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運河意義重大,泰國為何至今還未開鑿?

2020-12-09 五千年思索者

這是個充滿矛盾的世界,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克拉運河也是如此。

由來已久的克拉運河計劃

克拉地峽是位於泰國南部地區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北緯七度到十度間南北長約400公裡的地區。該地區屬於泰國領土。南連馬來半島,東臨泰國灣,西瀕安達曼海,北接泰國本土。最窄處僅有56公裡,最寬處約190公裡,這一地區因東西狹窄而被稱為克拉地峽。

在馬來半島的最南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運通道馬六甲海峽。隨著東亞地區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經濟發展,馬六甲海峽更成為東亞地區通過印度洋向中東進口油氣能源的戰略性航道。

在2002年,共有1100萬桶石油通過馬六甲海峽運往東亞,預計到2030年,馬六甲海峽的石油運量將會達到2200萬桶,這意味著亞洲將有三分之二的石油都需要經馬六甲海峽輸送,對於東亞各國來說,這條通道太重要了。

自大航海時代開始以來,馬六甲海峽就是西方國家通往東方最重要、最便捷的海上通道,為了取得對東方貿易的主導地位,荷蘭人、英國人先後控制了這一地區,利用對馬六甲貿易通道的壟斷地位賺取了大量的利潤。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獨立以後,長期深受馬六甲海峽的恩惠。特別是新加坡,這個彈丸小國之所以能在地區擁有重要的影響力,完全是因為它背靠著這條黃金海峽。

這條海峽有先天的不足,船隻由印度洋安達曼海進入海峽後,必須要向南航行一千多公裡才能繞過馬來半島,如此一來,就增加了航行時間跟航運成本。如果能夠在泰國的克拉海峽開鑿一條運河,那麼商船就可以直接從安達曼海進入泰國灣,然後再前往東亞地區。如此一來,航行路線就減少了一千多公裡,航行時間及運輸成本必然會顯著降低。

其實早在17世紀,泰國就有了開鑿克拉運河的設想。1868年,泰王拉瑪五世正式提出開鑿克拉運河的計劃,但基於經濟和技術原因而未能實際推動計劃實施。後來,法國侵佔了越南等地,此時馬六甲海峽控制在英國人手裡。法國人為了擺脫英國人的束縛,做夢都想開鑿克拉運河,於是法國便尋求與泰國政府合作開鑿運河。後來英國人得知了法國人的計劃,它毫不猶豫地對泰國施壓,讓它拒絕了法國的要求。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控制了泰國及南洋地區,他們也提出開鑿克拉運河的計劃,只是因為日本迅速戰敗,計劃沒有來得及實施。

上世紀70年代,泰國政府再次提出了開鑿運河的構想,並積極引入國際合作,一副馬上要動工的楊子,甚至連具體方案都做了出來。根據設想,克拉運河將連接泰國灣的春篷和在安達曼海的拉廊,全長102公裡,寬400米,深25米,可通行超級油輪。

開鑿克拉運河對泰國的意義

經濟上:泰國可以迅速建成運河經濟帶,不僅可以向過往船隻收取大量通行費,增加財政收入,還能帶動運河沿岸服務業、港口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大量增加就業崗位,對泰國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大有幫助。

政治上:運河一旦開通,必將取代馬六甲海峽印度洋與太平洋航運樞紐的位置,大幅提高泰國在國際航運方面的地位。同時由於泰國也掌握了這一戰略要地,必將大幅提升泰國在國際政治中的戰略地位,泰國可以有更多的資本參與國際地緣政治競爭。

泰國至今未推動該項目的原因

克拉運河能給泰國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這個項目已經構想了幾百年,原來是由於技術原因才沒有實施,到現在,技術已經不是問題了,但為何還是沒有動工呢?

1、投資巨大

克拉運河是在地面上挖一條寬400米,深25米,長102公裡的大運河,而且在有些地方還要經過山區。雖然技術難度不是問題,但是工程量非常浩大,需要的資金也多達數百億美元(據說是360億,2500億人民幣),如果加上運河龐大的配套設施投資,這對於泰國來說無疑是一筆難以承受的巨大開支。

如果泰國集全國之力來開鑿運河,就會擠佔其他項目上的資金,例如在高速公路、告訴鐵路上的建設計劃,這會影響泰國整體的經濟建設大局,必然會引起很多人的反對。

要修建運河,泰國肯定要尋求國際合作,通過引入他國投資的方式解決資金問題。但這勢必會導致債務問題及國外勢力的滲入,這是泰國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2、泰國存在分離主義隱患

