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鴻興的醬鴨。記者胡毓菁攝
記者 胡毓菁 彭化成
「不愛吃滷菜的蘇州人,算不上真『吃貨』。」在蘇州,滷菜一直是吃客們念念不忘的「心頭好」。春暖花開,萬物萌芽生長之時,也正是味蕾徹底打開的瞬間。透過滷菜店那一扇扇透明櫥窗,各色滷菜或濃油赤醬,或色澤清淡,輕而易舉地就挑起了人們的食慾。於是,循著那鮮香味,吃客們一路而來。
紅湯老滷是秘密武器
醬鴨成白湯麵好搭檔
醬鴨,色澤紅豔、肥嫩味美,是「老蘇州」最愛吃的蘇式滷菜之一。眼下,春暖花開,人的脾胃處於最旺盛的狀態,來一份鮮甜可口又不油膩的醬鴨,就是滿足味蕾的最好選擇。昨天,記者來到老字號朱鴻興,跟隨滷菜製作師傅葉仁福,探尋蘇式醬鴨裡的秘密。
走進後廚,升騰的霧氣裡裹挾著濃鬱的滷香撲面而來,記者忍不住多吸了幾下鼻子。一口大鍋裡,十幾隻鴨子正在紅油透亮的滷汁中翻滾。葉仁福用勺子把滷汁往鴨子身上澆。「現在正在進行收汁,這樣可以保證每隻鴨子身上都是棗紅色的,也更入味。」68歲的葉仁福製作蘇式醬鴨已有40個年頭,他介紹,製作蘇式醬鴨有十幾道工序,其中最精華的部分就是製作紅汤滷汁,需要冰糖、紅曲、八角、桂皮、蔥姜、料酒等十幾種配料。「老滷是滷菜製作師傅的秘密武器,只有添加老滷的紅汤滷汁,才能讓醬鴨色香味更佳。」葉仁福說。
一個小時後,充分吸收了滷汁的醬鴨正式出鍋,隨即,又被切成均勻的條塊狀,盛放在盤子裡。「夾一筷放入口中,瞬間嘴裡溢滿了滷汁,鹹中帶甜,肉質鬆軟有嚼勁。」葉仁福說,醬鴨不僅可以當冷菜,也是白湯麵的好搭檔。很多老食客來吃麵,醬鴨是必點的澆頭。
「夏令三絕」提前嘗鮮
一斤腿肉切成42塊小肉
綠柳拂面的清明時節,當醬汁肉還在賣力地「展示」春味的時候,五香小肉、糟鵝等新一波時令滷菜已趕早上市,激發起市民的消費潛力,吸引著吃客們前來嘗鮮。
「往年,五香小肉一般要到立夏前才有,今年這是提前嘗鮮了。」昨天,在老字號杜三珍閶門店,市民吳伯伯拎著一盒剛買的五香小肉告訴記者,最近一直在家呆著,飲食比較清淡。這幾天天氣轉暖,就想著出來買點時令滷菜解解饞。
據店長曹雲介紹,五香小肉、糟鵝、燻肚是杜三珍的「夏令三絕」。其中,五香小肉選用的是豬腿純瘦肉。製作時,以「一斤肉切成42塊『小肉』」的標準,將豬肉去皮切成小塊,再加入蔥、姜、酒、五香粉等調料,浸制入味4個小時後,在低溫油鍋中炸至金黃色。出鍋後,在「小肉」上撒上秘制五香調料,此時,「小肉」外脆裡嫩,嚼一口,香味與肉汁一起溢滿唇齒之間。糟鵝,選用的是生長期僅一年的新鵝,肉質細膩。經獨家秘制老滷糟制後,糟香不僅融進鵝肉中,甚至連骨髓裡,也透著鮮味,讓人提振食慾。「燻腸燻肚被老吃客稱為杜三珍的『看家菜』。」曹雲說,經過燻制的豬肚和大腸,沒有異味,只透著香氣,有滋味、有嚼頭,最適合與啤酒搭配。
蘇式滷菜創新麻辣味
滿足市民遊客口味需求
對於滷菜,蘇州人歷來情有獨鍾。逢年過節,阿爹阿婆趕著早去老字號門口排長隊,牛肉、醬鴨等是餐桌上的必備;平常日子,「老蘇州」相約「小樂惠」,蘇式叉燒、燻魚再配上一口老酒,立馬就像快活神仙一樣……
「蘇州傳統滷菜講究選料,生產製作工藝複雜、精細,代代傳承。滷菜成品甜中帶鹹,醇香四溢,一直是蘇州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朱鴻興滷菜負責人周曉磊表示,如今,蘇式滷菜在保留傳統四季時令品種的同時,正在不斷創新,「以往,蘇式滷菜口味偏甜,接下來,我們將嘗試推出麻辣、鮮鹹口味的滷菜,滿足更多新蘇州人和遊客的口味需求。」
1、朱鴻興滷菜臨頓路店(白塔東路1號)——醬鴨
原價24元/斤;優惠價19.2元/斤(憑姑蘇晚報本版剪報,外帶)
2、杜三珍石路店——五香小肉
原價42元/斤,優惠價33.6元/斤(憑姑蘇晚報本版剪報,外帶)
以上優惠時間4月8日-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