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何不挖一條運河,打通泰國灣水道,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2020-12-11 騰訊網

馬六甲海峽,是世界最繁忙的國際水道。也是中國、日本、韓國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被譽為「海上生命線」。

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也給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三國帶來豐厚的經濟回報。可以這麼說,新加坡經濟這麼發達,都是馬六甲海峽帶來的。如果沒有馬六甲海峽,新加坡經濟會一落千丈。

不要以為新加坡、馬來西亞,能一直享受馬六甲海峽帶來的經濟利益與戰略優勢。如果泰國在安達曼海與泰國灣之間挖一條運河,即可取代馬六甲海峽。

設想在泰國南部狹窄地帶,開挖一條運河通往泰國灣,只需挖幾十公裡,即可打通泰國灣的水道。

泰國灣水道打通之後,要比走馬六甲海峽縮短1200多公裡左右,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和安全風險。

泰國灣水道一旦打通,泰國的經濟會像新加坡一樣發達。既然有這等好事,泰國為何不動手挖一條運河呢?

其實,這項工程早已提及並規划過,甚至連名字都取好了:「克拉運河」;可就是遲遲不見動工。

「克拉運河」之所以沒有開挖,涉及到資金與泰國國內問題。

按照預算,開挖「克拉運河」需要300億美元,泰國要出這筆錢有點壓力。

但是,如果按照修建成功之後,獲取的收益計算,這筆錢很快就會賺回來。就是泰國自己不願意出這筆錢,也有國家願意協助修建。因此,資金問題其實不大。

泰國遲遲不挖「克拉運河」,主要是考慮到會影響國內政局穩定。在修建「克拉運河」的南部,是少數民族居民區;泰國擔心「克拉運河」會導致南部少數民族從泰國分離出去。

另外,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國也會想方設法阻止這項超級工程開工,因為會損害到他們的利益。

