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和尚寫了首禪詩,28字無一生僻,其中的道理很多詩人都悟不出

2020-12-08 歷史國學智慧

古代,詩詞歌賦是文人們表達內心感想的一種形式,其中禪詩是古詩詞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禪詩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文人們所寫,另一種是出家人所寫。

文人中寫禪詩比較出名的當屬王維,像「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等詩句,無一不透露著濃濃的禪意,正因如此,他才被稱作「詩佛」。

而出家人中禪詩寫的較好的有齊己、寒山等人,他們的作品但從文字本身,很難與王維等大詩人相比擬,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大道理,卻是很多詩人都悟不出的。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和尚寫的禪詩,這首詩叫做《頌古五十五首其一》,作者是一個叫釋紹曇的宋代僧人。

雖然作者的名氣不大,但是這首《頌古五十五首其一》卻流傳甚廣: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這首詩通篇只有28個字,內容言簡意賅,無一生僻。單從字面意思看很容易理解,但是其中包含的大道理,卻不是一般人能參悟的。

全詩體現的是禪學的思想,這樣的作品,哪怕只讀懂了一點皮毛,對我們來說都是受益匪淺的。

詩的前兩句是從四季的景色寫起,首句描寫的是春天和秋天,一個是耕耘的季節,一個是收穫的季節。如果把它看作是人生的階段,那麼分別對應的是充滿希望的年少時光和踏實穩重的中年時期。

第二句「夏有涼風冬有雪」描繪的則是夏天和冬天,但是很多人不解,夏天為什麼會有涼風?其實,這就是詩中的大道理所在,正因為夏天炎熱,所以我們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清風的涼爽。

映射到人生上,說的就是很多美好的事物,其實在我們身處逆境時同樣能夠感受到。前兩句中,詩人連用4個有字,充分表達了四個季節各自的美好。

而詩的後兩句,則著重解釋了在詩人眼中為何四季都是美好的,因為他的心中沒有「閒事」,什麼是「閒事」?每個人對這個詞的定義可能都不相同,在佛家的思想中,「無閒事」就是一種「空」的境界。

事事皆是表象,內心如幽谷般空靈、寧靜,萬事都不往心裡去,這便是「無閒事」的境界了。有了這種境界,則面對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能如沐春風。

這首詩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理解,但其實詩人想要告訴我們凡是都要想開,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夠真正做到不把任何「閒事」放在心上呢?我認為這才是大部分人無法獲得「大自在」的原因。

通過這首詩我們不難發現,即便在如今的現代社會,古詩詞依舊散發著巨大魅力,其中所包含的一些人生哲理,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借鑑和學習。

古往今來,古詩詞對國人的影響都是非常大的,在古代,文人們從小就飽讀詩書,因為他們知道,這些知識會讓他們受益一生。

在詩詞中,我們不僅可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更能夠從中找尋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找到自己人生的標杆。

詩詞更能讓你在生活中大放光彩,飽讀詩詞,你可以寫出比同齡人更錦繡的文章,可以在任何場合的演講中都侃侃而談。

從古至今,但凡那些集大成者,流芳千古之人,無不精通詩詞,即使是今時今日的文學大師們,也對詩詞研究頗深。

學習詩詞不僅可以提高自身的修養,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有的人可能會說:人家都是從小就學詩詞,我現在都一把年紀了,學了還有用嗎?

那麼我告訴你,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我認為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10年前,其次就是現在!

不怕你學的晚,就怕你從來都沒有開始過。相信很多為人父母的朋友都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每次在教孩子學詩詞的同時,自己也學會了,而且沒讀懂一首都會覺得非常的開心,其實,這就是詩詞的魅力所在。

喜歡詩詞的人,不分男女。古時候有「天下第一才女李清照,現在,也有北大才女琬如。琬如是一個非常痴迷於詩詞的人,她說,詩詞可以給人一種穿越千年的感覺,在字裡行間,我們總能感受到古人的悲喜和大徹大悟。

