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來了?澳媒稱中方將作重要決定,留給澳大利亞的時間只有10天

2020-12-18 辣椒新聞

疫情發生以來,美國為了推卸自身抗疫不力的責任,頻頻甩鍋中國。與此同時,作為美國在南太平洋的重要盟友,澳大利亞也緊跟美國步調衝鋒陷陣,甚至揚言要對中國發起所謂「獨立調查」。不過,對中國惡語相向的澳大利亞,現在卻有點慌了。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5月10日報導,澳大利亞幾個主要穀物生產商當天發表聯合聲明,稱他們得到消息,中國可能會對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大麥徵收高達73.6%的反傾銷稅和6.9%的反補貼稅。報導聲稱,這些消息是從中國商務部獲得的,但尚未得到官方證實。

大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植作物之一,具有食用、飼用、釀酒、藥用等多種用途。與此同時,大麥也是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的三大農產品之一。正常情況下,澳大利亞每年出口的大麥至少有一半是銷往中國。僅2018年,該項貿易額達15億澳元,2019年由於乾旱下降至6億澳元。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公告,2018年11月和12月,應中國國際商會申請,商務部分別決定對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開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兩項調查在一年後均被延期6個月,截止日期分別為今年5月19日和6月21日。

按照澳媒的上述說法,中方即將作出重要決定,而留給澳大利亞的時間只有10天。對此,澳方很快予以了回應。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伯明罕在10日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尊重中國對國內的反傾銷案件進行調查,但他認為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反傾銷稅是「不正當的」。澳政府已經在與穀物生產行業合作,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提出最強有力的反對證據,並將在中國政府作出最終決定之前,尋求一個滿意的解決方案。此外,西澳州農業部長麥克蒂爾南也表示,將就這一問題直接向中國領事館展開遊說。據悉,當地農民剛剛開始播種今年的作物,但優質大麥很難找到其他的市場,該州向中國出口了88%的大麥。

值得注意的是,澳媒的報導,很快引發了西方媒體的跟風炒作,它們努力將這一問題政治化,並刻意將其描繪成「中國對澳推動新冠疫情國際調查的報復」。有關報導都提到,中國駐澳大使在此前接受採訪時曾說過:「如果中澳關係惡化,中國消費者可能會抵制澳大利亞的牛肉、紅酒等產品」。

