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13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19)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召開,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COO林密發表了主題演講,演講內容如下:
感謝大會給我這次發言的機會。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談一個高品質汽車的時候,對於我的主題來說,我更想談的是怎麼樣打造一個以乘客為核心的高品質產品,分享我們的一些觀念和想法。
當然,我們在說打造一臺高品質汽車的時候其實包括各種各樣的東西,包括生產、研發等於環節都要開始關注。我們認為,實際上真正談論一個高品質產品,因為70%的問題出現在研發階段,最後的生產控制只能解決30%的問題,所以真正所謂的高品質產品,首先核心是研發的流程問題。中國未來一定會成為一個電動車最大的市場,這個市場上一定會孕育出非常多家走向國際市場的品牌和產品。所以當我們真的在做一臺電動車產品的時候,只掌握一個標準或者只針對中國國標去設計實際上在未來轉換成歐標和美標的時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要完全顛覆重來。當我們同時要作出中、歐、美三標齊開的產品的時候,最核心的一點,不僅僅是簡單的正向研發,而是完全要圍繞電池,動力系統、底盤託架為核心去做整臺高品質產品整體的動力系統。
這裡面涵蓋了很多新的理念,包括前置的碰撞模塊,後置的碰撞模塊,以及包括整體託盤系統,不能成為一個附加件,而應該是一個結構件。怎麼樣處理車輛在未來多平臺應用的時候,以及同時滿足減少未來車型在認證方面的工作,整體的設計,整車的模塊,這個可能是現在我們更應該考慮的一個做高品質電動車產品的問題。
其他方面我們當然要考慮到,因為電動車產品是一個非常長期的研發過程,所以你的設計如何考慮一個前瞻性,怎麼樣考慮在你所謂的產品周期裡面能夠完整的收回投資成本,如何做一個相對來說有前瞻性的設計能力。當然我們現在都在談在工業4.0的大環境下,世界級的工廠怎麼去建立我們的生產質量控制體系,包括新材料的應用,包括越來越多新的非傳統焊接工藝所帶來的塗裝,包括總裝方面工藝的不同,怎麼樣利用新的生產工藝建立一個圍繞它們而產生的生產體系。當然,我們很核心的一點,在設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未來產品的可回收性,這個回收性本來就是歐洲的硬性標準和要求。除此之外,當然還要考慮整個電池系統,包括整個未來的動力系統,在回收的時候能否再製造,再利用,應用於出行產品之後,能夠回廠進行更新再次銷售,這都是在設計之初,做一臺高品質的產品在這個時候應該考慮的問題。畢竟我們現在是在2019年的時間點。
在這個時間點往前看的時候,很典型在「四化」的範圍內,我們已經很明顯的從造車時代進入了出行時代,也就是2025年真正L5車輛大規模生產製造的過程中,實際上我們就要準備好所有的汽車廠不但要涉足造車,也要涉及出行。在這個裡面其實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路線。第一條路線,現在的車基本上偏兩端,要麼是小型車路線,主要是關注成本,10多萬,在補貼時代的大場景下,10多萬的產品價格。另外一條路是走高大上,也就是特斯拉的路線。實際上當我們總是在談論所謂未來是無人駕駛、智能出行的時代,其實車已經不是用來開的了,車是用來坐的,這就是艾康尼克我們提倡的以乘客為核心的概念。
這個概念跟現在的新造車勢力有一點不同。我們認為未來整個駕駛基本上分為兩極,第一極是以無人駕駛而主導下的大規模專車運營,基本上是以乘坐為主要目的,95%市場覆蓋率整體的車隊。其次基本上很少人會選擇真正去開車,也就是大概只會有5%的人會真正選擇自主駕駛。這種自主駕駛的時候,他追求的東西更多的可能是終極的駕駛體驗,極致的操控,非常好的靈活性以及非常炫酷的外觀。在無人駕駛時代大規模運營考慮更多的就是智能化、便利和非常經濟的一些方式,這就是艾康尼克和W Motors兩家公司做的事情,W Motors做極致的駕駛體驗,車輛的起價一千萬以上,每年限量發售,在國外趨之若鶩,排隊生產,定製化生產。艾康尼克我們做以乘客為核心的非常專注於乘客的駕乘體驗。
當把這個核心問題拋出來以後,我們其實可以想到,我們說乘坐者為核心,或者駕乘者為核心,考慮的東西就完全不一樣了。首先要考慮很多的合作夥伴,艾康尼克是一個中、美、歐三標齊開的產品,也就是實際上我們是要衝著2021年的歐標五星做整體設計,從這個角度來說,包括對於未來標準的預測,包括對於碰撞越來越嚴厲的要求,我們在跟MagnaSteyr很切合的做產品的預期,包括微軟在國內選擇的第一家真正的車內的層面上做工作的一個場景。當然這個原因很簡單,當你從開車的位子變成了乘坐者為核心產品的時候,整個使用時間,相對來說空餘時間就真正可以做一些有生產力場景的東西,也就是我們所謂的Office等所有的東西。包括在自動駕駛上面,包括我們現在在中東最大的新興城市Masdar,類似於我們國家的雄安,我們在做Smart City。
我們認為,在轉向以乘客為核心的體驗之後,車已經不再是一個追求所謂駕駛感受的東西,而更多時候考慮的是在裡面能做什麼,能幹什麼。在這裡面完全取決於我們所謂的駕駛本位的思維,我們考慮的是乘客為核心,在車內產生的各種場景。當然我們也想到了,到那時候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可能是手機,我們怎麼樣把乘客的視野把乘客的眼睛從手機上移開,而專注到我們內部的整套系統。包括非常常見的,我們希望我們的產品能夠成為不止是一個乘客的乘坐工具,同時能夠提供一個乘客在移動,A to B的過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景,這個場景裡面我們提供非常定製化的個人體驗,包括各種人工助手,包括完整的貫穿於整套系統的語音體驗,包括我們的核心CEO系統,在傳統以駕駛者為核心的產品上,實際上是無法使用的。
當然我們談到駕駛者為核心,為的就是過渡到2025年之後的無人駕駛,過渡到自動駕駛時代。在那個時代,像我剛剛所匯報的,95%的場景已經基本上不會使用開車這個場景了,而是基本上以乘坐為核心。所以我們現在跟微軟和AKKA三家,為杜拜2020年的世博會提供全面的自動車隊服務,包括在阿聯的Masdar智慧城市,我們現在整體的承接在做這個項目。
我就不講我們做一款高品質產品的底盤共享等所有的東西。我們的第一款產品分兩個型號,大家看到黑色的基本上是以VIP方式存在的,是對開的車門,後座只有兩座,我們希望能夠改變中國廣大企業家使用豐田Alphard的消費習慣,真正生產製造達到歐標五星高端純電動的車。下面有我們的尊貴版,用於直接競爭GL8之類的企業用車,以及豪華的家庭用車,以及再往下簡化的出行版本。我們這款產品大概會在2020年在中國落地上市,現在整個初期小批量生產都在歐洲,屬於一個中國品牌,註冊落地在中國,達到500公裡的續航,車長達到5.17米,是非常長的車身。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在今年春節年後會發布我們詳細的戰略。
敬請關注蓋世汽車「2019電動汽車百人會」專題實錄
提示:本文根據發言整理,未經專家審核,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