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澳媒炒作貿易「政治化」,中方3626頭澳牛進口打臉澳媒

2020-12-18 三角解密

近期中澳兩國市場關係因為澳洲單方面的挑釁行為已經降至冰點,中國開放市場形勢不會改變,但也不會縱容他國一邊與中國合作賺取好處,一邊在國際社會上到處與中國作對抹黑中國形象。

澳洲就是這樣的存在。在澳洲多次挑釁之後,中國對澳大利亞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在這之後澳洲煤炭、棉花在對華出口的過程中頻頻遇冷。而澳洲媒體像是抓到了把柄一樣,倒打一耙,稱中國將政治與貿易問題揉在一起,中國近期對澳洲在貿易上的行動是對澳大利亞的報復,是在將貿易「政治化」。

但之後的消息瞬間就打臉了澳媒。

根據10月20日新浪財經報導,近日3626頭澳洲活動已經在我國當地隔離場進行監管。

同時中國海關總署也已經對消息的可靠性做了進行了進一步的確認,在本月的16日,3626頭澳牛確實已經到達我國界內,這些牛目前正處在隔離觀察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澳關係急轉直下的原因是澳洲在國際上針對中國的多種做派,澳洲當地隨處可見華人歧視字眼,澳洲對華關稅瘋狂增加等。但近期的澳洲商界、教育界聯合發起「澳洲歡迎你」行動,對中澳冰點關係起到了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國是澳洲的最大出口國,佔整個澳洲經貿易總額的約26%左右,煤炭、鐵礦石、牛肉、紅酒、旅遊、教育是當地熱門出口產業。中澳經濟擁有很強的互補性,因為美國利益而做出傷害中澳兩國國際關係事件是十分不理智的行為。

澳大利亞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應為自己本國的切身利益奮鬥前行,中澳合作可以相互共贏,也只有共贏的局面才會給兩國人民帶來切實的福利發展。

