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太難了!叫年輕同事「師傅」 亂了輩分?

2020-12-21 上遊新聞

都市熱報消息,職場中,一個不合適的稱呼,或許會造成同事之間的尷尬;如果對領導稱呼不當,那你的印象分更可能會因此大大下降。最近,讀者吳芳就向記者傾訴,作為職場新人,一進公司就被如何稱呼同事給難倒了:直接稱呼姓名可是大忌,叫老師好像太普通,「有一次因為喊錯稱呼,我被同事指責亂了輩分。」為此,她有些著急。

糾結新同事叫「姐」還是叫英文名?

5 日中午,在江北大石壩東原新新 PARK 購物廣場,記者見到了吳芳,她穿著深色職業裝,留著短髮,身材略胖,目前在光電園一家新媒體公司上班。今年 23 歲的她大學剛畢業不久,「我上個月初到的這家新公司,現在煩得很,突然不知道該如何稱呼我的同事們了。」

吳芳說,部門裡同事很多是 85 後年輕人,就連部門經理也是 80 後。記得第一次和同事們見面,部門經理在介紹完吳芳後,吳芳立刻畢恭畢敬地站起來說:「各位老師好,以後請多關照!」卻不料有人當場笑噴,還稱「老師」二字聽起來彆扭。

「部門裡有些女同事喜歡取英文名,我同桌的英文名叫 Candy。」吳芳說,有次自己找同桌幫忙,但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到底是叫「姐」還是叫英文名——心裡盤算了好久,最後,吳芳還是叫了對方一聲「大姐」。儘管當時同桌熱心幫了忙,但事後也微笑著告訴吳芳:「以後叫我英文名就好,大姐聽起來顯得我有點老。」慢慢地,吳芳開始入鄉隨俗,每次都叫同桌英文名。

尷尬稱男同事「師傅」被指責

11 月中旬,公司要接待一批客戶,部門經理讓吳芳準備好投影和音響設備,沒成想頭一晚還好好的設備第二天就失靈了,吳芳趕緊找到技術部門同事王偉幫忙。她開口很禮貌很客氣:「王師傅,麻煩您來幫我們看一下投影儀,好像出問題了。」王偉一聽,臉色立馬變了,雖然沒有當場發作,但顯然心裡很不高興,而這一幕正好被部門經理撞見。

接下來,整個維修過程中,王偉始終板著臉,再無心思和吳芳說話。第二天,部門經理就找到吳芳談話:「小芳,你怎麼能稱呼王偉為『師傅』呢,他年紀跟你差不多,你這不是亂輩分了麼,以後可別亂叫。」面對經理的指責,吳芳這才回過神來,原來自己叫錯了稱呼,頓時尷尬不已。

昨天中午,記者電話聯繫上了王偉,他說,自己今年 25 歲,那天穿著也很年輕,沒想到會被人稱呼「師傅」,而且,被同事叫師傅也是頭一遭,「關鍵是小芳跟我年紀也差不多,憑什麼亂叫師傅,當時聽了我就有點生氣。」王偉說,因為這個稱呼,技術部同事拿這個梗笑了他好幾天,對於這種亂輩分不尊重人的行為,無論如何也不會輕易原諒。

苦惱職場稱呼難倒不少朋友

吳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第一時間給王偉道了歉,還在朋友圈裡求助:「你們都是怎麼稱呼公司前輩的?」很快引起朋友們的熱議——原來他們也曾有過類似苦惱。

吳芳的表姐夏微微是一名會計,今年 32 歲,「將別人的稱呼喊錯,不僅自己尷尬,也容易讓對方覺得不被尊重。」她說,不同的公司,對這方面的重視程度是不同的,最好是先看看別人怎麼稱呼,跟著喊比較不容易出錯。  

吳芳的閨蜜洋洋今年 24 歲,她說:「之前在人事部門實習過,現在的人更講究因人而異,於大部分公司,喊『哥哥』『姐姐』很吃得開。有的人喜歡別人把自己喊得年輕一點,『大哥』『大姐』肯定沒『小哥哥』『小姐姐』好聽。遇到上司,我一般就用『姓氏+職務』,比如劉總監、王經理。」

吳芳的前同事秦瑤今年 28 歲,她說:「以前有新人來公司,一上來第一句就叫我阿姨,說實話,當時心裡簡直受到一萬點傷害。怎麼會有這麼不懂事的孩子?我看樣子很老么?我也是 90 後好不好!還有那些張冠李戴的稱呼,更可恨。」

