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市場需求還在,發展動能變了

2020-09-10 研學的那點事


疫情終會過去,旅遊業終會振興,但是傳統的旅遊發展模式及其相適應的旅遊發展理論,以及資源規劃、發展動能和組織方式,很可能會一去不復返了。

旅遊需求沒有消失,但無法簡單地回到過去

中國旅遊研究院、攜程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 「2020疫後旅遊大數據調研報告」顯示:40%的受訪者經常關注旅遊和優惠促銷信息,43%的人表示如果疫情結束,會選擇在上半年旅遊,預計五一假期可能會出現旅遊高峰。這說明旅遊需求並沒有因為疫情消失,只是延後了。就是在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北京頤和園等開放空間和城市公園也沒有間斷過本地休閒遊客。

至於探親訪友和商務旅行等非觀光團隊遊客,則是一直都存在的。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綜合測算,春節假期前7日(除夕至大年初六),全國接待國內遊客2.48億人次,同比減少40.3%;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781億元,同比減少45.9%。十天春節假期(除夕至大年初九),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2.61億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2844億元,旅遊人次和收入大幅減少。只要人民有需要、市場有基礎、地方有動力,旅遊市場的疫後振興是早晚的事情。

這些數據是疫後旅遊市場振興的信心之所在,卻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憂心之所在:看到五一假期、暑期檔、國慶節、春節等那麼幾天的旅遊消費起來了,以為又可以回到過去的模式和日子,渾然不知更大的危機,即周期調整的戰略性危機正在不遠處等待。國內旅遊市場振興是當前旅遊戰疫的首要任務,但不應當,也決不能簡單地回到過去。

旅遊市場的恢復、旅遊產業的振興與具體旅遊企業的振興是相互關聯的,但又不是一回事兒。地方政府為振興旅遊市場,在一定範圍內短期減免景區門票,對於樹立市場形象和提振消費信心是有益的,但不能成為政策的標配。行政主管部門的節奏要考慮復工企業的市場節奏,也要考慮可能引發的非理性價格競爭,應理性助力景區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未來旅遊目的地的競爭是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競爭,而不是傳統的自然資源和歷史遺存的競爭。地方政府尤其是旅遊主管部門繼續盯著A級景區和星級酒店的數據而沾沾自喜的話,就不可能理解上海、蘇州、杭州、廈廣州、深圳等地為什麼在旅遊接待人次、旅遊收入、旅遊企業全員生產率、創業創新活躍度、遊客滿意度等發展指標上,遠遠超過中西部那些看上去資源很豐富的全域旅遊示範區。

碎片化的消費需求和多元疊加的旅遊市場正在形成

旅遊消費正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新的需求正在積聚,居民休閒、商務旅行開始與觀光旅遊交融疊加而成全新的當代旅遊市場。如果旅遊業把握這個戰略性機遇,全面介入居民生活、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格局,將會駛入全新的藍海。如果任由這個十年一遇的機遇與旅遊業擦肩而過,則可能會像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樣,很難跳出「大眾旅遊初級階段陷阱」,即「低頻消費——低價格競爭——低品質供給——低遊客滿意度——更低頻消費」,尤其對於同質化極強而服務質量極低的產品和服務,被拋棄和替代的風險更大。

當旅遊成為生活方式,我們不僅要關注遊客在異地的生活,也要關注本地人的休閒生活,這兩者不僅不能分割來看,而且事實上正在加速融合。本地生活有品質和調性了,外來遊客就願意來分享。旅遊景區、主題公園、遊樂園、度假酒店和旅遊綜合體有生活場景和品質體驗了,就會引來本地人的高頻消費。景觀之上是生活,尋常生活客自來,萬丈紅塵最溫暖。

想一想,能夠吸引遠方遊客一再到訪的國家、地區和城市,又有哪個是只依靠自然風光和打卡符號,就能把國際一流旅遊目的地建成的?如何將相對低頻的旅遊和相對高頻的本地休閒統一到兩者兼顧的旅行服務模型和目的地建設中來,可能是提高市場主體抗風險能力的切入點,也是行政主體引領目的地建設的出發點。

業界有一種說法,美國運通一家的營業收入是我國旅行社收入的總和,日本交通公社(JTB)是全球唯一進入500強的旅行社集團。而這背後顯而易見的事實是:美國運通是依靠旅行支票起家的,其核心競爭力是旅遊旅行相關的金融服務;JTB是多元化的旅行生活服務商,向城鄉居民銷售啤酒券和電影票都是其業務範圍。

