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行車爆單?訂單排隊?共享單車後要黃的自行車咋又火了?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江瀚視野

2020年的外貿行業流行著這樣的段子:「2月的口罩,3月的額溫槍,4月的熔噴布,5月的頭盔,6月的自行車。」因需求爆發而帶動行業發展的場景,在今年屢次上演。阿里巴巴國際站的相關數據顯示,自行車行業出口爆單在三季度「捲土重來」。一份來自天眼查的獨家數據顯示,7月全國新增註冊自行車生產企業18538家,8月至10月分別增加15540家、15730家、11024家。這背後有何原因?是否可持續?對此e公司記者採訪多位行業專家以及業內人士解開謎題。

「目前我們在手的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7月了。」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疫情期間內銷訂單也在增長,4月國內訂單激增,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6月份海外需求開始復甦。」同樣專注自行車出口的易路達車業(天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卿向記者表示,「今年以來,自行車的訂單量在6-9月相較於去年,接單量提高了10倍,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13倍多。目前訂單已經排到明年4月份。公司一刻不敢停歇地加工自行車,工人每晚加班到10點多,並從當地尋找其他工廠進行代加工。」

中國製造網數據顯示,2020年1-5月,兩輪車行業(包含自行車、摩託車、電動車)詢盤漲幅達65%,其中自行車漲幅高達171%。

本來因為中國共享單車風口過去已經非常蕭條的自行車產業一瞬間又火了起來,大家都在問這自行車到底是咋回事?記得在今年疫情剛剛流行的時候,我們就專門分析過,未來自行車等這種特殊的出行方式將有可能成為整個行業和時代的主流,沒想到這麼快就已經成為了現實,我們到底怎麼看待自行車當前的突然紅火呢?這是短時間的紅火還是長期的趨勢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當前疫情是100年以來,未有的可謂是超級流行病,在這樣的情況下,特別是在那些防控做得不好的國家,實際上大家都逐漸認識到,如果要日常出門的話,必須要有相對安全的交通方式,相比於公共出行方式更加私密的出行方式,可能才是真正安全的渠道,那麼除了私家車之外,自行車無疑成為了最好的選擇,再加上自行車的通風性,實際上非常有利於大家身體的健康,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自行車才會成為當前時代的一個主流交通方式。

其次,我們要明白,當前自行車之所以能夠這麼紅火,這是因為中國擁有的從零部件到組裝整車的完整產業鏈以前,中國出口的自行車就佔世界市場份額的70%以上,如今世界各國其他國家的工廠都由於受到疫情的原因大規模停產,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由於中國的復產復工走到了全世界的前列,所以我們才能夠獲得大量的海外訂單,這就是中國自行車能夠非常紅火的重要原因所在。特別是從目前的角度來看,全世界其他國家的自行車生產想要完全恢復正常,可能還有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在這段時間之內,中國自行車可以說是全世界少有的選擇,再加上我們中國的自行車有物美價廉產品非常結實,在這樣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形成用戶粘性和市場競爭力。

第三,我們要知道當前疫情正在深刻地改變著整個世界的出行方式和消費文化,可以說自行車在當前的紅火併不是短期的一個事件,有可能是一個長期的發展方向,這是因為在全世界消費者都逐漸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的時候,越是健康的出行方式越來越公共運輸的不衛生,以及密閉的環境,以及私家車不健康的出行方式,自行車逐漸成為了一個世界主流的出行方式,我們看到歐美許多國家都開始對自行車推動大規模的補貼,這些補貼實際上給自行車帶來了一個比較長久的發展趨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自行車產業無疑有可能出現比較好的發展。對於我們來說,應該趕快抓緊時間做好自行車產業的發展配套,真正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力和競爭優勢,從而推動整個自行車產業的轉型升級。