泰國的南部地區是泰國分離主義最為活躍的地區,這裡的居民主要是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他們長期不滿泰國中央政府的統治,一直有尋求獨立的傾向。

這個問題是日本人遺留下來的。二戰時的泰國政府就是牆頭草,誰佔上風就跟誰合作,日本侵佔東南亞以後,泰國對日本非常配合,日本人在高興之餘,便把原本屬於英屬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領土劃給了泰國,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主要是伊斯蘭教徒,與泰國絕大部分佛教徒格格不入,就導致了泰國的分離主義運動。很多泰國政界人士認為一旦開鑿了運河,就等於在南部不穩定地區建立了一條天然的邊界,會刺激分離主義運動進一步活躍。

3、泰國國內政局不穩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國家,軍隊在國家政治中佔有重要地位,經常幹預國家政治,導致泰國政局不穩,鮮有執政黨能夠連續執政,這就使得泰國的政策不具備連續性,很多長期規劃的大型項目都充滿了不確定性。

具體到克拉運河項目上,往往這個政府決定修建運河,還沒來得及實施就換了執政黨,而新上臺的政府又不支持開鑿運河,這也是該計劃沒有被最終敲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現在泰國當政總理就是通過政變上臺的前陸軍司令巴育將軍,他出任總理以後擱置了這個項目。但是由於這個項目的誘惑力太大,泰國國內很多有影響力的人物都在積極遊說巴育推動該項目的進程。

4、地緣政治原因

南海地區的國際形勢十分複雜,多個大國的勢力在這裡交織,往往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長期以來,只要扼住了馬六甲海峽,就掌控了印度洋通往東亞的交通運輸線,便可以對周邊國家產生重大影響力,美國便通過控制馬六甲海峽來控制這條交通要道。

如果泰國啟動克拉海峽建設,那麼勢必會大大影響馬六甲海峽的戰略地位。泰國將會獲得巨大利益,而長期享受馬六甲海峽紅利的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利益必然會受到損失,勢必會影響泰國與他們之間的關係,馬、新兩國對泰國啟動運河建設態度消極就是具體體現。

運河一旦開通,必然會削弱新加坡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而美國在這一地區的唯一的軍事基地就位於新加坡。如果新加坡的戰略地位被削弱,那麼意味著美國可能要重新調整在這一地區的力量部署,因此,美國不會對這個項目不聞不問。

這一地區的航道對於東亞主要經濟體中日韓三國極其重要,克拉運河的開鑿事關這幾個國家的切身利益,他們也必然會積極介入到克拉運河的建設中來。

這有可能會使得複雜的局勢進一步複雜化,如果泰國不能平衡方方面面的關係,可能最終會使泰國的利益受到損害。

5、環境保護的問題

泰國很多人都比較注重原生態保護,如同當初中國人擔心三峽大壩對環境造成破壞一樣,他們也擔心克拉運河的建設會對當地的自然環境造成不良影響。

運河開通以後勢必會對周圍海洋環境產生影響,大量船隻通過會汙染環境,會對運河河口兩岸的海洋生物資源造成破壞,進而對當地的漁業生產造成影響,所以當地有不少人反對建設運河。

結語

綜上種種原因,使得克拉運河項目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印度洋通往東亞的水上通道對於中國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中方一直是克拉運河項目的積極參與者。

當然中國也沒有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在中國的西部,中國正在與巴基斯坦合作推進一個宏偉的工程,即「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如果這個通道建成,中國將打通中國到中東能源區的陸路通道,屆時可以大大降低對漫長而脆弱的印度洋航運線的依賴。

