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海韜發自南京 「2006年度中國海監部門曾對未經我國政府批准、擅自在東海我國管轄海域進行海上調查作業的多艘美國軍事測量船進行了跟蹤監視,向其申明立場,要求其停止作業。」出自國家海洋局近日發布的《2006年海洋執法公報》的這段話,引起了國內對美國在中國管轄海域進行軍事測量活動的關注。
搜集中國海域軍事情報
一般來說,軍事海洋測量船是指能夠完成海洋環境要素探測、海洋軍事學科調查和特定海洋參數測量的艦船。由於掌握包括海底地形地貌、海洋重力、海流等在內的海洋環境信息是海軍艦艇實施作戰的基本前提,因此美軍測量船往往出沒於世界各大洋水域,成為美國海軍平時獲取敏感戰場信息的主要來源。
目前,美軍共擁有現役軍事測量船20餘艘,隸屬於美軍海運司令部。根據任務不同,可分為綜合測量船、水聲探測船、海洋地質勘測船、電子偵察船等。
以經常在中國黃海、東海海域出沒的美軍「鮑迪奇」號測量船為例,該船於上世紀90年代正式服役並經過多次現代化改裝,船長100.1米,採用柴-電推進方式,滿載排水量5000噸,艦員25人,情報分析人員30餘人。其主要探測設備包括多波束測深儀、聲納、深水地震海底地質構造測繪系統、實時導航系統等等,還配備有直升機懸停區和小型醫院。收放設備包括三部多用途起重機和五部絞車,具有極強的海洋軍事情報搜集能力。
美軍搞軍事測量一方面為了幫助美軍熟悉所謂「戰場環境」;同時也在監視,比如中國海軍在中國管轄海域的活動情況等。這顯然是對中國海洋安全的極大威脅。
中美海上較量由來已久
中美圍繞著軍事測量船進行的偵察與反偵察較量時有發生。2002年9月,經常在中國附近海域出沒的美軍「鮑迪奇」號測量船闖入中國黃海專屬經濟區海域從事監聽、偵察等間諜行為。中國海軍及海監部門的艦艇和飛機至少實施了6次「攔截」和「尾隨監視」,並數次發出信號要求美艦停止作業、離開這一海域。但是,「鮑迪奇」號竟然置之不理。而實際上「鮑迪奇」號當時正在距離中國海岸約60海裡的海域進行海底地形繪圖,同時用拖曳式聲納實施水下監聽作業。在多次警告無效後,一艘正在附近海面上作業的中國漁船「碰巧」撞上了「鮑迪奇」號的拖曳式聲納,並將聲納上的水下聽音器撞飛。監聽不成的「鮑迪奇」號只好離開了黃海海域,駛回設在日本的基地進行維修。據中國海監部門統計,這次監視與反監視的「鬥爭」長達23天。
2003年美國海軍測量船「黑森」號和美國海軍電子偵察船「常勝」號相繼未經批准進入中國管轄海域;2004年美國海軍「常勝」號和「成效」號測量船闖入黃海、東海中國專屬經濟區;2005在東海、黃海,中國海監對非法進入中國專屬經濟區進行調查活動的美海軍電子情報偵察船「瑪麗·西爾斯」號和美海軍海洋調查船「約翰·麥科唐納號」進行了監視、驅離;對進行侵權作業的美海軍雙體水聲監聽船「忠誠」號實施了為時2小時的海空聯合監視和後續7天的海上跟蹤監視,向其嚴正表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
監視與反監視還在繼續
由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沒有對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海域的情報偵察活動進行明確的規定,因而美國等國家在中國附近海域的軍事測量活動一直無所顧忌、甚至呈上升趨勢。
除了水面艦船,專門針對中國潛艇的美軍水下探測船停靠日本港口的次數也年年增加,2004年有23次,2005年有32次,2006年截至8月已達26次。近年來日本「白鳳」號、「白嶺」號、「拓洋」號、「昭洋」號測量船也在加大對中國海區的偵察力度,俄羅斯等國的測量活動也時有發生。
對此,中國當然要捍衛和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據《2006年海洋執法公報》披露,中國在東海建立定期維權巡航制度,「顯示了我國政府對該海域管轄的能力與決心」。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