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普」莫讓粵語邊緣化

2020-12-20 新葉課堂

粵語(Cantonese),又稱廣東話、廣府話、唐話,俗稱「白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中的一種漢語方言 。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誌性的文化識別之一。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保留較多古漢語特徵,擁有完善的文字系統,可以完全使用漢字書寫,是除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漢語語種。

世界上使用粵語的人口很多,廣東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口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有接近1.2億的人口使用粵語。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粵語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986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年確定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在強化政府行為,擴大普及範圍,提高全民普通話應用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國推普全面鋪開。

走在改革開放前端的廣東,作為經濟大省,流動人口密集,普通話推廣更要義不容辭。經過多年的普及,普通話在廣東的推廣已經深入民心。身在廣東,現在出門與人交流,不管對方來自何方,開口肯定是普通話。只有等到熟悉了,清楚知道對方也是廣東人,粵語才會派上用場。這讓廣東的粵語有了邊緣化的味道,特別在廣州。

廣州曾在2010年的時候流行過一段「推普廢粵」的說法,後來證實是謠傳。「推普廢粵」的說法源自2010年6月6日,一網友在其微博上發布「廣州市政協竟然想將廣州電視臺全部轉成普通話」,隨後以「廣州電視臺要取消粵語了」在網上傳播開來,出現了「粵語淪陷」論。為此,廣州市政協及時予以澄清。2010年7月5日,廣州市政協提案提出後,又有人提出「保護粵語」、「嶺南文化垂危」、「粵語保衛戰」等言論,而「推普廢粵」一說也由此產生。

事實上,「推普廢粵」雖是無稽之談,也被證實是謠言。但是,經過多年的推普,現在的廣州街頭,已經很少能聽到粵語的交談。廣州出生的孩子,千禧年以前出生的還好,受家庭影響,很多還是能說粵語的。然而對於千禧年以後出生的孩子,無論是舊廣州人還是新廣州人,能說一口地道粵語的孩子已經不多。有的家庭,夫妻倆都是地道的廣東人,但他們的孩子卻不會說粵語。即使有的孩子能說粵語,但基本上只在跟自己的家裡人溝通時說粵語,其他時候根本沒有說粵語的場合。

家裡小孩小學的時候,班上45個同學,能說粵語的孩子不超過十個,而事實上班上超過三分之二的家庭是地道的廣東家庭。而相當部分廣東家庭的孩子不僅不會說粵語,甚至排斥說粵語,孩子的父母根本沒法要求孩子學習粵語。回到家中,孩子反過來要求本來說粵語的父母跟他說普通話。

為什麼孩子會對說粵語有牴觸心理?原因來源於學校。學校要求學生在學校必須說普通話,對於推普之星,還能獲得學校的表揚和獎勵。如此之下,小孩哪裡還願意說粵語。學校要求說普通話有他們的道理,班上孩子來自各地,老師來自各地,如果都說各自的方言,大家就都聽不懂了,要求說普通話是最方便的處理方法。

曾經有外省的家長跟廣東的家長說:「能不能讓你們家的孩子教我們家孩子說粵語呢?」「能,但是沒有說粵語的場合。」大街之上,人人說普通話,回到學校,老師要求說普通話。孩子哪裡有機會說粵語呢?

各民族語言平等共存,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語言的自由。國家的推普政策是要正確處理普通話與漢語方言的關係,堅持社會語言生活主體化與多樣化相結合的原則,一方面使公民普遍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尊重方言的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是使公民在使用方言的同時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並在正式場合和公共交際場合自覺地使用普通話。

粵語作為有著眾多受眾的語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2006年的時候,兩廣地區十數個城市曾號召粵語申遺以保護粵語。我不希望粵語被聯合國宣布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申遺代表粵語文化被認可,但同時表示,粵語好像病人一樣需要被搶救。我希望我們國家和政府能夠重視粵語文化的延續,不要讓這個有著源遠文化價值的語言被慢慢邊緣化直到消亡。有人覺得我是在危言聳聽。其實不是的。試想一個地方,它的本土語言每天都沒有使用的機會,從娃娃抓起不說粵語,那麼,這個地方的語言還能延續下去嗎?粵劇也曾是廣東的傳統戲劇,但是隨著七十年代後流行歌曲的盛行,粵劇已經成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七十年代後出生的廣東人恐怕都沒幾個會唱了。

學校是孩子學習的地方,學生在學校裡面上課學習普通話是必須的,但希望不要一刀切的禁了學生學習交流地方語言的機會。課間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語言交流多元化,允許孩子說他們的方言,互相學習。除了普通話、英語,讓學生可以學到更多的方言,這不是更好嗎?