相關焦點

  • 澳媒終於恍然大悟:春節中國遊客不來,澳損失慘重
    一段時間以來,由於澳大利亞國內一些人固守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視中國發展為威脅,採取了一系列涉華錯誤言行,導致中澳關係急劇下滑並陷入困難局面。據美國CNBC網站此前報導,全球知名經濟諮詢凱投宏觀數據顯示,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貿易夥伴,2019年至2020年間澳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分別佔澳商品和服務出口總額的39.4%和17.6%,且澳對華商品和服務出口近四分之一的份額已受到中方關稅影響,而這部分出口佔到澳經濟總量的1.8%。
  • 這回澳大利亞終於知道疼了?澳媒算了一筆帳:莫裡森只有一條路走
    近期,澳總理莫裡森因一幅漫畫,蠻橫指責中國,並要中方道歉的舉動,令中澳關係雪上加霜。為了轉移澳國內和國際社會的視線,來給澳軍特種部隊遮羞,莫裡森不惜以中澳關係為「賭注」,在澳國內激起了巨大的漣漪。中青網12月7日報導,澳在野黨工黨領袖黃英賢在當地時間12月6日,猛烈抨擊莫裡森,警告其作為澳總理,應該在對華交往上時刻「調整校正」自己的應對方式。就在11月30日,黃英賢還大放厥詞,稱中方批評澳軍的行為「極具煽動性,應該被『譴責』」。她還刻意淡化澳軍所犯罪行,強調「澳士兵『理應受到尊重』」。然而僅6天後,其就「變臉」。
  • 中國終於出手了?數噸澳洲龍蝦滯留機場,澳媒:又一個被打擊目標
    澳媒稱,一旦超過48個小時,那麼這些海產品很有可能要被扔掉。澳媒認為,這是中國在有意拖延時間,是繼棉花、牛肉以及煤炭之後,對澳出口產品的「又一次打擊」。澳媒在無端猜測中,澳商給出不同的說法,稱中國此舉是因為提高了進口產品的檢疫標準。
  • 澳媒:和中國鬧出貿易矛盾?澳大利亞並非無罪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近期,中澳間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被澳媒拿去不斷炒作。這些澳媒還不斷糾纏我國外交官,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聲稱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貿易方面出現了諸多矛盾,中國先是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開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後又因檢驗檢疫原因暫停了澳大利亞4家牛肉商的出口資格。
  • 澳大利亞徹底「煤」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本國名字
    在12月8日當天舉行的中國太原煤炭交易大會上,中國同各國煤炭供應商籤署了大量的採購訂單,預計最終採購規模將達到10億噸,由於中國已經對澳煤炭進口做出了限制,這次訂單裡顯然不會有澳大利亞的名字。按照路透社的報導,煤炭交易大會負責人當天也發表了講話,他表示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中國上半年的煤炭需求量出現了暴跌,但是隨著下半年中國經濟復甦,煤炭進口規模將重回往年水平。
  • 澳媒才發現不對勁?澳欲聯手日本孤立中國,不到一周,中方已行動
    近段時間以來,澳大利亞多次對中國採取挑釁行動,導致中澳關係陷入僵局,在此非常時期,終於有澳媒發現不對勁了。據中國青年網11月27日報導,當地時間26日,《澳大利亞金融評論報》刊登了一篇名為「莫裡森誤讀中國」的文章。
  • 澳大利亞要把中國告到WTO 澳媒潑冷水,澳農叫苦
    圖源:Getty海外網12月17日電 澳大利亞政府16日宣稱要就中國對澳大麥徵收關稅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然而澳媒指出,裁決過程將曠日持久,且可能沒有效果。澳農民也擔心訴訟期間的長期對峙將造成更嚴重的經濟損失。澳大利亞《新日報》15日刊文稱,WTO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對中澳貿易爭端做出裁決。貿易訴訟可能是一個曠日持久的過程,而且可能沒有什麼效果。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羅蘭·拉賈表示,訴訟不會是一蹴而就的解決辦法。中國歷來遵守WTO判決結果,但判決需要很長時間。
  • 澳媒突然發現:去WTO狀告中國,有點站不住腳
    說要去世貿組織(WTO)告狀說了幾個月,澳大利亞終於在上周行動了。但沒多久,澳媒就發現了一件糟心事:原來兩年前在5G建設中禁用華為時,澳政府就在WTO給自己挖了一個坑。文件顯示,儘管澳政府堅決否認上述指控,但包括外交部長瑪麗斯·佩恩在內的多名部長曾親口承認,在這一問題上,各運營商「有不同的優先順序和義務」。此外,中方談判代表還提及,澳大利亞沒有將其禁止中國運營商的決定通知WTO,且「沒有公布任何公開的官方文件」。澳方程序不當,充滿商業歧視意味。
  • 澳貿易部長稱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中國駐澳使館回應
    2018年以來,10多個中國赴澳投資項目被澳方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或「國家利益」理由拒絕。自2016年至今,澳大利亞政府共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5起。視頻:澳媒警告:中澳停止貿易往來對我們有毀滅打擊,中國像被蚊子咬,時長約2分14秒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12月9日消息,中國駐澳使館發言人表態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日前有關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的指稱是毫無根據的。駐澳使館發言人:事實是,中澳自貿協定實施以來,中方積極履行義務,從2015年至今連續6年調低澳進口商品關稅。
