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小面出標準了,精細到蔥花長度

2020-12-25 觀察者網

昨日,記者從重慶市商委獲悉,由重慶市商業委員會提出並歸口,由重慶市餐飲行業協會起草的重慶小面首個地方標準《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已審批通過,並開始實施。

標準規定了小面烹飪技術的術語和定義、原輔材料種類及要求、製作過程技術規範、成品感官要求、最佳食用溫度與時間。

重慶晨報為你獨家詳解標準,看看這碗「正宗」的重慶小面,合不合你的胃口。

形成過程:

走訪了多家小麵館

重慶小面的首個地方標準醞釀已久。近兩年來,標準起草小組查閱了大量國家標準和相關行業標準,並同實驗小組一道走訪了重慶部分小面飲食店。

實驗小組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重慶小面進行了若干次實驗和數據收集,經過多次會議討論完成了標準草案;再經過不斷討論、修改,形成了討論稿。

在討論稿的基礎上,標準又形成了徵求意見稿。同時,意見稿還向重慶眼鏡面飲食店、黑娃面飲食店、陳氏面莊、楊八面莊等20家單位徵求了意見。

發布意義:

小面企業將更規範健康

有不少人擔心,這個標準會讓重慶小面變成一個味兒。市商委相關負責人特別強調說,《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只適用於重慶小面的烹飪製作,屬於推薦性標準。

雖然標準將重慶小面的製作過程規定得很詳細,但是其中調味的過程卻沒有具體規定調味料的比例,而是寫明「按一定比例均勻地放入面碗內進行調配」。

商委相關負責人認為,標準強調了衛生與操作規範,從而進一步保證了重慶小面的質量,提升了餐飲企業和重慶小面行業的品質和形象,也有效地保護了消費者的利益和安全。在重慶小面首個地方標準的推行和指導下,我市小面企業會更加規範,健康地發展。

怎麼做一碗重慶小面?

準備工作

主料:鹼水麵條。

標準要求:麵條長度、寬窄、粗細均勻、質地柔韌、富有彈性、氣味清香,本品固有的顏色。

輔料:蔬菜、高湯、水、食用豬油

標準規定:重慶小面裡的蔬菜可選用各類時令豌豆苗、空心菜、萵苣葉、捲心菜、大白菜、生菜等的嫩葉或嫩莖。

調料:釀造醬油、姜水、蒜水、紅油辣子、味精、雞精、食用植物油、熟芝麻、芝麻醬、花椒粉、釀造食醋、熟碎花生仁、榨菜粒、蔥花。

具體步驟

一、粗加工:

1.認真檢查待加工原料,發現有腐敗變質的原料不得進行加工。

2.各類原輔料應先進行挑揀、剔除老、黃葉莖和不能食用部位。

3.用流水進行清洗,去掉原料中殘留的泥沙、蟲卵和雜質。

4.對不同原料、半成品、成品分類貯存,合理保管,防止二次汙染。

二、輔料

1.制高湯:選用豬筒骨、雜骨,清洗後放入沸水鍋內出水,撈起用溫熱水將血垢和浮沫洗淨,鍋中另摻清水放入筒骨、雜骨,用小火慢燉,至湯味香醇。

2.煉製豬油:豬板油洗淨後撕去蒙皮,改成2釐米的塊,用小火熬製,待豬油出油已盡,形態幹縮時,打去油渣,把油汁盛入容器中備用。

三、調味料

1.煉紅油:選用表皮光亮、色紅肉厚的幹辣椒,經去蒂、去籽後放入鐵鍋內,加少許食用植物油翻炒炕熟,冷卻後舂成碎末,裝入容器內;食用植物油入鍋內燒至160℃~190℃,然後將油舀入盛辣椒末的容器內,邊舀入食用植物油脂邊攪動辣椒末,達到色澤紅亮,辣中帶香的要求。辣椒末與食用植物油比例為1:2.5~3.0。

