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步入鐵器時代

2020-12-25 老吳講述歷史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中國古代進入鐵器時代的歷史。人類由青銅時代進入鐵器時代是一大飛躍。中國在西周、春秋之際步入鐵器時代。可以肯定,商、周時代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的高水平發展,為此後冶鐵技術的發明,提供了基本的技術與工藝基礎。商朝青銅器冶鑄工藝已達到相當高度,出現了特別巨大而精細的青銅器物,從繁縟華麗的紋飾可以看出其技術與工藝水平之高超。西周青銅冶鑄工場分布的廣度超過了商朝,周王和各諸侯乃至一般貴族都有數量不等的大小銅器工場,因而青銅器的產量遠遠超過了商朝。西周青銅器上的銘文字數很多,宣王時的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這需要極其精細的工藝水平為保障。

春秋時代青銅器的紋飾雕鏤趨向工整細緻,一些美麗的新紋飾取代了呆板的舊紋飾,造型也日趨清新,青銅兵器更加輕便靈巧。成熟的青銅文明呼喚新的鐵器文明問世。根據《左傳》的記載,公元前513年,晉國的趙鞅、荀寅帶了軍隊在汝水旁築城,藉此機會向國中徵收軍賦——「一鼓鐵」,用來鑄造刑鼎,著錄範宣子所撰寫的《刑書》。從這一史實可以推知兩點:其一,要鑄造如此龐大的鐵鼎,一定要有較大的冶鐵爐,並使用鼓風設備不斷地把空氣壓送到冶鐵爐裡,才能使鐵熔化成鐵水,用來鑄造鐵器;其二,從這時把鐵作為軍賦徵收的事實看來,鐵在晉國已是普遍存在之物,當時已把鐵看得同青銅一樣,當作鑄鼎的原料。

要使冶鐵技術達到這種水平,冶鐵業一定有一段歷史了,從而可以推測,中國冶鐵技術的發明應該遠在這時以前。傳說中春秋末年吳國的「幹將」、「莫邪」寶劍,是用「鐵精」作原料,以「金英」作滲碳劑,並且用含有磷質的頭髮和爪作催化劑而煉成的,可以肯定是鋼劍。從已發現的考古資料來看,當時南方吳、越、楚等國的冶煉技術,是可能煉製鋼劍的。1964年江蘇六合縣程橋鎮1號東周墓出土了一個鐵丸。1972年程橋鎮2號東周墓又出土一條兩端已殘損的彎曲鐵條。經過檢測,鐵條是用「塊煉法」煉出的熟鐵塊鍛制的,鐵丸是用生鐵鑄造的。

1975年湖南長沙楊家山65號墓出土一把鋼劍,屬於春秋晚期,含碳0.5%,在劍身斷面上用放大鏡可以看出反覆鍛打的層次。這時楚國既然已經能利用熟鐵塊滲碳制鋼,反覆鍛打,製造鋼劍,那麼,與楚國相鄰的吳國,在能夠冶煉熟鐵塊、用生鐵鑄造器物的同時,能夠煉製「幹將」、「莫邪」之類的鋼劍,就不足為奇了。由此可見,春秋末年吳、楚等國的冶鐵技術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有理由推論,中國冶鐵技術的發展必然在這以前。從商代中期和西周初期銅兵器用隕鐵鍛造刃部看來,當時還沒有發明人工煉鐵技術。目前考古發掘出土的鐵器,最早的是春秋末期和戰國早期的。

儘管目前發現的春秋、戰國之際的鐵器不多,儘管這時鐵工具還和青銅工具甚至木、石工具同時應用,但鐵器製作已達到較高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商、周時代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的進步,大大提前了冶鑄生鐵技術的發明。楊寬《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發展史》認為,從西周初期還使用隕鐵製作銅兵器刃部來看,那時還沒有發明塊煉法。因此塊煉法的發明,當在西周中期以後、春秋中期以前。很可能,西周、東周之交是「塊煉法」的發明期而不是發展期。從春秋末年已有較高的冶鑄生鐵技術水平,以及春秋、戰國之際已發明生鐵柔化處理技術來看,冶鑄生鐵技術的發明至少在春秋中期。這一發明比歐洲提早了1900多年。

鐵器逐步推廣到各個生產領域,特別是農業生產領域大量鐵製農具的使用,引來了農業生產技術的一場革命。《管子》說:「農之事,必有一耜、一銚、一鐮、一、一椎、一銍,然後成為農。」可見當時一戶農民必備這幾種鐵製農具。考古發現表明,當時鐵製農具如鏟、錛、鍤、钁已很普遍。鐵製農具使用後,可以深耕,為牛耕的推廣創造了條件。孔子的學生冉伯牛名耕、司馬耕字子牛,晉國有力士名牛子耕。牛與耕相連,用作人名,可見當時用牛耕田早已司空見慣。