為此,她專門編著了這套《飛花令》,說到這套書,相信大家一定不陌生,這本書在《詩詞大會》節目中廣受好評,算得上是一本難得的老少皆宜、雅俗共賞的著作。

飛花令」本是古代人喝酒時用來罰酒助興的酒令,誕生於西周,在盛唐時期非常流行。而這套書正是以「飛花令」的模式為大家解讀古典詩詞。

書中選取了古典詩詞中的常用字,如:春、夏、秋、冬、風、花、雪、月等作為主題,選擇古人的經典詩詞,詳細的進行注釋和解讀。

本書以1年365天為基準,將120餘位詩人的365首作品奉獻給讀者,為大家帶來一種吟誦古詩詞的全新方式。不僅如此,書中還穿插了精美的國風插畫,通過圖文並茂的形式,讓詩情畫意在閱讀中得到升華。

如果你也喜歡詩詞,那麼不妨在閒暇時讀一讀這本《飛花令》

這裡有柳永痛飲狂歌灑下的寂寞清愁;有辛棄疾的醉眼迷離了月光劍影;更有陸遊的夢鄉迴蕩著鐵骨錚錚。

全4冊的《飛花令》,原價158元,現在只需要79元,一本才20多,一頓飯錢,就能讓你在唯美的詩詞中體會人生百態。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和尚在小溪邊閒逛,於月光下寫了首禪詩,短短28個字美得令人陶醉
    在古詩中有一種分類很特別,這些詩很多看起來都是明如白話,但是細細品讀卻又會發現其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們就是禪詩。就像宋代有一位不知名尼姑,曾翻山越嶺走了很多地方,只為尋找春的足跡,但是卻始終找不到。那麼本期筆者要介紹的這首禪詩則是讓我們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禪詩。《小溪》小溪莊上掩柴扉,雞犬無聲月色微。一隻小舟臨斷岸,趁潮來此趁潮歸。這首禪詩的作者是北宋高僧釋曇穎。某天夜裡他在小溪邊散步,月光柔柔地灑下,他見此風景在月光下寫了這首禪詩,雖只有短短28個字卻美得令人陶醉。
  • 宋朝無名詩人,寫了一首「清明」詩,很多人看後,直呼太真實!
    以這兩大主題為背景的詩詞裡,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杜牧名作《清明》就是其中之一。但千百年來,唯有一首詩,大家以為寫清明寫的最「真實」。這首詩,出自宋朝詩人高翥筆下。談及高翥,大家可能都比較陌生。與宋朝的大家們相比,他基本處於「無名」的狀態。
  • 宋朝詩壇絕頂高手之作,全詩28個字無一生僻字,有虛有實剛柔並濟
    唐代詩壇群星璀璨,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豪劉禹錫、詩王白居易、詩佛王維、詩鬼李賀個個都是叫得出名號的。到了宋朝詩壇似乎就少了些這樣的熱鬧,畢竟文人墨客都找到了「詞」這種更靈活的創作方式,古詩沒落了不少。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古代有很多的僧人,他們善於詩文,創作出來的作品不輸傳統的文人,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整首詩意境唯美,儘管只有短短的28個字,但是寫得很深刻,給人一種大徹大悟之感,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山邊水邊待月明,暫向人間借路行。如今還向山邊去,只有湖水無行路。
  • 小詩人一罵成名之作,僅28字偷偷寫在牆上,入選小學課本流傳千年
    有一種詩,叫「牆頭詩」,這種詩寫起來容易,紙都不用,牆上寫幾個字就能「不負責任」地溜之大吉。但這種詩,是最考驗人的。寫得好,就如李白在牆上寫的《梁園吟》,宰相孫女花千金把牆壁都買了下來;寫的不太好的,就像朱元璋在寺廟寫的那首打油詩,「老僧不識英雄漢,只管嘵嘵問姓名」,他一走老和尚就大刷子一抹,管他三七二十一。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稱得上是牆頭詩之冠,詩名《題臨安邸》。
  • 宋朝一詩人讚美月亮,全詩無一「月」字,卻句句有月意