相關焦點

  • 克拉地峽運河一旦開通,將取代馬六甲海峽,但為何泰國不敢挖通?
    泰國為什麼不割開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位置?很蠢嗎?凱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條狹長地帶,東臨泰國的安西臨安達曼海。克拉地峽的東南部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馬六甲海峽是中日韓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被稱為海上生命線。中國百分之六十的石油運輸和海外貿易通過馬六甲海峽。
  • 泰國為什麼不在泰國灣和緬甸海間挖一條運河,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一旦這條運河建成,最大的受益國自然是泰國,只管等著坐地收錢了,其次受益的是中國等國家,屆時不用繞道馬六甲海峽了,而最不想看到克拉運河建成的自然就是新加坡了。但這終歸不是中國說了算,泰國遲遲不開挖,總結下來原因有幾個點:1、耗資巨大,周期太長,泰國財政吃不消據估算,克拉運河的總投資約300億美元,建設周期約10年(ps:三峽大壩總投資約2000億人民幣,周期17年),回本需要三四十年(理想情況下,假設只靠收運河通行費),如此龐大的資金和長遠的投資回報周期
  • 泰國為什麼不在泰國灣和緬甸海中間開鑿運河,取代新加坡?
    泰國作為一個以旅遊業為主要產業的國家,讓旅遊成為了這個國家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在全世界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並喜歡泰國,並對泰國產生濃厚的興趣。這裡如此受歡迎不僅僅是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還因為泰國獨特的人文歷史,有學者提出為什麼泰國不在緬甸海和泰國灣中間開鑿一條運河呢?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克拉克開鑿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
    比如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關鍵水道馬六甲海峽,就是其中的一個。馬六甲海全長1000多公裡,每年所通行過的船隻超過8萬艘,承擔著全球1/3的貨運量和將近一半的石油運輸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之一。近年來,由於海上貿易競爭愈發激烈,全球政治經濟經貿活動,對於海峽的航運能力需求越來越大,該海峽早已經船滿為患;加之該海峽屬於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三國共有,其所屬國家關係錯綜複雜,導致海盜活動更加猖獗。在這種情況之下,坐落在馬來半島的泰國,為什麼不在泰國灣和緬甸海之間挖一條運河,以此來取代新加坡在東南亞諸國中的地位呢?
  • 挖一條運河就能取代新加坡?說說被國內吹上天的泰國克拉運河計劃
    為了降低運費,這兩批貨物就會被統一運到馬六甲海峽沿岸的新加坡,在新加坡這兩批貨物被重新編組放到一條船上,最後再一起運往歐洲,運費就大大降低了,這就是讓新加坡崛起的轉運貿易。 總的來說,新加坡的崛起是得益於天時地利人和,挖條運河就想終結新加坡的想法太過幼稚。
  • 開發克拉地峽可取代馬六甲海峽地位,泰國為何沒有落實下來?
    馬六甲海峽的地位新加坡之所以能夠成為東南亞地區唯一的一個發達國家,國家領導人能夠確定一個合理的發展方向功不可沒。但另外一方面更是得益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新加坡一直是扼守在馬六甲海峽的咽喉。總之,從殖民時代開始,新加坡就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畢竟馬六甲海峽在世界海陸運輸上存在著絕對的不可代替性。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來西亞?但看過地圖的朋友心中都會存在一個疑問題,在泰國南部的地方土地非常的狹窄,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 泰國為何不鑿通克拉地峽,取代新加坡的地位,是不是傻
    一 克拉地峽運河現在先簡單敘說一下克拉地峽運河。「克拉地峽」,就是在馬來半島最窄的位置,運用人工力量開鑿一條運河。雖然人工運河的寬度只有56公裡,看起來難度不大,一旦開鑿成功,印度洋與太平洋的海運航線就會縮短大約1200公裡,馬六甲海峽被取代就是很明顯的事情。
  •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上,兩頭連著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峽最窄的地方不足50千米,最寬處150千米,如果在此開鑿一條海運通道,那麼,過往的船舶可由中國南海經泰國灣,再穿運河,入安達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繞行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從而取代新加坡的地位?
    泰國南部國土東西兩側都臨海,西側是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側是太平洋的泰國灣。 從基本地理條件來看,克拉地峽所在地是具備開鑿運河的條件的,地形和水深條件都比較好,那麼,如果泰國的克拉地峽開通運河,會帶來哪些好處呢?
  • 泰國為何不開鑿新運河進而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因為開鑿運河保守估計需要280億美金,而且還需要大量配套設施,這是泰國難以承受的。當然,泰國可以引進外資來參加開鑿,不過,這樣一來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的收入,就會大打折扣,尤其是新加坡。作為反對克拉運河開鑿的國家,通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從一個彈丸小國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也是東南亞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第四大港口、第五大航空港、第一大燃油供應基地。在泰國,關於克拉運河幾乎每年都被提起,但一直沒有付出實施。
