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惹怒天子打入冷宮,死後還被扔出皇陵

2020-12-09 騰訊網

清朝時期,有一種特殊的皇貴妃,名為攝六宮事皇貴妃,與普通皇貴妃不同的是,攝六宮事皇貴妃有統攝後宮之大權,一般還會緊接著被冊立為皇后,實際上就是皇后的實習身份。清朝歷史上一共有三位攝六宮事皇貴妃,今天筆者要講的是第一位。

初嫁親王封皇妃

清朝雍正十二年十一月,雍正將一名在年初選秀中脫穎而出的秀女指給了寶親王弘曆為側福晉,這名秀女姓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父親是佐領訥爾布。弘曆是雍正欽定的皇位繼承人,能夠嫁給他,指定不是一般人,那這那拉氏究竟有什麼來頭呢?

原來,這輝發那拉氏的祖先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海西女真四部之一輝發部的國主,也就是說,那拉氏實際上姓輝發那拉氏,輝發部被努爾哈赤攻滅後,那拉氏一族被編入了滿洲鑲藍旗。而且,那拉氏家族還有兩個世管佐領,這是清朝初年評定門第高低的重要標誌,雖然那拉氏家世不及弘曆原配孝賢皇后,但畢竟是正兒八經的國主後裔了,也算得上是八旗世家。

而且,令人想不到的是,就在那拉氏嫁給弘曆不到一年,當朝天子雍正便死在了圓明園,隨後,那拉氏的丈夫弘曆繼承了皇位,是為乾隆皇帝。乾隆繼位後,那拉氏以潛邸側福晉的身份有了屬於自己的位分,即嫻妃。

入主中宮生三胎

乾隆十三年三月,乾隆原配孝賢皇后病逝於東巡途中,隨後,在後位爭奪戰中,那拉氏成功戰勝其他妃嬪,不過,由於當時正值皇后大喪期間,因此,那拉氏暫時被封為攝六宮事皇貴妃,她成為清朝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

乾隆十五年八月初二,孝賢皇后喪期過後,那拉氏正式被冊立為大清皇后,入主翊坤宮,成了新的六宮之主。令人想不到的是,那拉氏竟時轉運來,不但享受椒房之尊,而且還接連為乾隆生下三個兒女,分別為十二阿哥永璂、十三阿哥永璟與五公主。

雖然十三阿哥永璟與五公主都沒能活下來,但十二阿哥永璂卻成為乾隆唯一在世的嫡子,如果上天眷顧,永璂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任大清之主。然而,這一切都隨著乾隆三十年的那次南巡發生了改變。

觸犯國忌入冷宮

乾隆三十年年初,乾隆攜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與六位妃嬪再次來到了江南,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當南巡隊伍到達杭州之後,皇后那拉氏卻做出了一件震驚世人的舉動,她將自己頭髮給剪掉了,這在滿洲人來看是對至親的一種詛咒,由此,乾隆大怒,立刻派額駙福隆安將皇后提前送回了京師,此即繼後剪髮事件。

這次事件令皇后那拉氏從萬人敬仰的一國之母,變成了受人鄙夷的滿洲罪婦,瞬間跌入了萬丈深淵。乾隆不但將令妃晉升為皇貴妃,掌後宮之事,還將那拉氏打入了冷宮,將其所有冊封盡數收回,最後那拉氏身邊只剩下了兩名宮女。

關於繼後剪髮的原因,乾隆一直諱莫如深,認為這純粹是那拉氏咎由自取之舉,只用了八個字來形容:「性忽改常,跡類瘋迷」,堂堂大清皇后為何突然失態?其中原由,想必只有當事人才清楚了。當然,世人對此也進行了猜測,比如說乾隆想要將某位妃子納入後宮或是晉封為皇貴妃,晉升為皇貴妃的這個女人想必就是令妃了。

駕返瑤池身後事

乾隆三十一年七月十四日這一天,繼後那拉氏悽慘地死在了冷宮,當時乾隆正在熱河圍獵,聽到皇后去世消息後不為所動,只是讓十二阿哥永璂趕回京師奔喪,並下令以皇貴妃禮制將那拉氏下葬,實際上從喪葬規模來看,只相當於常在或答應的待遇,整個喪禮只用了207兩左右,真是可憐之極呀。

