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待久了,你會發現這是一個沒有古蹟的古都。滿街的高樓大廈,遍地的矮樓小房,就是尋不見亭閣小院,看不到花木園林,曾經的商都哪去了?原來早已消失在歲月中。
我走遍全城,只發現2個古蹟建築,它們是鄭州僅存的真古蹟,藏在鬧市中愈加彌足珍貴,而且相距近500米,似乎許下了約定,共同守護著鄭州的歷史煙雲。
鄭州文廟—1900年前的古老文化
查了一番資料,才得知原來鄭州文廟如此特殊,它始建於東漢永平年間,距今已有1900多年歷史,僅次於曲阜孔廟,是中國第二老的文廟,這個資格足以讓它名揚全國。
可它揚名立萬了嗎?沒有的。如今的時代,文化性景點被忽略,更奈何一座幾近2000年前的文廟呢。
鄭州文廟飽經滄桑,幾次遭遇火災,又幾次重新修葺,大起大落間早已看淡了世間。現在的建築是2004年翻修的,再現了舊有文廟的模樣,只是規模已大不如以前。
好在還有一些古蹟可供緬懷,如大成殿便是清末時的建築,氣勢巍峨,朱色大氣,青色琉璃瓦覆蓋其上,莊嚴肅穆。古代房屋用什麼顏色琉璃瓦是有講究的,按陰陽五行之說,青色主生長,故文廟屋頂多覆綠琉璃瓦,寓意學子們成長之地。
文廟前有一不大不小的廣場,白天屬於遊人,夜間則屬於周邊市民。叔叔阿姨們在此歡聲跳舞,小孩子們追逐打鬧,百姓孕育出了文化,文化又反過來服務百姓,這未嘗不是一種輪迴。
廣場上的牌坊繁瑣無比,上寫匾額「道冠古今」,頂部鬥拱層層疊疊,兩側繪有各式彩繪,鳳鳥棲林、蛟龍升騰,劍客起舞等,色澤動人,華麗無比。
接著是一處白色狀元橋,古時科舉考生們都希望高中狀元,因而修了這樣一座橋。橋很矮,兩側是泮池,古代老師們上課,往往會在此講授。
文廟最火的地方就是這裡了,因為它充滿了實用性,誰不想金榜題名,一朝被天下知呢?不信你看那泮池裡,扔滿了硬幣,清澈的湖水承載著滿滿的心願。
文廟的確是一個承載心願的地方,每逢中高考時,考生家長們都會齊湧而進,上香禮拜,求一個許願牌,掛在文廟牆上,也不管真假,只圖落一個心安。
城隍廟--恢弘的明代建築群
在中國,城隍廟的數量應是僅在寺廟之下了,幾乎每個人的兒時記憶裡,都有一個熙熙攘攘的城隍廟。可悲的是,在現代商業的夾持下,城隍廟已喪失了廟會功能,進入了一個尷尬性階段。
中國的廟宇中,似乎只有城隍廟祭拜的是真人,文廟的孔子早已成聖化仙,寺院和道觀裡也是各類菩薩和神仙,只有城隍廟,依舊將古時的人物拿來祭拜。
鄭州城隍廟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供奉的英雄是紀信。這是位忠臣,楚漢戰爭時,劉邦被圍滎陽,紀信為了解救主公,假裝劉邦本人出城投降,最後被怒不可遏的項羽活活燒死。
世人只知漢朝的蕭何韓信,卻不知紀信的功績,好在鄭州人沒忘,將他由滎陽請了過來。
現存城隍廟是清朝式的格局,山門、前殿、戲樓、寢宮依次排列,是鄭州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這裡鮮有遊人,冷清得讓人心疼,如今的年輕人都不逛城隍廟了,只有幾個老人坐在廟裡聊著家常,講述著那些久遠的時光。
松柏樹亭亭聳立,蒼翠清幽,偶有小鳥鳴叫,增添了幾絲空靈。大殿前有十二生肖的塑像,呈臥姿態,憨態可掬,如此設計甚好,少了冷冰冰的莊嚴,多了接地氣的親近。
最壯觀建築,當屬聳立中央的戲臺,是清朝時的文物,也是城隍廟的鎮廟之寶。
戲臺高15米,底部為石臺,上部為舞臺,重簷懸山式屋頂霸氣十足,通體彩繪華麗繁瑣,畫梁雕棟,凝重端莊,看起來氣度不凡。舞臺石柱上刻有一副楹聯:「傳出幽明報應彰天道,演來生死輪迴醒世人」。
古時的戲曲用來警醒世人,如今的影視作品多是迎合受眾,其中意味讓人唏噓不已。
在如今寸土寸金的鄭州,該慶幸還能有這樣的古蹟,供我們緬懷古今。兩個古蹟僅一街之隔,都是沒門票的,有時間可到此轉一轉,感受不一樣的鄭州。
作者:林清鹿,知名旅行家!跟我一起感受壯美山河、領略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