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刀削麵,山西還有擦蝌蚪、切板板、切疙瘩、斜旗旗,你吃過嗎

2020-12-15 聽聞山西

清朝末年,山西平遙一家票號在沙俄的分號遭劫,分號王掌柜一家不幸罹難,王家少爺被綁為人質,需三十萬兩白銀方可贖回。票號東家趙易碩為了保住王家唯一的血脈,傾盡家產,與同興公鏢局的232名鏢師遠赴沙俄。趙家的義舉感動了全城百姓。

七年後,有消息傳來:王家少爺被贖回來了,鏢隊很快就到平遙了。全城百姓奔走相告,敲鑼打鼓,翹首期待著這支隊伍的歸來。鏢隊快到平遙的時候,突然停下來不走了,託人傳話回來,說是餓了,走不動了,想吃一碗家鄉的面。鄉親們趕緊做好手擀麵給送過去,想著鏢師們吃飽了,該動身了,但等了好久,仍然不見鏢隊的蹤影……故事的結局是,王家少爺回來了,帶著趙東家和232名鏢師的魂魄回來了。

這是大型舞臺劇《又見平遙》的故事,雖然情節是虛構的,但情感是真實的。埋骨他鄉的232名鏢師魂兮歸來,只為了再吃一碗家鄉的面!這是多麼動人心弦,惹人落淚啊。誠然,在每個山西人心中,一碗麵所承載的意義實在太過深重,那是如血肉一般無法割捨的存在

舞臺劇《又見平遙》

舞臺劇《又見平遙》

山西人愛吃麵。愛到什麼程度呢?家家戶戶通常午飯都是一碗麵,甚至有些人家晚飯也是吃麵。對於絕大多數山西人來說,如果一天不來碗面,就覺得沒吃好,肚子受了委屈。

離開山西十餘年,我漸漸習慣了以米飯作為主食,但是隔三差五總要去飯館點碗面吃。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陝西臊子麵、蘭州拉麵、重慶小面、宜賓燃面、武漢熱乾麵、新疆炒麵、潮汕海鮮面、朝鮮冷麵、義大利麵、日本烏龍麵……不拘什麼,只要能解饞就行。最不濟,也得泡碗方便麵。

我哥哥也是重度麵食愛好者。他在外上大學時,每次寒暑假回到家都恨不得頓頓吃麵,尤其喜歡母親做的炒肉麵——將貓耳朵或搓魚兒(兩者均為山西麵食花樣,因形似貓耳、小魚而得名)與切好的菠菜一起煮熟、撈出,放入油鍋中和蒜泥、豬肉、韭菜葉等翻炒而成,香味撲鼻。每次他都吃得大汗淋漓,並且一個勁兒喊「香!」我大侄子生在北京,長在北京,卻不愛吃米飯,唯獨喜歡他爺爺做的刀削麵。看來,愛吃麵已經成為基因,會傳給下一代。

我在外漂泊這麼多年,祖國大江南北的面也吃過不少,但心心念念的還是母親做的那碗「擦蝌蚪」。其做法是將揉好的麵團放在一個擦子上(擦子要架在沸水鍋上),像擦土豆絲、胡蘿蔔絲似的用力推,麵疙瘩就會如小蝌蚪般躍入水中。擦蝌蚪做起來迅速,吃起來爽滑,在山西人家餐桌上的出現頻率很高。與擦蝌蚪做法類似的是抿蝌蚪,但後者是更小的「蝌蚪」,一定要拿勺子舀著吃。

擦蝌蚪

擦蝌蚪

抿蝌蚪

很多人提起山西麵食就會想到刀削麵。其實,刀削麵只是其中一個代表。單是我的家鄉平遙常吃的就有擦蝌蚪、抿蝌蚪、切板板、切疙瘩、拉條、撥魚兒、貓耳朵、斜旗旗、河撈等花樣,更不論山西其他地方了。現在全國各地湧現出了很多刀削麵館,但是說實話,我還沒有在外地吃到過特別正宗的刀削麵。