相關焦點

  • 陳小春怒斥粵語邊緣化,與粉絲起爭議稱保護粵語刻不容緩引爭議!
    近日,「山雞哥」陳小春席間吃飯與友人討論粵語,更是發微博力挺粵語引起了眾多網友的爭論。原是陳小春在飯局上認識了一個妹子,和妹子討論來廣州五年了怎麼還學不會說粵語,妹子的言論令他十分生氣,妹子說了句:「身邊沒朋友說粵語,而且粵語沒什麼好學的」,小春就憋不住了,分別列舉了各類詩詞等佐證證明詩詞都要用粵語讀才能更深層次理解其中意思,更是怒斥粵語不應該被邊緣化,應當被重視,還順便吐槽了一番普通話。
  • 陳小春倡議保護粵語不贊同湖北妹稱粵語是沒文化的地方語
    陳小春 陳小春倡議保護粵語,2月6日凌晨,陳小春在微博上寫下長文,談及對粵語使用與保護的看法。陳小春稱,他在一朋友聚會時聽到粵語沒什麼內涵,已被邊緣化的說法,感到不以為然。粵語的語音和語彙傳承了大量的古代漢語,陳小春以唐詩宋詞中的一些粵語詞彙,和粵語中傳承的古代漢語四聲八調等為例,力證粵語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陳小春還舉出粵語在海外廣泛使用的例子,申明粵語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並未被邊緣化。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他便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陳小春說,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就是用粵語寫的,所以用粵語才讀的通順。而普通話,是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出來的,比粵語單薄粗疏多了。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他便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 「憑什麼,粵語呢?」
    雖然不同區域,在口音上還有圍頭、白話、莞寶等細分,但都屬於粵語範疇。 改革開放浪潮下,羅湖率先崛起,與香港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成功將粵語推上了C位。 「我還記得小時候(90年代初)在路邊還能看到『學粵語』的各種廣告信息;去喝茶一定要講廣東話才能下到單;跟陌生人說話首先講粵語。」
  • 湖北妹子稱粵語沒文化 陳小春笑答: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已然衰落,你現在還會聽粵語歌曲嗎?
    香港粵語流行樂壇黃金時期已經過去,現在的90後,00後,沒有幾人聽過粵語流行歌曲了。花無百日紅,港樂曾經的輝煌,香港娛樂圈的恩恩怨怨,也成為了過眼雲煙。當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香港人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又有誰會繼續享受音樂,而其時盜版唱片猖狂,香港唱片業每年因此而損失數以億計的版權稅,缺少資金的投入後,流行音樂作品的產量和質量急劇下降,香港粵語流行樂壇下跌態勢初現。音樂文化蓬勃發展背後的重要支撐力是穩定的社會和不斷的經濟投入,沒有高額資金的投入和買單的大眾,音樂就成了無根之萍。
  • 廣州政協建議廣州臺改播普通話 引粵語存亡激辯
    三把「火」燒熱「粵普之爭」  這條建議只是廣州市政協提交的《關於進一步加強亞運會軟環境建設的建議》35條中的一條。  廣州市政協委員韓志鵬7月5日闡述事情並發微博:「母語告急!嶺南文化垂危!!粵語何去何從或許今天見分曉!!!」短短幾個小時,這條微博便有上千條評論和數千條轉載。
  • 《港囧》掀懷舊熱 粵語金曲老牌港配港普全齊
    《港囧》掀懷舊熱 粵語金曲老牌港配港普全齊2015年09月25日 15:16:13來源:新華娛樂    《港囧》中徐來(徐崢劇中角色)迷失在港普話的橋段為整個影片提供了笑點保證,也讓許多大陸觀眾重拾「哈港」記憶挑起學粵語的熱潮。首映開始後,網友們開始瘋傳這樣一套QQ表情,用暴漫誇張騷賤的畫風和純正搞笑的普通話注音,以猴子、母雞、鳳梨等聯想形象作為輔助記憶點,趣說生活中會高頻次用到的日常用語,被網友戲稱為聊《港囧》的必備表情。
  • 尚普諮詢:魚罐頭產業被邊緣化的原因
    尚普諮詢食品行業分析師指出:魚罐頭被邊緣化的風險正在逐漸的加大,不但阻礙了現有企業的生存發展,也很大程度的限制了新企業的進入及成長。而等是造成這種困境主要有四大原因:    一:產品同質化嚴重。首先在外包裝上,當前的魚罐頭一般還是採用馬口鐵。雖然該類型的包裝結實耐用,但一個天然的弊端就是不容易開啟。
  • 「粵語,你今日講咗未?」
