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觀察|完善騎行交通:共享單車「禁投令」不是終點

2020-12-11 澎湃新聞

對很多市民來說,共享單車越來越不好騎了,不僅路上的車越來越難找,而且有時一路連掃六七輛,沒有一輛是能用的,不是鏈條掉了,就是氣沒了,或者腳踏板不翼而飛。

去年,共享單車爆發式增長,一度成為網際網路+新貴,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單車,跑馬圈地搶佔資源,鬧得鋪天蓋地,最後很多進了共享單車「墳場」,有的平臺破產清算,留下一地雞毛。去年八九月份開始,不少城市對於共享單車搞了「禁投令」,禁止各家主體繼續投放單車,嚴控車輛總數。如今一年過去了,共享單車似乎進入一個僵局:新車不能進、舊車沒人動、破車騎不了。

「禁投令」作為臨時的總量控制措施,在實施一年之後,該如何轉化成日常化管理呢?

目前,上海市府法制辦已在牽頭制定有關共享單車的規章,預計年內將出臺,屆時將從法制層面對共享單車市場實施常態監管,比如,必須對合規車輛進行註冊,同時實施存量內額度調節等措施。上海市交通委交通設施處副處長樊鴻嘉表示,市政府規章不排斥新進入行業的主體,允許進行相關的試點,並進入正常的總量控制。

應該看到,之前共享單車亂象,有企業受到資本驅使,野蠻擴張的問題,但也是中國大都市近二三十年對自行車、慢行道建設的「歷史欠帳」的集中爆發。板子既要打在共享單車企業身上,也要打在城市規劃畸形保障快速路,擠壓非機動車、人行道的問題上。站在風口上的共享單車,只是激化了這一矛盾,騎行交通不是「原罪」。

共享單車有助於短途交通分流

從城市長遠發展看,提升慢行交通服務品質是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對共享單車治理應該立足於充分保障騎行交通發展。事實上,共享單車的爆發喚醒了非機動車的路權意識,重啟了沉寂了多年的自行車出行交通習慣。

共享單車對於分流交通壓力、解決最後一公裡交通、養成綠色出行方式有著正向意義。據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的相關統計,上海近70%的共享單車出行是用於接駁其他交通工具,租用共享單車最多的地點為居住地附近(佔55.16%)。

數據分析顯示,部分內外環及近郊設置的最後1公裡線路,如果區域內共享單車投放量較大,確實會對客流產生較大的分流作用。而且,根據對強生計程車的歷史數據分析,隨著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共享交通的持續推廣,計程車的整體功能定位都在發生深刻變化,出行範圍在中心區內部的小汽車平均出行距離呈現小幅延長趨勢。可見共享單車對完善城市慢行系統、分流機動車流有正面意義。即,越來越多市民通過使用共享單車,避免了汽車的短途出行。

在今年兩會的「部長通道」上,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肯定了共享單車對「解決群眾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對解決交通擁堵的問題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還表示:共享單車需要「共同治理,共同維護,讓共享單車能夠發展好、使用好、維護好」。

上海活躍單車數量約為高峰期的三分之一

2017年8月,上海推出「禁投令」。截至當年9月,在上海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共13家,投放總量約178萬輛。而今年3月市交通委的數據顯示,上海日常活躍單車僅為65萬輛,也就是說,目前的活躍單車只相當於過去的三分之一多一些。在此期間,多家單車企業已經倒閉,其單車已經無法提供服務;其他企業的單車也存在嚴重的損耗,很多成了「殭屍單車」,這些不能提供有效供給的單車,不能再作為「供大於求」的分子。

而且目前共享單車還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嘉定區監管委交通運輸科科長朱彤表示,目前嘉定區的單車數量在2.5萬輛左右,但是嘉定北開發區附近車輛缺口較大,公眾迫切希望車輛投放能有所傾斜。所以,下一步可在總量控制之下,對企業投放進行精準指導。

