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中國成最大牛肉進口國 澳出口商因這事急了

2020-12-12 央視網新聞

原標題:澳媒:中澳關係緊張急壞澳牛肉出口商

澳大利亞「昆士蘭鄉村生活新聞網」3月12日文章,原題:新報告稱,貿易緊張危及澳大利亞在中國牛肉市場的地位 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牛肉進口國。然而,我們的一些最大競爭對手紛紛在這個市場有所斬獲時,澳大利亞幾乎原地不動。

這是旺加拉塔(Wangaratta)的肉類代理商、貿易商和顧問西蒙·奎爾蒂的觀點。他說,去年8月,中國正式超過美國,成為國際牛肉貿易的頭號角色。

奎爾蒂說:「10年前,肉類貿易商進辦公室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美國市場今天怎麼樣?』」現在,他們關心的是中國市場。

奎爾蒂預計,2019年中國的牛肉直接進口將增加21%達到大約130萬噸。中國一直在增加牛肉的進口,且已批准了全球17個國家、269家牛肉工廠出口中國。奎爾蒂說,去年12月,巴西獲得新增78家肉類工廠的出口許可,其中包括22家牛肉工廠。不過,據他所知,16家澳大利亞工廠等待出口許可已經兩年了。

「我想,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受到聯邦政治的影響,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仍然緊張。只要這種情況不改善,那就會給牛肉貿易帶來問題,阻止澳大利亞在中國市場發揮全部潛力。」奎爾蒂說,「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目前不斷增加對中國的出口,不幸的是,這意味著我們的損失。」

與此同時,肉類及畜牧業協會(MLA)最新的出口數字凸顯中國市場對澳大利亞本土牛肉產業的重要性。2月份,澳大利亞牛肉出口攀升至將近9.5萬噸。MLA稱,出口相比去年同月增加了11%。而需求增長最快的是中國,從2018年1.9萬噸的基礎上猛增65%。

(作者弗農-格雷厄姆,陳俊安譯)