相關焦點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
    這也讓很多東南亞的國家眼紅,這裡就包括有著更好位置的泰國。在泰國狹窄的國土馬來半島上開鑿一天運河,將使太平洋和印度洋間的距離縮短1200多公裡,大型郵輪可節省2到5天的航程。這在追求最高效益的貿易中將會是比馬六甲海峽更好的選擇。運河開通後必定會帶動泰國的經濟,貿易的迅速成長,為泰國新增大量的就業崗位,對發展不算太好的泰國來說是重大利好。
  • 泰國能否突破各種阻礙開鑿克拉運河?中國是否會成為「幕後金主」
    美元,無獨有偶 泰國疆域最窄處50多公裡,最寬處約190公裡,最高點海拔為75米的克拉地峽,延伸至馬來半島與馬來西亞相接,而克拉地峽的狹窄部分,也是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因此 泰國很想因地制宜,沿克拉地峽開鑿克拉運河,不僅可以運送石油,還可以運輸其它貨物,逐漸改變歐亞貿易路線,簡單來說 就是希望通過克拉運河,泰國人民可以增加收入走向「人生巔峰」。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在所有眼紅的國家,泰國認為自己有能力分得一杯羹,因為在狹長的國土,就具備開鑿一條運河,這就是克拉運河。 在泰國,關於克拉運河幾乎每年都被提起,但一直沒有付出實施。有報導稱,早在300多年前,泰國就有人提出要開鑿這條運河,一百年前的曼谷王朝時期,五世王朱拉隆功就力主開鑿。
  • 泰國為何不開鑿「克拉運河」替代馬六甲?專家:不是不想,是不敢
    不過相信有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泰國為何不對克拉地峽進行開鑿來取代馬六甲海峽呢?外界有專家對此則是發表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泰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其實泰國在幾百年前就已經產生了想要開鑿克拉運河的想法,只不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比較落後,所以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承擔運河的開鑿費用,所以他們的計劃也一直都無法實施,而且在二十世紀期間,世界還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泰國即便是資金足夠他們也不敢輕易開工。
  • 泰國為什麼沒有開鑿克拉運河,以此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而泰國之前也想過要在克拉地峽處開鑿克拉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收取過往船隻的過路費,所以他們最後為何不開呢?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看著馬六甲海峽發展的那麼好,泰國自然也是非常羨慕,經過研究他們發現,如果在自己境內開鑿一條運河,是能夠和馬六甲海峽搶生意的。他們甚至連運河的名字都取好了,因為是沿著克拉地峽修建,所以就叫克拉運河。
  • 能夠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克拉運河為何遲遲不能開通?
    五世王朱拉隆功是一位力主革新的國王,曾遍訪歐洲,為泰國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當時的國際海運業已有了相當的規模,因此開鑿克拉運河,讓太平洋與印度洋間海運航道便捷的構想便應運而生。但是,那時國際間協力興辦巨型工程還不成時尚,單靠泰國的實力絕難勝任。
  • 泰國為啥不開鑿克拉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是不敢
    在看到馬六甲海峽所產生的海運紅利以後,泰國一直想在國內開鑿一條克拉運河,以此瓜分馬六甲海峽的紅利。 由於泰國的國土形狀十分狹長,按理來說,開鑿運河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泰國為何不利用地理優勢,在最窄的地方開鑿出克拉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 泰國克拉運河為何難產?新加坡第一個不答應
    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在馬六甲海峽旁邊,正隱藏著一個難纏的對手,這就是傳說中的克拉運河。克拉運河,計劃中位於泰國的克拉地峽上,這是一條狹長的地峽,左右間隔只有幾十公裡,一旦打通的話,其通航距離比馬六甲海峽還要近。但是克拉運河討論了好幾十年,至今依然難產,或許它永遠都只會停留在圖紙上,不會成為現實。
  • 黃金水道克拉運河,或將打破馬六甲封鎖,為何泰國遲遲不敢動工?
    東南亞有三個旅遊市場上的知名國家,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由於地理位置的接近,被人們並稱為「新馬泰三兄弟」。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得益於,全球最繁忙的海峽馬六甲海峽而「暴富」,看得泰國是十分眼饞,所以一直以來,泰國也想在本國開鑿一條「黃金水道」,克拉運河。
  • 泰國為什麼不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收取過往船隻的過路費?