相關焦點

  • 口罩後自行車又火了?商家缺貨訂單排隊,美國半年買走600萬輛
    王慶坨的火爆,始於2016年的共享單車,彼時,隨著網際網路巨頭紛紛殺入共享單車行業,王慶坨鎮的廠商們接單接到了手軟,兩年的時間,遍地的自行車幾乎就等於遍地的真金白銀。工人們工資一天比一天高,老闆更是賺的盆滿缽滿。到了2018年,地方監管政策的收緊,給王慶坨鎮的自行車生產企業、零配件廠商、小作坊沉重一擊。
  • 共享單車訂單如潮:廠家應接不暇,自行車店店主要轉行
    近日,整個自行車行業都懵圈了。共享單車突然攻陷城市,一股自行車生產訂單「狂風」來勢兇猛。有人說,就像洪水一樣爆發。疲軟的自行車市場,被共享單車這把火瞬間激活。可是這股風能吹多久?共享單車訂單如潮湧傳統自行車行廠家應接不暇昨天(3月1日),共享單車企業ofo宣布完成4.5億美元的D輪融資,而在上周,摩拜單車也宣布獲得富士康公司的戰略投資,富士康將開闢摩拜單車生產線。據不完全統計,共享單車領域已經有30多家投資機構的數十億元資金投入其中,資本的湧入也激活了傳統自行車企業的生產線。
  • 共享單車市場洗牌加劇 自行車廠商訂單大跌
    央廣網北京9月7日消息(記者高敏 夏青 陳蕾 佟亞濤 實習記者楊靜銘)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導,天津市武清區王慶坨鎮號稱中國自行車第一鎮,這裡有上百家大大小小的自行車生產企業。在去年底、今年初,共享單車熱潮起來的時候,這個偏遠的小鎮也飛上風口,自行車生產企業幾乎每天都能接到訂單。從零部件生產到整車組裝,企業接單數量也從幾萬到幾十萬輛不等。
  • 共享單車帶火自行車產業 自行車廠迎來第二春
    隨著共享單車的興起,一度被認為是夕陽產業的傳統自行車也迎來了一輪井噴。在江蘇,不少電動車、自行車配件廠商,因為接到了共享單車的訂單而一片紅火,迎來發展第二春。前不久,他的公司剛接到一筆共享單車的配件訂單。趙亮的公司創建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主要生產電動車。在2006年前後,電動車行業紅火的時候,他的公司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是隨著電動車行業的熱潮逐漸褪去,行業洗牌、利 潤下滑明顯,如果僅靠生產電動車配件,已經無法實現盈利。2016年9月初,國內一家共享單 車企業找到了趙亮,詢問他是否能為他們的共享單車提供'剎把'配件。
  • 共享單車火爆傳統自行車品牌捷安特喜德盛大批倒店潮
    借力共享單車,國內自行車廠商成為香餑餑,大廠商的自行車訂單猛增。不過,記者調查發現,大部分自行車廠商仍以代工廠的身份從事自行車生產,缺乏創新、設計和品牌營銷,甚至有工廠為完成共享單車訂單,將企業自主品牌自行車的生產擱置一邊。長期以往,自行車廠商危機四伏,共享單車一旦熱度褪去、單一訂單生產模式老化、出行功能被取代,自行車行業發展的下一個風口在哪兒?
  • 涼涼後的"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上千元單車2折出售
    全新的小拜單車被廉價出售(原標題:涼涼後的「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上千元單車2折出售)一年前,在被譽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的天津市王慶坨鎮,每天都有貨車從這裡拉著數千輛共享單車發往全國各地,各個工廠「訂單接到手軟」。
  • 世界哄搶中國自行車徹底「爆單」!訂單排到明年7月工人每晚加班至...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發現,自行車出口金額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別為8.07億美元、11億美元。這是自1995年以來自行車行業首次單季度出口金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創下近25年來單季度記錄新高。但爆單之下仍有痛點,駱掠向記者坦言,目前遇到的困難首先是貨櫃緊缺、運輸費用增加,貨品交付時間受影響;其次,招工難也是後疫情時代製造業面臨的一大痛點。
  • 世界哄搶,中國自行車「爆單」!訂單排到明年7月,工人每晚加班至10...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發現,自行車出口金額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別為8.07億美元、11億美元。這是自1995年以來自行車行業首次單季度出口金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創下近25年來單季度記錄新高。但爆單之下仍有痛點,駱掠向記者坦言,目前遇到的困難首先是貨櫃緊缺、運輸費用增加,貨品交付時間受影響;其次,招工難也是後疫情時代製造業面臨的一大痛點。
  • 出口「爆單」!自行車企業訂單排到明年,只恨貨櫃太貴、招工難
    資料圖,圖文無關(來源:攝圖網)在手訂單已排到明年業內人士:疫情只是爆單原因之一本月初,消費日報援引中國自行車協會數據稱,2020年上半年,在輕工業19個大行業中,證券時報報導稱,上海鳳凰進出口有限公司業務總經理駱掠表示,「目前我們在手的訂單已經排到2021年7月了」,「疫情期間內銷訂單也在增長,4月國內訂單激增,隨著海外疫情的蔓延,6月份海外需求開始復甦。」
  • 涼涼後的「中國自行車第一鎮」:上千元單車2折出售