不說別的,首先面削得就不大對。刀削麵應該是像柳葉般一片一片的,但麵館的廚子估計是圖省時間,把面削得又粗又長,還常常煮得半生不熟。正因如此,我在外面很少點刀削麵吃。在家裡做刀削麵,不會像飯館的大師傅那樣,肩扛大木板,上頭放一大塊麵團。我父母做刀削麵的麵團是可以握在一隻手裡的大小,然後拿一枚小小的刀片將面一下一下削入沸水鍋裡。我嫂子有一回帶同學到家裡吃午飯,同學也是山西人,於是父親特意為她做了一碗刀削麵。那位同學邊吃邊感慨道:「以前覺得我爸做的刀削麵很正宗,原來這才是正宗山西刀削麵吶!」

刀削麵表演

爸爸牌刀削麵

小時候,中午放學回到家,總會朝廚房裡問一句:「媽,今晌午吃甚咧?」母親的回答每天都不一樣,今天是切疙瘩,明天是斜旗旗,後天是切板板……每種花樣兒都有著不同的口感,所以我從來沒有吃膩的時候。在平遙下館子點一碗麵時,服務員一定會問明客人要吃什麼面,是刀削麵、擦蝌蚪還是其他,這是在山西以外的地方很難有的體驗。

切疙瘩

斜旗旗

切板板

在山西眾多麵食花樣中,貓耳朵和搓魚兒是我心目中極為尊貴的存在。因為這兩種麵食都需要親手一個一個搓出來,很費功夫,所以在我家通常只有來了貴客或者是親人從遠方歸來時,才會隆重登場。

貓耳朵

搓魚兒

中國很多地方吃麵都是既有湯又有面,面上撒點綠葉菜或者象徵性地放幾塊肉。這樣的一碗麵,好不好吃主要在於湯底。若湯底濃鬱鮮香,食客一定要邊吃麵邊喝湯,方才不辜負它。我有一個山東朋友管「吃麵」叫「喝面」,這種表達可以說是非常形象了。

在山西,吃麵的方式比較多樣,既有這種湯湯水水的吃法,也有不帶湯的各種吃法。例如,平遙人家做湯麵一般都是一做一大鍋,家裡人各自盛一碗來吃。平遙漂一鍋做的柳葉湯麵和親圪墶做的切疙瘩湯麵,就屬於這種,熱氣騰騰一大鍋,適合三四個人一起吃。

適合一人食的湯麵也有,例如,在我家,如果誰感冒了,沒有胃口,就給用蔥末、薑末、香菜碎、醬油、香油、鹽和醋調一碗湯底,將切得細細的手擀麵煮熟後撈進去,做成湯麵。平遙普通百姓飯桌上常見的湯麵有羊湯麵、糊塗飯、連米飯(又叫和子飯)、拌解(又叫拌湯)等種類,在此不一一展開,以後有機會單獨細說。

相比湯麵,平遙人更頻繁的吃法是這樣的:先炒一大鍋菜作為澆頭,接著煮麵。面熟了後用笊籬撈到碗裡,舀一大勺炒菜扣在面上,最後根據各人的口味加鹽加醋加辣椒,將面和菜拌勻了吃。可以說,這種吃法有點類似於拌麵,但是邊吃邊拌,吃到近碗底,面也不會幹,因為碗底會有少量麵湯和菜湯。

酸菜柳葉湯麵

拌解(拌湯)

糊塗飯

面是一種包容性很強的食物,與不同的澆頭搭配,就會呈現出百變的滋味。山西人愛吃酸,因而面的澆頭裡常常有西紅柿的身影,如西紅柿雞蛋、西紅柿茄子、西紅柿圓白菜、西紅柿豆腐、西紅柿豆角、西紅柿茭瓜等。其實西紅柿在中國的食用歷史並不長,但是卻深深地影響了山西人的味覺。

