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並不信佛,為何還常去五臺山燒香?

2021-01-09 邦哥說史

在諸多民間傳說中,順治帝出家是清朝十大謎案之一,根據史料的記載,順治帝24歲去世,跟著7歲的玄燁繼位,即康熙皇帝,根據野史的傳說,順治帝並沒有死,而是出家當了和尚,而且還有說法,順治帝因董鄂妃去世悲傷過度,像一燈大師一樣避位為僧了,到底是不是呢?

順治帝到底有沒有去當過和尚,其實在他心中,是有當和尚的想法的,據說董鄂妃去世後,他本想去當和尚,可朝中諸事需要處理,於是他派了個太監代替自己,去五臺山當了皇帝,他自己則沒去,那麼順治帝當真24歲就去世了嗎?

在《清史稿》中,並沒有詳細講述順治帝的死因,然而康熙登基之後,多次去五臺山拜佛,大家都知道,康熙並不信佛,為什麼他還常常往五臺山跑呢,於是有人猜測,順治帝出家在五臺山,所以他才去的那麼勤快,果真如此嗎?

根據朝鮮歷史上的記載,順治帝死於天花,清朝初年許多地方流行天花,康熙因為小時候生過天花,不會再得,所以順治帝還傳位給他,後來順治帝死於天花,倒也說得過去,不讓一個24歲的小夥子,怎麼可能放在皇帝不做,去當什麼勞什子和尚呢?

其實康熙皇帝去五臺山,並非去探望父親順治帝,當時順治帝已經死了,確定無疑,康熙雖然不信佛,但他的祖母孝莊太后是信奉佛教的,孝莊是蒙古人,在她的影響之下,順治帝也信奉佛教,但康熙並不信,所以他去五臺山拜佛,不是為了死去的父親,而是為了祖母。

康熙年幼登基,全靠祖母罩著,所以他對孝莊的感情是很深的,根據史料的記載,康熙二十六年,孝莊太后病危,康熙皇帝大半夜帶著文武大臣,從紫禁城徒步到天壇,只為了祈求上天,給孝莊太后續命,康熙還表示願意縮短自己的命,以便給孝莊續命。

雖然康熙想以命續命的行為不可取,但足以說明他的孝心,孝莊一直輔佐他,直到他親政有能力搞掉鰲拜,康熙晚年回憶孝莊太后時,常常是愴然淚下,一個年幼的兒子,得不到父母的愛,自然就會把依戀寄託到祖母身上了。

中國自古以來,都崇上孝道思想,有本叫《巨嬰國》的書,原本銷量很好,就是因為書中對中國數千年來的孝道思想進行批判,所以這本書被禁了,康熙為了祖母,能夠常去五臺山拜佛祈福,自然算很難得了,怪不得他能把天下治理得那麼好。

