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營收超25億!「中央工廠+批發」構築護城河 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

2020-12-16 同花順財經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而資本市場中同樣也是如此,不信你看:在國內市場中,茅臺是白酒行業的大哥大,海天味業是醬油行業的NO.1,格力是空調行業的老大,溫氏股份是養豬行業的龍頭,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麵包行業,「中國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

在麵包行業中,有這樣一家企業異軍突起,引人矚目--桃李麵包股份有限公司。其在過去2018一年裡收入超過40億人民幣。按其麵包單品價格6元/袋左右計算,2017年,共銷售出去驚人的6.67億袋麵包!

而在桃李麵包發布的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2019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5.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8.06%;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4億元,同比增加15.51%。

公司半年報顯示,產品方面,公司核心產品桃李品牌的麵包及糕點上半年實現營收25.47億元,佔公司總營業收入的99.57%,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8.08%;公司新開發的粽子產品上半年實現營收1057.02萬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7.85%。同時,公司還在不斷研發新產品,陸續推出了蛋黃酥糕點、小倔麵包、解禪小菓、小天使麵包、巧樂角麵包等一系列新產品,但其市場份額仍微乎其微。也就是說,公司的收入最大的功臣--還是麵包。

如今,桃李麵包的成績已然是家喻戶曉,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得益於當年吳老先生及家人們的支持。成立於1997年的桃李麵包,是退休教師吳志剛在60歲時創立的,23年前,創始人吳志剛在鴨綠江邊的丹東開了個麵包廠,殊不知,這家處於邊陲四線小城市的工廠,竟就靠著「土裡土氣」的打法茁壯成長起來了。公司主營麵包及烘焙產品,以「桃李」品牌為核心,並在2015年實現A股上市,成為國內面包第一股。

公司上市以來的業績表現也是相當的穩健,一度被很多投資者看作白馬股的代表。2015到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收25.6億元、33.1億元、40.8億元和48.3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4.55%、28.95%、23.42%和18.47%。公司實現淨利潤分別為3.47億元、4.36億元、5.13億元和6.42億元,呈現穩步上漲態勢。

從市場區域看:東北(佔比46%)、華北地區(佔比23%)分別實現收入11.76億元(+15.52%)、5.98億元(+23%),成熟市場繼續加快銷售網絡細化和下移工作,不斷挖掘市場潛力,鞏固和擴大公司產品市場佔有率;桃李麵包也打破了很多食品企業走不出本土的魔咒,此外,公司繼續加大力度拓展華東(+21%)、西南(+12%)等新市場,不斷增加對重點客戶的投入,提升單品質量。

公司資產規模也在不斷的同步壯大,由15年的21.45億突破到了18年的39.11億,大體上擴大了一倍左右。相應的貨幣資金也是越來越充裕,也呈現出一個不斷增長的過程。流動資產與非流動資產佔比相差不大,流動資產佔比52%的樣子,與前面幾年沒有特別大的幅度變化,表明公司還是控制在一定合理的範圍之內。

財務指標方面,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上市後維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基本維持在10%左右的區間波動,總體數據呈現的是財務風險極低的一個狀態。通過公司年報數據我們發現,桃李最近幾年一直沒有短期和長期借款,公司的貨幣資金從2016年的4.53億元,大幅增加到了2018年的14.24億元,流動負債雖有增加,但到2018年也只有4.88億元。所以公司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來保證這些產能擴張項目的實施,這還不包括公司通過別的途徑來募集資金。

公司沒有短期和長期借款是資產負債率長期偏低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雖然降低了財務風險,但是,適度的利用財務槓桿,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針對經銷商模式,桃李麵包也體現出了自己的優勢。

目前,麵包行業主要有四種經營模式:

第一種是中央工廠+批發分銷。

第二種是中央工廠+自建品牌連鎖店。

第三種是線上烘焙品牌。

第四種是個體經營、超市自主烘焙。

桃李麵包專注於「中央工廠+批發分銷」,大規模生產減低生產成本,並利用桃李麵包在全國15個區域建立生產基地,直接銷售給商超等終端,大幅度降低企業的銷售費用。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全國市場建立了22萬多個零售終端。在利潤上,桃李麵包毛利率遠低於連鎖店模式,但淨利率則明顯高於競爭對手,桃李麵包的淨利率可高達12~15%。

另外,隨著與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等大型商超之間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桃李麵包對銷售終端的控制力逐漸加強,這為企業加快拓展國內其他地區市場的戰略奠定了基礎。一是靠著大型連鎖商超和中心城市的中小超市、便利店終端籤署協議銷售產品模式。二是針對外埠市場的便利店、縣鄉商店、小賣部,桃李通過經銷商分銷的經銷模式。兩條腿走路的桃李,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工廠+批發」的王者之路。

桃李的成功,本質上就是專注於「中央工廠+批發分銷」這種商業模式,專注於簡單的產品與運作模式。簡單到極致,或許正是無法被超越的護城河。

而二十多年間,要一直做到「簡單」與「專注」其實並不簡單,隨著企業規模、產業鏈、銷售渠道、配送系統的發展與完善,其數位化經營與管理無疑成為桃李麵包強大的助推器。

二級市場上,桃李麵包最新的市值已經突破300億大關,得益於超強的渠道能力,每年都可以賣出幾十億的麵包,營收和淨利增速也都不錯,也正是因此,才享受了現在的估值。這樣的估值究竟高不高?

