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經濟帶首次聯合考察採訪「張家港篇」:打造最美「第一灣」

2020-12-18 新華紅
陳勇/攝

地處江海交匯處的張家港市擁有長江岸線80多公裡,是蘇州境內長江岸線最長的地區。11月23日下午,「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雙山島和張家港灣,聚焦在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又築牢長江綠色生態長廊方面,張家港人的解題思路。

雙山島:長江慢島、沙上綠洲

綠蔭揚波,水灣相連,走進張家港雙山島,一幅靜如桃源的水墨丹青印入眼帘。雙山島是一座江心島,如皇冠一般,頂在蘇州最北端。全島面積約20平方公裡,東西長3700米,南北長5500米,島上無任何工業,是長江下遊獨特的生態寶島。

上個世紀80年代,雙山島沿江洲堤熱鬧非常,島上的村民以捕魚為生,每當輪船的鳴笛聲響起,堤岸上的叫賣聲絡繹不絕。但經常出現的「三無」船隻也帶來了大量汙染,雙山島上的蘆葦蕩,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2010年起,張家港市委市政府開始著手恢復雙山島生態,將「長江大保護」寫入港城擔當,「生態島」的理念開始萌芽、紮根。十年間,雙山島結合「萬頃良田工程」,投資近15億元,利用三年時間,加快推進以路、綠、水為主要內容的島內基礎設施建設。

如今的雙山島已煥發新顏,張家港人懷念的蘆葦蕩又重現了,野鴨、小螃蜞隨處可見。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瀕危物種震旦鴉雀也來到雙山島的溼地公園裡「定居」。

根據獨特的江島優勢,雙山島確定了「長江慢島、沙上綠洲」的發展定位和「慢、靜、禪、養、雅、趣、活、研」的氣質內涵。全力打造接軌大上海、涵蓋蘇錫常、輻射長三角的休閒度假勝地。

渡口慢街是雙山島內原始居民生活區域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目前渡口慢街正在作為「鄉伴理想村」的主要街道進行新一輪的改造中,即將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展現。雙山島「理想村」是豐富雙山業態,讓綠水青山「活」起來的生動寫照。總投資5億元,總佔地900畝,鄉伴理想村項目圍繞生態資源、長江文化等內容,打造生態保育、特色生態旅遊、精品民宿集群、慢生活美食文化街區。

張家港灣:四個「最美」,打造江海交匯第一灣

從張家港老沙碼頭延伸至段山港12公裡的長江岸線,是長江在奔流入海前拐的最後一個超過90度的大灣——張家港灣。

張家港依江而建,因江而興,其發展成長離不開長江的贈與,但隨著港城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人水爭地矛盾突出,12公裡長的張家港灣佔用生產岸線9公裡,生態亮起了紅燈。

為解決港城人民「臨江不見江、近水難親水」等問題,去年開始,張家港投資37.6億元,實施「五大整治提升工程」,9公裡生產岸線全面調整為生態岸線。今年,張家港繼續造林綠化700畝,把生產岸線佔比進一步壓降至42%,生態岸線佔比提升至50%以上。原本遍布碼頭、工廠的江岸,如今已是一片生機盎然「綠色地毯」,「張家港灣」成為遊人爭相打卡的網紅旅遊目的地。

通過生態提升,張家港灣形成四個「最美」特色:

——最美江灣。呼應雙山香山一體化運作,推動形成「山的形狀、島的韻味、江的風情」濱江特色,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打造最美的江海交匯「第一灣」。

——最美江灘。利用江堤外圍4平方公裡溼地空間,勾勒富有「港城記憶」的江灘美景,生態修復灘涂溼地,徹底改變過去化工圍江、砂石圍江、碼頭圍江的亂象。

——最美江堤。總長12公裡,將9公裡生產岸線全面調整為生態岸線。同時,結合「百年一遇」江堤建設,配套觀景亭、塔、軒及驛站等設施,打造融防汛通道、健步、休閒、觀光於一體的親江步道。

——最美江村。主要由永興村、北蔭村、朝南村、小明沙村、雙豐村5個村組成,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打造以江畔風光為特色、紅色文化為內涵的生態景觀村落。下一步,將利用1-2年時間,通過農旅結合、以農促旅,推動農村產業振興。