為了能讓家人在冬天吃到新鮮的西紅柿,在夏末秋初西紅柿即將下市的時候,山西的主婦們都要做很多西紅柿罐頭。聽母親說,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熟做,就是將去皮去蒂的西紅柿放在鍋裡煮熟或者加油鹽、辣椒、茄子等炒熟,用勺子舀入敞口的玻璃瓶裡,瓶口封嚴實即可。母親說,剛流行起做西紅柿罐頭時,她們都是在瓶口上蒙厚厚的塑料紙,用繩子使勁紮緊。放置一段時間後,若塑料紙像碗一樣凹下去,就說明成功了;若鼓成一個包,就失敗了。

另一種是生做,即將去皮去蒂的西紅柿切塊,裝入玻璃瓶,封嚴瓶口,隔水蒸三四十分鐘即可。我小時候,很多人家喜歡收集輸液用的窄口大肚玻璃瓶,有大號的,也有小號的。用這種瓶子灌西紅柿的時候,就要用到漏鬥,即將漏鬥插在瓶口,將西紅柿盛到裡面,用一根筷子捅一捅,西紅柿就全下去了。西紅柿罐頭剛做好後,家家戶戶習慣將它們擺放在自家窗臺上晾涼,那奪目的紅豔似乎在告訴人們:好日子在後頭呢。

冬日裡,北地的蔬菜種類變得十分單調,吃來吃去只有土豆、白菜、黃胡蘿蔔等,此時色澤鮮紅、味道酸香的西紅柿醬就成為拯救食慾的最佳選擇。如今,山西做西紅柿罐頭的人家應該有所減少,因為冬天也能買到新鮮西紅柿。但是,味道著實不敢恭維,和西紅柿罐頭比差遠了,只能作為權宜之計。

澆頭:西紅柿炒茄子

西紅柿炒茄子

切板板搭配西紅柿炒圓白菜

當然,山西人家的面澆頭不只有西紅柿,還有白菜粉條、蔥油炸醬、炒韭菜、炒茄子等,嫌太素的也可以加入平遙牛肉、過油肉、酥肉、肉丸子、提前燉好的豬肉等。

可以說,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獨特的澆頭,滋味千變萬化,不一而足。我母親做的炸醬麵很好吃,做法卻極其簡單:先做炸醬,在油鍋裡爆入花椒和比平時炒菜多的蔥蒜末,加醬油和鹽炒成深褐色;接著煮麵,將切好的菠菜一併放入;將煮熟的面和菠菜撈到碗裡,加一勺香噴噴的蔥油炸醬,再適量加入鹽和醋調味,攪拌均勻,就可以開動了。炒韭菜的做法與蔥油炸醬類似,將切成兩釐米左右的韭菜炒熟,拌入夾雜著翠綠菠菜的面裡,吃起來別有一番風味,而且這種吃法我在其他地方沒有見過。母親的味道對一個人的味蕾影響深遠,在我心裡,母親做的面澆頭是天底下最好吃的。

在山西吃麵是相當幸福的,這種幸福我在其他地方很難體會到。我吃過北京炸醬麵,濃油黑醬,若沒有黃瓜等配菜,能把人鹹得翻仨跟頭;我在南京吃過陽春麵,細細的面絲飄在醬油湯汁裡,上面撒翠綠的蔥花,有著南方特有的精緻,可是不合我的口味;我吃過西安的油潑麵,但吃完後就鬧肚子,許是適應不了那麼重的油水;我也吃過河南的燴麵,褲帶寬的扯麵片煮得軟塌塌的,沒有嚼勁兒。總而言之,以麵食花樣和澆頭種類來說,山西的面,特別是平遙的面在我心裡頭毫無疑問排第一。當然,這無疑是極其主觀的傲慢與偏見,畢竟各地有各地的風味,各人有各人的口味,不能搞飲食霸權主義。

