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克拉運河為何難產?新加坡第一個不答應

2020-12-18 紫俠號

在國際航運業中,開鑿一條運河簡直是種下一棵搖錢樹。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哪一個不是每年入帳數百億美元?這簡直是老天爺賞飯吃。在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國際航線上,馬六甲海峽一夫當關,新加坡因為馬六甲海峽一躍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在馬六甲海峽旁邊,正隱藏著一個難纏的對手,這就是傳說中的克拉運河。

克拉運河,計劃中位於泰國的克拉地峽上,這是一條狹長的地峽,左右間隔只有幾十公裡,一旦打通的話,其通航距離比馬六甲海峽還要近。但是克拉運河討論了好幾十年,至今依然難產,或許它永遠都只會停留在圖紙上,不會成為現實。

NO.1,技術問題。

相比其他國際性運河,克拉地峽的條件似乎並不好。蘇伊士運河開鑿的條件是最好的,因為這裡地勢低洼,而且非常平坦。但是克拉運河不同,這裡的地勢更高,就算用最新的工程技術修建,所要花費的投資也將是個天文數字。而地勢越複雜,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就會越低。

對於已經設施完備的馬六甲海峽來說,一旦克拉運河的通航不如馬六甲海峽,那想要收回投資成本,就將遙遙無期。

NO.2,泰國國防

其實早在殖民時代的19世紀,英國人就提出要幫助泰國修建克拉運河,但泰國卻拒絕了。因為一旦克拉運河開通,那泰國無疑將會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而泰國一直以來謀求的,就是所謂的「非中心戰略」,不讓自己太受關注,所以泰國對於克拉運河一直三緘其口。

就拿新加坡為例,新加坡現在跟美國之間有許多軍事同盟協議,也有美國的駐軍要求。克拉運河的開通勢必將會導致大國力量的介入,這無疑對泰國的穩定是一個不穩定因素。

NO.3,新加坡等國的反對

克拉運河的開通,極有可能威脅到新加坡在國際航運業上的地位。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新加坡和泰國的關係一直不錯,泰國也有很多領域需要新加坡的幫助。克拉運河將會讓泰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關係惡化,這也是泰國不想見到的。

