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家庭餐廳連鎖店「薩莉亞」(Saizeriya)於1月8日公布了包含全部海外子公司在內的2020年度第1季度合併財務決算(8月決算),2019年9~11月期間「薩莉亞」純利潤同比增長2%達到13億日元。
日本著名家庭餐廳連鎖店「薩莉亞」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伴隨著「薩莉亞」在中國上海、北京店鋪的不斷增加,其全部營業利潤中日本以外的亞洲店鋪貢獻了8成。而與之相對的是,「薩莉亞」在日本國內的營業利潤大減54%僅3億日元。
更早時候公布的2019年度合併財務決算中顯示,「薩莉亞」持續在海外市場發力。上海、北京、香港等地新增店鋪27家,雖然海外店鋪總數僅有日本國內店鋪數量的三分之一,但貢獻了近一半的營業利潤。日本《周刊SPA!》發文稱「海外、尤其是中國支撐著薩莉亞的快速發展」。
「利益的源泉依存於中國」
日語中的「家庭餐廳」(ファミレス)由英語family(家庭)和restaurant(餐廳)組合而成,正如字面意思指一家人可以輕鬆前往就餐的飯店,客戶群也多以普通家庭為主。在日本,最早的家庭餐廳可以追溯到1970年成立的SKYLARK一號店。家庭餐廳的出現在當時的日本被形容創造出將母親從繁重的家務解救出來,將父親帶回家庭的「夢幻空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如今的日本家庭餐廳多由連鎖餐飲集團運營,將公司統一提供的半成品原料在餐廳內進行加工提供給顧客。SKYLARK就已成為擁有「Gusto」「Bamiya」「Jonathan's」等眾多品牌的餐飲業巨頭。
但隨著日本經濟不振、原材料和人工費用的不斷上漲等諸多原因,日本家庭餐廳的經營狀況普遍低迷。從日本媒體公布的四大家庭餐廳連鎖品牌的營業額增長數據中不難看出,多數近年間日本家庭餐廳的營業額規模基本停滯不前,只能算維持現狀。這其中唯一的「異類」便是義大利風味家庭餐廳品牌「薩莉亞」。
四大家庭餐廳連鎖品牌的營業額增長數據
「薩莉亞」源自日本千葉縣一家僅有36個座位的小型西餐廳,連鎖品牌創立於1973年。2013年日本國內「薩莉亞」的店鋪數量就達到1000間,選址遍布百貨商場、車站等日本的大街小巷。雖然店鋪數量發展迅速,但從90年代末開始薩莉亞的業績卻並不理想,2006年薩莉亞宣布其淨利潤時隔八年轉負為正,而這其中的原因正得益於其不遺餘力地開拓海外市場。
2003年薩莉亞在上海開設第一家海外分店,也正式開始其在中國市場的擴張。2004年成立北京分公司,2007年登陸廣州,2008年成立臺灣分公司,2008年登陸香港...
日本《周刊SPA!》統計中國店鋪數量佔薩莉亞的四分之一,營業利潤更佔其總營業利潤的四成以上,「薩莉亞利益的源泉依存於中國」。
上海的薩莉亞
不僅是營業利潤的總量,中國各個城市的營業利潤率也遠優於日本。按地域劃分的利潤率對比圖表中,香港17%、上海13%、廣州北京10%,最低的臺北5%也高於日本國內的4%。如此高昂的利潤率,自然也吸引薩莉亞加碼投資。截止2019年8月薩莉亞海外店鋪的數量達到411間,其中上海133間、廣州118間都已過百。薩莉亞還計劃過其在中國北方的影響,5年間北京店鋪的數量翻了兩倍。
薩莉亞地域劃分的利潤率對比圖表
在中國市場撈一杯羹,薩莉亞並非日本餐飲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據日本著名經濟雜誌《周刊鑽石》報導,在眾多日本餐飲企業「積極果敢」進入中國市場的表象下,是其中多半處於苦戰狀態甚至尷尬敗退的另一面。薩莉亞可謂是「死屍累累」中難得的倖存者。許多日本企業過分倚重自己的經驗,一味複製日本的口味和經營方式中透出輕視和傲慢的經營策略。
《周刊SPA!》指出「本地化的價值觀和符合當地生活方式的經營策略」是薩莉亞在中國取得成功的關鍵。日本國內餐飲業利潤率不斷下滑,只能依靠增加店鋪數量來擴大經營規模這種低效的商業模式來維持。或許未來像薩莉亞一樣「依賴中國」的日本餐飲連鎖才真正值得期待。
長按以上二維碼,關注本公眾號
每日精彩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