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量飲酒 快樂生活」酒的別稱與雅號
我國有著悠久的酒文化歷史,隨著釀酒技術的不斷改進,酒的種類日益繁多,質地愈發醇厚,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和歡迎。隨著酒文化內涵的豐富,我國古代的人們在飲酒之時,大多喜歡為其所飲之酒叫上一個別稱或雅號。而被古人奉稱的這些不同的酒的稱謂,其中大多數都有一定的歷史由來。
-
第二屆酒與哲學論壇:得酒之理與飲酒之道,方活得安心
在中國人看來,酒為「百藥之首」。醫的繁體作「醫」,「醫」中有「酉」,酉者酒也。醫家喜好用酒,取其善行藥勢而達於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當然飲酒不僅關乎物質生活,同時也是一種精神生活的展開方式。醉裡乾坤大,壺中日月長。阮籍有了酒,豎子詠懷八二首。李白有了酒,與爾同消萬古愁。作為人類生活的基本物,酒同樣是哲學的「藥引子」,從此開始的哲學之思絕非小道。
-
酒:寄情於酒,心之達觀
寄情於酒酒之所以能夠讓無數文人墨客痴愛其中,是因為其自帶自由因子,能夠讓人在飲酒後直抒胸臆,尋其那份酒後的日常忙碌生活中不曾有過的片刻放鬆。無所畏懼將來,只願享受當下的良辰美景。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古時候的文人墨客正式通過酒來抒發自己內心深處渴望逃離世俗羈絆,進入身心自由精神境界的美好意願。超然脫俗「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三五好友相聚於此,不談官場逐利,不說他人是非,悠悠酒香,淡淡微醺。這是一份清雅的陶醉,心神的釋放。
-
最新消息 杭州市「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建議市民「適量飲酒」!
可適當補充維生素 C,可適量飲酒。」人們都知道維生素C可作為營養補充品,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可以預防和治療壞血病。疫情期間適當補充維生素C,大家都理解,但是「適量飲酒」有人叫好,也有人不能理解。
-
利口酒是什麼酒 利口酒怎么喝 利口酒的種類
利口酒是什麼酒 利口酒怎么喝 利口酒的種類利口酒是什麼酒?
-
美酒微醺後,好花半開時,適量飲酒,快樂生活
01 醫酒同源 酒文化源遠流長自古以來,酒就在抗疫中起到重要作用。《漢書·食貨志》寫明「酒,百藥之長。」醫酒同源,酒可以提高藥的效果,亦可被當成一味良藥。「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驅走」的說法民間廣為流傳,「春風送暖入屠蘇,邀朋一笑共菖蒲。明年重把茱萸醉,小摘梅花浸酒壺。」
-
春節飲酒宜忌之醉裡乾坤大
《周禮.天官冢宰》裁:「辨五齊之名,一曰泛齊,二曰醴齊,三曰盎齊 ,四曰緹齊 ,一曰沈齊。」「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五齊是按酒的情獨及味的厚落分為五等,三酒是依據酒的釀造時間和長短而劃分的。《呂氏春秋》說:「聖人察陰陽之宜,辨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毒得長焉。
-
第三屆酒與哲學論壇:作為世人精神生活方式之飲酒
對酒當歌,醉酒飽德,每覽昔人飲酒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酒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雖世殊事異,所以借酒抒懷,反哺精神,其致一也。今日酒道何在,價值幾何,飲酒之精神性如何展開,這些問題仍然有待哲學之澄明。
-
農村俗語「早茶夜酒黎明色,害己傷身是三害」,到底有什麼含義?
在農村流行這樣一句俗語「早茶夜酒黎明色,害己傷身是三害」,對於這樣一句諺語,不知大家都如何理解?在我國古老的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生活相對於城市而言都比較落後,除了春耕秋種等繁忙時期外,其他很多時候人們的娛樂生活都比較匱乏,因此飲酒、品茶、魚水之歡就成了大多數人的三大樂事,就這三件事而言都是生活中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情,並不是什麼壞事情,但是如果擇時不對,則會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
-
飲酒好處知多少
大量飲酒危害健康,早已眾所周知。已知,大量飲酒與200多種急性疾病相關,並且是導致工作年齡成年人早死的首位原因。然而,世間之事,存在必然合理。數千年來,酒一直遭遇各種詬病,但其生命力卻是沒有絲毫衰減,擁躉眾多。想來,雖不乏「後世必有以酒而亡國者」,但酒也必定有其魅力所在,否則也不可能綿延千百載而不死,甚至不斷推陳出新。既然存在必然合理,那它也就不能只有壞處而沒有益處。眾所周知的就有促進睡眠、消除疲勞、舒筋活絡等功效。
-
飲酒文化——中韓酒文化比較
可見,釀酒文化的區別、釀酒工藝的差異,各國酒的味道也會有所差異。飲酒文化現在,中國的飲酒主要發生在家人和親朋好友之間的聚會上,「無酒不成席」、「無酒不成歡」,這是中國比較傳統的待客之道。中國人敬酒是想讓對方多喝酒,以示主人家的熱情款待。
-
陳星橋:節日談酒患 佛教對酒的看法
北宋黃庭堅說:「東坡之酒,赤壁之笛,嘻笑怒罵,皆成文章」。武士喝酒亦可壯膽。荊軻刺秦王,燕太子丹設酒宴以壯行。武松打虎景陽岡,還仗酒助其威。醫書上更有酒通血脈,行藥勢之說。酒既有如許多好處,如何又與「禍」結上緣呢?原來人飲了酒之後,血的運行會頓時加速,血帶著酒中的乙醇(酒精)行於大腦,能令腦內微血管漲大,血液增加,使人有興奮酣暢之感。
-
是什麼讓英國這麼愛酒?