澳洲離不開中國市場,中國市場也歡迎澳洲資源進入市場。不過,合作不等於軟弱,一邊享受紅利一邊製造危機,這是中國所不能接受容忍的。

中澳之間的交流、貿易對兩國之間都很重要,但澳大利亞如果再接二連三污衊、抹黑中國,那中澳之間想要和好如初就變得倍加困難。國與國間的關係經不起不斷的猜忌、不斷對立。

國際環境瞬息萬變,合作是基於維護國與國間的利益,澳大利亞因美而針對中國不僅傷害了中澳兩國人民情感,同時也不利於澳洲的未來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澳媒:和中國鬧出貿易矛盾?澳大利亞並非無罪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近期,中澳間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被澳媒拿去不斷炒作。這些澳媒還不斷糾纏我國外交官,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聲稱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貿易方面出現了諸多矛盾,中國先是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開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後又因檢驗檢疫原因暫停了澳大利亞4家牛肉商的出口資格。
  • 煤炭船滯留中國港口,澳媒替印度船員叫屈:印澳應聯手對華討說法
    澳媒惡意炒作之下澳大利亞運煤船滯留中國港口的問題不斷發酵,致使中澳關係變得越發緊張,在此背景下近日澳媒又找到了一個用來攻擊中國的突破口,試圖替船上印度籍船員叫屈的方式聯手印度共同向中國討個說法。
  • 澳媒炒作50艘煤炭船被扣留,趙立堅再次霸氣回擊
    儘管如此,依舊有部分國家對中國進行無依據的污衊,對中國各項工作進行指控,想要藉此來打擊中國在國際的地位,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國際地位!而對於中國進出口商品貿易這一條線,有不少國家試圖想要挑戰中國的底線,對此,中方是絕對不會允許任何一個國家來"踩雷"。還敢來中國碰瓷?
  • 澳媒稱中方將作重要決定,留給澳大利亞的時間只有10天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5月10日報導,澳大利亞幾個主要穀物生產商當天發表聯合聲明,稱他們得到消息,中國可能會對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徵收高達73.6%的反傾銷稅和6.9%的反補貼稅。報導聲稱,這些消息是從中國商務部獲得的,但尚未得到官方證實。大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植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飼用、釀酒、藥用等多種用途。
  • 中方出手治理澳進口葡萄酒傾銷問題 澳官員:「毀滅性打擊」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澳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中方決定「出手」。而這次臨時反傾銷措施,已經被澳方形容成了「毀滅性打擊」。消息一出,一家對華出口生意紅火的澳葡萄酒商股價暴跌11.3%,已經暫停交易。英媒還曝出,這家酒商涉嫌逼迫中國批發商「配貨」。
  • 澳媒: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結果可想而知
    11月進入下半月,澳媒此前炒作的「中國對澳貿易產品禁令」並未成為現實,這一情況讓澳出口商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緊張情緒依舊在澳各行業出口商間蔓延。中國從澳進口大量鐵礦石、煤炭等,澳留學旅遊等中國市場也十分廣大,鑑於兩國關係惡化,這類行業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有媒體和國際輿論指出,澳經濟發展試圖轉變對華依賴,但尋求「替代者」的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的結果可想而知。
  • 如何結束貿易爭端?澳政客放言:我們乾脆承認臺灣是「國家」算了
    前幾天,《環球日報》英文版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將開放從全球進口煤炭,澳大利亞除外》的文章,而澳媒藉此炒作「中國將全面禁止從澳進口煤炭」的話題。為此,澳大利亞總理和政客都感到了恐慌和後怕。在擔心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貿易夥伴之際,澳大利亞昆士蘭自由黨議員克裡斯滕森又發表錯誤涉華言論,這一次公然將「臺灣」搬上了桌面。
  • 澳大利亞要把中國告到WTO 澳媒潑冷水,澳農叫苦
    圖源:Getty海外網12月17日電 澳大利亞政府16日宣稱要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然而澳媒指出,裁決過程將曠日持久,且可能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澳大利亞《新日報》15日刊文稱,WTO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對中澳貿易爭端做出裁決。貿易訴訟可能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而且可能沒有什麼效果。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羅蘭·拉賈表示,訴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中國歷來遵守WTO判決結果,但判決需要很長時間。
  • 澳州教科書中出現中國「九段線」地圖,澳媒瘋狂炒作