  • 留給澳大利亞的時間所剩不多,議員發出斷供鐵礦石威脅
    但美國的很多政客們依然堅持稱,病毒就是源於東方。還不停地聯合其他國家一併對我國施壓。澳大利亞作為美國最貼心的小跟班,美國說什麼他們就做什麼,甚至為了討好美國,還會變本加厲的對中國施壓。澳大利亞如此破壞雙方合作關係,勢必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澳大利亞穀物生產者協會發表聯合聲明稱,「鑑於中方正在進行反傾銷、反補貼調查,或將對大麥徵收80%的進口關稅。」
  •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商界新聞》、參考消息、環球網近日,澳媒提醒本國和其他國家記住中國的一句古老成語,「有時你必須殺雞儆猴」。Ask our neighbors)的文章,對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的對華政策提出質疑:「這是澳大利亞唯一的選擇嗎?這種做法是否過於簡單化?」文章寫道,中方宣布對澳大利亞紅酒加徵最高可達212%的關稅,「此舉有效懲罰了澳大利亞政府公開強硬的對華立場」。
  • 中方果斷亮出一張表格,澳媒感慨奇恥大辱
    近日,我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駐澳大利亞代表處發文稱:數月的貿易限制讓價值140億澳元的出口產品陷入混亂後,澳洲對華的煤礦出口被正式阻撓了。發改委在和10家電廠的會議上做出了決定,這意味著我國會加強從蒙古,印尼和俄國的進口並加大國內生產,而澳大利亞的煤則無限期地被我國拒之門外。
  • 國際觀察|澳媒炒作貿易「政治化」,中方3626頭澳牛進口打臉澳媒
    近期中澳兩國市場關係因為澳洲單方面的挑釁行為已經降至冰點,中國開放市場形勢不會改變,但也不會縱容他國一邊與中國合作賺取好處,一邊在國際社會上到處與中國作對抹黑中國形象。澳洲就是這樣的存在。在澳洲多次挑釁之後,中國對澳大利亞發起反傾銷調查,而在這之後澳洲煤炭、棉花在對華出口的過程中頻頻遇冷。而澳洲媒體像是抓到了把柄一樣,倒打一耙,稱中國將政治與貿易問題揉在一起,中國近期對澳洲在貿易上的行動是對澳大利亞的報復,是在將貿易「政治化」。但之後的消息瞬間就打臉了澳媒。
  • 中方出手治理澳進口葡萄酒傾銷問題 澳官員:「毀滅性打擊」
    【編譯/觀察者網 童黎】澳進口葡萄酒存在傾銷,中方決定「出手」。而這次臨時反傾銷措施,已經被澳方形容成了「毀滅性打擊」。消息一出,一家對華出口生意紅火的澳葡萄酒商股價暴跌11.3%,已經暫停交易。英媒還曝出,這家酒商涉嫌逼迫中國批發商「配貨」。
  • 澳大利亞稱中國發旅遊警告「缺乏事實根據」,結果連澳媒都不買帳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晚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政府6日反駁中方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但卻被多家媒體提供的案例和數據「打臉」。澳媒的分析則認為,中國發布的旅遊警告是對澳大利亞「懲罰的延續」。
  • 澳媒試圖打「悲情牌」?中方早已援助
    澳媒報導滯留中國港口運煤船船員情況據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和《澳大利亞人報》12月16日分別報導,在各自採訪了來自印度大東方航運公司的「Jag Anand」號運煤船和來自瑞士-義大利地中海航運公司的「MV Anastasia」號運煤船後得知,目前船上的船員情況相當不好。
  • 澳大利亞傳出重磅消息,成噸龍蝦滯留中國機場,澳媒受強烈刺激
    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宣稱中國「或違反貿易承諾」 據澳媒報導,澳大利亞出口的龍蝦,目前正在中國海關面臨清關的問題,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昂貴的甲殼類動物如果超過48小時被拒絕入境,情況將不容樂觀。
  • 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合作尤為重要,當然我國也清楚認識到這一件事情,非常重視與我們進行合作的國家。但是有些國家往往是與我們想法不同的,明明可以互利共贏,他們卻非要將這和諧的局面給打破,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如此,澳大利亞徹底「沒」戲?中國籤署10億噸訂單,澳媒:沒有我們名字。
  • 鐵桿盟友終於站隊澳大利亞,澳總理卻打退堂鼓:努力保持與華關係
    據環球網報導,近日,一張諷刺澳大利亞士兵暴行的政治漫畫在國際社會引起軒然大波,中國外交官趙立堅用個人帳號轉發該漫畫後,澳總理莫裡森居然氣急敗壞地要求中方"道歉"。然而,不到一天時間,莫裡森的態度突然180度大轉彎。
  • 澳洲對華打壓加碼,中企15億收購案打水漂,澳媒:將招來無盡反制
    當地時間1月12號,澳大利亞聯邦財長弗萊登伯格宣布否決中國建築集團對該國建築承包巨頭Probuild的收購案,理由是可能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該項收購案價值近3億澳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目前中企已經撤回了收購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