民生證券預計19-21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7.26/68.14/82.45億元,同比+19%/+19%/+21%;實現歸屬上市公司淨利潤7.64/9.38/11.59億元,同比+19%/+23%/+24%,折合EPS分別為1.16/1.42/1.76元,目前股價對應19-21年PE為41/33/27倍。公司目前估值高於其他食品板塊約32倍的平均估值,考慮到公司長期成長性和標的稀缺性,維持「推薦」評級

來源: 和訊股票

相關焦點

  • 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逆勢增長背後的隱憂
    在「疫情」的影響下,消費者線下消費受阻,許多依賴線下消費實現業績增長的企業都受到一定打擊,第一季度的財報總體上略顯慘澹。但是作為中國「麵包第一股」的桃李麵包卻在一季度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1.戰略布局面對疫情的衝擊,桃李麵包依然賣的不錯,這與桃李麵包多年專注於「中央工廠+批發」的商業模式有關。
  • 桃李麵包:揉一個400億的麵包,造一個烘焙界的茅臺
    2020年對於桃李麵包來說碩果纍纍,在這半年多的時間裡他們創下了許多裡程碑。在前6個月的時間裡,桃李麵包營收27.39億元,同比增長7.08%;淨利潤為4.18億元,同比增長37.54%。面對疫情衝擊,桃李麵包上半年業績報表巋然不動,成為為數不多受疫情影響正增長的快消品企業。
  • 桃李麵包深度報告:桃李芬芳,麵包品牌化的全國擴張
    公司戰略思維清晰,未來三年仍然聚焦短保麵包,大力開拓南方市場,不斷增加終端數量,渠道成熟之後會逐漸升級產品,不斷提高品牌力護城河最終實現全國化高滲透的銷售。   烘焙麵包行業集中度低,中央工廠+批發模式盈利水平高,短保麵包符合消費升級趨勢。
  • 桃李麵包股價兩個月漲超54% 華東華南市場去年營收增長20%
    2019年桃李麵包全年營收56.44億元,同比增長16.77%;淨利潤6.83億元,同比增長6.42%;扣非後歸母淨利潤6.6億元,同比增長7%。對於業績增長,桃李麵包表示,2019年,公司不斷強化營銷渠道,提高配送服務質量以增加單店銷售額,同時大力開拓新市場,不斷增加銷售終端數量。
  • 因「生活需求」瘋狂減持,桃李麵包85歲創始人再套現4.54億
    1997年1月23日,吳志剛與次子吳學群成立了瀋陽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50萬元,吳志剛佔60%,吳學群佔40%。這就是上市公司桃李麵包的前身。2015年12月22日,桃李麵包在上交所上市,成為中國A股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是一家典型的家族型企業。
  • 大佬持倉|桃李麵包:麵包龍頭能否春風依舊?
    它是如何塑造隱形麵包冠軍,交銀系旗下多基金三季度為何加倉持有?本期大佬持倉的主角是桃李麵包,證星研究院帶著這些問題在此對該公司進行簡單邏輯梳理,不做個股推薦。以早餐行業去看短保麵包趨勢,也能眼前一亮。02:短保行業率先布局,商業模式助擴張,規模優勢凸顯短保麵包行業主要分為兩種模式,分別是烘焙坊模式和中央工廠模式。
  • 桃李麵包一口氣關閉兩家公司,「麵包第一股」還是無法徵服全國人的胃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王言 編輯:鄭方圓「麵包第一股」桃李麵包(603866.SH)全國化之路正在遭遇挑戰。在便利店林立的廣州,桃李麵包的身影也不多見。11月26日,時代財經在廣州市場走訪發現,除了永旺等商超銷售有桃李麵包外,在全家、天福、喜士多等便利店,未見到太多擺有桃李麵包的貨架。
  • 桃李麵包淨利潤增長超四成 產能瓶頸有待解決
    中金證券認為,桃李麵包在第二季度整體收入增速略有放緩,除去年第二季度收入基數較去年第一季度提升外,根據草根調研,與西南成熟市場產能偏緊相關,成都工廠超負荷運轉,而重慶新工廠今年剛投產,產能釋放不足帶來增速偏低。
  • 「促銷戰」、「打後方」,桃李麵包會是達利的下一個犧牲品嗎?
    「一直以來,桃李麵包都有『南下』的野心。上市以來,桃李麵包在華南、華東地區,建立了許多工廠,目的就是要打開這些地區的市場。」一位行業研究人員表示。2019年上半年,桃李麵包重點開展的工作便是加快戰略性區域銷售網絡建設,加大力度拓展華南、華東等新市場。然而,事與願違。
  • 桃李麵包為何取名為「桃李」?
    大家知道桃李麵包為何取名為「桃李」嗎?這一切還得從瀋陽這位60歲的退休老教師下海經商說起。90年代中期,吳志剛剛從學校退休,閒不住的他很快就對大街小巷裡的麵包店產生了興趣。於是他開始進行走訪研究,歷經半年,他也創立了自己的麵包作坊。
  • 9.9元的桃李麵包遍布全國,桃李麵包的供應鏈是如何運作的?
    然而購買這樣的麵包並非難事,在大型商場,便利店,社區商店都隨處可見,問題在於購買這樣的短保質期的麵包,桃李麵包的供應鏈又是如何運作來保持麵包新鮮度的呢?與大多數人在街上看到的連鎖麵包房不同,桃李麵包採用的是「中央工廠+批發」的模式。