微調查:

超7成有過「不知如何稱呼前輩」的困擾

5日,記者通過當面詢問和微信讀者群兩種途徑,向 60 名職場人士發起微調查——「你有過不知如何稱呼職場前輩的困擾嗎?怎樣克服的?」

數據顯示,有 43 位職場人士剛入職場時有過此困擾,佔比 71.7%;同時,超 8 成受訪者認為,對前輩有個恰當的稱呼對工作很重要。    

李紅(27歲,女,活動策劃):為了保險起見,在公司不管見到領導還是同事,若是不認識的,一律都稱呼「老師」。反正我是這樣喊的,效果也不錯,同事聽了都很開心。

羅曉波(29歲,男,教師):剛上班那會兒,前輩們會叫我「小羅」,我會稱呼他們「老師」或者「哥哥」「姐姐」,聽起來很親切。只要不是故意開玩笑的稱呼,隨意一點反而可以拉近距離,增進同事之間的感情。

廖立平(30歲,男,外企職員):職場稱呼跟行業、公司文化都有關,像我們公司,很多同事都有英文名,甚至花名。無論領導還是同事,很多都稱呼對方花名,非常有趣。

點評:

職場稱呼最好因人而異

重慶資深投資人、創業導師楊明安表示,職場稱呼無小事,無論是「口彩」也好,「身份標籤」也罷,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認同。一個好的稱呼,能讓人面子上「好看」、聽起來「順耳」,帶給人滿足感,這點對職場新人非常重要。

「職場沒有通用的稱呼,但要注意的是,具體稱呼最好因人而異,因企業文化而異。」楊明安建議,稱呼需秉承「就高不就低」原則,考慮對方的性格和喜好,尤其是領導,最好採用「姓氏+職務」的稱呼,忌太過親密。

