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再次煥發勃勃生機
永登縣紅城鎮實施「12256」鄉村振興計劃提升村民幸福指數
億萬年麗水丹霞掀開美麗面紗,吸引著國內外慕名而來的遊客;古老幽遠的石磨再次轉動,傳出千百年來悠悠情懷;五百年滄桑佛寺,引來相關專家學者潛心研究;五十年代的電影院煥然一新,播放著新時代影片;「時髦」的休閒廣場,有書法交流、桌球競賽,也有文明志願者給老人免費理髮、宣講科普知識……
繁華的鬧市、乾淨整潔的街道、萬餘畝玉米即將成熟,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千餘年的絲路古鎮——永登縣紅城鎮,正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向世人徐徐展開,再次煥發出勃勃生機。
近年來,紅城鎮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和「讓文物動起來」的重要論述精神,按照永登縣「一縣一品牌、一鎮一特色、一村一風韻」的要求,全力實施「12256」鄉村振興計劃,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12256」鄉村振興計劃具體內容包括:「1」是打好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牌;「2」是做足歷史文化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兩篇文章,挖掘歷史文化名鎮的文化資源和丹霞景觀及田園風光的生態美學價值;「2」是培育旅遊和商貿兩個主導特色產業,以永安、寧朔兩大綜合市場餐飲服務一條街為支撐,活躍商貿經濟,打造以下河山水田園度假村、紅城感恩寺、徐家磨田園綜合體等主要景點組成的紅城精品一日遊旅遊線路;「5」是打造5個大景區:一是感恩寺歷史文化遺產景區,包括清明山、山陝會館、文昌殿、傳統街區、古民居、永寧新村;二是徐家磨村田園綜合體,包括河兒壩清泉,清水河、清涼寺以及徐家磨村傳統文化燈會;三是下河村山水田園度假村。四是鳳山西夏文化體驗區,包括古城玉山遺址。五是紅城溼地公園,範圍是莊浪河紅城段。「6」是以6個地方特色傳統節會為載體,實施全域旅遊計劃。以「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群眾主體、能人帶動、協會運作」的方式辦好6個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節會:一是紅市花燈文化旅遊節,時間為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到二月二,主要活動是在永安、寧朔兩村舉辦大型燈會和正月十五鬧元宵社火表演,活動主題是體驗傳統文化,品嘗傳統美食,尋找年味,留住鄉愁;要將紅市花燈文化旅遊節提升辦會等級,爭取由縣委縣政府主辦的大型文化旅遊節。二是清明文化旅遊節,時間為每年公曆4月1日到4月10日,主要活動是城隍出府傳統文化展演、傳統美食比賽、農產品交易和物資交流。活動主題是紀念先祖、尋根問祖,戶外踏青,農產品交易和物資交流;
三是紅城宗教文化旅遊節,時間為每年農曆四月一日至四月十日,主要活動是清涼寺和感恩寺浴佛節,活動主題是禮佛修性、弘揚孝道、崇德向善、物資交流。四是下河村山水田園度假村旅遊節,時間為全年,主要活動是千人徒步遊太極路活動、體驗麗水丹霞勝景和田園風光、休閒旅遊度假。活動主題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體驗農耕文化,親近自然,體驗田園生活;五是七夕文化旅遊節,時間為農曆每年七月一日至七月十日,主要活動有地方傳統文化廟會丶歌手大賽和農產品交易和物資交流。主題是見證愛情、傳遞親情、體驗浪漫;六是西夏文化旅遊節,時間為每年農曆八月十日至八月二十日,主要活動是鳳凰山文化廟會、品賞永登千層月餅、大型物資交流,主題是探密西夏文化、體驗古城遺址、品嘗千層月餅、寄託家鄉情懷。
紅城鎮黨委書記李庭明介紹說,紅城是古絲綢之路上重要的商阜重鎮,素有文化之鄉之美稱。紅城鎮區位優勢明顯,在蘭州市一小時經濟圈內,靠近青海西寧,與國家級特色小鎮苦水鎮相連,是苦水玫瑰的主產地,地理位置重要,素有古道第一鎮之稱,明清時為隴上四大名鎮之一,是「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鄉鎮。紅城鎮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濃鬱的民俗風情,有秀美的田園風光、瑰麗的丹霞地貌,有完善的服務設施和繁榮的商貿市場,發展鄉村旅遊政策機遇好,符合甘肅省十大生態產業,得天獨厚,正逢其時。
下一步,紅城鎮將「12256」鄉村振興計劃全部落實到位,要讓現有旅遊資源活起來,做好現有文物保護、利用和開發工作,主要包括感恩寺,永安寧朔古街道,山陝會館,清明山,文昌殿,古民居,清涼寺,鳳凰山,七娘娘廟等歷史遺蹟,加強與周邊重要旅遊城鎮的區域合作,打造文化牌、特色牌。
按照唐仁健省長的指示,下大力氣喚醒鄉村天生的麗質和沉睡的美麗,讓鄉村成為承載鄉愁記憶、傳承民俗文化、領略農耕文明、找尋心靈慰藉的精神家園。以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用鄉村旅遊助推綠色崛起,依靠鄉村旅遊支撐鄉村振興。依託鄉村旅遊融入「一帶一路」,美麗風景正在成為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
李庭明說,唐省長強調過,鄉村旅遊開發往往不怕「土」、就怕「洋」,應該拿捏和把握好「四氣」。首先是「土氣」。就是土裡土氣、鄉土氣息,這是鄉村旅遊的內核,是最最重要的東西。在規劃建設鄉村旅遊景區時,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傳統村落的民宅、巷道、立面、材料的原有格局和本真風貌,儘可能地保持本土本地的民俗文化,嚴防拆古橋、伐古樹、毀良田、廢古宅,更不能搞推倒重來、大拆大建。其次是「老氣」,即是老村子、老房子、老街巷、老物件等,即便是殘垣斷壁,往往也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鄉村旅遊只有紮根於這些老東西中,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力求修舊如舊,才能保住古風古韻。三是「生氣」。即是鄉村旅遊特別是開發古鎮古村,原則上要把村民作為主體和主人,不要把村民都請出去。而是需要有原住民在的活態的村莊,讓他們主動參與,讓他們得益受惠。四是「朝氣」。即是生活方式、廚衛設備、通訊設施等要現代化,要有時代的朝氣,這與「土氣」「老氣」的東西完全可以「土洋結合」,讓遊客既能感受到傳統的魅力,又能享受到現代化之舒適。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永德 張旭永 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