執行一年的「禁投令」對當時的野蠻投放,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暫時性的「禁投令」被長期執行之後,就可能形成對新入場者的限制,造成先入場者的實質壟斷地位,不利於市場淘汰,最終吃虧的還是消費者。20多年前,很多城市以「規範整頓」的名義,停止發放了計程車牌照,短暫的市場格局卻被行政力量長期固定下來,結果導致先期拿到牌照的計程車企業不思進取。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院長陳越峰認為,在位的企業形成了一個「僵局」,所以他沒有動力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因此也不能動態地反映車輛的需求和車輛狀況的變化,不能實時地有更好地調整。

打造中國都市的騎行交通

目前,上海市府法制辦已在牽頭制定有關共享單車的規章,將從法制層面對共享單車市場實施常態監管。

未來的監管也將從一刀切的「禁投令」過渡為動態管理、實時調整,對共享單車的投放地域、投放密度做出精準指導,避免企業「任性」,還可以要求共享單車企業承擔與投放量相匹配的管理責任,投出去多少管多少,被暫扣了之後必須及時處理,避免共享單車「墳場」。此外,還需要「放水衝淤」,引入新的合規的市場主體和經營模式,優勝劣汰,打破當下的僵局。解決當下存在的新車不能進、舊車沒人動、破車騎不了問題。

另外,共享單車1.0時代,很多倒閉企業留下了押金問題,成了很多消費者的心中之痛。目前,共享單車的押金模式正在退位,之前摩拜單車已經開始返還押金,作為新入局者的青桔單車本就是無押金的,這樣可以打消入局者對押金的歪腦筋,能夠回歸到騎行交通的本份經營上,這也便於政府實施存量內額度調節。

共享單車的重新出發,還有很多的路要走。強化對於共享單車的管理,本質是完善城市的騎行交通,這正是中國都市的短板。歐美各大城市已經走出畸形依賴機動車的發展階段。2012年,巴黎制定了反對汙染、增加道路安全的計劃,其核心內容包括優化步行環境、大範圍推進低速區、大力發展自行車交通。而倫敦交通局(TFL)專門發布了《市長的自行車發展願景》。

有交通專家認為:對於共享單車不僅要監管,還要服務,可以參照上海市「15分鐘社區生活圈規範導則」進行系統化的規劃設計,配套落實騎行路權和停放設施,對共享單車核心使用場景和區域開展針對性改善。