說到酒,我們第一個想起的除了中國,肯定還有一個俄羅斯,但是在2013年,外媒出了一個世界1-大最愛喝酒國家的排名,中國排在了第二,唯一認為有可能勝過的中國的俄羅斯,排在了第三,而排在第一的居然是英國!心中不僅有一個大大的問號,究竟是什麼讓英國人民這麼愛喝酒?
-
醬心妙筆|閒話飲酒之「飲酒半酣正好,花開半時偏妍」
《說文》中解釋,爵通「雀」,是禮器,作為飲酒杯使用,外形取雀的形象,因為雀叫聲「喈喈」,諧音「節節」,有節制飲酒之意;《字彙》裡說,雀飛而不溺於酒,以示儆焉;《埤雅》:一升曰爵,亦取其鳴節,以戒荒淫。爵上特別設計有兩根爵柱,喝酒時動作過大容易戳到臉或鼻翼,從而讓人們飲酒的時候能夠輕酌慢飲。
-
酒有藥用之功,切莫貪杯為過!
唐代孫思邈《千金翼方•諸酒》篇是我國現存醫學典籍中,最早的藥酒專題綜述,孫思邈對藥酒的服用方法還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孫思邈說:「凡服藥酒,欲使酒氣相接,不得斷絕,絕則不達藥力。多少皆以和為度,不可令醉,及吐,則大損人也。」意思是說:喝藥酒要堅持,不能間斷,間斷之後藥效不好,並且喝多少都要適量,不能喝醉嘔吐,否則會傷害身體。
-
茶與酒,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說到飲品,必然以茶與酒為代表,見於尋常百姓家,又凝結著中國的文化,折射出中國人的兩種性格。 「茶類隱,酒類俠」,茶使人清醒,酒讓人迷醉。 然而,飲酒與飲茶,喝的都是一種心境。 正所謂,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清心心自清。
-
陶淵明的歸隱之酒和隱逸之詩主題
陶詩主題的創新一一飲酒主題。在詩中寫飲酒,「以致形成一種文學的主題,應當說還是自陶淵明始。」酒,己經成為陶淵明的生活和文學的標誌。飲酒主題的創新始於陶淵明,但是這完全離不開當時的時代風氣。「開創風氣的人,並不一定就能代表時代:而代表時代的 定是對這個時代的共同理想實踐最力的人」。
-
青銅器裡的2000年古酒,能喝嗎?
起初考古人員通過青銅器的形狀以及液體的重量進行推測,該液體很可能是酒,後來經過鑑定,該液體還真的就是酒,而且是已經窖藏了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酒。相信一些喜歡喝酒或者對酒文化感興趣的朋友,聽到「古酒」這兩個字眼睛就發光了,都想知道青銅器裡面的古酒是否還能喝。遺憾的是,鑑定分析指出該古酒中已經含有大量草木灰,不適合飲用。
-
以書佐酒,書香伴酒香
古人云,熟讀離騷,痛飲酒,方得為真名士。 □饒武 先說一段文人趣聞。宋仁宗時的進士蘇舜欽平日喜酒,他年輕時住在舅父杜祁公家中,每晚讀書都要以酒相佐,量至一鬥。一天,杜祁公悄悄去偷看他讀書,聽見他讀《漢書·張良傳》,讀到張良指使人用大鐵椎襲擊秦始皇於博浪沙時,拊掌道:「惜乎,擊之不中。」便滿飲一大杯。又讀到張良初遇劉邦於下邳,又撫案道:「君臣相遇,其難如此。」接著又飲一大杯。杜祁公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鬥不足多也。」這個故事,讓人想起漢朝文人楊雄的話:「熟讀離騷,痛飲酒,方得為真名士。」 我國古代這樣的真名士還真不少。
-
從無酒不成席到談酒色變誰之過
說起酒,不敢說我們人人都對其了解,但至少人人都知道它曾經是無它不歡的必飲品。不過這種必飲品近年來遭遇到了交通法規的禁止。這也是交通管理部門的無奈之舉,因為由於過量飲酒造成的各種交通事故實在是太多了,由此給整個社會帶來了太多不確定因素了,所以總體還說真的是不禁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