原標題:我太難了!叫同事「老師」被笑,稱同事「師傅」被指亂了輩分…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枕上書》大結局帝君白滾滾相認,與鳳九婚後輩分太亂讓人腦殼大
    3月5日,還有網友就帝君鳳九婚後輩分太亂展開了熱切的討論。根據《三生三世十裡桃花》和《三生三世枕上書》的劇情推理,元始天尊與太元聖母生了東華帝君和西王母,而夜華是天帝的孫子,如此說來東華帝君就是夜華的舅爺爺。而白鳳九則是白淺的侄女,換而言之也是夜華的侄女了。如此說來,東華在婚前本是天地共主,身份至高無上。然而婚後的東華帝君,輩分驟降,成為了夜華和白淺的侄女婿。
  • 博人傳:博人花火輩分亂了?看看JOJO,再亂也給你捋得明明白白
    而來到了博人這一輩的故事線中,這輩分倒是漸漸亂了起來,其中最主要的體現就在日向花火,木葉丸和巳月了。現如今在博人傳中人氣最高的女性角色絕對不是佐良娜,而是小姨子日向花火(不給我蛇姨面子?)。在疾風傳中的那個雛田的小妹日向花火,當初不說都還以為是個男孩子,沒想到一眨眼也到可以出,可以成為老師的大美人。
  • 輩分亂了!許昕孫穎莎奪冠逛環球影城,大蟒喊侄女,小魔王卻叫昕哥
    11月25日消息,昨晚,國乒男女隊包攬了T2鑽石賽新加坡站男女單打冠軍,有趣的是,今天,男單冠軍許昕曬出了和女單冠軍孫穎莎一同去當地環球影城遊玩,29歲的許昕叫19歲的孫穎莎「侄女」,而莎莎叫「昕哥」,輩分有點亂。
  • 為什麼相聲界這麼講究師承輩分?
    但相聲和曲藝這門藝術,很需要師傅領進門,不是說你買幾本書看幾年理論知識或者整箱子光碟研究幾年視頻,出來你就會說了,不是。拿相聲為例,很多包袱和技巧都是師傅跟弟子口口相傳言傳身教,外人根本學不會也學不到,所以師傅很重要,或者是師承何人很重要。
  • 不得不說,唐三等人的輩分亂得可以的,都不知道怎麼稱呼了
    但實際上,在唐家之中,他們的輩分是很亂的,如果認真算起來,甚至還不知道怎麼稱呼呢。然而唐舞桐卻叫戴沐白大伯,那這樣來看,不但霍雨浩要叫唐舞桐老祖宗,就連霍雨浩的父母都得這樣叫了。(小編我自己都快給這個輩分弄暈了,有點暈頭轉向的感覺) 《龍王傳說》的寫作,讓輩分更亂了 相信大家也知道,《龍王傳說》的男主是唐舞麟。
  • 馬仙洪要叫張楚嵐叔叔?看了各大門派輩分表,原來風正豪更離譜
    為了接近碧遊村村長馬仙洪,張楚嵐拿出當年三十六賊結義的事情,表示馬仙洪要叫自己小叔叔,以此接近並且激怒馬仙洪,來完成自己的計劃。那麼,馬仙洪為什麼要叫張楚嵐叔叔呢?其實劇情中很多同齡人的輩分都非常亂,接下來,我們就通過主要人物輩分表來看一下吧!其中風正豪做的事情更是離譜。
  • 網友:相聲圈輩分太亂了
    何雲偉為報此仇,據說曾調侃郭德綱,「你想收回我的雲字,你郭德綱沒有德,德字該被收回,改名叫郭綱」。 此番言論難辨真假,如果為真,可謂「不當人子」;但他拜師侯耀華,與師傅郭德綱成了平輩,倒是千真萬確,絕對是欺師滅祖。
  • 輩分相差很大是什麼感受?網友:那個六十多的是你表哥!
    一直到結束後問我爸,我爸才說二那兩個不到四十叫你表叔,那個六十多的是你表哥我姨夫和我家同姓(不是同村)按輩分姨夫要叫我叔,小時候只要和姨弟吵架,就讓他叫爺爺,事後沒少被爸媽說。最尷尬的一次是,和我舅一起去姨夫家,姨夫叫上他兄弟陪我們吃飯,一桌人輩分那叫一個亂,姨夫的兄弟叫我舅弟弟,叫我叔,姨弟叫我哥,姨弟的叔叔叫我叔,我叫姨弟的弟弟(他叔家的孩子)叫孫子我家也是背份高從小一起長大的大我一兩歲的是我侄子一次一個大侄子結婚要找個屬馬的人壓床(我們那的風俗結婚頭天晚上新房要找人來睡)找來找去結果找了我於是就變成叔叔給侄子壓床由於侄子初中畢業沒多久就結婚了還生了孩子孩子會說話的時候我上高三見我要喊爺爺
  • 現今相聲界的輩分是怎麼樣子?師承有多重要?
    輩分的強調,我感覺就是近十年的事情,舊中國我們不聊,進了新中國後,新一代相聲演員強調的是師承,對輩分並沒有那麼強調,舉個例子,于謙拜師石富寬,他在節目裡說非常感謝李金鬥,一開始他是經常到李家玩,後來李金鬥說你看你喜歡誰,想拜誰為師我給你介紹,于謙就說石富寬,李金鬥找了石富寬,石富寬開始是說不收徒弟的
  • 輩分!你的家族是如何排輩的?
    大家好,我是太easy!今天我們研討輩分是否與年齡有關?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淵遠流長。古人命名重取義、重內涵,更重行輩之序和長幼之別,幾千年來一直延續至今。輩分,對於一個人來說,一生下來就被確定了,自己別無選擇。
  • 國企記憶|叫一聲「師傅」好親切!
