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板浮雕非遺傳承人的「洋學徒」

2020-12-18 中國新聞網

  【解說】1月17日,在河北石家莊郭氏鐵板浮雕藝術館裡,來自孟加拉國的非瑞、臺敏、阿路和阿圖4位留學生兩兩一組,正忙得熱火朝天:一人扶好鐵板,一人拿著鏨在鐵板上反覆錘打。他們是河北一所高校的大三留學生。臨近春節,他們穿上了傳統服飾,與師傅郭海博一起,「敲敲打打」地準備迎接新年。去年,喜歡中國文化的他們,陸續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了「洋學徒」。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臺敏:我們國家沒有這樣的藝術,所以我一看到就很喜歡,我被吸引住了,我想學習(這門藝術)。

  孟加拉國留學生 阿圖:我從小就喜歡畫畫,我來到中國以後看到鐵板浮雕藝術,然後我覺得特別喜歡,這個藝術在鐵板上表現出來,我覺得特別不可思議。

  【解說】創作一幅鐵板浮雕作品,要經過繪畫、拓印、背面錘鍛起凸、打磨、火燒等十幾道工序。為了讓他的「洋徒弟」在短暫的留學時間裡,掌握鐵板浮雕的全部技法,郭海博還讓女兒、郭氏鐵板浮雕石家莊市傳承人郭墨函,手把手地教這些「洋徒弟」基礎技法和知識。

  【同期】

  郭氏鐵板浮雕石家莊市傳承人 郭墨函:他們是非常努力,一有時間就會過來,我們也會把自己所會的傳統藝術教給他們,他們也是非常感興趣。

  【解說】非瑞是4個人中最早拜師學藝的。他說來到中國第一次接觸鐵板浮雕就喜歡上了這門藝術,後來就大膽地拜師學藝。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如今他已經熟練掌握了錘鍛、鏨刻等技法,能夠獨立完成一件簡單的作品。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非瑞:做一件作品我感覺挺難的,就這樣,完成一件作品需要上萬錘,如果力度很大,容易砸裂。

  【解說】臺敏是4人裡唯一的女生,去年11月份,她用時一個月完成的鐵板浮雕作品《變形牛頭》,獲得中國一項藝術設計賽事的一等獎。臺敏說牛在孟加拉國象徵著勤勞勇敢,她喜歡牛吃苦耐勞的精神。

  【同期】

  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 郭海博:我為什麼願意收他們,他們也願意學,我也想通過鐵板浮雕藝術館和工作室這個平臺,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鐵板浮雕藝術能走出國門。

  【解說】今年夏天,4名「洋學徒」在河北的學業將要結束,今年是他們與師傅在一起過的最後一個春節。為了表達內心的感激之情。阿路與3個夥伴一起發揮所學,在鐵板上敲出了「我愛中國」4個大字。

  【同期】

  孟加拉國留學生 阿路:我想把它們帶回我們國家,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文化),也讓更多的人感受中國非遺的魅力。