乾隆原本打算將那拉氏葬入裕陵地宮,但那拉氏的失寵使得她被排除在了裕陵之外,乾隆將其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之中,竟然給一名妃子陪葬了。縱觀整個大清史,除了那位被順治廢掉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之外,那拉氏應該是最悽慘的一位皇后了。

而且,事後乾隆還對那拉氏的畫像進行了銷毀,因此,我們現在不知道這位不廢而廢皇后的相貌究竟如何。一切都只是過眼雲煙,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了。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清皇室四譜》《陵寢易知》

相關焦點

  • 大清第一位攝六宮事皇貴妃,做了15年皇后卻給小妾陪葬
    皇貴妃在清朝后妃等級中僅次於皇后,有副後之稱,皇室有一個慣例,一般皇后在位時不設皇貴妃,除非是作為貴妃臨終前的一種安慰,比如說乾隆的慧賢皇貴妃和純惠皇貴妃。
  • 貴妃和皇貴妃有什麼區別?
    貴妃是12名太監,8名宮廷女僕和600兩銀子。 貴人就只有4名太監,4名宮廷女僕和100兩白銀。 也許皇后可能不會使用這麼多人,但正是這些方式可以顯示皇后的地位。從這裡你還可以看到他們之間的待遇差異。
  • 清朝最特殊皇后:為努爾哈赤生下三胎,無一倖存,死後被扔出皇陵
    在努爾哈赤背後的女人中,袞代無疑是最特殊的一位,這位改嫁給努爾哈赤的女人身居大福晉之位長達三十餘年,期間還生下莽古爾泰、莽古濟格格與德格類三個兒女。然而,袞代的這三個兒女卻都捲入政治鬥爭,無一倖存,就連袞代本人都悽慘地死在兒子莽古爾泰的屠刀之下……
  • 清朝皇后
    統攝六宮為皇帝管理家務的威權,是任何妃嬪都無法企及的。李寶臣  一位皇帝一生不見得只有一位皇后,在位時,皇后死亡或被廢黜,就產生了下一位。皇后缺位也不見得會迅速選補,有的就會一直空缺下去。皇后獨尊,絕無兩位以上皇后並存的可能。  歷史上,少數民族所建皇朝中,曾出現過多位皇后並存現象。
  •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燕雲臺》韓德讓歷史原型:為蕭綽母子付出一生,死後葬入皇陵 文/無計讀史 歷史劇《燕雲臺》中最讓大家開眼界的就是「太后嫁給臣子」這一劇情了,雖說「蕭燕燕」與「韓德讓」是真愛也是官方CP ,可是在「蕭燕燕」成為太后後再下嫁給「韓德讓」還真的讓人不太容易接受。
  • 清朝都滅亡108年了,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清朝都滅亡108年了, 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 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古代皇帝的陵墓中有相當多的陪葬品,他們也會害怕自己去世後陵墓會被一些盜墓賊光顧,所以會安排一些人倆看管皇陵,當然也會給他們發放俸祿。下面就來說一下清朝滅亡後為何還有人守護皇陵?誰給這些人發工資呢?
  • 古代皇陵選址全部依據此書,能夠明白兩句話,人人都會選皇陵
    古代的皇帝是非常重視自己死後的事,在歷史上,皇帝修建皇陵都是王朝的大事。從皇帝登基之後,皇陵就會開始修建,通常情況下一個皇陵能夠修建十多年的時間。歷史上出現了一種罕見的現象,就是皇帝駕崩了,皇陵還沒有修完。
  • 泰國王后失寵,陷害詩妮娜貴妃自己卻被「打入冷宮」,即將下線?
    現如今泰國國王身邊的大紅人是詩妮娜貴妃,也正是泰王將詩妮娜封為貴妃以後,才正式開啟了泰國王室的宮鬥大戰,雖然泰國是一夫多妻的制度,但是歷任泰王基本上都潔身自好,只娶了一任妻子,到了現任泰王這裡,雖然經歷了無數次的離婚再婚,王后也換了不少人,但是納貴妃還是第一次,當時泰王也是對詩妮娜一見鍾情,不顧王后的反對,毅然決然的娶了詩妮娜做貴妃。