相關焦點

  • 念經、燒香就算信佛嗎,做到這一點,才算是真信!
    時下信佛、學佛的人越來越多,這當然是值得隨喜的事情,可是為什麼學佛,怎樣才算信佛呢?很多人可能是盲從,或者乾脆講是迷信。何為迷信?古德云:「迷迷糊糊地信,不知為何來,也不知為何去。」有時感覺學佛的人平日裡心平氣和,閒暇時間去寺院做義工,看別人修行挺好,自己也想嘗試一下。
  • 《康熙王朝》分析,愛妃去世後出家的順治帝,真的只去了五臺山?
    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南徵北討幾時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與萬秋。康熙為了尋找隱名出家的父親順治南遊白雲寺,為白雲寺1200名僧人打齋供眾,遇到一位自稱「八乂」的燒鍋僧人。康熙回京後與母后說起,聰明過人的母后將「八乂」二字合成一個「父」字。康熙恍然大悟,於是火速二下白雲寺,但此時的老僧已不知去向……康熙只得御書「當、堂、常、賞」四個大字,意含將田、土、巾(布)、貝(錢)賞賜僧眾,而後掃興而歸。 這四個字究竟有何含義?
  • 五臺山這個五爺到底是何方神聖?對康熙護駕有功,竟然如此靈驗
    相傳遠古時候,五臺山叫五峰山,五座山峰高聳入雲,山巒起伏,縱橫連綿,境內溝無泉水,山不生草。盛夏酷暑,乾旱無雨,寸草不生;嚴冬凜寒,白雪皚皚,滴水成冰,氣候惡劣,一片荒涼。百姓苦不堪言更無法在此建立修行道場。
  • 為什麼康熙、乾隆多次去五臺山呢?
    清朝中前期,皇帝們都愛去五臺山。據統計,中國歷史上,自北魏孝文帝至清仁宗,共有9位皇帝,先後18次巡幸五臺山禮佛。其中清中前期就有4位皇帝,前後多達13次巡禮五臺,佔了總次數的70%以上。清皇室巡幸五臺山,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扶持藏傳佛教,將五臺山打造成藏傳佛教的聖地之一。清朝建立後,為了加強其統治和鞏固邊疆、其統治者除利用武力徵討、暴力統治外,還加強思想統治,針對蒙藏民族的歷史傳統以及風俗習慣、心理素質等與漢族不同的情況,清朝於是利用藏傳佛教「化導」、「柔順」蒙藏民族。
  • 佛教名山五臺山,為何變成了騙子猖狂的地方?
    說起我國的佛教名山,少不了要提到五臺山,它位於山西省境內,每年慕名而去的遊客非常的多,隨著近些年來,佛教文化的興起,去的遊客更加的多了,一時間,五臺山聲名大噪。不管是為了家人朋友祈福,還是慕名而去,總之,五臺山現在已經成為了網紅打卡的勝地。
  • 清聖祖康熙楷書《御製五臺山廣宗寺碑》
    清聖祖康熙楷書《御製五臺山廣宗寺碑》位於臺懷鎮北側營坊村山腰的廣宗寺。
  • 你想去五臺山遊玩嗎?提前做好攻略,盡情去玩耍吧!
    你想去五臺山遊玩嗎?提前做好攻略,盡情去玩耍吧!去五臺山遊玩 ,需要注意些什麼呢?我們是去年八月份中旬,三個朋友三個家庭一起去的五臺山,那時風景正是最好時節,人也特別的多,進入大景區後基本到處是車和人。
  • 去山西之前,我說要去五臺山,朋友說:去那幹啥,你又不信佛?
    去山西之前,我和一位朋友談到要去五臺山,朋友立馬來一句:去那幹啥,你又不信佛?我想,去寺廟不一定都是拜佛的啊,很多寺廟裡的彩塑、壁畫、以及殿堂本身就是文物,看看這些也挺好。尤其是山西,地面文物很多就是在寺廟裡,彩塑更是翹楚。當年梁思成林徽因二人曾多次到山西考察古建築。這次真正到了五臺山,我才知道我錯了。
  • 去山西五臺山,除了燒香禮佛,更重要的是看古蹟
    去過五臺山之後,我意識到留給五臺山的時間太少了。實際上我只是在去的途中,繞路去了一下佛光寺,之後又從菩薩頂,塔院寺,五爺廟等等這麼一路下來,自以為把主要的寺院看掉了。但實際上,朝臺還是很值得去的,下一次去一定要朝臺,這樣的話就需預留住兩晚以上。
  • 為何五臺山那麼多漂亮的尼姑?當地人說出實情,想去遊玩的人注意
    當今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因此大家也有一些閒錢可以外出旅遊,而五臺山就是很多人都喜歡去的地方,許多人會選擇來到這種電視中才會出現和聽說過的地方,能夠親自過來體驗,這絕對是一個令人嚮往的事情。相信也有人發現,五臺山這裡會有很多年輕的尼姑,而且她們的顏值也不低,那麼為何五臺山有那麼多漂亮的尼姑?當地人說出實情,幹的都是無恥之事。
  • 山西六日有感之二:重上五臺山
    出門旅遊,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遊山玩水。然而山怎麼遊,水怎麼玩這裡邊可是大有文章可做。自己也去過不少旅遊景點,但是大多都是一次足矣。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旅遊不是走親戚,可以一次一次地重複。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 悲歡離合多勞慮,一日清閒有誰知。若能了達僧家事,從此回頭不算遲。 世間難比出家人,無憂無慮得安宜。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百衲衣。 五湖四海為上客,皆因夙世種菩提。個個都是真羅漢,披塔如來三等衣。 兔走鳥飛東復西,為人切莫用心機。百年世事三更夢,萬裡乾坤一局棋。