相關焦點

  • 澳媒:反華政治言論讓澳企擔憂
    就在外長畢曉普著力緩和與澳最大貿易夥伴雙邊關係之際,圍繞所謂中國政府影響力行動的激烈討論再起。澳商界對此很不悅。上海澳大利亞商會執行長烏多·多林說:「我們的觀點和我們會員的觀點是,若雙邊關係持續惡化,我們一無所得,滿盤皆輸。」目前外交爭端之際,澳葡萄酒公司在中國港口面臨額外檢查,食品出口商被中方銷售商告知澳產品清關會變慢。
  • 澳媒:澳大利亞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媒:澳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澳牛肉禁令造成數億澳元損失並導致從業者失業 中國對數家屠宰場進口牛肉的禁令,已經給該行業造成數億澳元的損失
  • 中國超過美國成最大牛肉進口國 澳出口商急紅眼
    據澳大利亞媒體「昆士蘭鄉村生活」3月12日報導,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牛肉進口國,當各大出口國在中國牛肉市場收穫頗豐時,澳大利亞因「聯邦政治影響」原地不動,急壞了牛肉出口商。「因為澳大利亞與中國關係仍然緊張,現狀持續下去,就會給貿易帶來問題,阻止澳大利亞在中國市場發揮全部潛力。」他表述現在其他國家不斷增加對華牛肉出口,「不幸的是,這是澳大利亞的損失。」
  • 對澳反制再擴大?第六家澳企牛肉輸華資格被暫停,澳媒:經濟脅迫
    在此背景下12月7日中國海關總署決定暫停一家澳大利亞牛肉供應商的輸華資格又遭到了澳媒的強烈抨擊,澳媒認為中方此舉是再次在給澳大利亞「穿小鞋」,這已經是中國第六次用暫停澳大利亞牛肉商出口資格對澳採取「經濟脅迫」行動。澳媒的強烈抗議只能凸顯出了他們的格局太小,習慣了用最卑劣的想法去揣測他人的正常行為。
  • 7日,中國對澳再次重拳出擊,莫裡森措手不及,澳業界一片哀嚎
    從緊追美國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到鼓動對新冠病毒起源進行所謂「獨立審查」,直至近日因「漫畫事件」無理要求中國「道歉」,澳大利亞政府甘當美國馬前卒,在惡化與自己最大貿易夥伴中國關係的路上越走越遠,卻對國內外的批評之聲充耳不聞。
  • 「澳龍」滯留中國機場,澳媒又炒作:龍蝦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澳龍」滯留中國機場,澳媒又炒作:龍蝦將是下一個打擊目標 自從中國拒絕了澳大利亞有問題的大麥,不合格的牛肉和傾銷的葡萄酒之後,澳媒就一直炒作中國針對澳洲的產品甚至違反了貿易的承諾。
  • 中國暫停進口部分澳牛肉,澳總理莫裡森還在「嘴硬」
    原標題:中國暫停進口部分澳牛肉,澳總理莫裡森還在「嘴硬」…【環球網報導記者左甜】中國暫停進口部分澳大利亞牛肉,並即將對該國大麥徵收關稅,澳總理莫裡森卻還在「嘴硬」。,便趁機炒作說這是中國在「報復」澳大利亞。
  • 澳媒眼紅:我們遭「不幸」,他國趁機「瓜分」中國市場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眼下,其他國家如何同澳大利亞盡情共享中國的牛肉(市場)?」多種澳大利亞商品對華出口遇阻,只能眼睜睜看著市場流失,競爭對手蓄勢待發。這讓澳媒眼紅了。至少有60個國家將中國列為它們的第一大出口市場。除了需求很大的阿根廷,還有俄羅斯、印尼、韓國和巴西等。他們都想從澳大利亞這裡分一杯羹。在澳大利亞被迫尋找新客戶之際,其它國家已準備好填補這個全球最大市場的空白。」文章總結道。澳大利亞牛肉首當其衝。澳農業部數據顯示,今年9月,澳大利亞對華牛肉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64%。
  • 中方出手治理澳進口葡萄酒傾銷問題 澳官員:「毀滅性打擊」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澳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中方決定「出手」。而這次臨時反傾銷措施,已經被澳方形容成了「毀滅性打擊」。消息一出,一家對華出口生意紅火的澳葡萄酒商股價暴跌11.3%,已經暫停交易。英媒還曝出,這家酒商涉嫌逼迫中國批發商「配貨」。
  • 澳大利亞傳出重磅消息,成噸龍蝦滯留中國機場,澳媒受強烈刺激
    據環球網報導,繼大麥、葡萄酒和牛肉之後,澳大利亞巖龍蝦可能會成為中國和澳大利亞之間在貿易領域的又一焦點商品。 據澳大利亞媒體《雪梨先驅晨報》聲稱,目前澳大利亞成噸的龍蝦正滯留在中國機場,面臨著中國海關的清關延遲,這引起了澳大利亞大批出口商的擔憂,他們擔心龍蝦在變質前無法運抵商店和餐廳。
  • 澳媒: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結果可想而知