近年來,攜程等在線旅行服務商開始向線下滲透,向商務旅行和本地生活延伸。美團點評則攜帶服務本地居民生活的巨大流量,轉向旅行服務市場,還有拼多多、京東「雲小屋」等計劃,以及疫情期間的景域驢媽媽、巔峰智業等旅遊企業進入地方土特產品展示和銷售市場,都是值得關注的動向。這意味著旅行服務混業經營的時代正在到來,旅遊住宿、旅遊景區、主題公園等典型行業也開始從單一型態向複合型生活場景方向變遷。對於具體的企業而言,這才是趨勢性的戰略危機。


科技與文化正在取代傳統資源,成為旅遊業發展主動能

科技、文化、時尚、教育、創業正在改變經濟組織和社會發展方式,也為旅遊業注入全新的動能。旅遊是不是現代服務業,是生產性服務業還是生活性服務業?這個問題不應當,也不需要再討論了。2009年國務院以41號文件發布的《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需核對),已經明確旅遊業在國家戰略體系中的定位,即: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這一定位在過去十年的政府文件和產業實踐中不斷得到強化,旅遊兼具生產性和生活性的現代服務業屬性越來越明顯。美國運通、日本JTB、歐洲的途易等大型旅遊集團對當代科技和文化創意的戰略性思考和系統化應用,寶格麗、無印良品等時尚品牌對高端和輕奢酒店的介入,都在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傳統正在消逝,而未來已來。

1841年,託馬斯·庫克旅行社的建立開創了現代旅遊業。自那時起,旅行社就一直是旅遊業的「龍頭」和最有代表性的業態。導遊則是服務界面的主導者,「祖國山河美不美,全靠導遊一張嘴」。然而就是這樣一家具有標誌性的世界級百年老店,去年破產倒閉了。過去的180年裡,創業和傳承者一直在努力,並保持了公司在行業的領導地位。

就像曾經的山西票號、柯達膠捲、諾基亞手機,託馬斯·庫克的倒閉是傳統旅行社經營管理無法適應時代的變化和周期性挑戰的結果。面對廣大散客的碎片化需求,以及融入城鄉居民日常生活的分散化供給,傳統的人工操作模式和歷史經驗無法告訴旅遊業未來的答案。日漸走入日常生活的5G、人工智慧、大數據、無人駕駛、機器翻譯、無接觸服務,已經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的旅遊消費方式,下一步必然會顛覆傳統的旅遊服務方式。插上科技和人文兩個翅膀的旅遊業才可能應對下一個十年的周期性或者戰略性危機。

地方旅遊發展模式和治理能力面臨更大的壓力

如果需求牽引的市場主體已經走在了產業創新的前面了,政府和公共部門還能延用傳統的「政府主導、適度超前」的發展模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與四十年前相比,旅遊市場基礎、產業動能和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都發生巨大的變化。改革開放初期的入境旅遊發展時期,政府擁有旅遊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人才、項目、信息和政策等幾乎全部資源,除國旅、中旅、青旅三大國有旅行社,政府接待賓館和風景名勝區等國有企事業單位,民間性和社會化的市場主體近乎於無。

今天,民營和外商佔有旅遊企業一半以上的份額,線上旅行代理商、經濟型酒店、主題公園、廉價航空等業態創新層出不窮,人力資源更是呈現高學歷、高水平和低年齡的「兩高一低」態勢。移動網際網路和大數據進一步減弱了政府與市場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假日制度調整和標準推進等政策的邊際效應開始遞減。依法治國理念的落實和法治化進程的推進,行業協會的完善,讓市場主體與政府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理性、規範和透明。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是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也是完善黨和國家在旅遊領域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建立並完善基於大數據的旅遊經濟運行監測與預警平臺,起到周期性危機和公共衛生、自然災害和目的地動亂所引發的偶發危機的「吹哨人」,及時預警旅遊業的「灰犀牛」和「黑天鵝」。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商務合作—《研學旅行聯盟中心》

