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壽光有位「蔬菜書記」,一個崗位奮戰57年

2020-12-11 經濟日報

——來自山東省壽光市的蹲點劄記

一副擔子,挑了多少年?41年。

一個崗位,奮戰多少年?57年。

這是山東省壽光市孫家集街道三元朱村黨支部書記王樂義的回答。

1978年9月5日,三元朱村15名黨員一致推選王樂義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從此,這個農民的兒子,把自己完全交給了黨組織,交給了農民,交給了土地。

這兩個數字,帶給三元朱村的變化,是一個曾經沒有多少集體積累的小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2018年村民人均收入超過3萬元。更為突出的是,以王樂義為代表的當地農民們艱苦奮鬥、創新突破建成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在走出三元朱、走遍壽光之後,走向全國各地。

在三元朱村村委會,記者見到了這位傳說中的「蔬菜書記」。王樂義動情地回憶,新中國成立後,他第一次嘗到了吃飽飯的滋味;1978年他生病做手術時,是公社黨委決定,用黨費給他交了醫藥費,是「黨給了他第二次生命」,他這一輩子都要做黨的人。對黨和國家的淳樸感情,決定了王樂義不知疲倦的奮鬥人生,他始終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領大家將黨支部建成了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壽光,還有很多這樣的戰鬥堡壘,還有很多這樣的黨員幹部群體,他們在這片土地上紮根深、影響大、得人心。

稻田鎮崔嶺西村,在黨支部書記崔玉祿的帶領下,全村226戶,戶戶成為大棚先鋒,還率先興起大棚物聯網,菜農的產品多半出口俄羅斯。

洛城街道飲馬村,曾經是洛城有名的「落後村」。2014年,飲馬村黨支部書記範興昌走馬上任,他上來後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把心思全部放在村裡」,與村「兩委」班子一起盡全力為村民服務。如今走進飲馬村,水泥路穿村而過,一排排農家小院整潔乾淨,寬敞明亮的農家書屋,映襯著鄉村和諧文明。

群雁高飛,自有「領頭雁」。在壽光,提到「我們的伯祥書記」,幾乎家喻戶曉。被稱為新時期優秀縣委書記的王伯祥老人,上世紀80年代末擔任壽光縣委書記期間,帶領全縣人民北治鹽鹼地、南種大棚菜,工業抓重點、商業搞流通,使壽光縣域經濟逐漸呈現新局面,城鄉面貌持續改變,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優秀「一線總指揮」。

山東全福元商業集團有限公司,起步於1954年,是壽光市「老字號」品牌之一。董事長舒安告訴記者,當年,全福元經營遇到困難,為了搞活壽光「老字號」,王伯祥和縣委一班人在全縣挑選了一批有眼光、有定力、能幹事的經營人才,分別到當時的國營企業任職掛帥。舒安就是被挑選出來的人才之一。上任後,舒安內抓管理、外拓市場,使公司不斷走強。現在,全福元公司年銷售額超過80億元,在縣級商業企業中獨家入選國內百強商業連鎖企業,「縣域經濟發展,縣委書記的作用至關重要。」舒安深有感慨地說。

壽光市委現任書記林紅玉說,從農村基層黨支部的戰鬥堡壘,到縣域治理「一線總指揮」,壽光人在改革創新、共同富裕的壽光精神感召鼓舞下,一代一代接續努力、不懈奮鬥,一張藍圖繪到底,走出了一條厚植農業、培育工業、共同推動三產服務業,進而實現城鄉和諧文明的縣域經濟發展道路。

(經濟日報 記者:瞿長福 管斌 吉蕾蕾責編:於浩)