    宋代著名詩人朱熹也曾寫過一首和月亮有關的詩,這首詩十分神奇,全詩看似沒有「月」字,卻句句都在說月亮,如此說來不覺讓人好奇雖然很多人認為唐詩和宋詞具有明顯的風格差異,即唐詩注重抒情,宋詞注重講述道理,不過,朱熹的這首詩讓我們明白這句話並不一定準確。《秋月》是他創作的一首感嘆月亮的詩,其體裁為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朱熹在一個秋天的月夜寫下的,詩人藉助月光下的溪、風、夜空、雲等景象,表達出自己超脫塵俗的情趣,同時也流露出自身追求皓月之高潔的志向。
  • 宋朝詩人吳龍翰這首《俠客行》,寫得也是氣勢磅礴,值得我們一讀
    李白的《俠客行》氣勢磅礴,寫得很有韻味,整首詩洋洋灑灑,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裡面的還有兩句經典名句:「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可以說是膾炙人口,即使是沒有讀過原文,那對於這兩句詩也是非常的熟悉,它經常會被人引用。
  • 杜甫渾然天成之作,短短20字無一生僻,毫不雕琢卻驚豔了整個春天
    詩人大概是最多愁善感的一群人了,詩聖杜甫更是如此,他將春夏秋冬的不同感受,紛紛訴諸文字。可以說,一年四季在杜甫筆下,都搖曳生姿、充滿生命的體悟和感懷。不過,杜甫還有一首描繪春天的詩,可以說是綜合了上述詩文的全部精華。這是一首毫不雕琢之作,短短20字無一生僻,卻渾然天成驚豔了整個春天。
  • 一首28字寫月亮的唐詩,全文無「月」字卻字字寫「月」
    我們之前品讀過李商隱和杜牧的兩首古詩,他們在古詩當中都在寫雨,但是全文當中並沒有出現一個雨字,堪稱是詩人別具匠心。古典詩詞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詩人們描寫一種景物或者一種自然現象,除了題目當中有所交代之外,全文都是儘可能的避開這些字眼,而是採用對其特點的描繪反襯其自身的規律。讀起來是很有趣味的,甚至很多時候可以當做一個成語來猜,謎底就是這古詩的題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李嶠的《風》。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一首寫月亮的古詩。
  • 小詩人在牆壁上寫了首謾罵詩,全文無一髒字,卻年年入選小學課本
    可在中華詩歌百花園裡,除了常見的正體詩詞以外,還有一種特殊的題材,名為「牆頭詩」,顧名思義,就是寫在牆壁上的詩。像歷史比較有名的《梁園吟》就是詩仙李白寫在牆壁上的佳作,憑藉這一首即興而作的「牆頭詩」,李白成功引起宰相孫女傾慕!當然,除了李白這樣大詩人外,在古代還有很多詩人留下了牆頭詩,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堪稱牆頭詩之冠的《題臨安邸》。
  • 宋代才子的一首禪詩,以動寫靜,全文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
    心情鬱悶時,覺得一切都令人煩惱;而心情舒暢時,卻感到整個世界都如此親切可愛。修行和禪悟,可以幫助人們看清方向;沉靜與穩重,也讓自己更加成熟,不會隨意地抱怨,更能用平常心對待得失。下面分享南宋才子的一首禪詩,以動寫靜,全文未提一個禪字,卻禪意濃濃。
  • 黃庭堅寫了一首禪詩,蘇軾笑而不語,山谷再獻一首,先生拍手叫好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他也是蘇軾的弟子。宋詩雖不如唐詩光芒萬丈,但品讀蘇黃的詩詞,如同與古人泛舟湖上,飲酒談笑之間,他們豁達與脫俗的品性就會感染著讀者。黃庭堅的作品含蘊深厚,「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快意與失望,暫聚與久別,令人尋味無窮;「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字裡行間。黃庭堅不惑之年時從太和縣調監山東德平,赴任之前回潯陽省親,途中特地造訪廬山名剎東林寺。恰好蘇東坡也從謫居黃州遷汝州,路上在參寥和尚陪同下也上了廬山,並在東林寺留宿。
  • 元代28字古詩無一字寫「梅」,卻字字寫梅花高潔品格,超凡脫俗