2.調製姜水:老薑洗淨去皮,搗絨後用冷開水調勻;其與冷開水的比例均為1:3~3.5。

3.調製蒜水:大蒜去皮,搗成泥後用冷開水調勻;蒜泥與冷開水的比例均為1:3~3.5。

4.預製榨菜粒:榨菜經洗淨,擠幹水分,切成約0.3釐米的顆粒狀。

5.預製蔥花:小蔥或火蔥經粗加工清洗乾淨後,瀝乾水分,切成長度為0.3釐米~0.5釐米的蔥顆備用。

6.預製熟碎花生仁:花生仁洗淨後瀝乾水分,投入到熱食植物油鍋內炸至酥脆起鍋,冷卻後鍘成顆粒狀。

7.預製熟芝麻:芝麻淘洗後瀝乾水分,放入鐵鍋內用小火炒香至熟。

8.預製芝麻醬:將芝麻醬用芝麻油調散,呈漿狀;芝麻醬與芝麻油的比例為1:1.2~1.4。

9.預製花椒粉:將乾燥去籽花椒,粉碎成粉。

四、調味

將醬油、榨菜粒、味精、雞精、紅油辣子、食用豬油、姜水、蒜水、熟碎花生仁、芝麻醬、花椒粉、蔥花等調味料,按照幹溜、寬湯、清湯、紅湯等食用要求,味型要求,以及與主輔料用量相適宜的要求,按一定比例均勻地放入面碗內進行調配。

五、煮麵

1.麵條煮製:在煮麵鍋內摻入冷水,用大火將水燒至沸騰,投入麵條,煮至麵條翻滾浮於水面,再摻入適量冷水,待到再次沸騰、煮熟後,用漏瓢撈起,盛入事先已調好味的面碗內。

2.蔬菜製備:在煮麵的過程中,將洗淨的蔬菜,投入到沸水鍋內煮熟撈出盛入碗內。

一碗小面怎樣才算好?

重慶小面製作過程技術規範是標準中的重要內容。它將重慶小面的製作細化為粗加工、輔料預製、調味料預製、調味、煮麵等多項製作過程,共有近20道製作工序。

整個製作過程要求嚴格,特別是在調味料預製過程中,多道工序幾近苛刻。比如,姜水中姜和水的比例,榨菜粒的大小、蔥花的長短等,都有明確要求。

《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特別對重慶小面成品的感官要求做了規定。一碗標準化製作的重慶小面,應達到色香味俱全。

一看

湯色麵條質地有要求

首先,從色澤上來看,重慶小面紅湯的湯色要紅亮、清湯的湯色則應呈乳白或淺黃。除此之外,麵條要顯微黃,綠色蔬菜顯嫩綠,其他蔬菜則呈本色。麵條的質地應達到柔軟不斷,蔬菜口感嫩脆。

二嘗

麻辣味濃或鹹鮮適口

再從口味上來說,紅湯小面吃起來麻辣味濃,特色鮮明;清湯小面吃起來則鹹鮮適口,鮮香宜人。

三品

不要超過兩分鐘才吃

標準最後還推薦了重慶小面的最佳食用溫度和時間。「這是通過反複製作、測試、品嘗,最終得出的結論。」市商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項推薦是為了保證小面的各種調料在已煮熟的面的溫度作用下,達到最佳的出味效果。

