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動能快速積聚 旅遊業開啟更大市場空間

2021-01-15 中投顧問

  正值寒冬,靜候花開。在中國旅遊研究院的院子裡,玉蘭已經孕育芽苞,為迎春開放積蓄力量。正如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口中當下的旅遊業一樣。

  新舊交替之際,戴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剛剛過來的一年,旅遊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考,也在積聚新的動能,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正在形成,旅遊業正在轉型陣痛中穩步向前。

  展望未來,戴斌對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預期,並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充滿期待。他指出,根據保守預測,明年我國旅遊業就能恢復到疫前的正常水平。到「十四五」末期,將會形成一個百億人次、十萬億元消費的國內旅遊大市場。

  危中育機陣痛中穩步向前

  談及旅遊業發展,2020年的經歷是繞不開的話題。「在過去的一年裡,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消費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旅遊需求側出現了斷崖式下降,旅遊供給側同時承受了生存、轉型和創新的多重壓力。」戴斌說,預計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和旅遊收入同比下降五至六成,入出境旅遊市場幾乎全面停擺。

  他同時指出,但是,國民消費為基礎的大眾旅遊從未消失,數位化驅動的智慧旅遊一直在創新。「哪怕是有組織的旅遊活動全面停止的第一季度,散客出遊和休閒消費仍然以本地、近程、自駕、研學等形式頑強地存在著。出不了遠門,人們就在近程休閒,欣賞身邊的美麗風景,體驗日常的美好生活。參加不了旅行團,城鄉居民就選擇和家人一起自駕出行。」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的專項調查表明,受訪者對「疫情過後計劃和誰一起出遊」回答是:42%選擇和家人一起出遊,23%選擇與好友結伴旅遊,22%願意和單位、班級、社團等集體出遊,11%計劃獨自旅遊或與驢友一起自助遊。

  在戴斌看來,旅遊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正在形成。康養旅遊、近郊旅遊、親子旅遊、自駕旅遊等旅遊消費新業態快速擴張。疫情的倒逼和催化下,一個終端消費驅動,現代產業導向的智慧旅遊新時代已經走到了我們的面前。

  與此同時,旅遊企業也在加速擁抱線上化和智慧化,在困境中尋求新的突破,在轉型陣痛中穩步向前。

  「破疫」復甦轉型升級加速

  新年伊始,利好不斷。戴斌認為,隨著「十三五」勝利收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正式實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效果顯現,旅遊經濟將從全面復工復業走向消費、投資全面復甦。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有理由對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的預期,對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戴斌表示,在大眾旅遊新階段、小康旅遊新時代,旅遊消費升級愈發明顯。

  這一趨勢也為行業的轉型升級按下了「快進鍵」。戴斌指出,全面小康時代的旅遊,將面臨旅遊需求個性彰顯、組織方式日漸離散、產業供給更加多元的全新挑戰,融合化和數位化正在成為包括旅遊在內的現代服務業的雙重特徵。

  戴斌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為旅遊業拓展了新空間,也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今天,國民大眾的旅遊需求已經從『有沒有』走向了『好不好』,從『缺不缺』走向『精不精』,從『美好風景』走向『美好生活』。」

  在他看來,旅遊行業要滿足這些新的需求,進而抓住新的市場機遇,就要推進智慧旅遊,加強關鍵技術應用,營造外來遊客和城鄉居民共享的生活空間和消費場景,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還要創新紅色旅遊、鄉村旅遊、研學旅遊、專項旅遊等產品體系,增加有效供給、優質供給、彈性供給,完善旅遊公共服務,提升旅遊服務質量。

  戴斌還強調,隨著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戰略的推進,廣大農村居民開始成為日漸增長的包括自駕、休閒、研學和親子旅遊市場的新興消費力量。市民下鄉旅遊帶來的外來消費,農民進城和本地休閒拉動的內生需求,共同構成鄉村旅遊市場的基礎,也成為影響未來五年市場結構和供給模式的鄉村旅遊發展大趨勢。

  未來可期更大市場空間將啟

  展望未來,新動能的快速積聚,正在為旅遊業開啟更大市場空間。戴斌表示,根據保守預測,明年我國旅遊業就能恢復到疫前的正常水平。到「十四五」末期,將會形成一個百億人次、十萬億元消費的國內旅遊大市場。到2035年,按照發達國家居民每人每月出遊一次的頻率,城鄉居民現在每個季度才出遊一次的頻率,至少有三倍左右的成長空間。

  他還指出,進入新發展階段,旅遊業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面臨沒有路標的創新環境。2019年中國GDP佔全球16.3%,研發投入已經接近經合組織(OECD)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在新型舉國科研創新體系的推動下,市場主體的創新能力不斷增強。

