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明很能吃,但身材卻很瘦?兒科醫生:三個習慣或是「元兇」

2020-12-18 兒科洪澤

孩子的身體健康是家長都非常關心的一件事情,家裡的寶寶不愛吃飯,一直長不高或者是不喜歡運動,身體很瘦弱等等問題也都是家長十分重視的。但是有一種情況讓家長無從下手,自己的孩子明明很能吃但是身體卻很瘦?有些一頓飯能吃兩碗,但是從體格上來說卻還是比同齡人瘦弱,這種原因是什麼呢?

張大姐家的孩子小虎今年剛好10歲,這個時間是孩子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而且小虎每天吃飯也很多,但是張大姐給孩子量一下身高體重,卻發現身高已經1米5的小虎體重卻只有60多斤,於是張大姐立馬心急火燎地去找兒科醫生詢問,醫生在了解小虎的飲食情況後,跟張大姐說下午吃得多卻身體瘦的原因可能是由於隱性飢餓導致的,而導致隱性飢餓的原因一般是因為以下這三個習慣。

01了解一下什麼是隱性飢餓

你可能經常會聽到有些老人說「吃飽了也要吃好」,孩子之所以吃很多但是卻身體很瘦就是由於吃飽了卻沒有吃好,沒有吃好這方面代表的就是隱性飢餓。通常我們感到肚子餓了然後吃一點東西飽了這種現象是顯性飢餓,但是吃飽了並不代表身體所發出的營養需求被全部滿足。當孩子經常吸收單一的營養或者是缺乏某種維生素等等就會導致孩子吸收的營養不均衡,像這種情況就是隱性飢餓

02隱性飢餓的危害有哪些?

根據數據統計的結果,在整個中國大概有40%的孩子都會出現隱性飢餓的問題,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其實大多數都是由於家長不了解隱性飢餓方面的知識。隱性飢餓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呢?我們都知道兒童時期是人體發育的關鍵時期,而隱性飢餓會導致孩子的智力,體力,免疫力等方面都會受到不利影響,而且這種不利影響是不可逆的,就算及時的發現在後期幾乎也是沒辦法彌補的。

03三個習慣或是「元兇」

第1個習慣,早上只喜歡喝粥

有些孩子雖然中午飯吃得很多,但是他們早上只喜歡喝粥,特別是大白米粥,而且往往喝完連包子也不吃一個,就急匆匆地往學校趕。因為對於孩子來說喝米粥是一個非常省事的吃飯方法,可以吃的很快所以就可以更早地到學校和小夥伴玩。但是白粥中的營養成分並不高,這孩子急需營養來成長發育的階段,早上長期只喝粥很容易讓孩子出現營養不良的症狀,導致孩子瘦弱。

第2個習慣,零食吃得太多

其實有些家長也會發現,雖然孩子飯吃得多,但是他們零食吃的更多。但是這些家長由於孩子一直在正常吃飯就沒有去管他們吃零食的事情。不過家長可能不知道的是,零食吃多就會影響到孩子腸胃功能,讓孩子的腸胃功能紊亂導致吸收消化的能力也變差了,所以就讓孩子吃進再多的飯,但他卻不能飯菜中的營養全部吸收,同樣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3個習慣,只吃固定的幾樣飯菜

有些孩子雖然吃很多飯,但是他們往往也很挑食。他們會經常向家長點菜,每天只吃自己喜歡的那幾樣,如果這種情況長期存在,就會導致孩子吸收的營養過於單一滿足不了身體生長發育的需求,導致孩子身材瘦弱。