標準推薦的重慶小面最佳食用溫度是65℃~75℃;最佳食用時間是從麵條至熟到食用,不超過2分鐘。

相關焦點

  • 「標準」的重慶小面這麼做,近20道工序、14種調料……
    今年,「世界標準日」的中國主題為標準化助力質量提升。10月13日,重慶市質監局舉行2017年「世界標準日」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全市標準化工作的總體情況。截至目前,重慶市累計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1356項,地方標準954項。小面、火鍋等重慶美食如今都有了地方標準。重慶市主導制定的《單軌交通設計規範》等國際標準,被韓國、泰國等多個國家採用。
  • 世上並沒有所謂最正宗的重慶小面
    身為重慶女婿,最先愛吃的是老四川的牛尾湯,邱二館的雞湯,陶然居的芋兒雞和田螺。後來是鎮三關的火鍋,是江邊的柴火雞和火盆燒烤。最後,返璞歸真,最愛的變成這三樣:冰粉涼蝦西米露;油茶;小面。小面沒那麼玄。重慶遍地都有。面煮好,起鍋。下佐料——佐料必備通常是:醬油、味精、油辣子海椒、花椒麵、姜蒜水、豬油、蔥花、榨菜粒、也許還有芝麻醬?
  • 重慶小面正在定標準 「千店千味」變一味?
    昨日,數百名小面老闆及產業鏈相關人士坐到一起,共議從上遊的小麵食材、原材料、調味品,到中遊的小面培訓機構、連鎖加盟機構,再到下遊的重慶小麵館的全標準化體系建設。然而,在部分老闆磨刀霍霍殺向標準化時,也有老闆並不買帳。重慶小面到底是該堅守傳統,還是應做出改變?全面標準化是否會讓風味獨特的重慶小面,變成一個味道?
  • 重慶小面製作配方
    說到重慶小面,常看《非誠勿擾》的人肯定知道,主持人孟爺爺常常念叨的就是,要開一家重慶麵館,而他最常掛在嘴邊的面,就是重慶小面了!親們恐怕不知道的是,CCTV的一次節目評選重慶特色美食,排在火鍋之前的就是重慶小面!由此可見,重慶人對重慶小面的熱愛不亞於火鍋!今天,就來教大家做一碗正宗的重慶小面!
  • 重慶旅遊特產小吃美食推薦之:重慶小面
    重慶這座網紅城市,太讓人心馳神往了,魔幻4D的建築和交通,幽默耿直的城市性格,超級寵粉寵到節假日建議本地人不要出門而將旅遊資源讓給遊客的神操作,還有那讓人流連忘返的美食。提到美食,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重慶火鍋,然而與火鍋並稱重慶四大特色美食的還有麻辣香鍋、毛血旺和小面。
  • 重慶小面的做法及精確配方
    重慶小面十分美味,酥脆的豌豆,混著切成末的小米椒,又麻又辣十分爽口,吃一口之後就完全停不下來了,這是小編第一次嘗重慶小面的感覺。不知道你是否也被這種美味吸引了?重慶小面的做法及精確配方重慶小面的做法及精確配方:重慶小面的面怎麼做?
  • 自白 我是一碗重慶小面
    宜山路新開張一家重慶小面,均價25元一碗起。那天老闆剛把一碗紅湯油亮的雜醬面端上來,我的狗鼻子就聞出一股油辣子濺糊的味道。吃完後,一抹油嘴高喊「結帳」,老闆笑嘻嘻問如何,我委婉地表達了意見:油辣子油溫過高濺糊了,有些發苦;鹽、味精等佐料比例不對;湯裡飄著幾片沒酸味的酸菜,不如放四川芽菜更正宗……以上全是實話,吃了近二十年的重慶小面,深知那一碗小面裡深藏功與名,用豬油還是麻油?味精放幾勺?姜蒜末怎麼切?今日就貢獻一份私房食譜,在家搗騰一碗正宗重慶小面吧。
  • 重慶,小面江湖
    如今,洪崖洞一躍成為遊客的打卡聖地,重慶小面顯得黯然失色。可去洪崖洞拍個照,哪裡算到過重慶,體驗真正的重慶至少該吃一碗地道的小面。一勺雜醬,一勺豌豆,再加幾葉青菜,它們被整齊地鋪到面上,等待著你的撩撥。濃鬱的肉香,清甜的豆香,再撒上一撮翠綠的蔥花,儀式感滿滿。
  • 重慶小面的幾種特色做法,其中最愛麻辣小面
    首先重慶小面分為兩大類,分湯麵和幹溜兩種類型。湯麵分為葷和素兩種搭配,幹溜則只有統稱「乾餾」面一種稱號。先說說帶湯的重慶小面,小面多用鹼水面,我們常說的素麵,素麵裡只有不添加很多食材,只有青菜和底料。重慶小面口味變化很多,在店內吃重慶小面可以要求店家改變用料從而滿足自身口味,可以說下三兩(三兩面)、幹溜(面幹一點)、提黃(煮硬一點)、少青(少要一點青菜)重慶小面煮麵也有很多要點,一般會用已經煮過面二道水來煮重慶小面,煮麵鍋要深,火要大, 水要多。保證面一直在水中均勻受熱。在煮麵時,需要不停的攪動麵條,不能讓水過於沸騰濺出鍋面,要不停的加入少量涼水。這樣煮出的面才正宗,勁道。
  • 麵點師傅說出重慶小面秘方,做法正宗美味,小孩都搶著吃
