠歐陽修心心念念一直想學,但卻無從下筆。
  • 被名家讚嘆「後之詩人無復措辭」的經典詩作,其實只有二十八個字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從秦淮河東邊升起的,還是過去那輪月亮。在夜深人靜之際,還會悄悄爬過凹凸的城牆,好像在窺探著什麼。這首詩開篇就將讀者置於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開頭兩句寫江山依舊,而城池荒廢。「山圍故國周遭在」,首句寫山。山圍故國,故國即舊城,即石頭城。石頭城三面環山,所以說山圍故國。周遭,環繞的意思。「潮打空城寂寞回」,這句寫水。
  • 李商隱的兩首詠雨詩,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
    李商隱雖然不及李杜,但其詩文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舉足輕重的,他留下來的古詩與眾不同,總給人獨特的美感,例如,李商隱曾寫下兩首詠雨的詩詞,但全詩無一雨字,卻把「雨」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倍感震驚!各位,你們知道這兩首詠雨的詩名分別是什麼嗎?
  • 宋代詩人的大膽之作,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詩人因此詩被貶10年
    詩名《落梅》,來自南宋大詩人劉克莊,全詩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詩人因為此詩被貶10年。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到底寫了什麼?《落梅》南宋.劉克莊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 席慕容的一首絕美之作,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像一棵樹一樣愛著你
    本期就和大家分享一首席慕容很肉麻的一首情詩,詩名《一棵開花的樹》。這是一首絕美之作,全詩無一愛字卻句句是愛,曾打動不少人,如今被選入了不少高校的語文課本。後來席慕容也解釋了這首詩創作機緣,當年她坐在一輛火車上,回眸看見山間有一棵開滿白花的油桐。它長在不起眼的地方,卻讓席慕容深受啟發,便為樹發聲寫下了這首詩。雖是為樹而寫,但後來大家都把這首詩當成一首情詩來讀。詩中塑造了一位痴情的少女形象,詩人以清麗的語言一氣呵成地描述了她對愛情的期盼、為情守望的堅持、以及被忽視後的傷情。
  • 除了《春江花月夜》,張若虛還有首絕美情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
    這是一首閨怨五律,全詩無一愁字卻句句寫愁,無論是對仗還是意境的烘託都是極高明的。僅這首詩來看,其實是不輸情詩聖手李商隱的。讓我們一起來品一品:《代答閨夢還》唐.張若虛關塞年華早,樓臺別望違。試衫著暖氣,開鏡覓春暉。
  • 王勃寫下一首詩,全詩無一「愁」字,卻句句都是愁,讀完令人心碎
    王勃,字子安,為唐代文學家,是古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並稱為「王楊盧駱」、「初唐四傑」。王勃是個非常聰明好學之人,他在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寫文章,文筆流暢,因此被稱為「神童」。
  • 大曆才子的一首名作,全文無一愁字,卻句句溢滿愁思
    立秋之後,暑氣漸弱,空氣中卻開始散發出一絲蕭瑟的味道。樹葉沙沙作響,秋蟲陣陣悲鳴,自帶涼意的月光,更是挑動脆弱的神經,打開思緒的閘門。「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一向豪放的李白似乎也不願面對秋日的蕭瑟;「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駐守邊塞的範仲淹更是惹動秋思。秋日裡總是玉露凋傷,寒氣蕭森,讓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也神情恍惚。
  • 宋朝和尚寫了首禪詩,28字無一生僻,其中的道理很多詩人都悟不出
    文人中寫禪詩比較出名的當屬王維,像「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等詩句,無一不透露著濃濃的禪意,正因如此,他才被稱作「詩佛」。而出家人中禪詩寫的較好的有齊己、寒山等人,他們的作品但從文字本身,很難與王維等大詩人相比擬,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大道理,卻是很多詩人都悟不出的。
  • 王維大熱天出行寫下這首詩,全文無一熱字卻句句炎熱
    提到詩佛王維,世人想到最多的就是那一首首山水詩,靠著山水詩的成功他擠進了唐代頂級詩人之列。讀王維的詩,有時候真的說不上哪裡好,畢竟字數不多,也不慣於用典,甚至稍生僻一點的字他都不用,《畫》是如此,《鳥鳴澗》是如此,《山居秋暝》也是如此。
  • 李白登山太白山寫下一首詩,全文無一「高」字,卻句句顯高
    晚唐詩人皮日休曾在《劉棗強碑文》中說:「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讀之則神馳八極,測之則心懷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間語者,有李太白」。通俗地說就是李白的詩作,想像奇特,意境高遠,充滿浪漫主義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寫出。如李白的《登太白峰》便是這類詩作中的經典之一。
  • 不入流詩人半夜聽雪寫下此詩,無一雪字卻句句是雪,美得令人心醉
    所以自古以來描寫雪的詩篇很多,陽春白雪的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樣的傳世名句,下裡巴人的有「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樣的打油詩句。但是我們在誦讀這些詩篇的時候不難發現,這些關於「雪」的詩篇大多數都是從視覺角度出發,描寫雪的潔白或者是雪中之景。
  • 唐詩中最寒冷的一首詩,無一冷字卻自帶寒意,作者綽號也一樣陰冷
    唐代是詩歌發展的黃金年代,期間出現了很多名垂文史的大詩人。要論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想像力,無疑「詩仙」李白是箇中翹楚,他的詩風清新飄逸,意境奇妙,可謂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中的「魁首」。不過唐代詩壇高手如雲,雖然李白的想像力爆棚,但也還是有可以媲美他的詩人出現,這個人就是繼李白之後唐代的又一偉大浪漫主義詩人——李賀。
  • 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痴情人心坎裡
    此詩名叫《我愛你》,是餘秀華水平很高的一首情詩,全詩雋永唯美,無一愛字卻句句肉麻,寫進了痴情人心坎裡,讓我們來品一品:這首詩是餘秀華最經典的詩作之一,曾被網友大量轉發, 不少人因為這首詩開始關注這位農村女詩人。全詩最大的特點,就是詩名明明是「我愛你」,但通篇卻不用一個「愛」字,只用一系列內心的獨白,詮釋詩人對愛的定義。
  • 立冬之夜李白寫下這首絕美之作,短短24字有酒有月,溫暖你的冬天
    在天文學家眼裡,立冬是太陽到達黃經225度的日子;在美食家眼中,立冬意味著冬補的季節到了,羊肉湯、餃子、豬蹄樣樣都上了桌;而在詩人們眼中,立冬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但在這個清冷的日子裡,最該讀一讀的或許還是李白的這首《立冬》。在一個立冬之夜,「懶懶」的李白寫下了這首絕美之作,全詩短短24個字,有酒有月更有溫暖,讓我們來品一品:《立冬》唐·李白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 李商隱水平很高的一首詩,無一喜字卻句句是喜,其中10字千古名句
    很少有詩人提及,除了李商隱。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李商隱在雨過天晴後寫的一首詩,全詩字字珠璣,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晚晴之景,堪稱最美的初夏。讓我們來品一品。此時的詩人在桂林鄭亞幕供職,得以逃脫朝中的紛爭,擁有了人生難得的自在時光。第一句就交代了寫作的地點,心情閒適的詩人決定看一看這雨後風景,站在高處俯瞰全城。第二句不乏對歲月的感嘆,四季輪迴轉瞬即逝,不知不覺,春天悄然而過。對於古代的文人墨客,春去是一件最令人感傷之事,但是對此時的詩人來說卻有著別樣驚喜,一個「猶」字道出他心中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