傳承長江文脈,彰顯港城綠色擔當

雙山島和張家港灣的「綠色蝶變」正是張家港在長江大保護實踐中的生動縮影。在80.4公裡的長江岸線上,張家港走出了一條「綠色顏值」與「經濟產值」共生共贏的發展之路。

蔡春林/攝

張家港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張家港大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十大板塊提標、百裡岸線還綠、千企騰挪擴容、萬頃良田保護),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重點在「張家港灣」、雙山島、通洲沙江心島等區域,加快實施產業騰挪,復原生態自然循環,讓長江沿岸「長」出美麗新內涵。2019年,長江沿岸完成植綠復綠2162畝,自然溼地保護率維持在61.1%,生態岸線佔比提升至50%以上。

產業轉型是保護長江的重要一環。「十三五」以來,張家港市大力推動化工產業向綠色化、精細化、循環化、高端化方向加快轉型,先後否決或勸退各類工業汙染項目56個,總投資約30多億元,累計完成鋼鐵去產能83萬噸、玻璃去產能330萬重量箱,關停整治「散亂汙」企業(作坊)7500餘家,「騰籠換鳥」土地面積3萬多畝。

圍繞推動港產城融合發展,張家港沿江產業正逐步轉向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以及現代物流、專業市場等生產性服務業為主。2019年,全市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47.5%,新興產業投資佔工業投資比重達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港還從豐厚的長江歷史文化積澱中汲取力量,讓長江文化「活」起來。長江文化藝術節就是該市精心打磨的一個文化品牌。2004年以來,張家港自覺扛起弘揚長江文化的大旗,攜手沿江12個省、市、區,已連續舉辦17屆長江文化藝術節。這個「常辦常新」的文化盛宴,不僅創新推動了長江文化在新時代大放異彩,也為沿江各地的交流共融提供了重要窗口。