  戴斌進一步分析,無論是「旅遊+」,還是「+旅遊」,5G、物聯網、北鬥導航、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生物科技、清潔能源、先進位造、現代服務、登陸月球、火星探測等領域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及其衍生成果,都應當也可以在旅遊市場找到應用場景。科技與旅遊的融合,將帶來全新的服務革命,有效提升全員勞動生產率,企業會更有生機和活力。

  戴斌認為,疫情穩定以後,入境旅遊振興有期,繁榮可待。「承載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正在成為吸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世界各國各地區遊客到訪美麗中國的新型比較優勢。受益於科技創新和智慧旅遊的發展,一個國內旅遊市場為主體、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雙循環相互促進,旅遊需求和旅遊供給雙升級相互激勵的新時代已經來臨。」他說。

相關焦點

  • 國內遊的消費信心復甦 文旅產業動能正在積聚
    2020年,中國旅遊業經歷了極其特殊的一年。旅遊人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國內遊的消費信心正在復甦,產業動能正在積聚。未來,中國將迎來小康旅遊新階段,實現文化引領、科技創新的新發展。這是從近日召開的2020中國旅遊集團發展論壇上傳出的聲音。
  •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旅遊業轉型加速 2021年「破疫」復甦可期
    新舊交替之際,戴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剛剛過來的一年,旅遊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考,也在積聚新的動能,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正在形成,旅遊業正在轉型陣痛中穩步向前。展望未來,戴斌對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預期,並對行業高質量發展充滿期待。他指出,根據保守預測,明年我國旅遊業就能恢復到疫前的正常水平。
  • 旅行消費開啟「內循環」模式,促旅遊業迎來新變革
    在過去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居民的旅行消費發生了很多改變,其中一些改變將對今後旅遊市場供求產生深遠影響。「受疫情影響,居民出境旅行消費極度萎縮,旅遊消費轉向國內,而且有下沉的態勢,比如三四線城市旅遊消費快速增長。中老年群體和學生群體的旅遊消費顯著減少。在線觀覽、在線預約遊、VR等體驗旅遊等成為不少人的選擇。團體性的旅行消費大為減少,自駕遊、周邊遊、短途遊等逐漸成為新主流。」
  • 全面開啟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本報評論員旅遊業是「幸福產業」「富民產業」「全能產業」!旅遊一業興,市場百業旺。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大力推進旅遊產業化,構建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體系。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標誌著貴州全面開啟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新徵程。大力推動旅遊產業化,是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續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重要戰略舉措。牢記囑託、感恩奮進,貴州積極探索山地旅遊發展新路,推動旅遊業實現持續「井噴式」增長。
  • 旅遊市場需求還在,發展動能變了
    疫情終會過去,旅遊業終會振興,但是傳統的旅遊發展模式及其相適應的旅遊發展理論,以及資源規劃、發展動能和組織方式,很可能會一去不復返了。只要人民有需要、市場有基礎、地方有動力,旅遊市場的疫後振興是早晚的事情。這些數據是疫後旅遊市場振興的信心之所在,卻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憂心之所在:看到五一假期、暑期檔、國慶節、春節等那麼幾天的旅遊消費起來了,以為又可以回到過去的模式和日子,渾然不知更大的危機,即周期調整的戰略性危機正在不遠處等待。國內旅遊市場振興是當前旅遊戰疫的首要任務,但不應當,也決不能簡單地回到過去。
  • 我國旅遊業有廣闊發展空間 仍面臨結構制約
    從我國居民的旅遊消費潛能看,遊客人均消費有較大提升空間,從人次的增長轉向人均消費的增長,不僅能帶來旅遊消費的升級,也為產業的發展帶來綜合的發展動能。第二,提升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度,將令旅遊業發揮更大的產業帶動作用。2015年到2019年,全國旅遊總收入相當於GDP比重從6.10%增長到11.05%,但與國際較優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 產業 | 我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和方向
    從我國居民的旅遊消費潛能看,遊客人均消費有較大提升空間,從人次的增長轉向人均消費的增長,不僅能帶來旅遊消費的升級,也為產業的發展帶來綜合的發展動能。第二,提升旅遊業對GDP的綜合貢獻度,將令旅遊業發揮更大的產業帶動作用。2015年到2019年,全國旅遊總收入相當於GDP比重從6.10%增長到11.05%,但與國際較優水平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 華益弘的跨年晚會有什麼背景:科技賦能旅遊業
    近年來,「科技+旅遊」得到了多方力量的廣泛關注,「科技+旅遊」不但改變了人們旅遊決策和旅遊習慣,同時影響著旅遊產品結構與業態,為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帶來新動能。科技支撐是旅遊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旅遊市場本身正在發生變化,給旅遊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契機、新模式和新思維,科技與文化正在成為旅遊業發展的主動能,新的旅遊消費需求正在積聚,而「科技+旅遊」的融合創新成為強大的推進器,為旅遊業走向現代化指明了方向。
  • 疫情之下,休閒度假為旅遊業迭代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形勢劇變,如何精準把握市場趨勢,反哺自身轉型升級,最終實現涅槃重生?一系列問題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9月22日-24日,由中國旅遊協會、全國休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在四川遂寧舉辦。此次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探索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新動能、新思路。