相關焦點

  • 冰雪旅遊帶動設備需求,發展中市場的背後機遇
    打造冰雪休閒旅遊綜合體。積極推動建設若干「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旅遊+冰雪裝備器材」的冰雪休閒旅遊綜合體,興建一批覆合型冰雪旅遊基地,營造濃鬱的冰雪文化氛圍,提供完善的冰雪運動休閒設施,滿足大眾冰雪消費需求,促進冰雪裝備器材推廣應用。在冬奧會和政策帶動下,國內冰雪設備器材產業迎來新興企業熱潮,這個發展中的市場終於迎來新機遇。
  • 國民文化休閒需求日漸凸顯、觀光旅遊市場仍然是基礎市場——《中國國內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19》發布
    該報告由中國旅遊研究院組織專家團隊編寫,是自2011年以來連續出版的第9本研究報告。基於長時間跟蹤與深度調研,報告清晰直觀地展現了2018年國內旅遊發展的總體情況、市場特徵、產業特徵、旅遊客流空間特徵、節假日市場特徵。報告指出,國民文化休閒需求日漸凸顯、觀光旅遊市場仍然是基礎市場。
  • 激發鄉村旅遊活力 激活鄉村振興動能
    幾年來的實踐證明,鄉村旅遊在挖掘鄉村自然資源、調整農村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靖西市自然稟賦和生態優勢得天獨厚,民族風情濃鬱獨特,區位優勢凸顯,旅遊業發展潛力巨大。如何立足現有資源優勢打好「鄉村旅遊」牌子,實現鄉村旅遊與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走好鄉村旅遊「新路子」,開闢群眾致富「錢袋子」,助推靖西旅遊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雲南旅遊:以變應變 提質升級
    「雲南重視智慧旅遊發展,特別是誠信體系、投訴處置體系、購物退貨機制等方面的建設很有亮點,而且平臺和功能還在持續擴展、更新,對其他省份具有示範意義。」大家認為。「說起滇西,大部分遊客都不陌生,因為那裡有大理、麗江、香格裡拉、騰衝、瑞麗等熱門旅遊目的地,但大滇西的提法還是第一次見。」
  • 冰雪旅遊帶動設備需求,發展中市場的背後機遇【全國冰雪旅遊宣傳...
    積極推動建設若干「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旅遊+冰雪裝備器材」的冰雪休閒旅遊綜合體,興建一批覆合型冰雪旅遊基地,營造濃鬱的冰雪文化氛圍,提供完善的冰雪運動休閒設施,滿足大眾冰雪消費需求,促進冰雪裝備器材推廣應用。 在冬奧會和政策帶動下,國內冰雪設備器材產業迎來新興企業熱潮,這個發展中的市場終於迎來新機遇。
  • 山東曹縣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旅遊大項目助力新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佳 菏澤報導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報導講好新時代、新動能、新菏澤故事,近日,「新動能新菏澤——第十六屆中國網絡媒體菏澤行」菏澤採訪團實地走訪曹州雲都大數據中心(東華軟體產業園)項目、菏澤華夏部落文化旅遊區項目,探究菏澤市新舊動能轉換的創新發展之路。
  • 博山聚焦高質量發展 深耕服務業 激發新動能
    、源泉長壽山醫養產業園項目、姚家峪生態養老中心建設項目、九龍峪山地旅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16個市級服務業重點項目如火如荼地推進建設著……   今年以來,博山區聚焦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 新動能快速積聚 旅遊業開啟更大市場空間
    在中國旅遊研究院的院子裡,玉蘭已經孕育芽苞,為迎春開放積蓄力量。正如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口中當下的旅遊業一樣。  新舊交替之際,戴斌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說,剛剛過來的一年,旅遊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考,也在積聚新的動能,一系列新需求和新供給正在形成,旅遊業正在轉型陣痛中穩步向前。
  • 《北京老年旅遊發展報告(2017)》:老年旅遊市場需求較強
    新京報快訊(記者倪偉)由北京市旅遊委主辦的2018年北京市老年旅遊工作會今天(10月16日)召開,會上發布了《北京老年旅遊發展報告(2017)》。報告顯示,老年旅遊市場需求較強,而目前老年旅遊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旅遊休閒業態與老年旅遊多元化、個性化需求也不相匹配,旅遊產品基本不面向 80 歲以上老年人。問卷調研對象為景區遊玩的老年旅遊者、單位退休辦以及旅行社顧客,共發放 245 份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40份。