  • 聊一聊桃李麵包:短保賽道上的長跑冠軍
    作者:小北讀財報來源:雪球今天再把它拿出來聊一聊,先把結論擺一擺:1.研究桃李麵包先要把短保麵包賽道搞懂。2.短保麵包的產品屬性決定了企業護城河將是渠道建設。3.超市自營麵包以及新興烘焙店將是桃李渠道擴張與未來發展的阻力。
  • 桃李麵包上半年淨利增近四成
    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7.39億元,同比增長7.0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37.5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12%。 桃李麵包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收入穩步增長促進了生產規模擴大,整體規模效應增強,毛利率水平有所提高;受國家階段性社保減免政策影響,公司成本費用也有所下降。
  • 北上資金頻頻流入,桃李麵包靠什麼博得了資本關注?
    因為有千千萬萬的人需要,桃李麵包也不例外。  北上資金被稱為「最聰明的資金」,因為這些資金非常理性、客觀,成為很多投資者的關注點。貝殼投研(ID:Beiketouyan)發現,桃李麵包就位列北上資金連續七周加倉股的前十名。所以,桃李麵包還是很受資本青睞的,那麼這家公司到底有哪些亮點呢?
  • 桃李麵包四思:創新、品控、血拼、套現 吳氏兄弟王冠之戰
    作為市值近400億的桃李麵包創始人,其低調得仿佛空氣一般。沒有媒體採訪,沒有名人圈的富麗堂皇,甚至網上也難搜其照片。但在資本市場,吳志剛乃至吳氏家族又是另面人設,頻頻豪橫的減持動作,顯得強彪高調聚焦桃李麵包,麵包第一股的光環背後,身姿不乏窘態:子公司虧損、業績增速下降、擴張遇阻、競品強勢入局。
  • 17家子公司虧損,桃李麵包還是無法取悅南方人的胃
    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有「麵包第一股」之稱的桃李麵包剛交上了一份不錯的半年報業績單。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27.39億元,同比增長7.08%;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18億元,同比增長37.54%;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5.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12%。從產品上看,核心產品桃李品牌的麵包及糕點實現的營業收入27.3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22%,佔公司年度營業收入的比例為99.70%。
  • 國內面包第一股:60歲退休賣麵包,一年營收50億,成「麵包大王」
    現代社會不少年輕人都會不按時吃早餐,急於上班經常會吃兩口麵包代替早餐。隨著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這一方式也成為了眾多年輕人的選擇。正是因為在麵包這一市場有著需求,因此才誕生了眾多的品牌。在如此激烈的品牌競爭中,有一家公司從中脫穎而出,它就是桃李麵包。
  • 桃李麵包業績增速下滑 原董事長祭出鼠年第一份千萬股減持計劃
    2月10日晚,桃李麵包公告稱,該公司持股14.44%的股東——原董事長吳志剛因個人資金需求,擬在2020年2月17—5月15日期間,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1317.75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2%。
  • 桃李麵包老大竟然是他?60歲退休創業,身家百億
    於是不久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他拉著二兒子在丹東開了一個麵包房,取名為「桃李」,這個名字可能與他前半生的教師生活有關,有「桃李滿天下」的意思,當然,也希望自己的麵包能名揚天下。吳志剛在一番考察後發現,麵包房只做新鮮麵包,而批發商只做保質期長的糕點。但是吳志剛認為這並不合理,因此他決定將二者結合,做保質期短的批發麵包。
  • 桃李麵包漸現「桃李滿天下」 日賺144.5萬元
    ■本報記者 李 勇    無論是塞北小城鎮的街邊食雜店,還是江南水鄉的大型商超,桃李麵包正在以極快的速度佔據著麵包貨櫃越來越多的空間。  瀋陽雲峰街小北三路上的一家佐客小型便利店,食品貨架上,雖然有十幾個品類的麵包產品在售賣,但品牌只有一個,就是「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