    那麼泰國為何不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並收取過往船隻過路費呢?其實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對於開鑿克拉運河,泰國在百年前就已經有了類似的想法,但由於泰國的經濟實力較為落後,而開鑿運河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泰國政府一直沒有機會開展這項計劃。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據一家香港機構的評估預算,這項該計劃僅開鑿一項就需要250億美元之巨,這是泰國自己無力承擔的,需要藉助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國際社會的共同投資。還有就是泰國國民本身對此興趣不高,據民意調查,支持度還不到百分之三十。此外,泰國對南部分離主義勢力的擔心,以及投資方對泰國內部貪腐問題、工作效率問題也不無擔憂。
  • 中泰擬建克拉運河 打破島鏈 戰略意義堪比巴拿馬運河
    中泰擬建克拉運河,可繞開馬六甲海峽咽喉位置,打通從印度洋進入太平洋的道路。克拉運河最新進展:5月15日,寧波海事局發布通告,中泰擬建克拉運河,投資總額約280億美元,預計10年內完工。中泰擬建克拉運河,將從泰國克拉地峽處挖掘一條溝通泰國灣與安達曼海的運河,其戰略意義不亞於南美洲的巴拿馬運河。
  • 和新加坡競爭,未必需要開鑿克拉運河,泰國還有第二選擇
    這個國家就是泰國,泰國雖然遠離海峽,但南部狹長的國土卻瀕臨兩個大洋。泰國的版圖非常有特點,主要國土位於中南半島,南部國土遠達馬來半島。馬來半島是東南亞的一塊狹長地帶,西部屬於印度洋,東部屬於太平洋,最南端就是新加坡。而馬來半島的最窄處名叫克拉地峽,屬於泰國領土,所以早在19世紀,就有泰國人提出可以在此開鑿克拉運河,與新加坡競爭。
  • 克拉運河:一條黃金水道,也許永遠都不會開建,泰國有顧慮
    克拉地峽處於這樣一個極具戰略的位置,又自然條件優越,因此在這裡開鑿一條運河的話題經久不衰。而正式提出開鑿克拉運河的是在100多年前的曼谷王朝拉瑪五世(1868年10月至1910年10月在位)在位時期,但是由於泰國的經濟和技術能力有限,未能實施。二戰時期,日本佔領了整個東南亞,也計劃開鑿克拉運河,但是日本敗亡的太快,還沒實施日本就投降了。
  • 克拉運河:一條黃金水道,也許永遠都不會開建,泰國有顧慮
    看地圖我們會發現在泰國南部非常的狹窄,這就是泰國的克拉地峽。克拉地峽是馬來半島北部最狹的地方,最窄處僅有56公裡,連接著中南半島和馬來半島。南邊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馬六甲海峽。克拉地峽處於這樣一個極具戰略的位置,又自然條件優越,因此在這裡開鑿一條運河的話題經久不衰。
  • 克拉運河:一條永遠不會開工的黃金水道
    如果在這裡開鑿一條運河,可以將印度洋與太平洋之間的海上運輸線,縮短1000公裡。由於工程難度極高,戰略意義重大,克拉運河也被稱為「世界最後的超級運河」(對標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 01克拉運河在國際上一般被稱為「泰國運河」(Thai Canal),其設想早在341年前就首次被提出,但至今尚未建成,甚至未曾有過絲毫的破土動工
  • 泰國為何不效仿埃及、巴拿馬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中收取通行費?
    而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最窄處僅有56公裡,如果能夠在此處開挖修建一條運河,將連通太平洋和印度洋,使過往船隻比繞道馬六甲海峽至少節省1200公裡的距離。而泰國可以藉此收取過往船隻的通行費用,將會為泰國帶來巨大的財政收入。其實早在17世紀時,泰國便有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打通東西兩岸的構想。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克拉克開鑿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
    在這種情況之下,坐落在馬來半島的泰國,為什麼不在泰國灣和緬甸海之間挖一條運河,以此來取代新加坡在東南亞諸國中的地位呢?其實,早在100多年前的曼谷王朝五世王時期,力主革新的國王朱拉隆就提出過開鑿泰國克拉運河的設想。在泰國南部地區,有一處連接馬來半島,西瀕安達曼海,東接泰國灣的克拉地。
  • 起底泰國克拉運河三大夢魘:美國或從中使絆
    從19世紀末以來,開鑿克拉地峽,從而擁有一條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人工水道,始終是縈繞在泰國仁人志士心頭的宏大戰略夢想。儘管面臨諸多障礙,使得這一夢想始終未能變為現實,但泰國從未放棄,但凡強勢政府上臺,都會掀起社會各界對開鑿克拉運河的可行性討論。2014年軍方政變上臺,克拉運河計劃再次浮出水面,開始引起越來越多的社會關切,也引發了諸多真偽莫辨的小道消息。
  • 泰國為啥不開通克拉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帶你深入了解
    假如泰國能夠開通克拉運河,保守估計每年能為泰國帶來40~50億美元的收入。克拉地峽位於馬來半島北端,最短處只有56公裡。如果克拉運河開通,全球貿易的船隻將不必繞道馬六甲海峽直接通過克拉運河進入太平洋。航程縮短1200公裡,時間節省兩天,單單10萬噸級的輪船燃料費就省下3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