人們說,世界麵食看中國,中國麵食看山西。那麼,山西麵食看哪裡?我認為,山西最好吃的麵食在每個山西人的家鄉,在每個山西人的家裡,在每個山西人的母親手裡。

在山西,「吃麵」從狹義的概念理解,就是指吃一碗麵,裡頭有菜,有面,也許還有湯。但是,如果從更廣的範圍去考察,「吃麵」就絕不僅僅止於此了,碗禿子、油茶、莜麵栲栳栳、塊壘(又叫苦累、傀儡、撥爛子)、糊糊等,都是山西人吃麵的特色方式。

「居鄉不覺,異鄉有悟」,我離開了山西,離開了平遙,卻感覺自己比以往更親近她,也更了解她。和我一樣漂泊他鄉的山西遊子,你有多久沒有吃家鄉的面了?關於山西麵食,你有哪些美好的回憶?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

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

來源:艾銳又餓了(如侵刪)

相關焦點

  • 只知道一個「刀削麵」?太小瞧山西了!
    一手拿麵團,一手拿刀,手起刀落,麵條「嗖嗖」落入鍋中,這就是最經典的刀削麵。  一提山西的面,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它。如果你也這樣想,真得來一次山西,這裡的麵食突破你的想像。  外地人最熟悉的,除了刀削麵,就是「莜麵栲栳栳」了,它是靠顏值出圈的。來,跟我讀,莜(yóu)面栲栳栳(kǎolǎolao)。
  • 誰說山西人只吃刀削麵?
    常年被「蘭州拉麵」壓一頭,近年來又有重慶小面彎道超車,山西刀削麵始終不溫不火,在山西省外擔當著地域標籤的角色。近年來,出現了所謂的「刀削麵機器人」,用來替代人工削麵。看似更方便了,但地道的山西老饕吃過機器削出的麵條,咂摸咂摸嘴,恐怕心裡都想著:還是口感有別。
  • 有人要問你切疙瘩,你知道它是什麼嗎?
    有著千年歷史文化的平遙古城,除了悠久古老的人文景觀外,怎麼也算得上是山西麵食文化的老祖宗。小城的麵食有文字記載的就有一百多種,一般的家庭主婦起碼也會做一二十種,就連平遙小夥也會做那麼一兩種拿手的。比如:切疙瘩,刀削麵,擦尖什麼的。。。。。。
  • 舌尖上的麵食山西,這些你都吃過嗎?
    分三期的形式細說山西的麵食究竟怎麼分、真的有那麼多種類嗎?刀削麵,大概是全太原全山西,乃至在全國都有知名度的麵食了,不過在太原本地,刀削麵倒並未豔壓群芳,而是和其他類型的面平起平坐。削麵的過程,手起刀落,根根分明,入水精準。仿佛是一場大師級別的表演。據說刀削麵是元代時漢人不被允許持有菜刀後,民間智慧投射在飲食上的產物——不給用刀切麵條,那就撿塊鐵皮,用鐵皮削麵條唄。
  • 山西大同除了刀削麵,還有那麼多美味小吃!
    刀削麵應該是大同市的一張主打"名片″,說起刀削麵就應該想到大同,來大同就應該吃刀削麵,不然就白來了。往細說中華麵食文化的精髓在山西,山面的麵食文化各地市各有幹秋,但都是中華文明的奇珍異寶。大同在內蒙與山西交界處,大同過去一直在北方少數民族統治下,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喜歡吃肉,而且飯量大,喜食難消化食物,比如糕、莜麵等,刀削麵雖白面做成,但刀削麵比較粗,硬,筋道,難於消化,再配上肉嗓子,也算一頓既便宜又實惠的好飯,並且刀削麵時間短、方便,不講究,隨便一坐,吃完就走,來也快,去也快,正如大同人的性格豪爽,性直。
  • 為什麼有人會說山西只有刀削麵?網友:你是派來搞笑的嗎?
    為什麼有人會說山西只有刀削麵?網友:你是派來搞笑的嗎?我真的很不明白為什麼有人會說上西只有刀削麵,難道你只吃過山西刀削麵嗎?還是說除了山西刀削麵,你就沒有聽過別的。雖然說山西人喜歡吃麵,而且有種視面如命的感覺。
  • 山西美食如此之多,網友卻說:山西除了刀削麵之外還有什麼?