正所謂機遇和風險總是相伴而來,就看泰國的心有多大了。

相關焦點

  • 黃金水道克拉運河,或將打破馬六甲封鎖,為何泰國遲遲不敢動工?
    東南亞有三個旅遊市場上的知名國家,分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由於地理位置的接近,被人們並稱為「新馬泰三兄弟」。其中,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都得益於,全球最繁忙的海峽馬六甲海峽而「暴富」,看得泰國是十分眼饞,所以一直以來,泰國也想在本國開鑿一條「黃金水道」,克拉運河。
  • 克拉運河意義重大,泰國為何至今還未開鑿?
    泰國至今未推動該項目的原因克拉運河能給泰國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這個項目已經構想了幾百年,原來是由於技術原因才沒有實施,到現在,技術已經不是問題了,但為何還是沒有動工呢?二戰時的泰國政府就是牆頭草,誰佔上風就跟誰合作,日本侵佔東南亞以後,泰國對日本非常配合,日本人在高興之餘,便把原本屬於英屬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領土劃給了泰國,居住在這些地區的主要是伊斯蘭教徒,與泰國絕大部分佛教徒格格不入,就導致了泰國的分離主義運動。很多泰國政界人士認為一旦開鑿了運河,就等於在南部不穩定地區建立了一條天然的邊界,會刺激分離主義運動進一步活躍。
  • 泰國為何不挖一條運河,打通泰國灣水道,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也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可以這麼說,新加坡經濟這麼發達,都是馬六甲海峽帶來的。如果沒有馬六甲海峽,新加坡經濟會一落千丈。
  • 泰國遲遲不修建克拉運河,背後原因耐人尋味
    於是,很早就有人想到,如果在泰國南部的克拉地峽挖一條運河,連通印度洋和中國南海,就能節省至少1000公裡的航程,大幅壓縮航運成本。對於泰國來說,如果這條運河修建成功,無疑會帶動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提升泰國在國際物流中的作用和地位,甚至有機會取代新加坡,成為新的亞太樞紐。為何沒建成?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在所有眼紅的國家,泰國認為自己有能力分得一杯羹,因為在狹長的國土,就具備開鑿一條運河,這就是克拉運河。 在泰國,關於克拉運河幾乎每年都被提起,但一直沒有付出實施。有報導稱,早在300多年前,泰國就有人提出要開鑿這條運河,一百年前的曼谷王朝時期,五世王朱拉隆功就力主開鑿。
  • 泰國為啥不開通克拉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的位置?帶你深入了解
    單單依靠位於馬六甲海峽咽喉位置的地理優勢,就讓新加坡這一小國一躍成為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馬六甲海峽有多賺錢?新加坡每年有3641億美元的GDP,其中大部分都與馬六甲海峽有關。假如泰國能夠開通克拉運河,保守估計每年能為泰國帶來40~50億美元的收入。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
    運河開通後必定會帶動泰國的經濟,貿易的迅速成長,為泰國新增大量的就業崗位,對發展不算太好的泰國來說是重大利好。同時運河建成後,可以減輕東亞國家對馬六甲海峽的依賴,提升泰國的國際地位。從大局上看開鑿運河都是對泰國有利的。其實克拉運河計劃在泰國每年都有提起,但卻遲遲沒有實施,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克拉運河:一條永遠不會開工的黃金水道
    不知道有多少人聽說過「克拉地峽」的名號和傳說中的克拉運河方案。翻開地圖,可以看到這個位於泰國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之間地峽,是馬來半島最窄處。1863年,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後,英國人在克拉地峽西側的高當進行一次勘測,結果結論仍然是不現實。1882年,著名的蘇伊士運河的建造者——費迪南德·萊塞普斯訪問了該地區,但泰國方面不允許他進行詳細調查。直到1897年,泰國和英國達成了不開鑿克拉運河的協議,因為英國人已經獲得了天然良港新加坡,他們希望維持新加坡作為印度洋-太平洋樞紐的優勢。
  • 能夠取代馬六甲海峽的克拉運河為何遲遲不能開通?
    馬六甲海峽的存在促進了新加坡這個國家轉口貿易的興起,使其在二戰後一躍成為東南亞地區最發達的國家,所以足見馬六甲海峽對這個地區的重要意義。五世王朱拉隆功是一位力主革新的國王,曾遍訪歐洲,為泰國引進西方的先進科技。當時的國際海運業已有了相當的規模,因此開鑿克拉運河,讓太平洋與印度洋間海運航道便捷的構想便應運而生。但是,那時國際間協力興辦巨型工程還不成時尚,單靠泰國的實力絕難勝任。
  • 和新加坡競爭,未必需要開鑿克拉運河,泰國還有第二選擇
    比如印尼和馬來西亞,也和新加坡一樣瀕臨海峽,但由於位置原因,印尼和馬來西亞只是在和新加坡的競爭中,分得了很小的份額。不過好在蛋糕足夠大,很小的份額,也有很大的利益,足以吸引這些國家與新加坡競爭。除印尼和馬來西亞之外,其他東南亞國家基本只有眼紅的份,但有個國家是個例外。這個國家就是泰國,泰國雖然遠離海峽,但南部狹長的國土卻瀕臨兩個大洋。
  • 泰國為何不開鑿「克拉運河」替代馬六甲?專家:不是不想,是不敢
    不過相信有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泰國為何不對克拉地峽進行開鑿來取代馬六甲海峽呢?外界有專家對此則是發表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泰國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其實泰國在幾百年前就已經產生了想要開鑿克拉運河的想法,只不過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一直都比較落後,所以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承擔運河的開鑿費用,所以他們的計劃也一直都無法實施,而且在二十世紀期間,世界還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在這種情況下泰國即便是資金足夠他們也不敢輕易開工。