總之,解決共享單車議題,不能從「汽車本位」出發,只盯著「亂相」,還要看到它對於都市短途交通的分流作用,以及中國大城市的慢行道建設「欠帳」。單車的投放數量應做總量控制,也應該看到實行一年多的「禁投令」之後,共享單車的局部飽和與「騎車難」已然共存,要解決存量問題,也要依法合規地引入增量資源。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共享單車怎樣騎得更遠?
    共享單車競爭早已進入下半場。單車如何才能騎得更遠?市民最後一公裡出行如何更好得到有效保障?在市「兩會」召開之際,深圳部分政協委員呼籲,對單車「禁投令」鬆綁,開放市場競爭,以促進單車平臺優勝劣汰。深圳共享單車已存在明顯缺口深圳單車「禁投令」執行兩年四個月有餘。一些市民發現,車輛短缺抑或供需分布不平衡已成為困擾出行的新痛點。與此同時,各單車平臺「殭屍車」清理不及時、車輛亂停放等管理問題依然突出。
  • 共享單車迎來精細化運營新時代
    網際網路巨頭選擇在共享單車領域競爭背後的有兩個原因:一是它真正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問題,讓老百姓短距離快速出行的需求成為現實,高頻剛需形成的市場規模非常大;二是共享單車涉及到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前沿和投資熱點
  • 武漢設立共享單車禁停禁投區域 違者將扣除信用分
    武漢設立共享單車禁停禁投區域  首批為漢口沿江大道等3條路段 違者扣信用分還會被罰款共享單車一族要注意了,從今天起再不能任性停放了!率先啟動江岸區三路段對共享單車說「不」昨天上午9點30分,江岸區城管委召集ofo小黃車、哈羅、摩拜三家單車企業及市民代表,在沿江大道武漢科技館門前廣場,現場宣布率先啟動共享單車禁停
  • 武漢共享單車現狀
    2017年1月,武漢的街頭出現了一批共享單車,讓人們眼前一亮。整齊劃一又美觀2017年9月,武漢市曾頒布共享單車「禁投令」,減投武漢市共享單車的數量。穿行在機動車道的車流中共享單車的出現,是利國利民,有利於綠色環保的好事。
  • 街頭共享單車數量明顯少了 「禁投令」該不該放鬆
    近期,「哈囉單車」夜間悄悄在上海市區投放新車引起關注。根據此前約定,哈囉單車原則上投放僅限莘莊地區,而此次突然投到相隔甚遠的靜安區等市中心,無疑觸犯了共享單車「禁投令」。在媒體報導後,哈囉單車方面作出解釋,但似乎並不完全能讓人接受。
  • 共享單車不再到處堆積如山 但用戶亂擺亂放問題仍難改
    廣州共享單車「禁投」一周年,記者帶你看效果廣州叫停共享單車新車投放後,共享單車市場的競爭從「求量」轉變為「求質」。在過去的一年裡,「禁投令」給這個行業、相關企業、用戶以及受共享單車影響的其他群體帶來了哪些影響?「禁投」能否解決共享單車帶來的諸多問題,又會不會產生更多新的問題?共享單車的管理該如何權衡各方利弊?
  • 首批共享單車死於2019
    北京立水橋站B出口處停放的共享單車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望京,保利廣場前,美團單車和青桔單車更是佔據半壁江山。美團和青桔之外,燃財經觀察到,哈囉單車最近半年也在北京做了不少投放。一方面,當年蜂擁而入的單車,如今紛紛步入生命周期的終點;另一方面,隨著各地「禁投令」政策的出臺,市場已從跑馬圈地進入到精細化運營階段。對於背靠金主的各色單車來說,未來,不再是融資輪次之爭,體驗和效率將會是企業決勝的命門。
  • ...電單車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超41%電單車用戶...
    10月15日消息,美團電單車聯合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大數據團隊聯合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數據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平均騎行時速10.9公裡,與共享單車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為補充。
  • 美團電單車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超41%電單車...
    DoNews10月15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15日,美團電單車聯合武漢市交通發展戰略研究院大數據團隊聯合發布《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數據顯示,41%以上的共享電單車用戶日均出行超過2次,平均騎行時速10.9公裡,與共享單車等城市慢行交通出行方式互為補充。
  • 滴滴自有品牌「青桔」共享單車上線 支持免押金騎行
    昨日,滴滴自主品牌「青桔共享單車」在成都上線。滴滴供圖傳聞已久的滴滴共享單車自有品牌上線了。1月25日,新京報記者獲悉,滴滴自有共享單車品牌「青桔」在成都上線,同時滴滴共享單車平臺也上線。目前成都用戶可通過滴滴平臺騎行青桔單車、小藍單車以及ofo小黃車,前兩者支持免押金騎行。