  邢璐 河北石家莊報導

責任編輯:【盧巖】

相關焦點

  • 非遺「洋學徒」的中國年:對中國文化越了解越熱愛
    來源:中國新聞網圍著靛藍色勞動布圍裙,孟加拉國青年非瑞左手持錘,右手執鏨,在鐵板上上下翻飛,叮噹作響,仿佛炸響了一串新春爆竹。一鏨鏨下去,一個威猛的牛頭在鐵板上慢慢浮現。今年春節前夕,痴迷中國文化的他拜在河北省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藝術」傳承人郭海博門下,成為一名「洋學徒」。春節期間,這對師徒也沒有閒著,「敲敲打打」和貼春聯、吃餃子一起,成了他們迎接新春的方式。「郭氏鐵板浮雕以手工錘鍛的方法,直接在鐵板上創作。」據郭海博介紹,創作一幅鐵板浮雕作品,要經過繪畫、拓印、背面錘鍛起凸、正面鏨陰紋、打磨、火燒等十幾道工序。
  • 在德明古鎮邂逅「非遺」——神乎其技的郭氏鐵板浮雕
    唯有一家店鋪,門口擺著「體驗非遺」的招牌,讓我饒有興致。進得店中,即見到成排擺放的鐵質工藝品,簡單的諸如落葉與爬蟲,也端的是惟妙惟肖,令人讚嘆。細覽其介紹,這門手藝確為貨真價實的本地「非遺」,是河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郭氏鐵板浮雕。
  • 郭海博:以工匠之心鍛造鐵板浮雕之魂
    進入移動版,省流量,體驗好 5月10日,第十四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深圳開幕,眾多製作精良、創意十足、彰顯燕趙氣韻的藝術精品驚豔亮相,其中包括省級非遺項目「郭氏鐵板浮雕」。
  • 非遺在身邊,一起探尋非遺傳承人的中國地圖!有你家鄉的嗎?
    上個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名單,共計1082人。目前,全國五批共計3068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非遺傳承人分布地圖6月9日,是中國第13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 港澳又添「非遺」傳承人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區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劉昌壽。澳門特區入選的4名傳承人,分別是南音說唱項目的區均祥,澳門媽祖信俗項目的陳鍵銓,澳門哪吒信俗項目的鄭權光和葉達。
  • 非遺「面人郎」傳承人: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
    「這一代非遺傳承人都在和時間競速」講述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 郎佳子彧【實踐者說】  我的豐富經歷帶給我許多「角色」,所以媒體總愛用「95後非遺傳承人」「《最強大腦》選手」「北大學霸」「網紅」等名號來指代我。
  • 中餐烹飪技藝非遺傳承人展示非遺菜品
    本報訊 日前,文化和旅遊部2019中餐烹飪技藝非遺項目傳承人研修班結業典禮和作品展示會在江蘇省揚州大學舉行。傳承人一邊展示自家的非遺美食,一邊觀摩學員們的傳統技藝,呈現了一場精美絕倫的非遺美食盛宴。
  • 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擴軍」
    日前,在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公布的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市共有16人光榮上榜,涵蓋了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民俗六大類別。此次評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經逐級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定等程序,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最終研究確定的,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十個類別,全省共有288位代表性傳承人入圍。其中,我市有董志廣、許晴、馬同祥、韓立祥等16人入選。
  • 時代記憶:一幅馬尾繡,講述古老的水族故事——非遺傳承人潘懈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潘懈,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潘懈,,1978年出生於三都縣中和鎮三洞社區,現為水族馬尾繡製作和織布技藝傳承人,三都縣安娜娜馬尾繡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尾繡,一項水族最為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刺繡工藝。
  • 連雲港為一批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
    近日,市文廣旅局在市非遺博物館舉行「省五批」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市非遺旅遊體驗基地授牌儀式,為「花船舞(灌雲花船)」傳承人邵玉梅等12名新晉省級代表性傳承人、海州區民主路文化旅遊街區等10家首批市級非遺旅遊體驗基地單位頒發證書和牌匾。
  • 三水非遺項目增至32個 非遺傳承人VR帶貨
    日前,三水新增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6位市級非遺傳承人。截至目前,三水共有非遺項目32個,非遺傳承人22人,非遺項目傳承基地6個,非遺項目傳習所1個。非遺是一冊活態的民間歷史書,不僅記錄著城市千百年來的文化發展,還凝聚了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精神瑰寶。
  • 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原標題: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14日,濟寧市群眾文化藝術館,40多位非遺傳承人向市民們展示傳統手工技藝。當日,濟寧市文廣新局還表彰多年來致力於非遺項目傳承的傳承人,授予他們為「模範傳承人」稱號。  當日上午9點,2014年「文化遺產日」頒獎授牌活動正式開始。
  • 千陽非遺及傳承人給您拜年
    以上為廣告,廣告業務請加小編微信:qianyangshui「非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簡稱,根據《
  • 非遺傳承人:城市記憶的守護者
    全市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個、省級項目21個、市級項目31個、縣區級項目107個,省、市、縣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98人。然而,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得萍鄉許多非遺項目傳承環境越來越脆弱,傳承人無疑成為非遺陣地上最堅強的守護者。他們刻苦鑽研,以令人驚嘆的技能和才藝,傳承著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寶。
  • 非遺傳承人短視頻平臺挖掘商業價值
    信息時報訊(記者 盧雲龍)6月12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抖音發布數據報告稱:一年來,平臺已有5位傳承人年收入超百萬元,40多位非遺創作者贏得百萬粉絲。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抖音相關視頻涵蓋了96%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共涉及1318項。共計超過4800萬個非遺視頻被播放了2000億次,獲得點讚數近65億。
  • 李滄區又添一名市級非遺傳承人
    4月21日,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李滄區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古彩戲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傳人牟衍銘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近些年,牟衍銘奔走各地傳承古彩戲法,收徒二十餘人,積極參加「非遺進校園」活動,並多次參加省市及國家級非遺展示展演活動。2017年1月曾參加CCTV4《非常傳奇》欄目,與徒弟田學明一起教授著名歌手付笛生、任靜一家演繹古彩戲法。2018年曾參加CCTV4《中華情》欄目,曾接受《華人頻道》專訪,從藝66年,德藝雙馨,年過古稀,仍為傳承古彩戲法默默的貢獻著。
  • 「非遺」為何對相聲如此嚴苛?三千非遺傳承人相聲演員僅有三位
    但現實卻是令人遺憾的,甚至讓熱愛相聲的觀眾感到唏噓……2007年,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外公布,名單中共有226人,曲藝類無人入選;2008年,第二批非遺傳承人共551人,曲藝類66人入選,而相聲依舊榜上無名;2009年,第三批非遺傳承人共711人,相聲界終於誕生了值得驕傲的首位非遺傳承人,他就是「三蘑菇」常寶霆先生!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2020年沙縣小吃旅遊文化節重要活動「八閩非遺美食展」突出八閩的非遺美食味道,每一道非遺美食背後都藏著不一樣的傳承故事讓我們一起通過鏡頭重新認識身邊的非遺美食!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
  • 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城牆共話傳承
    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中新網西安12月5日電 (記者 梅鐿瀧)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5日在西安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齊聚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用熾熱匠心與精湛技藝為民眾帶來了一場文化盛宴。圖為2020西安城牆非遺文化傳承活動現場。 梅鐿瀧 攝記者現場看到,由刺繡、花燈、皮影、剪紙、布糊畫、木版年畫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構成的「非遺文化藝術迴廊」吸引了來往民眾的目光。
  • 棗莊市非遺項目傳承人2016年度績效考核會議召開
    首先,滕州市、市中區、薛城區、山亭區、嶧城區、臺兒莊區的非遺中心負責人分別作了2016年非遺保護工作開展的工作匯報,介紹了各區市在非遺保護工作開展中的成績和不足。據介紹,棗莊市現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非遺項目31項,市級非遺項目252 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1人,省級8人,市級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