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海縣作為寧波市轄縣,近年來緊緊圍繞創建全國文化先進縣的總體目標,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培育寧海地方特色文化,打響寧海民俗文化品牌,增強地方文化影響力。
寧海民俗文化主要以「十裡紅妝」、「泥金彩漆」、「寧海平調」等為代表,都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近年來寧海加大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弘揚及開發利用,著力培育地標性文化品牌。在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方面做出了一些創新的成效。
「十裡紅妝」婚俗文化
「十裡紅妝」是明清時期從女方到男方的嫁妝隊伍的俗稱。寓意舊時嫁女,運送嫁妝的隊伍浩浩蕩蕩,婚嫁器具雕龍刻鳳,塗朱貼金,仿佛一條紅色長龍,綿延數裡,蔚為壯觀,「良田千畝、十裡紅妝」的盛大場面。
「十裡紅妝」婚俗現象,是浙東傳統婚姻明媒正娶的代名詞。出嫁時,新娘鳳冠霞帔,享受著公主般的待遇,絢麗而獨特。發展到後來,它已不止是簡單的嫁娶,而是成了顯示家族的富有、地位,和四鄉八村喜慶吉祥的重要社會活動。
十裡紅妝婚俗是江南婚俗傳承中不可多得的遺存。寧海縣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就開始收集、整理寧海十裡紅妝婚俗文物,經過二十幾年對「十裡紅妝」文化內涵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於2002年,率先創新國助民辦模式,建成十裡紅妝博物館,建館十餘年來接待遊客上百萬人次。
博物館開設了寧海十裡紅妝婚慶服務相關的花轎出租、槓箱出租、傳統婚俗禮儀服務等活動項目,使寧海十裡紅妝婚俗至今仍能在當地流行。現在,寧海的城裡、鄉下,吉日裡還經常能看到坐花轎結婚的喜慶場面,傳統文化成為獨特的原始遺存,魅力得到充分綻放。
2008年「十裡紅妝」婚俗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0年,寧海縣投資2億元建設十裡紅妝博物館新館,邀請世界建築最高獎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王澍設計,目前新館正在積極建設中,主體工程已經完工。以建成的十裡紅妝博物館新館為核心,規劃建設東方藝術造像博物館(2013年10月30日開工建設,預計2015年建成)、茶文化博物館、古文化街區等一批文化特色群落,打造為長三角地區極具影響力和關注度的民俗文化產業園區。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大紅櫥。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套藍和小姐椅。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衣架。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穿箱槓。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圈椅。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大婚床。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紅板箱。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八仙桌。
圖為大巡遊第一板塊「百年流風」紅妝隊之雕花櫥。
圖為大巡遊第二板塊「千載風情」之洞房花燭。
圖為大巡遊第二板塊「千載風情」之洞房花燭。
圖為大巡遊第二板塊「千載風情」之洞房花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