  • 共享電單車騎行「銀川畫像」出爐
    央廣網銀川10月20日消息 10月15日,記者從美團交通寧夏區獲悉,根據全國首份共享電單車行業大數據報告《2020年共享電單車出行觀察報告》發布顯示,在城市畫像中,銀川騎行節奏「悠閒」,平均時間為16.0分鐘,平均速度為10.3公裡/小時。
  • 3類騎行共享單車交通違法最危險 交警提醒:文明騎行和停車
    共享單車火了,你的騎行方式安全嗎? 闖紅燈、逆行、走機動車道三類交通違法最危險 交警提醒: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做到文明騎行和停車 然而,隨著騎行者隊伍的不斷發展壯大,因騎行而帶來的意外傷害和道路安全隱患也大幅增加。 昨日,雨花區交警大隊民警在長嶺路口、花侯路等路段開展了共享單車交通違法專項整治,並對市民進行安全提醒。記者了解到,騎自行車過程中,闖紅燈、逆行和走機動車道是最危險的三類交通違法行為,而騎行時戴耳機、打電話、玩手機等行為也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 關於完善共享單車管理規定的建議
    文/王銘澤   隨著共享經濟的崛起,大量共享單車出現在城市街頭。根據央視財經報導:截至2017年5月,全國共享單車累計投放數量已超過1000萬輛。共享單車確實解決了城市最後一公裡出行難題,但各類新舊、好壞單車集中在地鐵站、鬧市區,嚴重佔據城市公共空間,留下了一地雞毛。
  • 共享單車押金安全受關注 部分平臺已引入銀行存管
    雖然共享單車依然如火如荼,但近期先後有數家小型共享單車宣告倒閉或出現技術性問題,這使得單車押金對接銀行存管的呼聲越來越高。  僅以目前市場佔有量最大的摩拜單車和ofo單車為例,今年1月份兩家平臺均宣布用戶數量超過1000萬人。
  • 今年北京優化完善共享單車投放總量
    來源:北京青年報從2016年開始,摩拜、ofo陸續進入北京城市運營共享單車,到2020年初,在京共享單車經歷了最初的跑馬圈地到綜合治理再到相對穩步發展的階段。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20年將優化完善共享自行車投放總量控制,在20處人流密集區開展電子圍欄技術試點應用。
  • 中國首個城市共享單車騎行報告發布 昆明最愛騎行
    業內專家分析稱,這是中國首個全面、專業的對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騎行情況做的集中梳理和數據研究,對透視我國城市慢行交通發展現狀、追蹤共享單車行業發展、推動智能綠色城市建設事業起到參考作用。除此之外,深圳、昆明、杭州、廣州、南京、廈門、福州、武漢等八座城市也高於平均分,城市騎行水平較為領先。 而53.6的整體騎行水平雖然較滿分100分來看屬於偏低水平,但考慮到2017年初共享單車才迎來一波的快速發展,諸多方面尚不完善,例如城市停車設施的建設,北京、上海、杭州三城雖然達到13分以上,但其他20座城市停車設施平均得分僅為7.55分,遠低於滿分20分。
  • 哈羅單車成都只許投放繞城外 卻在禁投區域天天看到還能騎走
    共享單車因為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裡的問題,已經成為人們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隨著數量急速增長,也給城市管理、行人和機動車通行帶來諸多困擾。禁投區域:哈羅單車經常出現還能騎走3月22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中壩地鐵站的4個出口,看到零星停放的共享單車,其中有兩三輛哈羅單車。「早上七八點是高峰,單車都快堆不下了,大部分8點十多分又被人騎走了。」
  • 常德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如何破解?
    當下,共享單車以其方便快捷、健康環保、費用低廉的優點成為眾人青睞的出行方式。然而,各地共享單車的不文明騎行、私自鎖車、亂停亂放、扔車、隨意破壞、據為己有等問題也屢見不鮮。連日來,本報記者對市城區內共享單車的「騎行怪狀」進行了深入走訪調查。
  • 武漢管理部門首次批准共享單車置換
    摩拜成為武漢首家獲準置換的共享單車企業,近兩個月將有2萬臺全新款式的摩拜單車與市民見面。來漢近2年共享單車折舊嚴重 政府批准企業上新2016年底,以摩拜為領頭的共享單車進駐武漢,受到市民的熱切喜愛,成為日常出行與休閒的重要交通工具。
  • 出行| 武漢市民去年騎行超5億次,共享單車穩坐第三大出行方式
    導讀2016年底,武漢街頭出現了第一批共享單車。在過去近2年時間裡,共享單車給武漢的大眾出行和城市交通帶來了怎樣的變化?11月21日,《武漢暨湖北片區共享單車出行報告(2018年度)》出爐。它以摩拜單車的海量大數據為基礎,引入權威機構深度解析,研判武漢市共享單車的出行狀態與特徵,以此指導交通管理和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