    山西素有中國麵食之鄉的美名,山西美食豐富多彩,舌尖上的山西,可是需要從北到南的西溪庭院,但是有些不了解山西美食的朋友們說,山西除了刀削麵,酸湯牛肉水餃,老陳醋,汾酒之外還有什麼能拿得出手好吃好喝的呢?山西美食這的這位網友說不值得一提嗎?
  • 山西刀削麵:關於刀削麵的一些知識,你知道嗎?哪裡的最出名呢?
    刀削麵是北方的傳統麵食,後來去南方還真的很少見到刀削麵,很多南方的朋友都很疑惑,這刀削麵真的有這麼好吃嗎?不就是和麵條一樣嗎?其實刀削麵和麵條還真的不一樣,它的做法和面的種類成分,做出來的口味都非常不同。
  • 山西刀削麵全國有名,手把手教你在家做刀削麵
    山西最出名的就是刀削麵了,並且山西最有特色就是刀削麵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那麼刀削麵有怎樣的歷史呢,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一看。據說是蒙古韃靼侵佔中原以後,為了防止中原的人起義,便把家家戶戶的尖銳工具,刀什麼的全部都收走,只留一把做飯的刀,有一天一個老漢到家裡查危險工具,就把刀收走了,到了吃飯的點了,家裡老婆找不到做飯的刀了,心想這可怎麼辦啊,然後就發現了一個鐵皮,心想這麼軟怎麼用來做飯呢,結果就活了面,用鐵皮削麵,這樣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地就取名字叫刀削麵了。
  • 山西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除了老陳醋,就是這一碗刀削麵了
    一提到山西,很多人就會想到老陳醋,它可是四大名醋之一,毫不誇張的說,在山西的街邊小店,陳醋的味道,秒殺其地區一條街,吃過醋精勾兌的都知道,那種能酸掉牙齒,而正宗的山西老陳醋,擁有酸、甜、香、鮮的口感,只要擰開瓶口,就能聞到濃濃的醋香味,除此之外,就是這一碗刀削麵了,刀削麵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麵條
  • 山西美食刀削麵的來歷,和當年元朝的蒙古人有關!
    一碗刀削麵,一段血淚史!北方人最喜歡吃麵,比如北京的炸醬麵,河南的燴麵片,還有陝西人的臊子麵,甘肅人蘭州拉麵,再比如山西人的刀削麵,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其實很多食客在享受這一美食時,都很少去追究這美食的歷史,今天流沙為大家講一講刀削麵的歷史。山西刀削麵,面葉中間厚,兩邊薄,稜角分明,外形酷似柳葉,又因此被稱作「柳葉面」。那這馳名中外的刀削麵究竟是怎樣來的呢?它不像東坡肉一樣有著一個非常美好有趣的典故,而是充滿了悲情色彩。
  • 山西刀削麵的家常做法
    作為地道的山西人,一說起麵食,首先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刀削麵,山西美食裡邊,刀削麵應當排在第一位,下邊我給大家說說家常版的刀削麵,怎麼做好吃,讓你吃一次忘不了。這裡以西紅柿雞蛋做刀削麵為例!做刀削麵要用到的食材:麵粉500克、溫水250克、西紅柿2個、雞蛋2個、蔥段、生薑、大蒜、食鹽、生抽、雞精。
  • 多種做法的麵食,你會做嗎?三大種類麵食有哪些!(中)
    山西人吃飯每天必須要吃的就是各種麵食,尤其是下鍋煮麵是必備的,像之前說的最有名的山西四大麵食:刀削麵、刀撥面、剔尖、拉麵,還有經常吃的十幾種麵食:揪片,貓耳朵,河撈麵,抿尖,擦尖,一根面,剪刀面,柳葉面,包皮面,手擀麵,酒窩面,流尖面都是屬於煮製麵食,煮製麵食的花樣太多了,做法眼花繚亂,吃法千姿百態,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味道。
  • 色香味俱全的山西刀削麵,你確定不想來一碗