交匯點記者 趙冉 胡春春/文 朱江/攝

相關焦點

  • 長江經濟帶首次聯合考察採訪「張家港篇」:打造最美「江海交匯第一...
    11月23日下午,「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走進雙山島和張家港灣,聚焦在既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又築牢長江綠色生態長廊方面,張家港人的解題思路。雙山島:長江慢島、沙上綠洲綠蔭揚波,水灣相連,走進張家港雙山島,一幅靜如桃源的水墨丹青印入眼帘。雙山島是一座江心島,如皇冠一般,頂在蘇州最北端。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側記 | 「江蘇山水如畫,來了還想...
    11月22日-24日,新華日報與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一道,聯合啟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採訪團對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深入採訪,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江蘇實踐」讓外地同行印象深刻,而外地同行的敬業精神也深深打動了我們。  外地記者眼中的江蘇——  長江兩岸滄桑巨變  江蘇在推動長江大保護中的每一個亮點,都給來自長江經濟帶的省級黨報同行留下深刻印象。  「一路看下來,長江治理『江蘇樣本』別具特色,長江江蘇段可謂一步一景。」
  • 「江蘇山水如畫,來了還想來」——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
    中國江蘇網訊 11月22日-24日,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黃河流域部分省級黨報代表,聯合開展「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採訪團來到南京、南通、張家港和常州四地採訪,守護一江清水向東流的「江蘇實踐」給媒體記者們留下深刻印象。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長江大保護,江蘇這樣幹|...
    11月24日,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聯合考察採訪團繼續沿著長江岸線向上而行,來到了長江下遊最短岸線所在城市——常州市。  據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北區委書記周斌介紹,整個常州市濱江開發區的生態修復以及轉型升級,共從全區抽調了55名幹部,並成立了長江大保護的專班,從「停、轉、拆、綠、提」五個方面行動,掛圖作戰、層層壓實責任,以打造「常州樣板」。
  • 【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南通:萬裡長江江海交匯處...
    11月23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來到南通。一早,採訪團到達五山地區,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視察之路,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 張家港傾力打造「江海第一灣」
    在上起老沙碼頭,下至段山港,約12公裡的長江岸線上,張家港緊鑼密鼓實施一系列生態提升工程,一幅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一個記得住鄉愁、看得到江水的濱江美景——張家港灣,就這樣悄然走進張家港人的日常生活。萬裡長江入海前,在張家港拐了最後一道彎,不僅塑造了一個令人驚嘆的自然奇觀,也賦予了張家港人抓好長江大保護的使命。
  • 全面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全面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 我省長江流域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90%
  • 天藍 水清 土淨 汙染防治攻堅「張家港解法」
    長江,一路奔湧,在長三角地區孕育出萬千氣象。張家港依江而建、因港而興,生態宜居是張家港最美底色。近年來,張家港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指示精神,緊緊圍繞中央、省和蘇州市決策部署,科學布局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嚴格保護、合理利用沿江岸線資源,取得了積極成效,獲評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中國生態文明獎」。
  • 「南溪文旅資源普查成果推介」萬裡長江第一灣
    性質:萬裡長江第一灣屬於水域景觀主類河系亞類河曲與河灣基本類型,是三江匯流後首個沿江生態型景觀地,是南溪區極具代表性的對外宣傳名片。此處江水湍急,是長江生態綜合治理(南溪段)項目中的第一個景區。萬裡長江第一灣周圍植被茂盛,從高處俯瞰,第一灣被南北兩岸鬱鬱蔥蔥的植被擁抱環繞,倚浩瀚東流之長江,孕翡翠仙源之文脈,繪就了長江上遊得天獨厚的迷人畫卷。目前,萬裡長江第一灣已經成為南溪區的標誌性景觀。
  • 劉上洋:萬裡長江第一灣
    萬裡長江第一灣 | 劉上洋「 一 」在雲南麗江的崇山峻岭中,有一道十分壯美的景觀,這就是萬裡長江第一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是這樣奇妙無比。從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騰南下的怒江、瀾滄江和長江上遊段金沙江,在巍峨綿延的橫斷山脈裡並肩穿流,形成了世所罕見的「川」字形三江併流大觀。
  • 「地圖匯」長江經濟帶(中)——長江沿岸城區全景對比,下遊逆天
    長江沿岸城建區全景如圖,長江沿岸的城區分布,橫貫中國東西版圖,西起四川攀枝花,東至入海口的上海。跨度超2000公裡,長江河道長度近4000公裡。估計也是全球最長的沿江城市帶了。再看下圖的全景,是長江沿岸所有城市(縣級及以上城區)分布。所有黃色區域就是城市建成區。
  • 江蘇以「特色」和「示範」為引領 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原標題:串珠成鏈,打造長江「最美岸線」11月的南京幕燕風貌區陽光暖人。色彩絢麗的江岸,宛若一幅鋪展開的油畫。今年10月20日在常州召開的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省委書記、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第一組長婁勤儉指出,要抓住「特色」和「示範」兩個關鍵,持續推進特色示範段建設,進一步豐富內涵、放大效應,引領帶動沿江整體環境修復提升,努力建成長江流域「最美岸線」。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江西南昌這樣舞動長江經濟帶「巨龍」的「黃金...
    由中央網信辦主辦,重慶、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上海、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十一省市承辦的「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於6月29日在重慶啟動,之後分三組奔赴長江沿線城市採訪。7月3日傍晚,「共舞長江經濟帶——探訪長江經濟帶區域協同生態發展之路」網絡主題活動的媒體記者抵達英雄城——江西南昌。
  •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打造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21日 12:19 A-A+ 進入新時代,中央要求對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面臨著如何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生態和成色更純的「黃金水道」的問題。  何為「黃金水道」?
  • 《長江之戀》聯合直播將共譜「長江之歌」
    據介紹,直播活動將集中反映長江流域和長江經濟帶秉承「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取得的最新成果,立體呈現長江沿線生態顯著進步、文化日新月異、群眾生活幸福的嶄新畫卷。節目的直播時間為6月30日9:00至16:00,總時長為7小時。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上海連續六年位居第一
    一項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在長江經濟帶各城市的協同發展能力中,上海以66.01分位居第一,連續六年位居榜首,龍頭作用顯著。12月12日,華東師範大學發布了「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指數(2020)顯示,協同發展能力前十強城市依次為:上海、杭州、武漢、成都、南京、重慶、蘇州、長沙、寧波、合肥。合肥首次躋身TOP10,無錫則因生態支撐能力欠佳(4.63分)首次跌出TOP10。南京則從2019年的第2名降為第5名;蘇州繼2019年跌出前三後,今年繼續位居第7名。
  • 打造152公裡長江最美岸線(圖)
    &nbsp&nbsp&nbsp&nbsp文/圖 全媒體記者章娜(除署名外)&nbsp&nbsp&nbsp&nbsp中國江西網訊 5月3日,人民日報刊發江西省委書記、省長劉奇署名文章《打造百裡長江「最美岸線」》。劉奇在文中指出,長江152公裡岸線是江西不可多得的稀缺資源。
  • 江海第一灣!就在蘇州!
    江尾海頭、滄海桑田27年前,蘇州這裡緊靠長江、向海而生由一片灘涂蝶升全國第一家內河港型保稅區一座「全國明星城市」拔地而起張家港灣將全力打造「江海交匯第一灣」徹底美翻你之前你沒來不是你的錯你來了再走就是我的錯當前,「張家港灣」生態提升工程已經全面復工,預計今年4月底完成部分整治項目
  • 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他強調,要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使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