相關焦點

  • 山東壽光彌河兩處潰口合龍 搶險人員奮戰三天三夜 (1/3)
    山東壽光彌河兩處潰口合龍搶險人員奮戰三天三夜 (1/3) "← →"翻頁
  • 為武漢捐獻蔬菜的山東壽光,除蔬菜之外,壽光還有這些特產及美食
    最近為武漢捐獻了1120噸蔬菜的山東壽光火了,通過這件事很多人認識了山東壽光。山東壽光隸屬於山東濰坊市,是我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壽光除了蔬菜之後,其實壽光的特色美食小吃也是多不勝數,今天小編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壽光的特產及美食。
  • 山東壽光:一棵「菜」興一座城
    來自國內外蔬菜最新品種和技術,都在這裡展示。  壽光市市長趙緒春說,以往各地蔬菜在壽光「諸侯爭霸」搶佔市場,現在各類品種和技術在這裡參加蔬菜界「奧林匹克」競技,「誰在壽光站穩腳跟了,就能在全國同行業拔得頭籌。」  因菜而興的壽光是「農聖」賈思勰的故鄉。稻田鎮農民崔江元說,壽光種菜「村村有遺風、戶戶有傳承。」
  • 壽光不只有蔬菜,它還是聖人故裡,甚至我們吃的鹽海也和它有關
    硬核山東戰疫,壽光蔬菜又一次站到了國人面前,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壽光這一個全國百強縣,中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用行動踐行著山東人獨有的硬核情感。對於壽光的了解或許我們一直都局限於壽光每年一度的國際蔬菜博覽會,以及每天從此地發出的源源不斷地拉著蔬菜的車輛到了我們的城市。
  • 旅途夜訪山東壽光蔬菜交易市場
    國慶自駕期間,遊覽了山東部分相對人車較少、避免擁堵的「冷門」景區景點,卻也收穫不少。是為在先發表的以上「九期」內容。在愛好文學創作的同時,本人也從事過多年的新聞宣傳報導,面廣量大,曾有多篇成為新華社播發的「通稿」。因此,在「遊山玩水」的同時,順便到山東壽光蔬菜批發交易市場——這一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夜訪」一下,也在新聞愛好的情理之中。
  • 壽光採訪記: 「信義」菜鄉
    山東壽光從「貧窮聞名」到「全國知名」,改革開放40年來走出了一條光明之路。在這條奮鬥前行的長路上,「信義」可以說是最清晰的「路碑」。  4月上中旬,記者參加「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大型主題採訪活動,在壽光市十多天的採訪中,聽到最多的是人們交口稱讚他們的老書記王伯祥。雖然他1991年已離開壽光縣委書記的工作崗位,但28年來幹部群眾仍然念念不忘。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壽光之光——來自山東省壽光市的蹲點報告
    2019年3月22日,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見到他的時候,這位78歲的老人,已經連續41年奮戰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41年,這份責任扛起來就是沉甸甸的,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歇氣。」精神矍鑠的老書記,說起責任兩字,依然激情昂揚。  1978年9月5日,王樂義被三元朱村全體共產黨員一致推選為黨支部書記的時候,還處於手術恢復期。
  • 蔬菜價格走低,壽光的情況怎麼樣?
    圖① 5月23日早晨5點多,山東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一號蔬菜交易大廳,一個南瓜經銷商正在等待客戶上門。他說,這一車南瓜有1.4萬多斤,往年行情好的時候一天就能賣完,但今年需要三四天時間才能賣完。今年南瓜價格比去年同期低了很多。他這車南瓜是從山東昌樂縣收購的,收購價格為一斤0.5元至0.6元,批發價格卻只有0.9元至1元一斤,而去年同期批發價格大約在每斤1.3元至1.4元。湯蘭嶺是壽光當地一家菜市場的經銷商,一大早,他就來到市場批發蔬菜。
  • 從"玩棚"到"玩技術":壽光蔬菜背後的高質量發展
    從第一代大棚到第七代大棚,大棚技術更迭的速度,見證了壽光乃至中國的蔬菜發展之路。從誕生第一個冬暖式大棚到現在,壽光不僅成為全國蔬菜集散地,年交易蔬菜80億公斤,而且智能化精準栽培模式、水肥一體化、信息化溫室遠程控制等100多項先進技術也在這裡落地生根。  「一座大棚就是一個綠色工廠,體力活變成了技術活,苦活累活變成了時尚活兒。」
  • 中國蔬菜之鄉,蔬菜交易集散地,歷史名城,山東壽光
    礦產資源有石油、滷水、砂子、煤炭等。壽光蔬菜批發市場,是全國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益羊鐵路、濟青高速公路穿境而過。 境內古文化遺址140多處,其中邊線王龍山文化城堡是中國迄今發現的龍山文化城堡中最大的1座,紀國故城遺址、咼宋臺遺址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烈士陵園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6年1月,壽光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評為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 山東壽光:省內百家優秀媒體齊聚林海 共賞鹽鹼綠洲
