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之寧波寧海的民俗文化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浙江省寧海縣作為寧波市轄縣,近年來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化先進縣的總體目標,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培育寧海地方特色文化,打響寧海民俗文化品牌,增強地方文化影響力。

  寧海民俗文化主要以「十裡紅妝」、「泥金彩漆」、「寧海平調」等為代表,都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近年來寧海加大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弘揚及開發利用,著力培育地標性文化品牌。在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面做出了一些創新的成效。

  「十裡紅妝」婚俗文化

  「十裡紅妝」是明清時期從女方到男方的嫁妝隊伍的俗稱。寓意舊時嫁女,運送嫁妝的隊伍浩浩蕩蕩,婚嫁器具雕龍刻鳳,塗朱貼金,仿佛一條紅色長龍,綿延數裡,蔚為壯觀,「良田千畝、十裡紅妝」的盛大場面。 

  「十裡紅妝」婚俗現象,是浙東傳統婚姻明媒正娶的代名詞。出嫁時,新娘鳳冠霞帔,享受著公主般的待遇,絢麗而獨特。發展到後來,它已不止是簡單的嫁娶,而是成了顯示家族的富有、地位,和四鄉八村喜慶吉祥的重要社會活動。

  十裡紅妝婚俗是江南婚俗傳承中不可多得的遺存。寧海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收集、整理寧海十裡紅妝婚俗文物,經過二十幾年對「十裡紅妝」文化內涵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於2002年,率先創新國助民辦模式,建成十裡紅妝博物館,建館十餘年來接待遊客上百萬人次。

  博物館開設了寧海十裡紅妝婚慶服務相關的花轎出租、槓箱出租、傳統婚俗禮儀服務等活動項目,使寧海十裡紅妝婚俗至今仍能在當地流行。現在,寧海的城裡、鄉下,吉日裡還經常能看到坐花轎結婚的喜慶場面,傳統文化成為獨特的原始遺存,魅力得到充分綻放。

  2008年「十裡紅妝」婚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寧海縣投資2億元建設十裡紅妝博物館新館,邀請世界建築最高獎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王澍設計,目前新館正在積極建設中,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以建成的十裡紅妝博物館新館為核心,規劃建設東方藝術造像博物館(2013年10月30日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建成)、茶文化博物館、古文化街區等一批文化特色群落,打造為長三角地區極具影響力和關注度的民俗文化產業園區。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大紅櫥。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套藍和小姐椅。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衣架。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穿箱槓。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圈椅。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大婚床。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紅板箱。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八仙桌。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雕花櫥。

