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寫了一首禪詩,蘇軾笑而不語,山谷再獻一首,先生拍手叫好

2021-01-20 品詩賞詞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著名的書法家和文學家,他也是蘇軾的弟子。宋詩雖不如唐詩光芒萬丈,但品讀蘇黃的詩詞,如同與古人泛舟湖上,飲酒談笑之間,他們豁達與脫俗的品性就會感染著讀者。黃庭堅的作品含蘊深厚,「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快意與失望,暫聚與久別,令人尋味無窮;「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表達了一種消極虛無的思想,悲涼的情緒纏繞於字裡行間。

黃庭堅不惑之年時從太和縣調監山東德平,赴任之前回潯陽省親,途中特地造訪廬山名剎東林寺。恰好蘇東坡也從謫居黃州遷汝州,路上在參寥和尚陪同下也上了廬山,並在東林寺留宿。這一天蘇軾在東林寺的林蔭小道上散步,恰好與黃庭堅不期相遇。黃庭堅早已仰慕先生多時,趕緊上前介紹自己,而蘇軾也與他的舅舅和嶽父相識,於是三言兩語便覺得話語投機。

黃庭堅與蘇軾邊走邊聊,沿途風景秀麗,環境幽靜,黃庭堅即興作詩一首,便立刻送上來請先生過目:

東林寺二首之一宋代:黃庭堅白蓮種出淨無塵,千古風流社裡人。禪律定知誰束縛,過溪沽酒見天真。

黃庭堅有感於東林寺的白蓮,於是口佔一絕,表達了詩人對禪理的理解。詩人憐愛白蓮的清淨無塵,聯想到古往今來那些曠達飄逸的高士,詩人再對比塵世中那些被名利束縛的人們,不僅不能自由地馳騁於天地之間,而且心靈也蒙上了灰塵。詩人於是感悟,如果能透過外相來看,定能知道誰的心性沒有被束縛。最後黃庭堅羨慕地說,曾經跨過虎溪去飲酒的陶淵明,他的心性多麼率真天然。

黃庭堅即興創作的這首禪詩構思新穎,表達禪意,可是蘇軾聽了之後,卻笑而不答。原來先生認為黃庭堅還未悟到佛門的真諦,因此禪淨不分。佛教傳入中國,分成兩條路,一是參禪打坐,走進叢林寺廟;二是淨土念佛,走入社會民間。高僧們也許會禪淨雙修,但黃庭堅當時也許是剛入門不久,蘇軾不好說什麼,於是就笑而不語。但黃庭堅悟性很高,他立刻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於是走了一段路之後,黃庭堅居然又寫了一首詩:

東林寺二首之二宋代:黃庭堅勝地東林十八公,廬山千古一清風。淵明豈是難拘束,正與白蓮出處同。

這首禪詩的大意是,東林勝地十八高賢的德業流韻,千載以來在廬山流響不絕。陶淵明沒有位列十八高賢中,別人都認為是他難以被佛法約束,其實他的心性思想與白蓮社的高賢是在一個境界。

黃庭堅邊走邊念,蘇東坡聽他念到最後一句時,立即拍手叫好,看來先生是非常認可黃庭堅的進步。這首詩描寫了陶淵明身處俗世而超然世外的人格,及其素雅質樸、自然淡遠的生活作風,也與蘇軾曠達的內心有一定的契合度,所以先生立即就被詩中闡述的禪意打動,不住地點頭稱道,也默默地讚許弟子的進步神速。黃庭堅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修煉,終於達到了一種超凡脫俗的境界,他經常自嘲,「似僧有發,似俗無塵,作夢中夢,見身外身」,儼然一幅神清骨寒的高士形象。

