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稱中國發旅遊警告「缺乏事實根據」,結果連澳媒都不買帳

2020-12-11 北晚新視覺網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晚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政府6日反駁中方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但卻被多家媒體提供的案例和數據「打臉」。澳媒的分析則認為,中國發布的旅遊警告是對澳大利亞「懲罰的延續」。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澳大利亞副總理麥可·麥考馬克6日表示,澳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中方的聲明是基於「錯誤信息」,「中國人民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值得來訪的偉大國家」。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西蒙·伯明罕6日發表聲明稱「我們拒絕中國的主張」,澳大利亞種族歧視行為增加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他稱,「中國是澳大利亞國際遊客的最大單一來源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和移民社會」。鑑於澳政府已因新冠疫情對大部分國家關閉邊境,伯明罕對媒體稱,「澳大利亞在抑制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功,在健康建議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期待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來我們這個安全好客的國家」。

對於澳政府的「澄清」,多家澳大利亞媒體並不認同。據多家媒體報導,新冠肺炎在澳大利亞蔓延後,針對華裔及其他亞裔的偏見和歧視陡升。ABC 7日的報導稱,該媒體的報導顯示,4月的一個星期內就發生了3起針對華人家庭的種族主義襲擊。另據英國《衛報》6月1日報導,澳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州的反歧視機構記錄顯示,今年1月至4月共收到241起歧視投訴;與此同時,澳另一個追蹤反亞裔種族主義的社區資料庫在兩個月內收到380份報告——相當於每周47份,其中包括因戴口罩而被吐口水、辱罵或車窗被砸等。報告還顯示,澳大利亞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人均種族歧視投訴量高於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2019年中旬發布的數字,過去一年有超過143萬中國人到訪澳大利亞,佔該國國際遊客總數的15%。ABC 7日引述澳專家的分析稱,中國遊客「重視政府對國家間關係的看法」,該旅遊警告將對澳旅遊業產生長期影響,也被認為是中國繼對澳大麥加徵關稅、對澳主要牛肉商發出出口禁令後「懲罰的延續」。

延伸閱讀:

澳大利亞自詡「最成功移民社會」?那「反華急先鋒」名號咋來的

近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提醒民眾,澳大利亞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現象明顯上升,切勿前往該國旅遊。

安全提醒,十分必要。誰承想,澳方不去反思、解決問題,反倒倒打一耙。澳大利亞貿易與旅遊部長西蒙·伯明罕宣稱,「中方說法沒有現實依據」,並自詡該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與移民社會」。

事實勝於雄辯。這位澳高官想要的「依據」,自家媒體上就比比皆是。如澳大利亞《每日郵報》報導,4月15日,兩名亞裔女孩被另外兩名女性大聲呵斥「滾出我們的國家,你不屬於這裡」,其中一名十幾歲的女孩被拽著頭髮拖倒在地拳打腳踢;再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4月20日,維州東部一華裔家庭大門上被噴「新冠病毒,中國去死」字樣……

此外,據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統計,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有數百名亞裔基於《種族歧視法》投訴曾遭受種族歧視。對於這種現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還曾公開譴責。

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提醒公民注意安全,沒有任何不妥。澳高官卻跳出來妄言「沒有依據」,是真傻還是選擇性失明?

至於為何會有這般惡劣局面,澳大利亞政客及媒體難辭其咎。

近些年來,澳大利亞新聞界以及政界一直聯手向中國發難,香港修例風波、新疆「人權問題」、華為5G、智慧財產權、「中國間諜」、「中國滲透」等話題被反覆翻炒,有人甚至喊出「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等臭名昭著的言論,極力煽動國內反華、恐華情緒。

雖然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也有對立情緒,但鮮有哪國像澳大利亞這樣,跳得這麼高、叫得這麼響,「反華急先鋒」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而自疫情暴發以來,澳大利亞一些人更是看到了新的炒作契機,他們不斷高呼「中國病毒」、渲染「中國責任」、威脅「向中國索賠」、叫囂「實驗室起源論」,種種作派,已經到了歇斯底裡的程度。

久而久之,這些極端錯誤言論的毒素自然侵蝕著一個社會的良知。由此滋生的對華敵意,也逐漸投射到現實之中,使得當地華人處境愈發艱難。

可另一個現實是,澳大利亞目前的法律體系對種族歧視的懲罰嚴重不足。聯邦層面有專門的《種族歧視法》,但不涉及刑事訴訟。州層面,雖然有的地方法律規定最高可判14年監禁,但現實中很少引用。

對多元文化草木皆兵,對移民充滿敵意,對「人權」漠不關心,試問一下,這樣一個社會,「成功」又從何談起?