  •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全面開啟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發了《關於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旅遊產業化建設多彩貴州旅遊強省的意見》,標誌著貴州全面開啟旅遊業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貴州要把旅遊業做大做強,使旅遊業成為重要支柱產業。大力推動旅遊產業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發展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貴州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續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的重要戰略舉措。
  • 紫光華山開啟IT新動能
    近日,紫光華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華山」)「IT新動能」創新發展論壇拉開帷幕,攜「全球領先、本土之道」深入深圳、鄭州、廣州等八大城市,全面介紹最新推出的H3C品牌伺服器與存儲產品,詮釋「新經濟」下,IT創新如何成就中國產業升級,助力新經濟。
  • 華中文旅新高度:揭秘超級IP背後的「核」動能
    尤其是受疫情影響,圍繞健康、旅遊、休閒、文化的文旅產業釋放出巨大消費力,隨著被壓抑的旅遊、社交需求逐步釋放以及國內文化旅遊業的快速復甦,專家預測大健康和文旅商業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數據顯示,過去16年,中國國內旅遊收入以年複合增長率17.52%的速度快速增長。
  • 戴斌 | 高質量發展是旅遊業振興的主基調
    後疫情時代,傳統的旅遊發展模式及其相適應的旅遊發展理論,以及資源規劃、發展動能和組織方式,很可能會一去不復返。只有堅持發展旅遊與提升本地居民休閒生活相結合,堅持培育新型旅遊市場主體,堅持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堅持旅遊領域新一輪的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持續提升旅遊治理能力,才能以高質量發展重振旅遊業。
  • 戴斌:高質量發展是旅遊業振興的主基調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演變為全球旅遊業的「黑天鵝」,也為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不是簡單地回到過去,而是要有新思維、新動能和新模式。事實上,自助遊的散客,而非團隊遊客,才是當今旅遊市場的主流。每年60多億人次的國內旅遊市場中,旅行社接待的團隊遊客佔國內旅遊市場的份額只有不到4%,出境旅遊團高一些,但也不到40%。今天的遊客已經從狹義的景區遊覽走向廣泛目的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空間,外地遊客旅遊和本地居民休閒已經融為一體,並為旅遊業帶來更加豐厚的市場空間。
  • 戴斌:高質量發展是旅遊業振興的主基調
    來源:人民論壇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演變為全球旅遊業的「黑天鵝」,也為持續高速增長的中國旅遊業按下暫停鍵。後疫情時代的旅遊業不是簡單地回到過去,而是要有新思維、新動能和新模式。旅遊行業「宏觀報喜,微觀報憂」現象背後的癥結 旅遊業的發展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外部環境的衝擊和影響始終存在。
  •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也有新氣象
    重點建設主客共享美好生活新空間,深化文化、科技和旅遊融合,提升旅遊市場主體競爭力,推進旅遊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旅遊消費的繁榮和旅遊市場快速增長的同時,多數旅行服務商、旅遊景區和旅遊住宿業卻長期處於微利甚至虧損運營的狀態。在市場內生動力積弱的情況下,只靠國家扶持政策,旅遊業是無法實現疫後振興目標的。
  • 文旅產業迎強勁復甦 十萬億級市場可期
    疫情還催生了旅遊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康養旅遊、近郊旅遊、親子旅遊、自駕旅遊等旅遊消費新業態快速擴張;旅遊企業加速擁抱線上化和智慧化,推動行業向「網際網路+旅遊」加速轉型。   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文旅行業強勁復甦的背後,是央地一攬子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 新中付:快速崛起的新動能,不斷重塑經濟增長格局
    現如今,行動支付作為領跑中國「新經濟」的重要引擎,不斷助力著各大行業的發展。其中,新中付作為國內領先的獨立第三方支付企業中付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之一,中付支付自2007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專注於開展網際網路支付業務、銀行卡收單業務,並在適應商戶需求中,催生了新的經營交易模式,支付行業發展潛力無限。
  • 2018年夏季達沃斯論壇聚焦中國經濟——中國新動能 世界新動力
    變局之一,就是以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信息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推動著物理空間、數字空間和生物空間的融合重構,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  縱觀世界歷史,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推動了社會生產力躍升、人類文明進步。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在經濟全球化環境下孕育興起的,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廣度、深度改變著世界,為各國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 文旅產業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10萬億級市場可期
    疫情還催生了旅遊市場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康養旅遊、近郊旅遊、親子旅遊、自駕旅遊等旅遊消費新業態快速擴張;旅遊企業加速擁抱線上化和智慧化,推動行業向「網際網路+旅遊」加速轉型。央地支持政策密集落地文旅行業強勁復甦的背後,是央地一攬子支持政策密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