  • 去寺廟燒香拜佛,默念三個拜佛原則,好運隨之而來
    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燒香禮佛,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流行。許多人去寺廟燒香拜佛都會遞上自己的供奉,在佛前嘮叨幾句,向佛菩薩禱告自己的願望。然而很多時候人們不了解,其實拜佛也是有講究有學問的。所以對於那些求佛不得靈驗的朋友而言,下次去寺廟燒香拜佛的時候,不妨謹記這三個拜佛原則,遵守謹記了,相信福報就會降臨到你身上01信佛敬佛
  •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值得你抱著虔誠的心去祈福和感受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值得你抱著虔誠的心去祈福和感受你去過五臺山了嗎?五臺山顯宗密宗的寺廟都有,嚴格來說差異蠻大的。 你問要注意什麼,我覺得應該是先問你去的目的是什麼? 是為看名山大川,還是去禮佛,抑或是去還願,或者是去徒步穿越?
  • 「原創」信佛的十種人超出你想像!
    燒香是教人禮敬天地,按自然規律做事,不要自大傲慢,再禮敬有史以來天下一切聖人、高僧大德,向他們學習,做一個胸懷寬廣的有智慧的人。世人拜佛,若執迷於只知求外,不知省內,不領會佛的密意,實屬可惜!2、悲觀厭世:人生遭遇過諸多不順,想逃離世間苦,於是信佛以修清淨心,有的人還會選擇出家,既修清淨心,也修清淨身。
  • 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 歷代帝王與五臺山的佛緣
    從五臺山佛教的發展史來看,帝王的崇建是五臺山佛教興盛的主要原因。魏孝文帝認為佛教有助於王政,在境內大興佛教,於五臺山始建了大孚靈鷲寺、佛興寺、清涼寺等寺廟,且歲時香火,遣使敬修,遂使五臺山佛教興起。北齊諸帝亦傾心信佛,大起佛寺,五臺山建寺2百餘所,並割8州之稅,以供香火。至北周武帝滅佛,五臺山方寺塔悉毀,僧人散之。 隋唐時期,五臺山佛教發展迅速。隋代二主都崇奉佛教,敬仰五臺。
  • 康熙在五臺山遇到一個人,這個人說了兩句話,康熙當場跪下叫爸爸
    ,看,這是民間的深就更大了,而且,這個「峰」的躺下一字也少了,這是明顯的「錯別字」,這是康熙故意錯了同年,康熙是五臺山借李白的人,偷偷地探詢前往的消息,他在權威菩薩頂附近時,看到有氣氛出色的僧侶,康熙前和問候,這教僧侶,康熙是,他被稱為「八佢」康熙下山後,心是不會這「八佢」兩字,突然明白了,這是「父」字剝了嗎?
  • 清涼聖境-五臺山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的李白我想是不信佛而信道的。而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蘇東坡我想一大半是信佛的。中國北方最有名的就是五臺山了。去五臺山旅遊最好是夏季。太原到五臺山通專線大巴、長途客車、火車,交通很是方便。
  • 過年至今,五臺山香客不斷,致使香爐融化倒塌,仍有遊客燒香祈福
    過年至今,五臺山香客不斷,致使香爐融化倒塌,仍有遊客燒香祈福2月9日,山西五臺山殊像寺,因香客將大量蠟燭投入香爐中,長時間燃燒,導致香爐軟化坍塌。消防員迅速啟動寺廟內消火栓進行撲救,火勢迅速被控制,未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
  • 五臺山,菩薩頂與顯通寺
    基本上是毛主席從五臺山到阜平城南莊,再到西柏坡所走過的路線。不過,我們這是逆行,平山路邊已是&34;,進入阜平地勢漸高,天氣漸冷,到了山西草木還沒有反應,&34;。這次來,與我們從太原過忻州,到五臺山不一樣。那次走的是南大門,這次走的是東大門,各走各的路,各路各不同。
  • 靈隱寺住持透露:去寺廟裡燒香,不可太隨意,緊記4個「不要」!
    五一小長假,很多人會去一些歷史遺蹟景點旅行,也有很多人會來到寺廟(比如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福建普陀寺,浙江靈隱寺等)燒香拜佛,求平安或者是求財運和健康,大多數人只是簡單的燒香,卻不知道燒香也是有一些忌諱的,無論我們是誠心誠意的燒香,還是被家人朋友叫去,我們都需要尊重寺廟中禁止的東西,一位靈隱寺住持就曾透露了其中的禁忌:第1點:我們在去寺廟燒香前不能沾油葷,需要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