    大眾網·海報新聞 記者 於明效 實習記者 徐憲玉 濰坊報導9月23日上午,由中共壽光市委宣傳部、壽光林業發展集團主辦,壽光市融媒體中心承辦的「鹽鹼綠洲·大美林海」百家優秀媒體山東·壽光大型採訪活動啟動,來自省內近百家媒體齊聚大美林海
  • 拯救韓國人今年的餐桌,全靠山東壽光了
    而這就不能不說山東的蔬菜主要產地——壽光!02蔬菜之鄉——壽光「 10個北方人裡有6個吃過壽光的蔬菜」 有人這樣說。這裡的農產品出口達到1150.3億元,佔全國的22%,連續20年領跑全國。最後是靠壽光籌措的大批白菜,從山東出發緊急馳援,這才幫助韓國解除了「泡菜危機」。所以,山東省的這樣一個普通的縣級市,成了國務院命名的「中國蔬菜之鄉」。2018年,山東壽光遭遇溫比亞颱風引發的洪災,網友紛紛議論,自己所在的大城市菜價會受多大影響。
  • 每周500噸壽光蔬菜 將通過蘇寧銷往全國
    (原標題:每周500噸壽光蔬菜 將通過蘇寧銷往全國) 12月10日
  • 強颱風致蔬菜之鄉壽光1.8萬個大棚受災
    新華社濟南8月12日電(記者張志龍、邵琨)受颱風影響雖然降雨創歷史紀錄,但中國蔬菜之鄉山東壽光受災水平遠低於去年。記者12日從壽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受第9號颱風「利奇馬」影響,去年受災嚴重的壽光再次受災,壽光低洼易澇區1.8萬個大棚進水,農田受災面積13萬畝。
  • 壽光十大旅遊景點排行,一定有你想去的地方
    生態農業觀光園現已榮獲「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山東人居環境範例獎」「AAAA國家級旅遊景區(2010年)」「優秀園林綠化工程金獎」等榮譽稱號。 N5 壽光蔬菜高科技示範園
  • 濰坊市壽光:共享新機遇 共創新未來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30日訊6月28日至29日,山東省商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山東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洪雷帶領考察團一行,來壽光市參觀調研鄉村振興、新零售、文化旅遊、學前教育等產業發展情況,並與壽光市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 山東濰坊一個縣級市,人口超百萬,是中國蔬菜之鄉
    今天要說的一個縣級市,它位於山東半島中北部,濱臨渤海萊州灣,是中國著名的蔬菜之鄉,相信大家可能猜出它是誰了,它就是壽光市。壽光屬濰坊市,常住人口約117萬。說到對壽光的印象,當然就是蔬菜了,不管是課本上,還是電視、網絡上,壽光蔬菜深入人心。蔬菜是壽光優勢特色產業,壽光南部地形平坦、水源充沛,是國家蔬菜生產基地。而北部地下滷水儲量豐富,是全國三大重點鹽業產區之一,因而壽光又叫中國鹽都。而壽光旅遊也有蔬菜的影子,有生態農業觀光園景區、蔬菜高科技示範園、三元朱村等和蔬菜相關的農業觀光園。
  • 煙臺蘋果、壽光蔬菜入圍2020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魯網12月16日訊(記者 馮明月)記者在今日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煙臺蘋果、壽光蔬菜成功入圍2020年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山東力爭經過三年連續投入和打造,推動這兩大優勢特色產業強筋壯骨、提質增效,基本建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 山東壽光倉頡墓
    倉頡造字,倉頡墓在壽光的故事即其一。也是那個時候,我才曉得,我們現在天天使用的,一刻也離不開的漢字是倉頡創造。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又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據歷史記載:軒轅黃帝興起之後,黃帝的史官倉頡、受鳥獸足跡的啟迪,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嘔心瀝血數十載,搜集、整理流傳與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號並加以推廣和使用。
  • 山東壽光:省派稻田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留下實幹足跡
    指導當地積極探索「新六產」發展多元模式,圍繞推動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三鏈重構」,以及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四型發展」,培育壯大「新六產」;壽光市蔬菜產業集團投資2.49億元啟動了稻田鎮田馬公益性市場建設項目,可實現年出村銷售果蔬10萬噸、凍品2000噸的能力,項目建成後年交易規模可達到22億公斤,年交易額46.59億元;指導壽光市修訂完善了《壽光市鄉村振興戰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