鐵製農具和牛耕標誌農業生產技術的飛躍,使農業生產由集體共同經營發展為個別零細經營,使一家一戶為單位的小農經濟逐步形成,這是中國農業史上劃時代的大變革。它的直接後果是土地的私有化,以及井田制的瓦解。工商業也發生了變化。先前「工商食官」的格局被衝破,在官手工業之外,出現了私手工業。宋國的個體手工業者,有固定的住址、常來的主顧,操著世代相襲的職業。春秋戰國之際的個體手工業者公輸般(魯班),以精湛的技藝聞名遐邇,被奉為木匠的祖師。

伴隨手工業的私有化,商業也開始私有化,官商已不能壟斷貿易,私商出現了。鄭國的商人和政府約定:商人不背叛公家,公家不得幹涉商人營業。鄭商的足跡遍於黃河、長江。這種私商似乎頗有社會地位,孔子的學生子貢,周遊列國做生意,並參與各國政治活動,能和諸侯們「分庭抗禮」。孔子能順利地周遊列國,子貢的經濟資助起了很大作用。越國的大夫範蠡,棄官從商,週遊於江湖之間,後定居於陶,成為「三致千金」的富商,號稱「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引為楷模,「陶朱公」因而成為富商大賈的代名詞。上述一系列變革表明,步入鐵器時代之後,一個新的文明已經在華夏大地上放射出燦爛的異彩了。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