  • 泰國為什麼不開鑿一條運河取代馬六甲?看完明白其中貓膩
    那馬六甲海峽到底有那些好的地方呢,既然好那為什麼泰國不開鑿運河代替它呢?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馬六甲海峽,馬六甲海峽是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個國家共同管理。 而且馬六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等很多東亞國家都至關重要。每一天來往於馬六甲海峽的船隻,貨物不計其數。
  • 泰國為啥不開鑿克拉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不是不想,是不敢
    這就使得水上航運,在各國的交通運輸中,佔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國際航運中,馬六甲海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連接著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對於不少亞洲國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海上生命線」。目前馬六甲海峽由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共同管理。
  • 克拉運河意義重大,泰國為何至今還未開鑿?
    如果能夠在泰國的克拉海峽開鑿一條運河,那麼商船就可以直接從安達曼海進入泰國灣,然後再前往東亞地區。如此一來,航行路線就減少了一千多公裡,航行時間及運輸成本必然會顯著降低。其實早在17世紀,泰國就有了開鑿克拉運河的設想。1868年,泰王拉瑪五世正式提出開鑿克拉運河的計劃,但基於經濟和技術原因而未能實際推動計劃實施。
  • 價值超萬億,泰國為什麼不開鑿「克拉地峽運河」,取代新加坡?
    在世界遠洋航運的地位中,馬六甲海峽堪稱是咽喉要道,每年通過這裡的船隻超過8萬艘,這些巨輪大部分都需要在馬六甲海峽進行補給和轉運,這給沿岸國家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尤其是新加坡,現在是東南亞首屈一指的發達國家。
  • 泰國為什麼不選擇鑿通克拉地峽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呢?
    馬六甲海峽對於東亞和東南亞各國來說都很重要,而鎮守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尼三國更是看重,而泰國的克拉地峽明明可以建造運河,從而取代馬六甲海峽,那為什麼泰國不鑿通克拉地峽呢?克拉地峽克拉地峽位於泰國春蓬府和拉廊府境內的一段狹長地帶,最窄的地段僅50多公裡,而且東西兩岸皆是基石海岸,浪平風靜十分適合做運河通道,如果真的可以打通,那兩個大洋之間的距離將縮短1200公裡,這對於海上運輸來說,有很大的作用。
  • 泰國克拉地峽,建設亞洲的巴拿馬運河,可能只是一個夢?
    尤其是國際航道所必經的水道或港口,成為各國爭奪的焦點。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便是這樣一條狹長而重要的水道。馬六甲海峽是全球最繁忙的水道之一,所以尋找替代的航運通道便成了一個熱點。那麼,克拉地峽開鑿運河能夠替代它嗎?
  • 這條運河開通以後,馬六甲海峽就廢了,新加坡最不願意看到的運河
    馬六甲海峽也越來越擁擠,而且馬六甲海峽海底淤積比較嚴重,很多地方的水下有沙洲和淺灘,然而,與其擴建馬六甲海峽,不如在泰國挖一條運河,直接溝通印度洋和太平洋,這樣還能減少路程,不必繞道馬六甲海峽。(擬建中的克拉運河的位置)馬來半島最窄處位於泰國南部春蓬府和拉廊府所在的克拉地峽,東面是泰國灣附近海域,西面安達曼海。
  • 泰國克拉地峽運河,如果貫通,將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運河
    泰國很早以前就想在此開挖一條運河,但因泰國國力不足,以及政局動蕩,瞻前顧後,總是沒能動工。小編以為,泰國是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如果開通這條運河,所有東亞船隻,借道這條海峽,通往中東和歐洲地區,泰國坐收漁利,也基本上沒什麼馬六甲海峽的事兒了。並且在這條運河邊上,還可能誕生一座相當於新加坡的國際大都市。這樣的美事兒,泰國就是不做。
  • 泰國克拉運河為何難產?新加坡第一個不答應
    在國際航運業中,開鑿一條運河簡直是種下一棵搖錢樹。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哪一個不是每年入帳數百億美元?這簡直是老天爺賞飯吃。在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國際航線上,馬六甲海峽一夫當關,新加坡因為馬六甲海峽一躍成為一個發達國家。
  • 泰國的運河欲取代馬六甲海峽,為何一直不施工,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泰國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想法,主要是因為泰國的地理形狀正好符合開鑿一條運河的條件,這條運河叫做克拉運河。關注泰國的人,想必對泰國的一則新聞十分的熟悉,那就是克拉運河的開鑿,每年泰國必然有一條新聞,就是關於開鑿克拉運河的,只是即便每年都有報導,然其最終卻都未曾將其付出實踐,許多人不知道是早在300多年之前,泰國的國王就曾經提出要開鑿出一條運河出來,一直到100多年前的曼谷王朝時代,當時的五世子朱拉隆功,就主張開鑿運河,只是伴隨著一戰和二戰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