  • 三大需求繼續回升 經濟內生動能增強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國民經濟恢復態勢持續顯現,三大需求繼續回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四季度經濟增長有望比三季度繼續加快。經濟運行逐步由政策帶動向市場內生增長轉變。明年經濟運行有不少有利因素,經濟增速逐步向潛在水平回歸的可能性較大。
  • 旅遊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供給——如何編制旅遊發展戰...
    本文原標題:《旅遊消費者的需求和市場供給——如何編制旅遊發展戰略之三|李鐵談城市》前言目前,中國城鎮化已進入高速增長期,我國規模城市總數達到世界首位,城鎮人口數量已佔據總人口數的60%。
  • 皇包車旅行孟磊:只要旅遊需求市場基礎還在 旅遊業會出現「報複式...
    希望相關部門能針對旅遊企業在資金方面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措施,銀行也能為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提供貸款,幫助企業共渡難關。疫情之後,也希望出臺更多助力旅遊經濟恢復的扶持政策。人民日報客戶端旅遊頻道:2020年,皇包車的發展規劃是否會進行調整?
  • 疫情之下,休閒度假為旅遊業迭代發展注入「新動能」
    此次大會以「休閒·美好生活新選擇」為主題,旨在探索休閒度假產業發展的新機遇、新路徑、新動能、新思路。集百家之長,涉及休閒度假產、學、研等在內的產業鏈各方,對此展開了深入探討。旅遊需求迎來全面爆發,除了出境旅遊人次快速增長,旅遊消費也在快速增長,包括在產品需求上,其消費需求日趨多樣化,從簡單的觀光旅遊向更多方面轉變。」
  • 文旅融合的雲南探索 雲南旅遊:以變應變 提質升級
    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的大背景下,雲南旅遊如何以變應變?記者從2020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觀察到,雲南文旅人主動出擊,充分利用國際窗口和平臺全面展示雲南旅遊新形象,與國內外業界人士共同挖掘市場潛力,千方百計推動行業復甦和振興。
  • 巧用自然資源「劣勢」變「動能」昭蘇順勢而為打造系列旅遊名片
    呼呼的山風、寂靜的星空成了旅遊資源;雨後的彩虹、晚開的油菜花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新疆伊犁州昭蘇縣,巧用自然資源,細分旅遊市場,讓「劣勢」變「動能」,交出了全域旅遊「昭蘇實踐」的範本。  山間大風放風箏,無電草原看繁星  遊客打卡網紅星空  距離昭蘇縣城以東15公裡的巴勒克蘇草原,山巒連綿起伏,草原純淨遼闊。
  • 濟寧:研學旅遊蓄積發展新動能
    濟寧:研學旅遊蓄積發展新動能近年來,濟寧市以建設旅遊強市為目標,以發展全域旅遊為主線,實施文旅突破戰略,深化改革創新,提升品牌效應,強化項目建設,培育旅遊新業態,旅遊消費總額增幅連年保持在12%以上,旅遊業在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促進全市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的戰略支點,研學遊成為濟寧市二、三日遊的主打產品。
  • 為河北旅遊發展注入新動能「太行山全域旅遊發展聯盟」成立
    ,2020首屆(靈壽)太行山全域旅遊交流大會在靈壽縣錦繡大明川風景區舉辦,本次大會旨在凝聚太行山地區優質文化旅遊資源,以太行山人的共克時艱、發展家鄉、攜手共贏的目標為契機,充分就太行山各省市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與鄉村振興、區域協同發展等議題進行廣泛討論和研究。
  • 濟南旅遊當家人齊聚山旅 共議新舊動能轉換大局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決策部署,探討今後濟南旅遊發展的戰略方向,5月20日,濟南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與山東旅遊職業學院聯合舉辦了「發展全域旅遊,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專題研討會。
  • 玩家講述|雲南旅遊:以變應變 提質升級
    「雲南重視智慧旅遊發展,特別是誠信體系、投訴處置體系、購物退貨機制等方面的建設很有亮點,而且平臺和功能還在持續擴展、更新,對其他省份具有示範意義。」大家認為。「對於旅遊商品而言,保持創新十分重要。能讓遊客眼前一亮,才能更好地推廣雲南特色民族文化,促進非遺技藝活態傳承。」為了跳得更高目前業界普遍認為,雖然疫情對旅遊業產生了較大影響,但從全球範圍看,旅遊的基本動能、市場需求和服務體系依然存在,疫情過後行業必將迎來復甦。
  • ...激發融合發展新動能——全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
    11月24日,全市區縣「曬旅遊精品·曬文創產品」大型文旅推介活動總結座談會舉行,15位市內外相關專家及區縣、網絡平臺和企業代表,聚焦文旅融合發展、傳播理念更新、文創產品開發等,展開「頭腦風暴」梳理總結,激發文旅產業發展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