相關焦點

  • 兩歲孩子發育遲緩,兒科醫生說,沒有必要和他人去比較
    我是佑佑兜兜媽媽,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孩子的發育問題。 對於這個發育問題其實我還是比較在意的,因為我和胡先生的個子不是很高,所以害怕自己的孩子如自己一般長不高。 要知道如今雖然不是說看身材的時代,但是長得高大健康的男孩,多少是更為吃香一點。
  • 孩子兩歲前能吃「大人飯」嗎?兒科醫生:三歲前吃都算「毒輔食」
    同小區的其他寶媽都勸琳琳最好別這麼早給孩子吃大人飯,可琳琳始終聽不進去,總覺得孩子吃大人飯既能省出一大筆時間和金錢,還能讓孩子獲得更豐富的營養。見別人說的多了,甚至會用一句「我們小時候都是這麼長大的」懟回去。
  • 3種食物在偷走孩子身高,易積食不長個,兒科醫生:少給孩子吃
    現在市面上的飲食越來越豐富化,很多孩子在飲食方面不注意,就是引發積食的問題,孩子積食,會出現經常生病,發育遲緩的現象,孩子受苦,家長也會很操心,所以要注重孩子的日常飲食,大多的積食都是和飲食習慣有關。醫生詢問情況後,和珊珊父母說,這3種食物怎麼能經常給孩子吃,不積食才怪!
  • 吃1口等於吃8個塑料瓶,家長卻還這樣餵孩子,兒科醫生:愚蠢
    經過兒科醫生的檢查,後面告知家長小圓之所以總是不長個,平時不愛吃飯,都是因為脾胃衰竭引起的,孩子的脾胃經常受到損傷,消化不良,也吸收不到營養,就會阻礙身高發育的。醫生又繼續問了小圓的飲食是怎樣的,家長告知醫生後,醫生無奈道,這些食物吃1口等於吃8個塑料瓶,做父母的卻還這樣喂,真的不應該啊!
  • 兒科專家:跟吃多吃少無關!注意避開這2個坑
    孩子的健康一直是父母最關心的問題,特別是對於營養這一塊,寶媽寶爸們都非常上心,生怕自己的孩子吃不好,缺乏營養,發育不良。因為孩子還小,自己身體有什麼問題他也不會說,父母就只能通過觀察孩子的一個身體發育狀況來判斷問題。娃太瘦長得慢?兒科專家:跟吃多吃少無關!注意避開這2個坑!
  • 吃一次等於吃5個塑膠袋,家長還盲目的給娃吃,兒科醫生:胡來
    最近氣溫下降了,莉莉的體質也變差了,聽莉莉姥姥說,這孩子最近老說感冒,平時吃飯吃幾口就說飽了,領居都勸帶孩子去檢查,正好前兩天孩子發燒了, 帶去檢查才知道莉莉的脾胃非常虛弱,胃腸中長期堆積了大量的積食,難怪孩子經常生病,還不長個,有些食物吃一次等於吃5個塑膠袋,家長還盲目在給孩子吃,簡直胡來!
  • 9歲男孩半年長個10cm,兒科醫生:他的飲食習慣是猛長高的關鍵
    身高方面對人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擁有較高的身高,無論就業還是擇偶都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家長們都希望孩子能長得高一點。孩子不長個?或許是沒吃好!小敏的兒子今年9歲了,身高不算突出,聽身邊的人說多遊泳能增高,小敏就給兒子報了個班,每天放學都去遊上一個小時。可誰知堅持了半年,兒子不僅沒怎麼長個,反而因為遊泳更容易餓,吃得越來越胖。而遊泳班上和小敏兒子同齡的男孩,個頭卻在瘋長,這讓小敏感到疑惑:同樣是學遊泳,為啥差距這麼大呢?
  • 聚焦兒科就醫難:白天黑夜連軸轉,兒科醫生加班累病一片
    他患上輕微咳嗽,但面對排著長隊的候診家長和孩子,他仍是一臉溫和的笑容。「醫生,孩子在家裡暈倒了……」上午10時許,陳女士抱著5歲的兒子晨晨進入診室,把他放在診療床上。姜毅邊檢查邊詢問,得知晨晨一周前出現感冒、發燒症狀,在家吃了退燒藥後有所好轉,但6日突然暈倒,還直叫頭痛。檢查完後,姜毅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 吃一次相當於5天不消化,父母卻不重視,兒科醫生:盲目毀掉孩子
    也疏於照看,每次也是給錢孩子讓孩子外出買東西吃,最近幾天樂樂腹瀉連連,整個人都要瀉的脫水了,趕忙送去了醫院,經過檢查,才發現樂樂長期脾胃不調,平時有很不好的飲食習慣,加上家長也不重視,這才導致孩子吃了很多損傷脾胃的東西,把身體都搞垮了。
  • 羨慕別人狂吃不胖的身材嗎?保持4個習慣,同樣能擁有易瘦體質!
    所以體重也就一直能夠保持在苗條的身材,也就一直能夠保持在苗條的體重當中。這也是我們都非常羨慕的藝術體制,也是一些我們好奇他們怎麼能狂吃不胖的體質。當然相反的話,如果當你身體的新陳代謝成直線下降的話。無論你如何減少食量,如何的運動,也非常容易導致身體變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易胖體質,所以想要減肥想要瘦身,身體的新陳代謝才是最關鍵的一步。
  • 醫生忠告:餐桌上的4種食物,或是孩子積食「元兇」,讓娃難長個