    被譽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的王慶坨 「回收共享單車並再次出售」已形成產業鏈  共享單車涼涼後的王慶坨鎮  一年前,在被譽為「中國自行車第一鎮」的天津市王慶坨鎮,每天都有貨車從這裡拉著數千輛共享單車發往全國各地,各個工廠「訂單接到手軟」。
  • 杭州街頭自行車,曾被共享單車「打敗」的公共自行車「復活」了
    很快,租車點附近就增加了一百多輛公共自行車。「每天都要來3-5車,算下來一共會運來近400輛自行車,即使下雨天也有很多人騎車。」披著雨衣的陳燕紅一邊推車,一邊告訴記者,這些自行車是為了補充晚高峰的用車,也是為了應對第二天的早高峰。該租還點共有42個樁位,有時工作人員往樁上放一輛,就會被立刻借走一輛,其他人只好排隊等候。
  • 巴黎街頭興起共享單車,最懂自行車的國家重新認識自行車!
    讓每一個人都能方便地騎上自行車,共享單車的理念出現在巴黎,是2007年的事情,這一年開始,巴黎市政府推出了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在整個巴黎,政府設立了1800餘個站點,投放了2萬餘輛有樁共享單車,用戶超過了30萬人。
  • 國產品牌捷安特喜德盛自行車店大量倒閉把命交給共享單車
    曾經的一句笑談共享單車顏色都不夠用了,卻暗示了共享經濟下最火熱的自行車作為代步出行工具已經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新事物的發展必然會讓某些舊事物的消亡,這是客觀規律,這個規律很好的印證在共享經濟下。鳳凰自行車總裁王朝陽認為,在共享單車進入平衡期後,傳統自行車企業應當研發出更高檔、款式新穎、功能有所針對性的個性化自行車。
  • 自行車出口「爆單」 業內:增長將持續至2022年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發現,自行車出口金額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分別為8.07億美元、11億美元。這是自1995年以來自行車行業首次單季度出口金額突破10億美元大關,創下近25年來單季度紀錄新高。但爆單之下仍有痛點,駱掠向記者坦言,目前遇到的困難首先是貨櫃緊缺、運輸費用增加,貨品交付時間受影響;其次,招工難也是後疫情時代製造業面臨的一大痛點。
  • 比口罩頭盔還火?歐洲瘋搶中國自行車,網友:還好我們有共享單車
    然而隨著歐洲疫情的逐漸好轉,生產生活也在不斷的恢復,在闊別了辦公室幾個月後,不少人開始為接下來的上班做準備,因為擔心地鐵、公交可能會增加染病風險,而自行車則成為了大多數人的首選。自行車板塊午後異動,上海鳳凰、信隆健康漲停,中路股份、永安行紛紛跟漲,其中上海鳳凰已經兩連板。
  • 共享單車滿大街跑,但專用自行車道在哪裡呢?
    因為工作關係,這幾天從北京來到了深圳,發現周圍同樣是滿街黃的紅的共享單車。同樣的,這些共享單車有的在機動車之間穿梭,看著就不安全;有的在人行道上一眾行人的白眼下行駛,看著也很彆扭。共享單車,應該騎行在非機動車道上,可如今還有多少條街道保留非機動車道呢?曾經的機動車道我是初中開始學自行車的,上學放學都要騎車40多分鐘。那時候每一條大馬路都有明確的非機動車道,而胡同裡更是自行車的天下,要提防的不是被機動車碰到,而是不要撞到對面過來的騎車人。
  • 歐洲瘋搶自行車!西班牙銷量暴漲22倍!共享單車能否起死回生!
    隨著夏季的到來,現在的很多國家也在逐步的解封,但是現在的歐洲很多人還是不選擇乘坐公共汽車和公交車出行,據悉,現在的歐洲很多城市都在瘋搶自行車,自行車在這個時期無疑成為了歐洲人的首選。現在中國自行車的出口直線上升,一些跨境電商平臺在西班牙義大利等國的自行車幾乎被一搶而空。所以,很多人就想到了我們以前風靡一時的共享單車,認為如果這個時候將共享單車拉到國外去售賣,那麼共享單車會不會起死回生呢?
  • 疫情催化兩輪產業:自行車出口爆單,電動車換電、共享業務走熱
    「受疫情影響,今年歐洲、北美的訂單增長非常快,海外訂單已經排到了明年的8月份。」11月27日,在中國兩輪出行產業高峰論壇上,鳳凰集團副總裁劉兵告訴第一財經。根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自行車出口4166.3萬輛,同比增長3.9%。
  • 新華社:天津「飛鴿」自行車牽手ofo共享單車
    從 2016 年 12 月開始,天津「飛鴿」自行車與ofo共享單車合作,按照共享單車高強度使用,以及耐磨損等特點進行生產,目前共享單車的生產規模達到每月 40 萬輛。「小黃車」攜手「飛鴿」強勢回歸面對公眾熱議的東湖風景區單車堆積事件,ofo從摩拜單車硬體強度弱、耐磨性不強上總結了經驗教訓,對共享單車企業的社會責任進行了反思。「小黃車」作為市民騎行的首選,一定要在硬體的耐用性、耐磨性上提檔升級,努力打造全國質量最優、性能最佳、口碑最好的共享單車。
  • 天津"單車小鎮"已無"共享訂單" 曾1夜間"遍地是錢"
    王慶坨的自行車產業起步於1994年,單車以量大、價格低廉而著稱。2016年下半年開始,共享單車火了,王慶坨也接到全國各地飛來的訂單。本該逐步縮減的低端自行車產業仿佛被打了一針雞血,重新煥發生命力。然而,隨著共享單車這針雞血的過去,王慶坨鎮人發現:寒冬的日子似乎比以前更冷……記者探訪:單車小鎮已無「共享訂單」7月23日,周一,烈日的暴曬,讓王慶坨鎮街道幾乎沒有一個行人。「共享單車?我們不做的。」接連詢問多家開張的單車門店,答案都是如出一轍。遍尋這條街道後,僅有一個店面打著共享單車廣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