相關焦點

  • 諾克文化: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的文明,越過青銅直接步入鐵器時代
    ▲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答案是肯定的,這個文明,就是位於奈及利亞中部喬斯高原及其周圍地區的諾克文化,是石器時代過渡到鐵器時代的文化,諾克文化的複雜與特殊之處直到步入21世紀,人們才開始對諾克文化進行持續系統的研究,而研究結果是令人難以置信的。
  • 百鍊成鋼繞指柔——中國古代鐵器的發展史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百鍊成鋼繞指柔——中國古代鐵器的發展史   西安網訊:中國鐵器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無論是生活用品中的燭臺、香爐,剪刀,
  • 新疆早鐵器時代鐵器考古發現概述
    一、新疆早鐵器時代的文化類型與鐵器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歷史上是民族活動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古代漢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臘羅馬文化的交匯地區。
  • 歷史文明的進程-淺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
    中國歷史文明的進程中,時代劃分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國從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歷經了一個非常漫長而複雜的過程。中國的古代先民運用智慧創造出了不朽的神話,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淺述我國的時代劃分,使您對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有較為清晰的認識。
  • 「魯國鼓鐵,以鑄刑鼎」:為何說中國的「鐵器時代」始於漢代?
    在世界的古代文明中,無論哪一個地方,最初使用的都是銅器,然後才進入鐵器時代的,中國也不例外。一、中國古代的銅錫合金工藝在中國古代,銅經常是以自然銅的形式出產的,這種純銅經過成型加工工藝,即可作為器具使用。由於這種銅質比較軟,雖然可以用來製做裝飾品,但卻不能用來製造武器或生產工具。
  • 《中國鑄造發展史》:以史為鑑 鑄造的力量薪火相承
    國家開放大學出版社聯合中國鑄造協會,發起編撰了《中國鑄造發展史》系列叢書之一——《中國鑄造發展史》(第一卷)(第二卷)。該書由「全國鑄造行業終身成就獎」獲得者,資深冶金史、鑄造史專家田長滸教授帶領的編寫團隊歷經六年精心打磨而成,已成功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並獲國家出版基金資助。
  • 展覽|石器、青銅、鐵器,這些礦物與人類的發展進程有關?
    . ,1788—1865)根據生產工具的材質變化將人類文明的進程劃分為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這一划分方法已經被大眾普遍接受,並沿用至今。 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正反映了古代人們對礦物的認識不斷深入,礦物與人們生活生產的關係緊密相連。
  • 十二時中鍛鍊,尖鋒上、迸出光輝——中國古代鐵器的發展和特點
    鐵器是用鐵礦石冶煉加工製作而成的器物。它的發明,使人類歷史發生了化時代的進步。中國在商代已知用隕鐵加工製作鐵器,如河北藁城臺西商代遺址和北京劉家河商墓出土的鐵刃銅鉞,其刃部即為隕鐵製成。現在已知在西周晚期出現人工冶鐵製品,春秋時期開始冶鐵和使用鐵器。
  • 拿鐵鐵器亮相百匠大集:沒有對標物的時代,講好中國故事
    順德魚生是源自中原的一道古老美食,需要極致的切割刀工,古代叫「斫膾」。極致的魚生切割要求晶瑩剔透,厚度不超過0.5mm,三國曹植稱之為「蟬翼之割」。文武雙刀採納逾千位專業大廚的使用意見修改打磨,由鑄劍非遺傳承人帶頭手工鍛造,鋒利合手好磨,顏值經典,為眾多中國烹飪大師與品質生活追求者私人定製。正如吳欣所言,拿鐵鐵器從2014年創建至今,實現了中國品牌的「三個轉變」: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 中國最早鐵器是出現在什麼時候?鐵器與青銅器在戰爭中的地位角逐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在冷兵器時代,經常被提及的兩種武器金屬,其一就是青銅,其二就是鐵器。在戰爭史上鐵器所打造的武器,質量要比青銅更輕、硬度要比青銅更硬、武器要比青銅更鋒利。那麼鐵器在中國最早是在什麼時候開始被運用的呢?
  • 古代中國出口暢銷不僅是瓷器,還有這件鐵器,南海一號就有出土
    南海一號中除了大量精美瓷器和銅錢以外,最引人注目的當屬鐵器,主要為鐵鍋和鐵釘,由於沉入海底時間太長,鐵鍋、鐵釘和周圍物質發生化學反應,變成巨大的凝結物,就像我們現在國人搶日本電器一樣,古代外國人以及日本人非常喜歡中國的鐵鍋,而廣東佛山的鐵鍋從宋朝開始一直到清朝都享譽中外,南海一號上的這批鐵鍋就是佛山鐵鍋。
  • 齊國冶鐵業及鐵器的使用
    鐵器的推廣與使用,是古代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對當時的社會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冶鐵業的發展與一國政治經濟的興衰有密切關係,或者說,是一國強弱的標誌。革命導師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曾明確指出:「鐵使更大面積的農田耕作,開墾廣闊的森林地區,成為可能;它給手工業工人提供了一種其堅固和銳利非石頭或當時所知道的其他金屬所能抵擋的工具。」
  • 春秋時代出現了鐵器,導致了一系列社會變革
    這500多年的前半期稱為春秋時代,它的下限定在公元前403年。春秋時代出現了鐵器,導致了一系列社會變革。在變革的過程中,西周的傳統在某些方面還起過很大作用,而同時傳統又不斷遭到破壞,所以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過渡時代。我國治鐵技術的發明,大約在西周晚期的宗周地區。西周滅亡,工匠流散到東w。方,治鐵術也傳播過去。
  • 中國園林·紀念陳植先生 | 《中國造園史》——中國古代造園之精髓...
    為了讓陳植先生的遺著《中國造園史》儘快問世,2004年,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在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的支持下,得到陳植先生的女兒陳祖慶女士的同意,邀請有關專家重新對67萬多字的《中國造園史》書稿進行整理、校核,並於2006年8月出版。
  • 鐵壺之日本鐵壺流派簡介,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
    關於日本鐵壺流派,最廣為人知的就事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了。雖然南部鐵器和京都鐵壺不代表日本鐵壺的全部,但也基本包含了日本大辦以上鐵壺行業和歷史。比較有意思的是,南部鐵器其實並不是指日本南部生產的鐵器,恰恰相反,南部鐵器的產地位於日本的東北部,南部其實一個姓氏,是指日本東北地方大藩藩主的姓氏,江戶幕府時代,人民生活安定,社會經濟繁榮,南部藩主光重直公愛上了由中國唐宋時代傳入的茶道,從此為之入迷尋求著茶道的進步和發展。
  • 中國古代史階段特徵詳解
    先秦時期 中國古代文明的孕育 通史概覽 二、經濟:中國古代農耕經濟模式的形成 1.農業 (1)生產工具:春秋戰國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生產工具,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標誌著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 宮崎市定史學:世界史中的中國史
    比如在古代從城邦國家轉而形成古代帝國,根據宮崎的解釋,就是從青銅器到鐵器的科技進步結果。又例如,從「近世史」到「最近世史」,最主要的是產業革命,宮崎讚美為「東亞西亞全無前例,應該說是人類最偉大的傑作」,而對於黑格爾,人類最偉大的傑作,應該是現代國家。兩人的差別不僅僅如此,宮崎還不假顏色批判黑格爾的歷史哲學——「難道不是哲學家空想的產物嗎?」
  • 中國步入「法典」時代
    作為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她又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市場經濟的基本法」,14億人為她鄭重慶生。民法典草案的出爐,引發前所未有的關注,更在於它不同於一般法律的價值和意義。與以往的立法相比,民法典最突出的特點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區別於單行立法,中國開始步入「法典」時代。
  • 鐵器的發展,幾代人的改革,使得亞述最終實現對兩大文明的統治
    在當時西亞、小亞細亞以及北非地區主要林立的文明古國有古代埃及。亞述王國、西臺王國以及古巴比倫,這幾個文明古國的實力非常接近,因此也相互展開了激烈的戰爭。最先在這段狹小區域崛起的應當是古代埃及,充滿神秘和先進農業文明色彩的埃及,在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成長為了當時西亞和北非最強大的國家。
  • 原始時期過來的古代日本人,是如何生活?深度解析日本的彌生時代
    文|金筆探史(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抄襲、搬運必究)從繩紋時代和彌生時代,日本人正式從原始社會中走了出來,換句話說,日本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向前邁進了一步。而日本能夠跨越原始社會,與生產力的發展有著極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