    表姐帶娃去看了醫生,醫生說娃是出現了積食,需要及早消掉,不然會影響到娃的脾胃功能,孩子就很難發育。昨天抽空去表姐家看了看一下孩子,終於明白孩子為什麼會積食了。原來表姐的娃身體素質比較差,表姐經常給娃吃一些大魚大肉,什麼有營養就給娃吃,卻沒有想到孩子的脾胃承受能力,導致孩子越補越虛,娃才會積食難消化,影響了孩子的長個頭,家長切忌不能大意。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什麼時候播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劇情介紹演員表
    接著,可愛的孩童天真地說道,感覺醫院像是遊樂場,兒科醫生像是魔術師……在溫馨的背景音樂下,幾個患病兒童相繼出現,「時間就是生命」、「只要是在我眼前,能救一個是一個」,陳曉、王子文、賈青、于小偉等主演陸續登場,與小患者暖心互動。從預告片中可見,劇中的兒科醫院被建造成「溫暖治癒風」。據悉,醫院整體分三層顏色,每一層有一個主色調,層層變化。
  • 上海兒科門診的一天:日看逾百名患兒,最快兩分鐘醫生也遺憾
    她並不懼怕和孩子或是家長打交道,「我們一般聽大人的主訴,看看小孩的症狀和反應,再結合一些必要的輔助檢查來判斷。一名兒科醫生特別需要耐心、細心,小孩子不會說話,更要多觀察。」 12點10分,一個小男孩在診室的門口哭了起來,一旁的媽媽在一個勁地安慰他。
  • 醫生提醒:常見的4種食物,或是傷害胃的「元兇」,告知家人少吃
    醫生提醒:常見的4種食物,或是傷害胃部的「元兇」,告知家人少吃 1、辣椒 辣椒,日常吃點可以補充身體營養,但是有胃病的人,一般建議不要吃辣椒。因為一旦吃進胃裡,那麼會辣椒內的辣椒素會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使得胃部出現不適感。另外,吃得太多,還會導致胃痙攣疾病發生。
  • 於立榮提案呼籲:加強北京兒科醫生隊伍建設
    於立榮呼籲:加強兒科醫生的培養和教育,大力扶植條件成熟的院校增設兒科專業,加強高校兒科醫護專業建設,對選擇兒科專業的醫護人員給予政策上的鼓勵和支持。現階段要解決兒科醫生的困局,建議要放開醫療服務價格管制、促進醫生多點執業,讓兒科醫生能為自己定價,能讓市場定價,回歸本來的價值。
  • 江蘇兒科醫生奇缺 每萬名兒童僅兩名醫生
    說起給孩子看病的地方,很多人都會想到兒童醫院和兒科。看病難的問題,媒體多次報導過。不過大家也許不知道,兒科醫生在業內並不是個吃香的工作。兒科的工作,不僅醫生避之不及,就連醫院也都對它們意興闌珊,這加劇了兒童看病難的問題。在本次省政協的會議上,就有委員注意到了此種現象,並提案建議改變兒科現狀。
  • 明明沒有減肥,體重卻有所下降?醫生:因為不經意間做了這三件事
    不過在生活當中還有一類人,明明沒有減肥,體重卻還不斷下降,而且怎麼吃都不胖,是所有女孩子都特別羨慕的對象。不過他們的體重之所以能夠在不減肥的情況下下降,也是有原因的。01明明沒有減肥,體重卻有所下降,醫生因為不經意間做了這三件事1、喜歡喝水
  • 寶寶多大可以吃鹽?聽聽兒科醫生的建議,太早太晚都不好
    前幾天有網友給穀雨老師留言,說是她家寶寶才7個月,剛添加輔食沒多久,寶寶對輔食吃的也不多,還是更願意吃母乳,可是寶寶奶奶著急了,她說寶寶不吃輔食是因為輔食沒味兒,不好吃,所以寶寶才不願意吃。穀雨老師也拿這個問題專門諮詢過專業的兒科醫生,醫生的建議是:寶寶1歲之後,就可以在他們吃的飯菜裡添加鹽了,1歲前,原則上是不需要添加鹽的,這主要是因為寶寶不滿1歲大的時候,他們吃的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裡面都是還有一定成分的鹽的,並且這些食物裡所含的鹽已經完全夠寶寶的身體發育需求了。也就是說1歲之前家長根本沒必要單獨再給寶寶吃的食物添加鹽。
  • 10~12個月寶寶能吃什麼輔食?兒科醫生:這樣餵養,娃長得高又壯
    原來,豆豆的媽媽是一位兒科醫生,自從豆豆出生後,就一直堅持科學餵養。現在豆豆已經10個多月,身高已經有82釐米,體重已有25斤,已超過很多身邊同齡寶寶了。小區裡有些媽媽看到豆豆長得這麼好,便在小區寶媽群裡向豆豆媽請教寶寶的餵養問題,例如,10~12個月寶寶能吃什麼輔食?如何搭配輔食更營養?等等。
  • 醫生認為,3種晚餐或是孩子的「毒藥」,多吃易積食傷脾,需消食
    孩子身體積食和脾胃虛弱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身體積食會影響脾胃運化,而脾胃一旦損傷又會反過來影響食物消化,加重積食的症狀,形成惡性循環,對身體健康威脅很大。著名兒科醫生認為,孩子脾虛積食和平時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不合理的飲食習慣是導致孩子脾虛積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