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的「拍一拍」上線至今,已經快半個月了,你用過嗎?
個人以為,「拍一拍」的確是一種非常直觀的交互方式。以前我們微信聊天,只能聽到聲音、文字,圖片。而現在多了一個振動的維度,和好友聊天,莫名其妙就覺得真實了許多。
在騰訊眼中,「拍一拍」可能是一種交互方式,是一次嚴肅的變革。但是在網友眼中,「拍一拍」也許只是一個搞笑工具,有人特地改自己的後綴進行惡搞,把「拍一拍」玩成了段子製造機。
「小A拍了拍小B的棺材板,然後號啕大哭。」
「小A拍了拍自己的錢包,然後哭了。」
估計騰訊也沒有想到,拍一拍這麼簡單的功能,居然能玩出這麼多新花樣。果然社交APP,才是最有個性,創造力最強的平臺。而坐擁如此龐大用戶,微信之前居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還不算完,這幾天,微信「拍一拍」再次進化,增加了「個性後綴」的功能,不用更改自己的備註,也能用「拍一拍」進行惡搞了。
微信「拍一拍」的進化,其實透露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微信已經不再是嚴肅的社交工具,而是徹底轉型為自媒體平臺,要徹底轉守為攻。眾所周知,騰訊一直在進軍短視頻領域,但是屢屢失手。沒辦法了,騰訊還是沒忍住,只能祭出最後的大招,把微信這個超級軟體進一步改造,打造成自媒體平臺。
這一點非常恐怖,要知道,微信的用戶量和使用市場,是大多數自媒體平臺都無法媲美的。一旦微信找到了社交和自媒體之間完美的平衡,兼顧辦公、娛樂屬性,未來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當然,騰訊雖然在重拳出擊,其它平臺也沒有閒著。
越來越多平臺,都開始下意識地將大力扶持視頻,因為視頻是微信內容生態的最大短板。只有大力扶持視頻,搶先建立內容壁壘,才能抵禦騰訊的攻勢,保證平臺能長久發展下去。至於門檻比較低的圖文內容,已經無法有效地留住用戶了。
自媒體平臺之間新一輪的大戰,其實從「拍一拍」的上線,就已經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