  • 大清皇陵秘史:一個朝鮮女人,地位僅低於皇后,死後卻葬皇帝陵內
    這位皇后死後為什麼用皇貴妃的金棺?是皇后遭貶了,還是一時沒有皇后的梓宮,迫不得已才用了皇貴妃的金棺。其實都不是,那究竟為什麼?這位皇后是誰?這位皇后就是嘉慶皇帝的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原來魏佳氏死於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二十九日,當時她是宮中唯一的皇貴妃,死後被諡為令懿皇貴妃。
  • 史上最厲害的盜墓賊,搬空清朝14座皇陵,連孫殿英都望塵莫及
    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盜墓賊就是孫殿英,他是民國時期的軍閥,因為盜取了乾隆皇帝,慈禧太后的陵墓為世人所知,當時溥儀非常憤怒,要求嚴懲孫殿英,但孫殿英將所盜得的財寶送給了權貴,因此保全性命,他還說自己盜取清皇陵
  • 朱元璋死後擺了一道「迷魂陣」,至今南京還流傳著他墓地的傳說
    古代的每個皇陵都是精美且恢宏的地下建築,修建皇陵的工程往往要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所以,每個古代皇帝在登基時就開始籌備自己的皇陵了。如果等皇帝死後再籌建皇陵,估計等皇陵建好以後先帝的身子都爛光了。 所以,在朱元璋生前,就算他不會對外公布皇陵的位置,這在民間也算不上什麼秘密。畢竟,修皇陵要徵調民夫,這些參加勞役的老百姓,自然對皇陵的位置心知肚明。
  • 大清已經亡了108年,為啥還有人在守皇陵?國家給他們發薪水嗎
    按照中國的文化習俗,死後可以按儀式下葬是很重要的,一般老百姓很重視這一點,統治者也會把自己的葬禮搞得更隆重。很多皇帝為了讓自己死後能有個好地方,往往會提前很長時間準備自己的葬禮。所以歷代帝王的墓穴就像一個地下皇陵,金銀財寶,各種各樣皇帝喜愛的物品應有盡有,最開始甚至還有兵馬俑,甚至是自己心愛的妃子等等。那些埋藏在地下的金銀珠寶,將成為盜墓賊爭奪的對象,為避免他們死後受到打擾,這些王公將派人守衛皇陵。清朝的末代也不例外。
  • 她是皇帝寵妃,生前封皇貴妃死後追封皇后,宮中卻沒留下她的畫像
    所以最後她的下場也非常的慘,乾隆收回了對她的一切恩典,而且她的孩子也受了她的牽連,並且乾隆還吩咐讓人將宮廷畫師當初給宮妃畫的畫像中繼後的那一部分消去,所以最後乾隆繼後就沒有畫像。這是惹怒了皇帝所以沒有留下畫像,但是沒道理作為皇帝的寵妃還留不下畫像,但是今天的主人公就是這樣的,她是皇帝寵妃,而且皇帝在她生前的時候就將她封為皇貴妃,而且在她死之後還給她追封成了皇后,但是最後宮中卻沒有留下她的畫像,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她是皇帝寵妃,生前封皇貴妃死後追封皇后,宮中卻沒留下她的畫像。
  • 大清都亡了108年了,怎麼還有人在看守皇陵?誰給他們發工資?
    清朝自然也是有自己的皇家陵墓的,裡面葬的就是清朝的皇帝、皇后以及皇帝的生母等人,實際上雖然清王朝已經覆滅108年了,還是有人在清皇陵守墓,難道是國家給發的工資嗎?中國人一直以來都講究的是入土為安,在火化還沒有全面普及的時候,所有人死後都是放在棺材裡下葬的。
  • 為何元朝皇陵一座也沒發現?
    畢竟歷經千辛萬苦,冒著生命危險打開了皇陵,卻發現只有珠寶三兩顆,或許連成本都沒賺回來,這種不划算的買賣傻子才回去做,所以也就大大降低了元皇陵被發現的機率。比如成吉思汗就是按照採用這種「密葬」制度,所以直到現在人們都還沒有發現他的真身藏於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