再進一步看,澳大利亞當了那麼多年「急先鋒」,有什麼「戰利品」嗎?答案是半點沒有,一敗塗地。

一方面,公眾輿論的惡化使得澳大利亞對中國投資吸引力不斷下降,澳大利亞留學市場更是跌至冰點。另一方面,衝鋒在前,卻屢屢被坑。遠的不說,前些日子,澳方極力炒作「實驗室起源論」,可誰曾想「消息源」美國卻率先改口、匆忙撤退,搞得「小弟」手足無措,裡外不是人。

而就在上個月,川普更是突然表示,他準備讓原本在澳大利亞等盟國製造的F-35戰鬥機的部件,都回流到美國本土進行製造。這將導致澳大利亞數千人失業。

什麼叫「偷雞不成蝕把米」,澳大利亞的表演算是教科書式的了。如果不能正視自身問題,失去的必會更多。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時報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澳稱中國旅遊警告「缺乏根據」,反遭澳媒狠狠打臉
    當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蔓延,稍早前,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赴澳大利亞旅遊安全警告,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提醒中國遊客切實提高安全防範意識,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 為何建議別去澳大利亞旅遊?華春瑩回應並反問這句話
    有澳大利亞記者問,中方建議不要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有什麼證據?為什麼單獨選擇了澳大利亞?華春瑩表示,中方有關部門發布赴澳旅行提醒,當然有充分的事實論據。其實仔細關注一下澳大利亞媒體自己的報導,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澳國內針對中國、華人乃至亞裔的歧視現象層出不窮,澳媒體上有大量報導。
  • 中國升級赴澳旅行警告,澳媒:中國可能禁止赴澳旅行團!
    中國升級赴澳旅行警告,建議中國公民基於種族動機襲擊的危險,切勿前往澳大利亞。中國外交部堅持認為,澳大利亞人對中國人和亞洲人存在歧視,包括口頭侮辱、傷害、財產損失,以及政客與媒體使用「中國病毒」一詞來描述新冠病毒。
  • 看到中國接連發出的警告,澳大利亞默默算了筆帳……
    僅僅幾天前,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赴澳旅遊安全提醒,緊接著教育部又發布了留學預警,面對中方有關部門接連發出的警告,澳媒在緊張之餘默默算起了帳……自新冠肺炎疫情在澳大利亞出現以來,澳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明顯上升,澳各地不同程度發生涉疫情辱華、仇華和排華事件,中國駐澳使領館也對此多次作出回應。但有些外媒似乎還沒有意識到那些種族歧視行為性質有多惡劣,在6月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美媒就中方發布赴澳大利亞旅行提醒向發言人華春瑩提問:中方有何事實或數據說明種族主義襲擊在澳呈上升趨勢?
  • 中國在澳大利亞所有使領館 首次發布同一個警告
    就連澳大利亞本國學者也發出警告稱:被該國政客和媒體煽動的反華情緒愈演愈烈,正在演化成為值得警惕的「道德恐慌」。中國駐澳使領館罕見「群發」安全提醒這兩天,在澳大利亞的中國留學生都被上述圖片中的這段話「刷屏」了:「最近一段時間,澳大利亞不同地方發生數起侮辱、毆打中國留學人員的事件。
  • 澳媒:和中國鬧出貿易矛盾?澳大利亞並非無罪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近期,中澳間一起正常的貿易救濟調查被澳媒拿去不斷炒作。這些澳媒還不斷糾纏我國外交官,將貿易問題「政治化」,聲稱中國和澳大利亞在貿易方面出現了諸多矛盾,中國先是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開展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而後又因檢驗檢疫原因暫停了澳大利亞4家牛肉商的出口資格。
  • 澳大利亞剛準備遊說中國,又收到一個「噩耗」
    在上周五,中國文旅部發布了一則安全提醒,稱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陡增,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對此,莫裡森政府感到不滿。澳副總理麥可·麥考馬克辯解稱,澳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中方的聲明是基於「錯誤信息」。澳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罕也跟著宣稱,中方的說法「沒有現實依據」。不過,對於澳政客的「澄清」,連澳媒都不買帳。澳ABC報導當面拆穿指出,在4月的一個星期內,在澳境內就發生了3起針對華人家庭的種族主義襲擊。
  • 中國外交部再次發聲,對澳又發旅遊警告
    中國當局又發出了對澳洲的旅行建議,稱澳洲有關執法機構「任意」搜查中國公民並扣押物品。
  • 華人在澳遭遇種族歧視和暴力,中國做出一個重要決定,國人注意
    據環球時報6月8日報導,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據報導,澳多個地區近期多發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案件,其數量遠遠超過往年。據《澳大利亞人報》近日報導,新南威爾斯州等地區甚至展開行動來遏制仇外情緒,但其效果難言樂觀。
  • 文旅部發旅遊警告 澳大利亞旅遊留學還安全嗎?
