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千古完人」稱號的來歷

2021-01-20 問過藍天

眾所周知,作為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在很多人的心中,確實是一種聖人般的存在,儘管聖人這一說法,有些爭議,但是,幾百年來,甚至有人提出王陽明是一位如同孔子一樣的「千古完人」。

王陽明像

那麼,為什麼有人把王陽明稱為「千古完人」呢?

我們看自古以來,人們所認定「完人」的標準,即立功、立言、立德,也就是說,一個人若是能夠做到這「三立」,人們就很有可能將他視為「完人」。

從這個角度來說,王陽明確實是一個「完人」,即「千古完人」。

王陽明雕像

就立功而言,王陽明確實當之無愧,縱觀他的一生,至少有以下幾個內容是同時代的人無法比擬的,如帶兵掃蕩南、贛、汀、漳等地土匪,後來又通過心理戰平定寧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發動叛亂,最後又奉命前往廣西解決岑氏土司問題,又意外的巧襲斷藤峽,破八寨平定叛亂。縱觀其一生,可謂戰無不勝,功勳累累,猶如聖人。

就立言來說,他所創立的心學,把宋明理學的向外求理,調換了個方向,轉為向心內求理,完成了「致良知」這一千古聖訓,直指本心,為後人所敬仰。

而立德,王陽明理踐行了「知行合一」,達到了儒家聖人的理想境界。

換句話說,王陽明,在內具有聖人的才德,對外則施行王道,有世功可言,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把他稱作「千古完人」。