    澳州教科書中出現中國「九段線」地圖,澳媒瘋狂炒作近日澳大利亞教科書上出現了一張帶有中國南海九段線的地圖,引起了澳洲媒體的瘋狂炒作,稱這本教科書「與澳大利亞政府的立場不相符」而且這本書還涉嫌「給中國政府做宣傳」,被逼無奈的出版商只能召回含有這張地圖的教科書
  • 數噸澳洲龍蝦滯留機場,澳媒:又一個被打擊目標
    雖然在中澳關係上,中方並沒有明確提出反對或抵制,但澳大利亞一些人首先站不住腳了,甚至中方一些正常的操作被放大或曲解。 據環球時報11月2日報導,數萬噸澳大利亞龍蝦被滯留中國停機坪。澳媒稱,一旦超過48個小時,那麼這些海產品很有可能要被扔掉。澳媒認為,這是中國在有意拖延時間,是繼棉花、牛肉以及煤炭之後,對澳出口產品的「又一次打擊」。
  • 澳稱中國旅遊警告「缺乏根據」,反遭澳媒狠狠打臉
    急忙發聲反駁,稱中國的旅遊警告「缺乏事實根據」,事實卻是這些官員話一出口,反遭多家澳媒提供的案例和數據狠狠打臉。據環球時報6月8日報導,在中國發出旅遊安全警告的第二天,即當地時間6月6日,澳大利亞副總理麥考馬克就表示,澳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中方的聲明是基於「錯誤信息」。
  • 中澳雙邊貿易額達10480億,澳媒認為中澳貿易不受影響
    澳大利亞經濟收入主要依賴於該國的五大支柱產業,即自然資源、農產品和食品、國際教育、旅遊和金融服務。暫且不論該國的自然資源,先從其他四個產業展開簡單說明。澳大利亞產業損失慘重眾所周知,去年澳大麥因為存在傾銷和補貼問題,被中國徵收了合計80.5%的「雙反」關稅,有效期長達5年,這令澳大麥出口商叫苦不迭。
  • 澳媒梳理中澳貿易關係發現:中國市場無法替代
    為題發文梳理中澳貿易關係,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很難找到像中國這樣對葡萄酒和龍蝦有巨大需求的國家,中國留學生資源也是其他地區無法代替的。澳媒報導稱,由於中澳尚未找到解決方案,許多受影響的澳大利亞出口商正尋找其他可替代市場。澳大利亞貿易部統計數據顯示,日本是僅次於中國的澳大利亞第二大出口市場,約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的13.1%。
  • 中方停購澳煤炭後,南方多地電力緊張?澳媒:中國因斷電無法供暖
    【編輯/作者 日月軍武欄目 火光/魔魔】近段時間以來,中澳關係逐漸緊張,基於澳大利亞屢次觸犯中方底線,中方採取強硬的方式反擊澳大利亞。中方頒布禁令今年下半年,中國針對澳大利亞的進口商品,實施了相應的限制措施。
  • 澳媒:澳大利亞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澳媒:澳牛肉行業盼與中國恢復貿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12月9日文章,原題:中國對澳牛肉禁令造成數億澳元損失並導致從業者失業 中國對數家屠宰場進口牛肉的禁令,已經給該行業造成數億澳元的損失
  • 想讓中國買大麥,澳政府沒好話還要到世貿告中國,澳麥農叫苦不迭
    據國內媒體12月17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12月16日宣稱,澳大利亞政府將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高額關稅一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澳媒指出,申訴過程可能曠日持久,而且還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給他們造成更加嚴重的經濟損失。
  • 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
    導讀:剛剛,澳媒揭露「中國高價澳牛」的醜聞!讓中國無數吃貨大跌眼鏡序言:在我國賣的最受歡迎的澳洲特產是啥?保健產品?嬰兒奶粉?UGG?都不正確,反而是——澳洲牛肉!但就在今天,澳媒卻揭開了一篇有關我國澳牛的醜事,讓成千上萬中國吃貨瞠目結舌1.「澳洲牛肉」50%是假的?我國,是一個人口數量強國,與此同時又是一個肉類食品進口的強國。
  • 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官員要求必須解釋:憑什麼不買!
    最近,澳大利亞再次傳來壞消息,中方叫停澳洲又一商品進口,澳政府表示很著急。 中國一直秉承合作共贏貿易理念,澳大利亞若繼續做出傷害兩國情誼之事,中國完全有能力和決心做出反擊,以此來證明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中國反擊,澳方受不起 據觀察者網報導,中國已經對澳進口大麥、牛肉、葡萄酒啟動"雙反"調查,使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市場受到極大衝擊。最近,中國發令要求停止購買澳棉,消息傳開便引起外媒熱議。
  • 澳大利亞傳出重磅消息,成噸龍蝦滯留中國機場,澳媒受強烈刺激
    而澳大利亞媒體更是不斷的炒作,聲稱澳大利亞或成為中國下一個「打擊」的貿易對象。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宣稱中國「或違反貿易承諾」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出口的龍蝦,目前正在中國海關面臨清關的問題
  • 澳媒:中國成最大牛肉進口國 澳出口商因這事急了
    原標題:澳媒:中澳關係緊張急壞澳牛肉出口商澳大利亞「昆士蘭鄉村生活新聞網」3月12日文章,原題:新報告稱,貿易緊張危及澳大利亞在中國牛肉市場的地位 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牛肉進口國。他說,去年8月,中國正式超過美國,成為國際牛肉貿易的頭號角色。奎爾蒂說:「10年前,肉類貿易商進辦公室時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美國市場今天怎麼樣?』」現在,他們關心的是中國市場。奎爾蒂預計,2019年中國的牛肉直接進口將增加21%達到大約13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