    2004年,我和原單位的勞資科人員去社保所辦理離職手續,勞資科的那位姐恭恭敬敬地對著社保所那位接待人說:「王師傅,您在啊!」我差點笑出來,按照社會上的稱呼,無論這位姓王的是不是主任,一般都得叫主任,這樣顯得人家有面兒啊!
  • 霹靂:梳理一下輩分,葉小釵的輩分也在一頁書之上!
    道門:劍子(和道武王谷前掌門平輩論交,暫且算低道皇一輩,笑封君對劍子冷哼「後起之秀」)----玄武真主(輩分不知,大概海蟾尊/懸壺子一級或者低一級)>塵道少(管劍子叫前輩)----道尊(不知道和劍子比輩分如何,但是崇真三傻管道尊傳人狂刀叫「對道門毫無貢獻的後生小輩」,可見道尊輩分不高)>三世道君(十三道的師叔)/亂世狂刀/天道主>十三道(太真君慈海渡者
  • 相聲界輩分趣聞:八零後文字輩藝人各有奇葩
    就因為這種等級森嚴的師承制度,讓相聲界抱團成風,為了輩分到處拜師認爹,弄得烏煙瘴氣。在相聲界裡人小輩分高的人比比皆是,但爭議都很大,還有一部分也會主動降輩分,保持跟同行的友善度,比如高德亮就主動降輩到壽字輩,他那一支也跟著被拉低,否則于謙就應該是郭德綱師叔,郭麒麟是郭德綱師弟了。
  • 德雲社之「三代目」劉筱亭,明明輩分最低,卻成為大家的「二哥」
    雖然他和張九泰等人都是同批學員,年紀也差不多,可按照輩分來說,劉筱亭見到昔日同窗都要喊一聲「師叔」。一開始大家都挺彆扭的,正好欒雲平的徒弟高筱貝是劉筱亭的表弟,平常總是「二哥」叫著,乾脆大家也都跟著叫開了。
  •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阿離奶聲奶氣,見到墨淵輩分傻傻分不清楚
    墨淵上神醒來,阿離代替夜華前去探望,再輩分上被繞得稀裡糊塗,竟不知管墨淵叫什麼,還是蠻可愛的。同時也算是斷了,墨淵對白淺的念想。愛情本是兩個人的事情,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就是一種錯誤。墨淵與白淺就是在錯的時間遇到對的人。白淺化名「司音」到崑崙虛學藝,墨淵待他不同其他弟子。漸漸以心中暗生情愫。但對愛情懵懵懂懂的白淺卻忙著跟別人談戀愛。
  • 還有叫「師傅」的?
    在與乘務員打交道的過程中,問題來了:空服員,我們可以叫「空姐」,那乘務員,我們要叫「高姐」?然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風土人情處處不同,於是對於乘務員的稱呼也「花樣百出」……想被叫「乘務員」也不是那麼容易的01:服務員,來一下每次聽到這樣的稱呼,我仿佛覺得:我不該在車廂裡微笑引導,而是要端出兩盤紅燒肉從廚房麻溜地走出來。
  • 中華家庭文化演化進程,輩分、五服、宗族、家譜
    在5000年的中華文明進程中,中國人的家庭觀也隨之演化,產生了輩分、五服、家族、家譜等特別的家族文化,造就了現在中國人濃厚的家庭觀念和家族凝聚力。首先最先產生的是輩分,他是家庭倫理的基礎,父父子子,長幼有序,輩分絕對不能亂。
  • 李若彤李一桐合影搞怪 當蓉兒碰到小龍女輩分比較亂
    此組照片曝光後,惹得網友紛紛圍觀並留言稱:「這關係有點複雜,容我想一想。」「輩分比較亂!」「 小龍女和蓉兒在一起畫面太美,不敢直視!」  據悉,李一桐飾演了新版《射鵰英雄傳》的黃蓉,而李若彤則是在95版《神鵰俠侶》裡飾演小龍女,兩人穿越同框惹網友回憶。
  • 你家孩子會用家譜輩分排序的字取名字嗎?避免爆款重名尷尬,蠻好
    剛剛得知親戚家的一個孩子,取的名字居然和自己家孩子名字一樣,不過其中一個字不同,只是音同,自己家孩子比她家孩子輩分大上一輩,卻整了一樣的名字,這不亂了輩分嗎?主要是兩家平時走動的不是很頻繁,而且親戚家只知道草莓家兒子的小名,根本不知道大名,草莓是去賀喜時才知道兩家孩子名字一致的,當她希望親戚家改名時,親戚卻不以為然,覺得無所謂,說這個名字很好,不想改。
  • 《枕上書》帝君輩分太搞笑,叫折顏小叔父,還要喊阿離一聲大堂弟
    這下帝君可傻眼了,不止帝君,我們觀眾也傻眼了哈哈,畢竟青丘白家是出了名的人丁興旺,帝君要記的親戚不要太多,帝君如果和親戚見面需要叫的稱呼也相當複雜,網友也非常"好心"地給帝君盤點了一下。首先要叫白奕一聲爹就不用說了,要叫白止帝君和伏覓仙母姥姥和姥爺,東華要叫夜華一聲姑父,叫白淺一聲姑姑,而至於夜華和白淺的兒子阿離,東華則要叫他一聲大堂弟,見到白真要叫小叔,見到折顏上神還要叫一聲小叔父。最搞笑的一點是,實際上東華帝君的實際年齡比這裡的所有親戚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