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氣格柵,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車頭那個「大嘴」,而它對一輛車的顏值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車評人在介紹一款車是經常會提到「進氣格柵」四個字。
而多數人將「柵」這個字讀成shan(山),少數人會讀成zha(炸),而關於這個字的讀音問題,總是能引起一場」血雨腥風「的大戰。至於這個字怎麼讀?字典給了相應解釋,在取」用竹木鐵條等做成的阻攔物「之意時讀作zha,如柵欄;在取」柵欄狀的東西,但不是起阻截作用「之意時讀作shan。所以,這個柵的讀音要和實際的進氣格柵作用來決定。所以今天就給大家講講進氣格柵的門道。
阻截和疏通作用
進氣格柵的實質性作用,第一個就是像柵欄一樣的阻截作用。而它的後面就是發動機艙,有了這個護欄就可以降低物理撞擊的風險。比如,路上崩起來的石子或者是停車時前方的樹枝。更避免了那些好奇(zuo si)的孩子將手伸進發動機艙。
但是,既然要阻截為什麼不徹底一點?因為鏤空的部分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疏通空氣。一個是要保證發動機的工作,所以需要空氣進入,另一個是為其散熱。
所以要是通過字典釋義來解釋其讀音,也是有些矛盾的,而其實具體應該如何發音應該就像血應該讀作xue還是xie一樣,追究下去沒啥意義,能夠理解就可以了。
對顏值有決定性作用
進氣格柵的設計對裝飾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實這點並不難理解。畢竟我們都稱它為車頭的「大嘴」,而「嘴」確實對整張臉顏值都有影響。
而在提升車前臉的顏值同時,也代表了每輛車的風格,和家族標誌。我們總說的「套娃」其實就是這些車型的前臉很相似,尤其是進氣格柵,比如寶馬、奧迪、奔馳。位於車頭的它是僅次於車標的第二大標誌,所以形成風格的進氣格柵是路人看臉識車的重要線索。
像是Jeep的經典7孔進氣格柵和勞斯萊斯借鑑希臘帕特農神廟的神殿格柵,都已經成為了兩個品牌的經典風格。
而一般,鍍鉻或者線條簡潔的進氣格柵表達的是豪華和大氣,所以多為商務車類型,而碳纖維等黑色的蜂窩狀進氣格柵表達的是炫酷和動感,所以多為主打運動車型使用。
「尷尬」的進氣格柵
這裡說的進氣格柵就跟傳統意義上的不太一樣了,就像是現在比較流行的主動進氣格柵,它會根據發動機艙溫度來決定是否關閉進氣格柵。這樣的設計,能夠讓人在寒冷的天氣下儘快的吹到熱風空調,同時來調控發動機溫度,讓其在最優溫度下工作。
而閉上嘴的進氣格柵還有一大好處就是可以降低風阻,若是進氣格柵適時關閉,則會為車輛帶來更低的風阻係數,從而提升車輛穩定性與燃油經濟性。這樣的高科技設計已經有非常多的車型使用了,比如寶馬五系、奔馳C級、福特福克斯、本田crv。
同樣的,電動車也出現了特例。因為電動車沒有發動機,是依靠電機來驅動的,所以也就不需要進氣來保證發動機工作了,比如特斯拉,就沒有那張大嘴,但是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到前臉下方上那個進氣口,主要是為了電器系統的散熱和空調的通風。
但是沒有嘴的前臉看起來還是有些怪怪的,所以最早的model s還是有個黑漆漆的嘴巴的,只不過是實心的,這樣既能不影響風阻又讓消費者比較好接受。同樣的還有寶馬i3,也是用同樣的方式來統一家族式的前臉設計,讓人比較好接受。
這時候也許你會想到保時捷911,它也沒有那張大嘴但並不是電動車啊。這是因為它的發動機使用的是後置,所以進氣格柵也就在屁股上了。
所以啊,以後如果再有人跟你說「進氣格柵」的讀音不對,你就把這套講給他們,直接從內涵層面鎮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