    相比唐詩宋詞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元代的詩歌光芒要弱小了很多。在元朝的時候,佔到文學主流的是元曲,還有元雜劇。但是還有很多詩人自覺地接受唐詩宋詞以來的詩詞傳統,寫下了一首首經典詩詞。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主持就是如此。
  • 禪詩:如何寫?10首原創,喜歡就拿走
    真正的禪詩,不是帶有「禪」字的格律詩就可定性為禪詩。如何寫禪詩?一多讀一些經書。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宋朝(4首)7、無門慧開禪師的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寫禪詩的重點:勤加練習,必有所得。寫詩的時候,心有所悟,心有所得,靈感頓現,藉助文字表達出來,禪詩自然成。下面是我寫的10首禪詩,意淺拙劣,願與友們探討,切磋,交流。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第二位是個名叫寶黁的遊僧,他在牆壁上寫了首《題逆旅壁》,蘇軾一樣喜歡得很,也在牆壁上寫了首《書黁公詩後》,結果同樣敗下陣來。
  • 不入流詩人半夜聽雪寫下此詩,無一雪字卻句句是雪,美得令人心醉
    所以自古以來描寫雪的詩篇很多,陽春白雪的有「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樣的傳世名句,下裡巴人的有「江山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樣的打油詩句。但是我們在誦讀這些詩篇的時候不難發現,這些關於「雪」的詩篇大多數都是從視覺角度出發,描寫雪的潔白或者是雪中之景。
  • 寫詩人的四大陋習,你犯了幾個?想寫好詩必須根除,第三個最要命
    寫詩人需要牢記:當代詩人的四大陋習 文/六不和尚詩詞到底是寫懷放抱,寄心申意之具,還是爭奇鬥巧,逞才雅謔之遊戲?古來並無定論。以其吟詠性情,設教邦國而論,詩有「詩教」之能。所謂步韻,則是嚴格按照所和之詩韻字的先後順序押韻,和原詩同韻。古人對限韻和步韻多有批評之語。為何?無他,束縛才思爾。《滹南詩話》指出:次韻實作詩之大病也。且指出,詩道在宋朝之所以衰弊,其原因就在於次韻詩太多,雖然窮盡機巧,終非詩之正道。
  • 古人大多寫詩讚美牡丹,但宋朝有一位詩人卻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
    牡丹作為中國的國花,一直以來都是深受大眾的喜愛,尤其是在古代,很多的詩人都寫過詩,高度讚美的牡丹,例如王維、白居易、李商隱、元稹等等,這些偉大的詩人,那都是在自己的詩作中,專門寫過牡丹這種花。可是到了宋朝,卻是有這麼一位詩人,他卻是寫了一首貶低牡丹的詩,當然在這裡所說的貶低並不是真正的貶低,他只是反其道而行之,一反人們喜愛讚美的心態,通篇都是在描寫牡丹劣勢。那麼寫詩貶低牡丹的這位詩人,便是宋朝的王溥,他還是宋朝有名的宰相,他所寫的詩作,便是他的《詠牡丹》,從這題目的字面上來說,這是在讚美牡丹,可是通篇卻把牡丹描寫的一無是處。
  • 唐代才子題寫上人竹房,一首詩短短28字,卻充滿禪意
    下面介紹唐代才子題寫上人竹房,一首詩短短28字,卻充滿禪意。題道虔上人竹房唐代:李嘉祐詩思禪心共竹閒,任他流水向人間。手持如意高窗裡,斜日沿江千萬山。李嘉祐,字從一,天寶七年進士,授秘書正字。李嘉祐喜歡悠閒的生活,平時經常與一些隱士交往,讀者都很熟悉他的《寄王舍人竹樓》,其中「傲吏身閒笑五侯,西江取竹起高樓」,就抒發了一種拋卻紅塵仕宦、鍾情獨自隱居的情懷。唐代禪宗盛行,很多士大夫都願意與禪宗結緣。詩人也經常遊訪名剎古寺,向那些高僧請教。
  • 宋朝詩人寫了一首小詩,不輸賈島的千古名篇,更含蓄有味
    但您可能不知道,宋朝初期有一位叫魏野的詩人也寫過一首《尋隱者不遇》。初讀這首詩,您會覺得很簡單,但讀得越仔細,就會越覺得含蓄有味。這首詩好在哪裡?這三個字簡直莫名其妙。我們都知道,空氣流動才能形成風,如果風不動,又怎麼能感覺到風的存在呢?風不動,其實就是指「無風」。那麼詩人為什麼不直接寫「無風」,而要寫「風不動」三個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