  • 號稱重創馬六甲海峽,打破美國封鎖的克拉運河,為何遲遲不動工?
    其實啊,克拉運河的設想最早可以追溯到拉瑪五世朱拉隆功時代,但因為當時泰國國力難以獨自承擔而作罷。這也是關於克拉運河的第一次工程作罷。第二次是在二戰的時候,那時候日本曾經到過泰國,就也打了克拉運河工程的主意,但是日本二戰成了戰敗國,很快就滾回了老家,於是克拉運河的工程就又歇菜了!
  • 泰國能否突破各種阻礙開鑿克拉運河?中國是否會成為「幕後金主」
    可時至今日 ,克拉運河為何還是沒有確切的動工時間呢,真相不止一個,最初的提議是在曼谷王朝五世王時期,泰國實力難以勝任此巨大運河工程,而國際間「組團」興辦巨型工程「尚未流行」,因此運河項目提議被擱淺,接踵而來的一戰 二戰 冷戰和印支戰爭,更讓泰國難以顧及此事,2018年 泰國總理巴育下達命令,指示本國安全委員會,研究克拉運河的可行性,擬議中有
  • 克拉運河:一條黃金水道,也許永遠都不會開建,泰國有顧慮
    但是即便如此馬六甲海峽每年仍有大量的輪船途經此地,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對比巴拿馬運河,每年約有2萬艘船隻通過,2019年收入33.6億元,即便克拉運河只有巴拿馬的三分之一,也會有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直接的收入是巨大的,除此之外還會促進泰國港口城市的發展,提高泰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但是為何這樣一條運河到如今的21世紀還未修建呢?難道是修建難度太大?
  • 克拉運河:一條黃金水道,也許永遠都不會開建,泰國有顧慮
    但是即便如此馬六甲海峽每年仍有大量的輪船途經此地,為馬來西亞、新加坡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對比巴拿馬運河,每年約有2萬艘船隻通過,2019年收入33.6億元,即便克拉運河只有巴拿馬的三分之一,也會有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直接的收入是巨大的,除此之外還會促進泰國港口城市的發展,提高泰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但是為何這樣一條運河到如今的21世紀還未修建呢?難道是修建難度太大?21世紀這點難度自然不是問題,主要是以下幾方面導致了泰國政府的不積極。
  • 泰國為什麼沒有開鑿克拉運河,以此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而泰國之前也想過要在克拉地峽處開鑿克拉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收取過往船隻的過路費,所以他們最後為何不開呢?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馬六甲海峽現在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共同管理,產生的收益自然也只和這三個國家有關係。
  • 價值超萬億,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取代新加坡?
    在世界遠洋航運的地位中,馬六甲海峽堪稱是咽喉要道,每年通過這裡的船隻超過8萬艘,這些巨輪大部分都需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補給和轉運,這給沿岸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新加坡,現在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
  • 起底泰國克拉運河三大夢魘:美國或從中使絆
    開鑿克拉運河,將有效拉動國家經濟尤其是南部經濟的跨越式增長,但前提是國家資源對克拉地峽所在南部地區的傾斜性投入。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中部曼谷地區,以及北部和東北部地區建設的資源投入,從而引起地區間分歧與矛盾,使得執政集團很難做出開鑿克拉運河的戰略決斷。「一帶一路」建設將為泰國克服地區資源投入不均衡問題,提供有效解決方案。
  • 泰國為啥不開鑿克拉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是不敢
    目前馬六甲海峽由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共同管理。 在看到馬六甲海峽所產生的海運紅利以後,泰國一直想在國內開鑿一條克拉運河,以此瓜分馬六甲海峽的紅利。 由於泰國的國土形狀十分狹長,按理來說,開鑿運河卻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那麼,泰國為何不利用地理優勢,在最窄的地方開鑿出克拉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 挖一條運河就能取代新加坡?說說被國內吹上天的泰國克拉運河計劃
    (貨物堆積如山的新加坡港) 請大家仔細想想,單單從商業角度來看,在泰國的科拉地峽挖一條運河,這筆買賣是不划算的 首先挖運河節約不了多少路程,最多就少走1000多公裡,但是運河是肯定要收費的,而且過路費肯定不定,這對於商船來說太不划算了。 再者,哪怕克拉運河不要錢,但克拉地峽周圍沒有大型港口轉運貨物,克拉地峽周圍就不適合建設大型港口,大家還不如去新加坡卸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