    提起重慶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火鍋、山城、俊男靚女多。我對重慶印象深刻的是重慶小面,重慶麵食深受著重慶男女老少的喜愛。麵條勁道,湯底鮮香,把肉醬一放,紅油一淋,那美味真的是妙不可言。重慶小面是重慶麵食中最簡單的一種,在家裡也能做。偶爾想偷個懶不想煮飯,可以換種食物開胃。
  • 重慶小面》今首發 山城最好吃的小面都在這裡!
    重慶小面》編寫概況。 記者 劉嵩 攝   華龍網6月25日16時58分訊(首席記者 周夢瑩)「一碗小面,它的麻辣鮮香裡,攪拌著一個城市的生活作料;它的熱氣蒸騰裡,上演著無數重慶人跌宕起伏的一生。」在重慶,小面是山城百姓最掛念的那一口之一。今(25)日,全國首部以「重慶小面」為主題的美食專著《嘿!重慶小面》正式首發。
  • 天下一碗小面,為什麼能為重慶代言?
    看似簡單的重慶小面,實則內藏一個麻辣鮮香的大江湖。 從「湖廣填四川」到「三線建設」再到三峽庫區移民,融合的文化造就了這座城市極大的開放性與包容性,對味道的態度也是如此。製圖/伍攀一碗重慶小面起碼有十幾種佐料,油辣子、海椒、花椒麵、榨菜、芽菜、豬油、芝麻醬、花生碎、姜蒜水、蔥花、鹽、醬油、味精……這些都是每家必備,當然還有一些不為外人知的「秘方」料。買面的時候,能看到老闆們嫻熟的用小勺迅速調配佐料,每一種料需要多少,仿佛老闆們瞭然於胸,且手法精準。
  • 教大家怎麼做重慶麻辣小面
    重慶的麻辣小面還是比較出名的,想必大家不但知道,而且也都吃過。對於那些喜歡吃辣的簡直愛不釋手,我們平常偶爾吃一次還是不錯的,麻辣小面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準備好配料自己也能在家做。麻辣小面都有哪些配料呢?具體要怎麼做呢?下面就告訴大家重慶麻辣小面的做法吧!
  • 重慶小面簡單易學的做法
    提起重慶小面,我不敢說是人盡皆知,那也絕對算得起家喻戶曉了吧!重慶小面其實對於我們重慶人來說,它不光是早餐,中午晚上都是可以吃的。 廢話不多說,我們還是先來打個料碗,碗內放入姜蒜,蔥花,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再放一點點鹽,再來幾顆雞精,撒上一點胡椒粉,倒一點生抽醬油,再來點我自己做的油潑辣子,自己家裡沒有的
  • 家庭版麻辣過癮的重慶小面製作攻略!
    可以是素的麻辣小面 也可以是牛肉,肥腸,雞雜小面 能和重慶火鍋肩並肩的重慶小面 到底怎麼做呢? 今天哥就給大家講講 重慶小面的製作工藝 熬湯 重慶小面分湯的,和幹的,有牛肉麵、雜醬面等口味。
  • 重慶小面這麼做才正宗!
    正宗的重慶小面是麻辣的,就是一點點微辣對於不怎麼吃辣的人來說都是很辣很辣的。因為重慶人喜歡吃辣,無辣不歡,不辣的小面是沒有靈魂的。麵條不粗不細,很有嚼勁,味道麻辣的很帶勁,很入味,雖辣但還是有種想吃的感覺。
  • 羅森便利店:本土功夫了得 想做重慶小面「51強」
    作料   小面打作料要參照操作手冊  「多醋少海椒,不放蔥花和姜蒜水,少面多菜……」許多人吃小面都有個性化的需求,而標準化操作的羅森,是否也能滿足大家的個性化需求呢?   羅森重慶商品開發科主管林陽說,為了打好小面的作料,他也陪著吃了重慶小面50強的十多家店,然後委託重慶一家知名餐飲店的小面師傅,按標準定製了小面和酸辣粉的作料,店員怎麼打作料都有操作手冊。
  • 重慶小面首次亮相火鍋美食節 辣度等級小面獲好評
    隨著第十一屆火鍋節的開幕,重慶小面協會也攜小面行業精英亮相了2019火鍋節小面專區,主要有愚小面、德莊李氏小面辣度標準、銅鵪閣、渝鴿小面等十餘個行業標杆企業。  重慶小面協會專區面積近2000平方米,位於整個火鍋美食文化節平面圖的左上角。
  • 重慶小面標準化 從"百店百味"到"百店一味"?看真相
    近年來,關於小面標準化的呼聲一直不斷,今年初,由重慶市商業委員會主導的首個地方推薦標準《重慶小面烹飪技術指南》出爐。如今,重慶小面的標準化進程如何?18日,2016中國重慶小面產業發展暨第二屆標準化高峰論壇舉行,一起看看小面標準化有哪些成效,面臨哪些問題?
  • 重慶的「二兩小面」到底是幾兩?
    最近,陳先生打進本報熱線稱,他從廣西來重慶工作後,就迷上了重慶小面,但令他困惑的是,他在麵館吃「二兩小面」就很飽,但自己回到家裡過秤後煮上二兩面就肯定吃不飽,「難道重慶小面的『二兩』不是真的二兩?」重慶的「二兩小面」到底是幾兩,昨日,記者帶著陳先生的困惑,進行了採訪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