圖為大巡遊第二板塊「千載風情」之洞房花燭。

圖為大巡遊第二板塊「千載風情」之洞房花燭。

圖為大巡遊第二板塊「千載風情」之洞房花燭。

相關焦點

  • 傳承發展賽龍舟護航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 - 國家體育總局
    傳承發展賽龍舟護航新時代中華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19-07-11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顧寧 軋學超 字體: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
    【編者按】近年來,貴陽孔學堂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方針,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發展的新路徑,得到了專家學者及市民百姓的廣泛認可,聲名遠播,成為貴州省貴陽市一塊重要的文化名片。2020年5月22日,中國文化報以《貴陽孔學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貴州實踐》為題,以兩個整版篇幅,系統地對貴陽孔學堂在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所做的各項工作進行了報導。孔子雕像利用周末及節假日開展「孔學堂傳統文化公益講座」,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體發布公告,聽眾自願、免費參加。
  •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該怎麼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在網絡上經常會有網友問起,而且問題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各有側重。筆者在網上發貼的時候,經常會在留言區裡遇到這樣的詰問,讓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在工作之餘,朋友同事之間談起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筆者亦會想起網貼留言區之問。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但如何準確認識、科學把握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者們見仁見智,並未達成共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甚至各執一端、彼此對立,亟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指向,是國家文化方針政策的重要抓手,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新時代美育肩負的責任已超越了藝術知識學習和技藝傳授,也承載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從美育角度,準確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探索其傳承路徑。
  • 反哺、融合、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路徑選擇
    當今社會文化結構的穩定性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程度的重要因素。中華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結果。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過程中,應當特別注重不斷增進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和不同地域文化之間的文化共識,加強不同文化身份的群體對中華文化的文化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築牢文化根基。通過什麼樣的戰略設計來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
  • 武漢聚師: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啟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武漢聚師了解到,11月24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的文件,並制定總體規劃,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不知道當提到古文字的時候,大家腦海裡首先閃過的是什麼呢?甲骨文?小纂?還是隸書呢?
  • 寶安民俗古韻悠長 千年文化傳承共享
    寶安是深港文化之源,自東晉鹹和六年建制以來,迄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千百年來,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民俗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傳承與發展,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寶安民俗。本屆民俗文化節對豐富多彩的寶安民俗進行了一次集中展現:傳統技藝展區的棉塑、核雕、剪紙、插花、風車等展示了寶安本土的特色手工技藝;在「媽媽的味道」展區,來自寶安本土的合成號、沙井蠔、粵式酥點等傳統美食,勾起了寶安人的飲食文化記憶;嶺南服飾展展出了50餘件嶺南傳統服飾,以服飾展演為載體呈現嶺南優秀圖案文化。
  • 媽祖文化之旅:在臺灣感受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魅力
    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會長趙起良向臺灣媽祖聯誼會會長鄭銘坤贈送《青之島》畫冊11月4日,應臺灣媽祖文化聯誼會盛邀,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在會長趙起良帶領下,開啟臺灣媽祖文化之旅。青島媽祖聯誼會一行拜訪大甲鎮瀾宮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先生在致辭中說,首先歡迎趙會長及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接著介紹了他和趙會長剛在10月底福建湄州祖廟舉辦的第18
  • 中國民俗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什麼?
    中國民俗文化的發展歷程是什麼?以「苗年」為開端進行論述文化是一個民族得以強大和發展的根源和基礎。一個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註定沒有未來;一個不以文化為依託的國家註定沒有靈魂。中國作為一個擁有幾千年文明史的東方古國,它的發展和傳承一直都貫穿著文化氣質。
  •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 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高端論壇...
    原標題: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  為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港澳臺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5日在廣州舉行了建設推進會和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高端論壇。    建設推進會暨中華文化傳承傳播高端論壇現場(韓希 攝)  按照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暨南大學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的指示精神,暨南大學將華僑華人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更名並改組為「中華文化港澳臺及海外傳承傳播協同創新中心
  • 瑤族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賀州召開
    11月28日,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自治區文聯,自治區民間文藝家協會、賀州市文聯、平桂區文聯等承辦的「'我們的節日'2020八桂民俗盛典·瑤族盤王節(土瑤'做歌堂')暨瑤族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賀州市召開。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瑤族盤王節暨瑤族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在平桂區舉辦
    賀州新聞網訊 11月27-28日,作為第六屆中國(賀州)新媒體群英會暨廣西賀州長壽文化節收官活動的「我們的節日」2020八桂民俗盛典·瑤族盤王節(土瑤「做歌堂」)暨瑤族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研討會系列活動在平桂區舉辦。27日,土瑤「做歌堂」活動儀式暨第三屆馬窩土瑤文化節在平桂區沙田鎮新民村舉行。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傳承文化」民族特色傳統教育活動 讓朝鮮族民俗手工藝文化在...
    中國朝鮮族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孕育了燦爛輝煌的民俗文化,而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龍井市作為朝鮮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一直不斷傳承發揚朝鮮族民俗文化,近日,吉林省龍井市開展「感受民俗、傳承文化」民族特色傳統教育活動。
  • 兼容並蓄,傳承發展——談中華儒釋(佛)道傳統文化與中國精神!
    讓我們簡單地回顧一下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遠古有軒轅黃帝、大禹治水等傳說,古時有《論語》、《道德經》、《金剛經》等傳世之作,近代有毛澤東、胡適、魯迅、李大釗等傑出作家,現代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的中國精神。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中華傳統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不斷發展、不斷創新、不斷傳承,從而奠定了21世紀中華民族必然振興崛起的新時代。
  • 民俗傳承情意濃 傳統文化煥新彩
    多地盛行走「大王」     3月2日,即農曆正月十五,在這個月圓之夜,新興不少村落紛紛以形式各異的民俗活動鬧元宵。,新興鬧元宵的一些傳統民俗活動,如走大王、搶花炮榜上有名。     據記載,新興人大多是中原遷入的漢人,且歷為官員貶謫流放地,保持了中原地區的文化和習俗,掛燈和擺燈酒便是其中文化習俗傳承之一。     一系列與開燈相關的特色民俗活動在不少村落鋪開,走大王、搶花炮、舞火簩等正是其中之一。
  • 湖南長沙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實現「雙創」發展
    湖南長沙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實現「雙創」發展 發表時間:2018-05-21   來源:《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簡報》   湖南省長沙市文明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行動指南,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著力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