相關焦點

  • 黃庭堅的一首禪詩,昨夜月明雲散後 西風一樹木樨香
    北宋詩人黃庭堅就體驗過這個過程,最終通過感悟理解了禪意的生活,並寫了一首偈頌。偈頌北宋:黃庭堅說是還家未到家 水邊林下舊生涯昨夜月明雲散後 西風一樹木樨香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著名的書法家和詩人。
  • 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他一生都大力推進古文革新運動。東坡先生不學求深、務奇的時文,卻堅持詞語樸素、無所藻飾的文風。他還認為,只有當作者覺得不吐不快之時,才能寫出一篇優秀的文章。蘇軾主張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意而言、言盡而止,不可鸚鵡學舌、無病呻吟。同時蘇軾也經常與僧道朋友交往,更在其詩文中體現出禪宗的影響。比如他的《題西林壁》,語淺意深,卻寄至味於禪理。再如他的《琴詩》,表達了有無相生是萬物生成之本,也富有禪機。下面介紹蘇軾的一首禪詩,首尾兩句重複,卻境界迥異,充滿禪意。
  • 小和尚在牆上寫了一首詩,蘇軾也仿寫一首,相比之下,蘇軾敗了
    宋代的大文學家東坡先生,用其深厚的文學功底徵服了整個宋朝的古詩詞領域。另外,他還有很高的模仿功力。不管是在何時何地看見非常好的詩詞歌賦,都想要嘗試一下模仿出一首相似的出來。歷史上的很多詩詞,都被蘇軾模仿過,並且成為了傳世經典。
  • 北宋才子黃庭堅,一首《水調歌頭》,描繪的桃源仙境,令人神往
    北宋才子黃庭堅,一首《水調歌唐詩宋詞是中華文化中燦爛的瑰寶,千百年來,深受世人喜愛。其中,宋詞是盛行於宋代的一種文學形式,代表了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兩宋時期,誕生了數不勝數的詞人,今天,我們一起通過一首詞來了解這樣一位詞人,他的詞存世不多,他以詩見長,人們往往稱其為著名詩人,他就是北宋著名文人——黃庭堅。
  • 黃庭堅最灑脫的一首詩,開篇7字道儘快意恩仇,蘇軾看後甘拜下風
    世人都說蘇軾灑脫,這話說得不錯。東坡居士無論身在何處,身處何境,都能拿著鍋鏟燉著東坡肉,再吟上一首《赤壁賦》,何等地風流灑脫。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像東坡先生這樣率性之人,結交的好友也必是同道中人,比如他的摯交好友黃庭堅。
  • 黃庭堅晚年登上嶽陽樓,寫下一首很有韻味的詩,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詞人、文學家、思想家;作為蘇軾最得意的大弟子,無論是他的學識,還是才華,也都足以媲美蘇軾。其實黃庭堅的一生也是顛沛流離,人生的經歷也是極其豐富,由於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也是遭受到了新派的打擊和排擠,為此也是被貶各個不同的地方,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令他的作品別具一格,也是寫得極為深沉,充滿了一種深刻的哲理。
  • 黃庭堅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極具理趣,尾聯更寄託深遠
    蘇軾也經常抒寫自己的很多感受,並積極地與他的弟子們分享。黃庭堅也非常欽佩東坡先生的學識和品質,並希望通過積極努力,可以成為一位受世人尊敬的詩人。下面介紹黃庭堅很罕見的一首五律,開篇就極具理趣,尾聯更寄託深遠。
  • 師弟的老父親寫了首妙詩,黃庭堅忍不住模仿兩句,成一首千古名作
    蘇軾對文壇的貢獻,不僅僅是平生的2700首詩作、350首詞作那麼簡單。他還慧眼識英才,發掘並捧紅了 「蘇門四學士」。在這4人當中,黃庭堅的性格是最像蘇軾的,他的性格和他的草書一樣,飄逸灑脫。本期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他的一首名作,名叫《六月十七日晝寢》。
  • 黃庭堅一首比較冷門的詩,但是同樣寫得很美,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黃庭堅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以及文學家和思想家,他的書法與蘇軾、蔡京、米芾等人齊名,他們都是宋朝書法的風格代表。黃庭堅在文學上的成就,也是可以比肩蘇軾,無論是他的散文,還是詩歌同樣自成一派。
  • 蘇軾和黃庭堅:朋友一生一起走
    再後來,江面上只剩下了兩個漩渦。等水位稍降一點時,人們發現:黃庭堅還站著,但蘇軾已經倒了。直到洪水完全退去,人們才發現蘇軾的雕像在洪水的衝擊下斷裂,倒在一側的淺坑中。黃庭堅寫這句詩,主要也是抒發他和友人不得重用之情。我估摸著,黃庭堅的詩詞之所以流傳度遠不如蘇軾,主要是因為他的詩化用典故比較多、讀起來相對比較晦澀。比如,黃庭堅寫過一首與酒有關的詞,整首詞裡無一個酒字(序言不算),但幾乎句句在說酒。
  • 秦觀寫了首連環詩,只用14個字便構成一首28字七絕,只有蘇軾能解
    古代文人的文字遊戲到底可以多麼令人拍手叫絕?今天這個故事,或許會刷新你的認知。 秦觀大家想必都知道,字少遊,北宋文學家、儒客大家、著名詞人,被尊為婉約派一代詞宗,《鵲橋仙·纖雲弄巧》便是他最家喻戶曉的名作: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 黃庭堅寫春天最好的一首詞,情感真摯,開篇直接提問春歸何處