    11月進入下半月,澳媒此前炒作的「中國對澳貿易產品禁令」並未成為現實,這一情況讓澳出口商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緊張情緒依舊在澳各行業出口商間蔓延。中國從澳進口大量鐵礦石、煤炭等,澳留學旅遊等中國市場也十分廣大,鑑於兩國關係惡化,這類行業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有媒體和國際輿論指出,澳經濟發展試圖轉變對華依賴,但尋求「替代者」的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的結果可想而知。
  • 澳大利亞牛肉迎壞消息,中企或放棄進口!澳找來5國替代中國市場
    澳大利亞又迎來一個壞消息,澳大利亞牛肉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恢復對中國市場的出口,中國買家將會轉向其他國家市場進口牛肉。據《澳華財經在線》6月22日報導,今年5月份,中國宣布禁止澳洲四大屠宰場牛肉的進口,對該國牛肉出口中國市場造成了較大打擊。
  • 西澳財長離職前吐露真言,世上沒有完美的國家,澳洲需要中國拯救
    從澳大利亞歧視亞裔、借疫情抹黑中國開始;到澳大利亞跟隨美國在南海挑事,高調宣布參加「馬拉巴爾」軍演,嚴重危害中國主權利益;再到澳媒多次炒作、將中方對澳大利亞出口商品的反傾銷、反貼補調查案件與新冠疫情相關聯,認為中方對澳的合理貿易舉措是故意針對澳大利亞,如今的中澳關係可謂是達到了冰點。
  • 偷雞不成蝕把米,澳媒狠批莫裡森,為一時掌聲淪為殺雞儆猴中的雞
    澳大利亞媒體在12月8日刊文稱澳大利亞政府應該向我們的鄰國學習如何和中國打交道。澳大利亞政府為了一時的掌聲而糟蹋了對澳大利亞來說最為重要的中澳關係,導致澳大利亞最後淪為北京「殺雞儆猴」中的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 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
    導讀: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序言:在我國賣的最受歡迎的澳洲特產是啥?保健產品?嬰兒奶粉?UGG?都不正確,反而是——澳洲牛肉!但就在今天,澳媒卻揭開了一篇有關我國澳牛的醜事,讓成千上萬中國吃貨瞠目結舌1.「澳洲牛肉」50%是假的?我國,是一個人口數量強國,與此同時又是一個肉類食品進口的強國。
  • 國際觀察|澳媒炒作貿易「政治化」,中方3626頭澳牛進口打臉澳媒
    近期中澳兩國市場關係因為澳洲單方面的挑釁行為已經降至冰點,中國開放市場形勢不會改變,但也不會縱容他國一邊與中國合作賺取好處,一邊在國際社會上到處與中國作對抹黑中國形象。澳洲就是這樣的存在。在澳洲多次挑釁之後,中國對澳大利亞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在這之後澳洲煤炭、棉花在對華出口的過程中頻頻遇冷。而澳洲媒體像是抓到了把柄一樣,倒打一耙,稱中國將政治與貿易問題揉在一起,中國近期對澳洲在貿易上的行動是對澳大利亞的報復,是在將貿易「政治化」。但之後的消息瞬間就打臉了澳媒。
  • 澳政客出昏招報復中國,澳政府緊急表態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前資源部長馬特·卡納萬盯上了近期價格迅速上漲的鐵礦石,他提出,要「試探中國的底氣」、「讓中國付出代價」,就應該對出口到中國的鐵礦石徵稅。卡納萬13日在《澳大利亞人報》上發表文章稱,鐵礦石是中國目前沒有加徵關稅或採取限制的一種產品,因為澳大利亞鐵礦石供應無法取代,如果沒有澳大利亞的鐵礦石,中國的鋼鐵產量可能會受到影響。
  • 澳大利亞葡萄酒或被美歐等多國商品替代,澳媒:澳洲農民將遭受苦難
    根據澳大利亞葡萄酒協會的數據,中國此前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葡萄酒出口目的地。事情的最新進展是,據外媒葡萄酒搜索者網站最新報導,按致力於研究葡萄酒的經濟學家邁克·維斯(Mike Veseth)表示,突然之間澳大利亞有很多昂貴的葡萄酒或將沒有銷路。
  • 澳政客鼓吹「抵制中國貨」,澳媒:註定失敗
    據海外網新聞12月2日報導,澳大利亞前參議員保琳·漢森公然鼓吹「抵制中國貨」。此話一出,簡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引起澳媒輿論關注。多數輿持反對意見澳大利亞此前因小龍蝦、原木材料不合中國進口標準,被海關遣返回國後,與中國貿易往來隔閡越來越大。漢森發起的關於「抵制中國貨」的言論也贏得了部分輿論支持,但更多輿論還是持反對意見,澳媒認為:「抵制中國貨」的做法註定失敗。
  • 不滿被中國「懲罰」,澳呼籲抵制「中資企業」,澳教授:自殘行為
    據澳媒12日報導稱,在澳社交媒體上流出了一份名單,裡面包含了41家據稱「背後是中國資本」的澳大利亞企業,並呼籲澳大利亞人一起「抵制中資企業」。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名譽教授科林·麥克萊斯公開指責此事件為「愚蠢的做法」,並稱「抵制中國產品無異於自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