    那對夫婦還跟著他們上了公交車,在車上還一直罵他們,瞪他們,直到他們下了車……某中國留學生在路上走,被一位白人老婦人吐口水,還罵他們「中國人都是吃蝙蝠的髒東西!」……疫情發生以來,類似這種針對華人或者亞裔人士的歧視和仇視言行在澳大利亞時有發生。
  • 澳媒稱中國遊客對澳大利亞是大機遇:自由行遊客佔比高
    參考消息網9月1日報導澳媒稱,從某種程度上講,澳大利亞在國際旅遊領域的繁榮得益於該國的安全旅遊地形象——如今這一形象與巴黎、巴塞隆納或倫敦等恐怖分子近期的襲擊目標形成對比。這不僅對美國人和歐洲人具有重要意義,對中國也同樣重要。該國目前即將超越紐西蘭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客源國。
  • 澳大利亞緊盯中國自由行遊客 澳媒:停留時間比旅遊團長兩倍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澳媒稱,澳大利亞旅遊局制訂了以中國自由行遊客為目標的全新推廣攻勢。澳大利亞Blueswandaily.com網站3月11日報導,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西蒙·伯明罕和澳大利亞旅遊局3月7日啟動了一項名為「無法言傳的澳大利亞」(Too Australian for Words)的推廣運動,以吸引來自中國的自由行遊客。報導介紹,此項推廣運動意在促進澳大利亞地區旅遊,支持迅速發展的中國自由行遊客市場。
  • 剛叫囂強迫中國買紅酒,澳大利亞一架戰機就墜毀,澳媒:未戰先敗
    美日印澳四國馬拉巴爾聯合軍演結束後,印度海軍立即發生了一起米格-29型艦載機墜毀事件,然而到了12月8日澳大利亞又發生了一起「超級大黃蜂」艦載機墜機事件,這不得不讓澳媒對美軍有「毒」和澳大利亞空軍能否維持空中作戰力量兩個問題產生了懷疑,因為此前剛剛有澳大利亞政客借著馬拉巴爾演習的威風叫囂
  •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澳媒:澳大利亞是「那隻下場很慘的雞」 2020-12-12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和旅遊部發出警告,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
    據環球網報導,文化和旅遊部發出警告,現在中國人要注意,要提高自身的防範意識,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因為近期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的歧視非常的嚴重,所以要是貿然前往澳大利亞,很有可能會對自身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
  • 澳貿易部長稱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中國駐澳使館回應
    2018年以來,10多個中國赴澳投資項目被澳方以莫須有的「國家安全」或「國家利益」理由拒絕。自2016年至今,澳大利亞政府共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25起。視頻:澳媒警告:中澳停止貿易往來對我們有毀滅打擊,中國像被蚊子咬,時長約2分14秒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網站12月9日消息,中國駐澳使館發言人表態稱,澳大利亞貿易部長日前有關中方未遵守中澳自貿協定的指稱是毫無根據的。駐澳使館發言人:事實是,中澳自貿協定實施以來,中方積極履行義務,從2015年至今連續6年調低澳進口商品關稅。
  • 澳媒: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結果可想而知
    11月進入下半月,澳媒此前炒作的「中國對澳貿易產品禁令」並未成為現實,這一情況讓澳出口商們暫時鬆了一口氣,但緊張情緒依舊在澳各行業出口商間蔓延。中國從澳進口大量鐵礦石、煤炭等,澳留學旅遊等中國市場也十分廣大,鑑於兩國關係惡化,這類行業均不同程度受到了影響,有媒體和國際輿論指出,澳經濟發展試圖轉變對華依賴,但尋求「替代者」的想法是難以實現的。澳政府選擇與北京玩火的結果可想而知。
  • 澳媒稱澳大利亞「袋鼠精」壯陽藥受中國人熱捧
    澳大利亞新快網11月3日報導稱,由袋鼠睪丸做成的壯陽藥「袋鼠精」正日益受到中國人歡迎,相關貿易也變得越來越火爆。不過,當地有醫學專家對這種藥物發出了警告,指其未經醫學檢驗,是否真的具有壯陽效果也沒有科學的根據。報導稱,隨著袋鼠肉及袋鼠相關產品市場的火爆,飽受旱災打擊的澳畜牧業者們希望這股新的潮流能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 中國發布澳大利亞旅遊警告 部分在澳中國移民表示不滿
    近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旅遊警告,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因為新冠肺炎爆發以來,針對亞裔人的種族歧視越來越嚴重。對於中國遊客而言,澳大利亞不再像以前那麼安全。這個旅遊警告讓澳大利亞本地人感到不滿是意料之中的事。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部分移民到澳大利亞的中國人對此表示非常不滿。
  • 澳大利亞媒體「警告」中國:禁止購買澳煤炭將兩敗俱傷
    早在今年10月份,澳大利亞多家媒體就報導稱,中國叫停澳大利亞煤炭進口。這件事也讓澳大利亞政府官員有所顧忌。而在11月份,澳媒繼續炒作,稱在中國港口有53艘煤炭船滯留,價值高達7億澳元,已經被通關程序卡了一個多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