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專稿 文/仇實 施嘉熠】
常熟是長三角地區一座重要的歷史文化名城。近年來,當地通過老舊街區整理,盤活歷史文化建築,讓古城煥發新活力。
唐宅位於常熟南涇堂歷史文化街區,是清末漕運總督唐一葵的私家花園,屬常熟市級文保單位。園內構思精巧,亭、臺、軒、榭,一應俱全,移步易景。從2011年以來,一直處於閒置狀態。
去年年底,唐宅由社會資本接手,改造成了一家民宿。最近剛開始試營業,不少遊客和市民紛紛來打卡拍照。
民宿經營者由偉壯告訴記者,唐宅民宿的前院如今被打造成了可供客人停留、喝茶、聚會使用的私屬空間。改造過程中從唐宅地下挖出的石雕殘片,從明清到民國時期的都有,它們也被作為歷史文化的傳承留在這裡,讓更多人了解宅院曾經的繁華。
沈宅是離唐宅不遠的一座清代雕花樓建築,是當地較早開發利用的一批文保建築。
2014年修葺改造時,充分保留了房屋的原始磚木結構,方磚鋪地,門窗雕花,每間客房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常熟古城內遺存了大量歷史建築和一般風貌建築。然而長期以來,基礎設施落後,房屋破舊,導致古城「空心化」現象。
近年來,當地以點帶線,以線擴面,通過政府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打造了一批網紅景點。
近期,常熟市領導來到姑蘇區取經古城更新改造經驗,並出臺了《常熟市歷史街區整理更新試點工作方案》,未來將通過集中使用權、引入社會資本,盤活歷史街區。
常熟市文體旅局黨委委員、文物局副局長陸晗表示,常熟把歷史文化建築的價值通過現代的運營手段充分體現出來,讓歷史文化的傳承保護在日常的生活體驗過程中,無形地被傳播散發出去。
「這些老宅見證了常熟歷史文化名城發展變革的歷史。整個修與改的過程,採用『微更新』和『繡花式』的方式,不會破壞古城大的結構,使整個歷史街區既能留住傳統煙火氣,又能激發當代新活力」,常熟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奕表示。
責編:王浩
【來源:名城蘇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