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和旅遊部5日晚發布公告稱,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澳大利亞國內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言行和暴力行為現象明顯上升,因此提醒中國遊客切勿前往澳大利亞旅遊。澳大利亞政府6日反駁中方的說法「缺乏事實根據」,但卻被多家媒體提供的案例和數據「打臉」。澳媒的分析則認為,中國發布的旅遊警告是對澳大利亞「懲罰的延續」。
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白雪飛 攝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報導,澳大利亞副總理麥可·麥考馬克6日表示,澳境內「從未爆發一波針對中國人的暴力事件」,中方的聲明是基於「錯誤信息」,「中國人民知道澳大利亞是一個值得來訪的偉大國家」。澳大利亞貿易、旅遊和投資部長西蒙·伯明罕6日發表聲明稱「我們拒絕中國的主張」,澳大利亞種族歧視行為增加的說法「沒有事實根據」。他稱,「中國是澳大利亞國際遊客的最大單一來源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和移民社會」。鑑於澳政府已因新冠疫情對大部分國家關閉邊境,伯明罕對媒體稱,「澳大利亞在抑制新冠肺炎方面取得世界領先的成功,在健康建議允許的情況下,我們期待迎接來自各地的遊客來我們這個安全好客的國家」。
對於澳政府的「澄清」,多家澳大利亞媒體並不認同。據多家媒體報導,新冠肺炎在澳大利亞蔓延後,針對華裔及其他亞裔的偏見和歧視陡升。ABC 7日的報導稱,該媒體的報導顯示,4月的一個星期內就發生了3起針對華人家庭的種族主義襲擊。另據英國《衛報》6月1日報導,澳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州的反歧視機構記錄顯示,今年1月至4月共收到241起歧視投訴;與此同時,澳另一個追蹤反亞裔種族主義的社區資料庫在兩個月內收到380份報告——相當於每周47份,其中包括因戴口罩而被吐口水、辱罵或車窗被砸等。報告還顯示,澳大利亞與新冠肺炎相關的人均種族歧視投訴量高於美國。
英國廣播公司(BBC)稱,根據澳大利亞統計局2019年中旬發布的數字,過去一年有超過143萬中國人到訪澳大利亞,佔該國國際遊客總數的15%。ABC 7日引述澳專家的分析稱,中國遊客「重視政府對國家間關係的看法」,該旅遊警告將對澳旅遊業產生長期影響,也被認為是中國繼對澳大麥加徵關稅、對澳主要牛肉商發出出口禁令後「懲罰的延續」。
延伸閱讀:
澳大利亞自詡「最成功移民社會」?那「反華急先鋒」名號咋來的
近日,中國文化和旅遊部提醒民眾,澳大利亞國內因新冠肺炎疫情對華人和亞裔的種族歧視現象明顯上升,切勿前往該國旅遊。
安全提醒,十分必要。誰承想,澳方不去反思、解決問題,反倒倒打一耙。澳大利亞貿易與旅遊部長西蒙·伯明罕宣稱,「中方說法沒有現實依據」,並自詡該國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多元文化與移民社會」。
事實勝於雄辯。這位澳高官想要的「依據」,自家媒體上就比比皆是。如澳大利亞《每日郵報》報導,4月15日,兩名亞裔女孩被另外兩名女性大聲呵斥「滾出我們的國家,你不屬於這裡」,其中一名十幾歲的女孩被拽著頭髮拖倒在地拳打腳踢;再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4月20日,維州東部一華裔家庭大門上被噴「新冠病毒,中國去死」字樣……
此外,據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統計,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已有數百名亞裔基於《種族歧視法》投訴曾遭受種族歧視。對於這種現象,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還曾公開譴責。
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提醒公民注意安全,沒有任何不妥。澳高官卻跳出來妄言「沒有依據」,是真傻還是選擇性失明?
至於為何會有這般惡劣局面,澳大利亞政客及媒體難辭其咎。
近些年來,澳大利亞新聞界以及政界一直聯手向中國發難,香港修例風波、新疆「人權問題」、華為5G、智慧財產權、「中國間諜」、「中國滲透」等話題被反覆翻炒,有人甚至喊出「澳大利亞人民站起來了」等臭名昭著的言論,極力煽動國內反華、恐華情緒。
雖然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也有對立情緒,但鮮有哪國像澳大利亞這樣,跳得這麼高、叫得這麼響,「反華急先鋒」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而自疫情暴發以來,澳大利亞一些人更是看到了新的炒作契機,他們不斷高呼「中國病毒」、渲染「中國責任」、威脅「向中國索賠」、叫囂「實驗室起源論」,種種作派,已經到了歇斯底裡的程度。
久而久之,這些極端錯誤言論的毒素自然侵蝕著一個社會的良知。由此滋生的對華敵意,也逐漸投射到現實之中,使得當地華人處境愈發艱難。
可另一個現實是,澳大利亞目前的法律體系對種族歧視的懲罰嚴重不足。聯邦層面有專門的《種族歧視法》,但不涉及刑事訴訟。州層面,雖然有的地方法律規定最高可判14年監禁,但現實中很少引用。
對多元文化草木皆兵,對移民充滿敵意,對「人權」漠不關心,試問一下,這樣一個社會,「成功」又從何談起?
再進一步看,澳大利亞當了那麼多年「急先鋒」,有什麼「戰利品」嗎?答案是半點沒有,一敗塗地。
一方面,公眾輿論的惡化使得澳大利亞對中國投資吸引力不斷下降,澳大利亞留學市場更是跌至冰點。另一方面,衝鋒在前,卻屢屢被坑。遠的不說,前些日子,澳方極力炒作「實驗室起源論」,可誰曾想「消息源」美國卻率先改口、匆忙撤退,搞得「小弟」手足無措,裡外不是人。
而就在上個月,川普更是突然表示,他準備讓原本在澳大利亞等盟國製造的F-35戰鬥機的部件,都回流到美國本土進行製造。這將導致澳大利亞數千人失業。
什麼叫「偷雞不成蝕把米」,澳大利亞的表演算是教科書式的了。如果不能正視自身問題,失去的必會更多。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環球時報 長安觀察
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