    今天要來給大家帶來的就是這樣一道歷史悠久的名食,它也是一款好吃麵食,它就是山西刀削麵。關於刀削麵它還有一個流傳至今的故事呢!相傳蒙古佔領中原的時候,為了防止老百姓造反,官府就沒收了每家每戶的金屬器具。大家看了看說,那也沒辦法了,只能用這個切吧,女主人說這個這麼薄,要怎麼切啊,還不如砍呢!也就是這樣一句話點醒了大家,後來大家發現砍出來的麵條筋道又好吃!刀削麵也就因此出名了!我們都知道刀削麵其實是不長的,它的形狀是中間厚外邊薄,吃起來非常的有質感,有嚼勁!
  • 刀削麵怎麼做?刀削麵的做法大全都給你!
    刀削麵是麵條的一種,它是一種傳統的地方小吃,如今很多人都很喜歡。刀削麵隨著地區的差異性,也跟著做了改變,那麼你知道刀削麵怎麼做嗎?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刀削麵怎麼做,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山西刀削麵都沒了,蘭州拉麵還在?
    我個人是覺得山西的刀削麵味道也不錯,可以和蘭州拉麵一較高下,那麼為什麼這麼好吃的刀削麵不能走出山西呢?由於山西的特色,現在山西的麵館也不少,山西的麵條有幾十種味道,各種炒麵,帶湯炒麵,油潑刀削等等,價錢也都在1020元左右,口味也是沒辦法說的,但刀削麵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賣相,尤其是炒麵看上去不舒服,分量大,吃起來會粘在一起。
  • 中國五大麵食,除了山西刀削麵和河南燴麵,其餘三個你知道嗎?
    其中我國的五大麵食分別是山西刀削麵,其做法是: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等全部切好過水煮熟,做成菜碼備用。下面是製作炸醬,首先將肉清洗乾淨,然後剁成肉糜,鍋中放油,冷油放入白糖炒出糖色;倒入肉糜翻炒上色倒入薑末加適量清水翻炒均勻。鍋中倒入鹽黃豆醬甜麵醬小火煮至黏稠,煮好的麵條鋪上蔬菜倒入炒好的醬汁。
  • 到山西大同,怎能不吃刀削麵,我吃得有點糾結
    住在了古城和陽門附近,騎上共享單車找家吃刀削麵的地方。按照手機導航,一路騎到了永泰門,夕陽西下時的城牆真是太美了,永泰門的對面有一家小麵館。除了這家小店,網友還向我推薦了東方削麵,老柴削麵,七中刀削麵,小南街刀削麵,東關刀削麵,二板刀削麵,以及近年來吃環境文化的喜晉道,太多了,我怎麼感覺嘗不過來呢?
  • 來自山西的傳統美食,被譽為中國十大麵條,超好吃的刀削麵!
    每天為你帶來不一樣的美食!文/相思君【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刀削麵是山西的一道傳統飲食。簡單的製作過程是:麵粉和成團,左手拿著麵團,右手拿著刀,將麵團削成片飛到一鍋開水裡,煮熟後取出。山西刀削麵以其獨特的風味馳名中外。因為刀削麵是被刀片的,因此得名。
  • 刀削麵憑啥是山西大同出名?原來「麵食之王」還有典故,漲知識了
    民以食為天,山西人以麵食為天,獨特的麵食的製作,讓山西大同的刀削麵成為了傳頌山西著名小吃的經典,是很多人都熟識的一個經典的麵食。山西是麵食之山西是麵食之鄉,麵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可謂「麵食之王」鄉,麵食種類繁多,其中以刀削麵最為有名,可謂「麵食之王」,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麵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大同的刀削麵,大同刀削麵物美價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獨特的大同風格,很多外地朋友來到大同,在品嘗之後,都讚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