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由長江經濟帶11省(市)省級黨報及特邀的黃河流域三省省級黨報共同攜手啟動的「大江奔流攜手共進 主戰場 主動脈 主力軍——長江經濟帶省級黨報首次聯合考察採訪」活動來到南通。
一早,採訪團到達五山地區,重走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視察之路,進一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彰顯主流媒體優勢、履行省級黨報使命,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輿論氛圍。
萬裡長江奔騰而下,在南通和上海之間匯入大海。南通,這座江海平原上的「明珠」,始終用勤勞和智慧日夜守護著這片江海的連接處。
在南通濱江,五座青山拱立,成為了長江入通後首先映入眼帘的最別致的風景。仿佛南通的另一面——溫婉而秀麗。
南通古地名「崇川」,指的是有江有山的地方。其中山指的就是狼山、軍山、劍山、黃泥山和馬鞍山五座青山,這五座青山加上周邊的長江岸線腹地,統稱為五山及沿江地區,總面積17萬平方公裡,沿江岸線約14公裡。
南通在長江岸邊,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卻陷入「濱江不見江、近水不親水」的發展窘境。
由於歷史原因,五山及沿江地區產業單一效能偏低,散貨碼頭設施老舊,生產工藝落後,能耗汙染大,加之港區陸域空間狹窄,港城結合地帶成為南通主城區髒亂差的集中區域,一度出現了嚴重蠶食生態的現象。此外,更重要的是資源多頭分割管理、質態不優,管理和保護實施難度很大。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關於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重要指示精神下,南通市委、市政府很早就開始意識到五山及沿江地區生態修復工作的重要性。提出切實增強「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把長江生態修復和保護擺在壓倒性位置,在全省率先實施濱江港區整體搬遷轉移與業務轉移,優化調整濱江岸線功能,促進老港區有序退出與港產城融合發展,實現還岸線於市民,還岸線於生態。
2016年底,南通統籌推進沿江地區產業退、港口移、城市進、生態保,拆遷「散亂汙」企業203家,清理整治「小雜船」162條(戶),拆遷河道周邊各類違建6.5萬平方米,退出沿線港口貨運功能,修復岸線12公裡。幾年間,五山地區新增森林面積約6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初步形成林地、自然保留地、溼地、水體層次互生的生態體系,有效促進了長江岸線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2018年,狼山國家森林公園更是以全票通過專家評審,成為南通首個國家級森林公園。
採訪團在濱江花園詳細的了解到沿江地區的今昔變化。現場,南通港口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施渠平還特別介紹了沿江整治下南通新港口的建設和規劃。未來,通州灣新出海口,將以呂四港作業區為起步港區、通州灣作業區為主體港區,推動沿海港口規劃「一張圖」、布局「一盤棋」、資源「一本帳」,構建市級統籌、各板塊共同參與的發展格局。要生態更要經濟高質量發展,南通以港口興城,在生態治理的過程中更要推動港口經濟進一步合理發展。
在黃泥山西端的龍爪園,南通市水利局副局長蔡莉全面的介紹了南通的水系布局以及近年來「治水」的經驗和成績。她說:"過去這段岸線小景區、老港區、破廠區、舊小區相互交織,水質可想而知,在經過多年的有效治理後,現在濱江水質一度可以達到二類標準。"
隨後,採訪團來到習近平總書記駐足的濱江步行棧道,狼山旅遊度假區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邵文建向採訪團生動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這裡時的細節。採訪團遠眺萬裡長江南通江面,浪濤拍岸、江風徐來,映著遠處的五山精緻,深刻體會到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價值和現實意義。
狼山旅遊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公室主任成賓說:"將更加深刻地領會、更加堅決地貫徹市委市政府的戰略意圖和決策部署,繼續高點定位、全面推進、日夜奮戰,讓五山和沿江地區真正成為南通的一張靚麗名片,讓南通真正成為一個面向長江、春暖花開的濱江城市。」
讓採訪團印象深刻的是,在五山及沿江地區的生態修復過程中,南通始終不忘記兩點,一是要讓人民群眾切實在生態修復中感受到幸福;二是始終抓牢「轉型升級」四個字,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了讓人民群眾在美好生態環境中幸福生活,南通市將生態修復完成的區域內超過三分之二的面積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沙灘、足球場、滑板場和11.5公裡慢行步道等功能配套同步到位,市民和遊客可以隨時隨地走進森林氧吧,欣賞長江碧波,繪成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此外,南通在全省率先實施濱江片區港口整體搬遷與業務轉移,全面退出市區段沿江貨運功能,搬遷至下遊新建現代化碼頭。已建成的貨櫃碼頭2019年完成貨櫃吞吐量113.6萬標箱,同比增長70.9%,躋身國內江河港口貨櫃吞吐量前三強,做到了產業在「騰籠換鳥」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籠子」變得更乾淨,「鳥」也飛得更遠。
(交匯點記者 胡春春 趙冉/文 朱江/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