    可是當他們身邊的大人突然冒出幾句粵語之後,我才明白過來。現在說粵語逐漸在減少,尤其是00後、10後新一代。粵語是什麼?是方言嗎?粵語,又稱作廣東話、廣府話,俗稱白話,海外稱唐話, 是一種漢藏語系漢語族的聲調語言,也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粵語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聯合國正式定義粵語為一種語言,而不再被稱為方言,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六種語言之一。
  • 日常粵語用詞(生活篇)
    今天在這裡給喜歡粵語的初學者朋友分享下日常生活中的用語,如有不同看法,可以留言交流,就當給我提供點料。。下面我們從平時經常用到的開始:1、路上遇見熟人打招呼普: 你吃飯了嗎?粵: 你食左飯未啊?2、錢包掉了普: 你錢包掉了,這麼不小心的?粵: 你銀包跌左,乜甘唔小心噶?3、想對方了普: 如花,這麼久沒見你,我好想你啊!
  • 原因竟然因為粵語?(2)
    陳小春發文懟後輩今年2月6日凌晨,陳小春在微博上寫下長文,談及對粵語使用與保護的看法。陳小春稱,他在朋友聚會時聽到一妹子說粵語是沒有文化的方言、將要邊緣化,感到不以為然。粵語的語音和語彙傳承了大量的古代漢語,陳小春以唐詩宋詞中的一些粵語詞彙,和粵語中傳承的古代漢語四聲八調等為例,力證粵語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陳小春還舉出粵語在海外廣泛使用的例子,申明粵語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並未被邊緣化。陳小春還表示,每種語言都是文化的載體,有著其獨特的內涵,推廣普通話與保護、使用方言並不矛盾。
  • 肥鄉一中啟動「推普周」和「雙推月」活動
    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肥鄉一中啟動「推普周」和「雙推月」活動經國務院批准,1998年起,每年9月第三周為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今年第23屆全國推普周定於2020年9月14日至20日舉行,主題為「同講普通話 攜手進小康」。
  • 推特禁止用戶點讚或轉發川普推文
    在周六上午的三個推文中,川普總統回應了最高法院駁回德克薩斯州一起訴訟的決定。這起訴訟針對喬治亞州、賓夕法尼亞州、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的選舉結果提出了質疑。德克薩斯州在訴訟中稱,四個關鍵州對其選舉程序實行與疫情相關的改革措施的行為是非法的,並要求最高法院阻止它們在選舉人團選舉中投下「非法且有違《憲法》的選票」。
  • 封殺、背叛、復仇,川普牆倒眾人推
    賓州、喬治亞州,票還不斷在計算,總統職位與川普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張張票如同鈍刀割肉,如同古代凌遲,明知是死,還要經歷漫長的絕望。爭帝圖王勢已傾,八千兵散楚歌聲。看著川普如今的處境,你一定會感受到什麼叫牆倒眾人推,什麼叫痛打落水狗。他,作為一國總統,遭到了全美主流媒體封殺。
  • 職場中,人「被邊緣化」,但心不能「被邊緣化」
    在職場中,所謂人被邊緣化是指不受領導待見或重視,得不到提升,或者同齡人被評上職稱,而他卻遲遲評不上的人;所謂「心也被邊緣化」了,是指這樣的人已經心灰意冷了,失去了戰鬥力和工作的激情了,內心十分消沉,被動去工作、隨波逐流的人,我真心希望這樣的朋友,要振作起來,努力讓自己的心「復活」而不是讓心也被邊緣化了……1
  • 千萬不要和一個深圳人說粵語
    1988年深圳展開了推普工作——深圳電臺頻道採用全普通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除專門的粵語時段均為全普通話廣播,同時也不再為電視廣告單獨加上粵語配音。除地鐵外,所有公交車粵語報站取消。加上毗鄰香港的因素,後來深圳建立地鐵的報站語言中,也只加入了粵語而沒有客家方言。深圳早期粵語的代表性語言南頭話,目前使用人口已不足1萬,基本只在南頭城及周邊村落。而在漫長的客、粵交雜歷史上,深圳本土的粵語逐漸發展出了和一般廣府粵語不一樣的新特徵,被稱之為「深圳新粵語」。
  • 粵語正字真是太太太太太太太太難寫對了!
    一口濃厚的東北口音rap加上高潮蹩腳的散裝粵語,讓不少廣東人表示又愛又恨:這粵語發音是怎麼回事?但歌是真的上頭!但最近由陳偉霆feat的《野狼Disco》粵語版,再一次把這首歌送上熱搜。大家總算領悟到,純正的粵語發音到底有多迷人。
  • 訊飛輸入法粵語識別率達95% 支持粵語語音翻譯普通話
    譬如很多普通話語系的人很難聽懂粵語的表達。  資料顯示,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了古漢語特徵,同時也是保留中古漢語最完整的語言。由於粵語包含普通話沒有的語調和表達方式,所以剛接觸粵語的人,就仿佛聽到外語一樣很難明白。事實上,當前粵語不僅是大灣區通用的主流語言還走向海外,積極傳播粵語豐富歷史及優秀的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