    《清平樂》清平樂·春歸何處黃庭堅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詞人黃庭堅是北宋書法家、詩人。號山谷道人早年間以詩文受知於蘇軾,與張耒、晁補之、秦觀並稱為「蘇門四學士」。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這首詞表達出詞人對春天的珍惜與喜愛之情。詞人表達出自己惜春,戀春的深厚情感。把春天比作人物。擁有人類的情感。表達出詞人對美好春光的喜愛與執著。
  • 蘇軾、黃庭堅、李公麟,如何成就美好的詩畫故事
    黃庭堅有一首詩《題竹石牧牛》,詩的前面有一段文字說明這首詩的來由,這段文字是這麼寫的:「子瞻畫叢竹怪石,伯時增前坡牧兒騎牛,甚有意態。戲詠。」從這段話可以看出,這首詩的故事涉及三個人。一個是蘇軾。蘇軾(1037 -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對中國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蘇軾是一代文豪,在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詩方面與黃庭堅齊名,合稱「蘇黃」;在詞方面與辛棄疾齊名,合稱「蘇辛」;在書法方面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合稱「宋四家」。蘇軾一身才華,再加上他性格又比較率真,所以願意跟他交往的人很多。另一個是黃庭堅。
  • 道潛的一首禪詩,純樸恬淡,充滿禪悅之感
    不是每個人都能禪悟,不過我們卻可以通過欣賞禪詩去感受濃濃禪意氛圍,同時也體驗豐富的禪趣。下面介紹北宋高僧道潛的一首禪詩,純樸恬淡,充滿禪悅之感。東園宋代:道潛曲渚回塘孰與期,杖藜終日自忘機。隔林仿佛聞機杼,知有人家在水西。道潛是北宋詩僧,俗姓何,字參寥,賜號妙總大師,自幼出家,與蘇軾諸人交好。
  • 黃庭堅寫給蘇軾的一首詩,詼諧幽默用心良苦,蘇軾還是沒聽進去
    有一種友誼叫黃庭堅和蘇軾。蘇軾比黃庭堅大8歲,兩人相識時,蘇軾已是名滿天下的大才子,而黃庭堅只小有名氣。蘇軾第一次聽說黃庭堅,是在黃的嶽父家裡,老嶽父拿出黃庭堅的詩作讓蘇軾評上一評。蘇軾看完,直呼黃庭堅大才!
  • 七夕夜晚,黃庭堅悲傷摯愛,寫一首代表作詞語美豔卻讓人想要大哭
    這一年的七夕,夜涼如水,48歲的黃庭堅一個人浮現上田,情感寂寞,一時間感慨,寫了一首詞語。字句是真美啊,但旁人看了卻不禁想要大哭。這首詞,就是《神仙》:神仙·纖雲弄巧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鯷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見,便勝卻人世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退路。
  • 米芾和黃庭堅之間的友誼,是出於蘇軾的介紹,在西園雅集裡就結成
    米芾和黃庭堅之間的友誼,是出於蘇軾的介紹,在西園雅集裡就結成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今天小編帶大家來說一說有關米芾和黃庭堅、賀鑄的友情!米芾和黃庭堅之間的友誼,是出於蘇軾的介紹,在西園雅集裡就結成。黃庭堅比米芾大六歲,性格也較米芾內斂含蓄,沒有他那樣狂放自傲。在政治上,黃庭堅所受到的坎坷折磨卻是過於米芾,他因為跟從蘇軾,因而蘇軾的每次沉浮升遷都會影響到他。彼時因為舊黨得勢,蘇軾進京,他也因此而進入史館,以起居舍人的身份跟從在皇帝的身邊,同時領了編寫《神宗實錄》的任務。這是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是在為前任的皇帝寫傳。不過,他後來被貶,也是因為這項任務,被人彈劾他寫得失實,甚至有誣陷神宗的文字。
  • 蘇軾寫了一首和韻楊花詞,詞作有什麼特點,表達了蘇軾怎樣的感情
    她們也是蘇軾熟悉的,因為蘇軾本人也曾經應章質夫之的請求而數次給她們寫過歌詞;四是蘇軾痛感於仕途的跌宕起伏;五是蘇軾惴惴於自身的孤危處境。比如張先的《漁家傲·和程公闢贈別》一詞,就是詞人張先為朋友程公闢贈別的時候作的一首和詞,再如張先的《少年遊·渝州席上和韻》一詞,就是在宴會雅集的時候創作的一首「和韻」詞。
  • 為什麼蘇軾寫了一首歌《蝶戀花》卻沒有再聽一遍?
    --蘇軾宋代最偉大的文學家蘇軾一生中寫了許多流行語,其中之一就是這首歌《蝶戀花》。後來蘇軾沒有再聽這個詞,為什麼?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到朝雲是蘇軾的知己。8歲時,他8歲時被賣給杭州,成了妓女。她不僅漂亮,而且聰明,她以唱歌跳舞而出名。當時,蘇軾被降職為杭州,並且朝雲經常被邀請招待每一次宴會。
  • 他被蘇軾稱讚才能可敵萬人,留下一首寫雨詞,意境朦朧,無人探知
    字方叔,號齊南先生,其家境貧寒,但能勤奮自學。元豐年紀,李廌到黃州(今湖北黃岡)拜謁著名文學家蘇軾,蘇軾對他的文章極其讚賞,拍著他的肩膀說:「你的才能,可敵萬人。」因受蘇軾賞識,故與秦觀、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陳師道一起,被人們稱為「蘇門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