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泰安6月25日訊6000多年前,大汶河畔的星星之火,照亮了人類文明進步的道路。位於泰山南麓、大汶河北岸的大汶口鎮,因五汶匯聚之口而得名,因大汶口文化而名揚於世,自古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歷史上著名的文化商業重鎮。
6月25日,「聚焦泰安看發展」2019全國網絡媒體泰安行採訪團來到大汶口古鎮,近距離感受汶水畔古韻猶存裡,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大汶口鎮是泰安市計劃單列鎮,先後被授予全國重點鎮、2016最受中國報業關注的十大古鎮、山東省「百鎮建設示範行動」示範鎮、山東旅遊強鄉鎮、山東十佳文化特色鄉鎮、山東省城鎮建設中心鎮、山東省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等榮譽稱號。大汶口鎮文化底蘊深厚,自新石器時代至今,已積澱了6000年的文明。漢朝時期,大汶口鎮是鉅平縣城所在地,自清朝設鎮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境內有2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汶口遺址、明代古石橋),3處省級文物(文姜城遺址、山西會館、山西街村建築群)。
為了讓大汶口文化重新真實展現,為了讓現在的大汶口鎮繼承古大汶口的先進和繁榮,「汶口古鎮復興計劃」隨之到來。2012年,大汶口鎮與中天偉路(北京)投資有限公司確定了戰略合作關係,按照「政府主導、政企合作、產業引領、農民致富」的城市化運營理念,總投資30億元,規劃面積390公頃,對大汶口鎮97平方公裡、45個行政村實施區域規劃、產業策劃、整體運作,圍繞文化旅遊開發、農業生態觀光、健康養老養生的思路,要形成旅遊、文化、休閒、觀光、生態型的水上石頭古鎮,打造為中國大汶口國際化生態旅遊特區。
大汶口古鎮保護性建設項目共分為2期,其中一期古鎮建設區項目涵蓋大汶口遺址、大汶口古鎮、大汶口明代古石橋等歷史文化遺蹟。分為古鎮建設區和古鎮安置區兩部分。其中,古鎮建設區佔地面積227畝,涉及和平街村、山西街村、太平街村3個村,按照鄉奢藝術酒店理念對民宅進行改造,外觀修舊如舊、保持原始風貌,內部按照星級酒店標準建設,水、電、氣、暖齊全;一宅一風格,並配套建設文化中心、陶藝坊、特色中西餐廳、兒童互動美術館、木工坊等主題區域,讓遊客享受到多元化互動體驗。
古鎮建設區建成後,將與大汶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汶河溼地公園、天潤湖景區(王家院水庫)融為一體,共同構成大汶口文化風景名勝區。古鎮安置區佔地120畝,主要建設22棟樓房,用於古鎮建設區588戶居民的搬遷安置。目前,回遷居民已籤訂搬遷協議,成立了文明之光社區;22棟安置樓房主體已全部完成,正在積極進行內外粉飾及配套建設。一期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可接待遊客50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5億元、稅收2800萬元,安置勞動力3000人。下一步,將積極推動國家農業部規劃的中國山東現代農業休閒觀光產業示範園項目的落地實施。作為示範園的起步項目,將策劃實施大汶口農耕莊園,構建新型農業發展平臺,從而豐富大汶口古鎮的業態,實現區域內一二三產聯動,提升田園綜合體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記者在大汶口文化博物館看到,石頭壘成的博物館的外牆與當地的石頭房子和諧統一,富有現代化的文藝氣息。博物館內陳設處處彰顯著大汶口文化底蘊,還有不少科技含量高的互動展區,參觀者除了傳統觀賞,還能身臨其境感受大汶口文化的魅力和內涵。古鎮的開發建設者們以一種新模式來整合種種優勢與特色,使其匯聚一體,形成「汶口古鎮」這一文化品牌的有機部分,並共同成為發展繁榮古鎮的基石。
在大汶口古鎮,由國內外一流建築設計師與當地工匠共同傾心打造的鄉奢藝術酒店在開發建設之初,便聘請高校師生對大汶口即將改造的區域進行了院落普查,最終形成了37萬字的《院落志》,裡面詳細記錄了村民房屋的歷史、家族的演變、村落的歷史甚至故事傳說,使得古鎮的歷史故事得以很好地傳承。
據介紹,與國內諸多著名的景點式古鎮不同,大汶口古鎮不是在塑造一個景點,而是打造一種生活狀態,人們來到鎮裡能真正感受和融入到當地生活,同時也能清晰地觸摸到中國鄉村的進步。緊跟國家關於支持特色小鎮發展的相關部署,在深入研究之後,大汶口古鎮確立了80%老建築保留,20%的老建築改建的原則。在完整保留古鎮原有的自然村落肌理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化創新,豐富大汶口古鎮的生態系統,形成多元文化社區,使古鎮成為一個舒適度假和安享生活的所在,打造世界的中國鄉村。
下一步,大汶口古鎮還將立足實際,整合種種優勢與特色,形成「以農業為基礎、文化旅遊為先導,休閒體驗為核心,網際網路技術為手段」的全面繁榮模式。把大汶口遺址公園、大汶河溼地公園、汶口古鎮統籌運作,使其匯聚一體,形成「汶口古鎮」這一文化品牌的有機部分,以古鎮帶動全鎮的發展,最終成為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城鎮發展與運營的中國典範鄉村。
閃電新聞記者 劉濱 王迅 泰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