但無論如何,這些都只是外人對於他的評價,相對於外人的評價,我個人更願意相信他對於自己評判。

那麼,王陽明是如何評論自己的一生呢?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王陽明問他:家裡可還有人。 和尚答:老母尚在。 王陽明:想她嗎? 和尚大汗淋漓,過了許久,愧疚回答道:怎麼能不想。 王陽明:為何不回去? 第二天和尚離開寺廟,回家侍奉老母了。
  • 王陽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 | 可讀
    天上月圓,地上人圓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王陽明問他:家裡可還有人。和尚答:老母尚在。王陽明:想她嗎?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1521年中秋,50歲的王陽明千裡迢迢趕回餘姚老家,陪伴七十六歲高齡的父親。
  • 王陽明:人到中年,要儘早遠離這三種人
    王陽明被世人譽為「千古完人」,是心學集大成者,他的「心學」一直被後人奉為修心養性的真理。王陽明告誡眾人:人到中年,這三種人需要遠離,不然只會拖累你,讓你的一生一事無成。王陽明說:「謙為眾善之基,傲為罪惡之魁。」那些總是高高在上地批評鄙視別人的人,自己也不見得有多優秀,卻說出、做出種種傷人心的話和事。我們也儘量遠離這種傲慢無禮的人,避免被他們的閒言閒語影響自己的信心,妨礙了自己前進的步伐。
  • 王陽明有多厲害,為何至今還被稱千古第一人?這5點讓人無力反駁
    王陽明至今被稱為「千古第一人」是名不虛傳的,因為他不僅精通儒家,就連道家和佛家也有很深的造詣,一生為官。他的學術思想對明代有很深的影響,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各地區。王陽明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讓人無力反駁。
  • 王陽明:人到中年還一事無成,可能是碰到了這三個「雷區」
    人到中年,生活的包袱重重地壓在了我們的肩上,在這個上有雙親下有兒女的關鍵時刻,我們的事業仍然還是沒有起色,一直停在原地。可「千古第一完人」的王陽明中年在龍場悟道之後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人有所為,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 當我們紀念王陽明,是在紀念什麼?
    餘姚,作為陽明故裡,開展王陽明紀念活動肯定更是深具獨特意義。20世紀90年代,餘姚開始舉辦王陽明的紀念活動;2007年,餘姚完成王陽明故居修繕工程,隨後成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知道
    因此這個世界上所謂的金錢、名譽只是神馬浮雲罷了,只有修心是最難的事情,明代的一哥王陽明早就悟透了這個道理,於是他將修心當作了一生的追求和摯愛,把青春歲月都奉獻給了心學。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問」,很多人50歲以後才頓悟。
  • 王陽明心學的核心
    王陽明心學主要包括三方面的理論:一是心即理;二是知行合一;三是致良知。王陽明認為,心是天地萬物的主宰,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慾」,天理即是靈明不昧的本心,而人慾則是私心雜念。王陽明「心即理」的思想和佛教禪宗「心外無佛,即心是佛」的理論具有異曲同工之妙。菩提達摩大師在《菩提達摩大師血脈論》中道:「前佛後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處?心外即無佛,何起佛見?遞相誑惑,不能了本心,被它無情物攝,無自由。若也不信,自誑無益。佛無過患,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
  • 王陽明心學:心即道,欲成大器修煉這三點,註定人上人
    王陽明中國有兩個半達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孔子算一個,曾國藩算半個,另外一個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陽明,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王陽明創立心學,桃李滿天下。古往今來很多人因為王陽明的心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是王陽明心學的忠實信徒,稻盛和夫多次聲稱,他人生中最大的偶像就是中國的王陽明,是心學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改變命運都是先從改變自己的心開始的,本文分享王陽明心學裡3句非常經典的話,相信對不甘平凡的你會有幫助啟發。夫志,氣之帥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
  • 王陽明高祖精通卜術,臨終卜卦28字預言,百年後在王陽明身上應驗
    千古完人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後不僅創建了陽明心學,提倡知行合一,開辦學院授徒講學,他還運用奇謀妙計,剿匪平叛,為大明朝立下了不朽之功,被後世稱為三不朽之人物。王陽明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從他出生一直到去世,充滿了各種神奇色彩。
  • 「一生伏首拜陽明」王陽明究竟厲害在哪?《夢想帝王》手遊給你答案
    如果非要從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找出來一個最接近"完人"的,那叔我首推王守仁。王守仁,幼名王雲,字伯安,號陽明先生,這後人大都稱他為王陽明以表尊敬。用俗氣一點的話說,王陽明稱得上是明朝的全民偶像。如今,王陽明的哲學思想在包括韓國,日本在內的大中華文化圈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至今仍然有著不小的積極意義。
  • 王陽明:心軟之人一生窮,人到四五十,要對3件事情「心狠」
    人一生不過百年光陰,人到了四五十歲,是人生的另一道分水嶺,是我們褪去一腔熱血,把人生智慧和成熟穩重裝進胸膛的分水嶺,也是我們青春逝去,人生後半場的分水嶺。關於人到四五十歲的學問,中國古代有一位「心理學大師」,他最有發言權,此人便是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王陽明繼承發揚了心學,創立了響徹千古的「陽明心學」,成為歷代文人墨客學習的典範。
  • 王陽明與杭州的淵緣在萬松書院芷蘭軒舉行
    來自杭州、寧波、紹興、海寧、臨安的30多位陽明心學愛好者歡聚一堂,聆聽了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陽明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錢明先生的講座《王陽明與杭州的淵緣》。講座舉行前舉行了敬拜禮,向岡田武彥贈送給錢明先生的王陽明先生木雕像三鞠躬,陽明學院正式聘請錢明先生為學院導師,講座結束後遊覽了萬松書院,找到了王陽明先生像和王陽明撰寫的《重修萬松書院記》。
  • 王陽明臨終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許多人都覺得,這是王陽明說自己修心功夫已經到了高級境界,沒什麼可說的了。然而仔細分析,實際上王陽明這裡表達的是一種希望的狀態,而不是說自己的修行境界。 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山河大地擁清輝,賞心何必中秋節。 其中「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這句正是「此心光明」的出處,這裡的光明指的是良知的光輝,就是「無善無惡」的心之本體。
  • 王陽明:真正有本事的人,落魄時這樣做,沒錢沒勢,照樣出人頭地
    在菜根譚裡曾經說過一句話非常引人深思: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意思就是,一個人連菜根都能咬得,那這人一定能做成任何事情。其實,王陽明沒取得成功時,很像現實生活中每個還沒成功的人。但最大的區別就是現在很多人認為自己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好的家庭和一個好的出身,但卻從來不從自身找原因。大多數男人之所以貧窮和失敗,問題都是源於自身,是自身不夠努力或者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不對。
  • 大明完人王陽明:我想跟這個世界談一談|王守仁|傳習錄|心學|儒學|...
    偏偏,少年王陽明的表現卻未如時人所望。這種觀念,對於儒學中人來說,由來已久。比如,宋儒普遍持有「致君行道」的觀念。相應的是,有宋一代,「不成文法」為皇帝、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普遍「以天下為己任」。就像範仲淹在千古名篇《嶽陽樓記》中所寫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龍場悟道」的王陽明,到底頓悟了什麼?
    因為讀《明朝那些事兒》,進而了解了王陽明,被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所吸引。我開始大量閱讀有關王陽明的書籍:《王陽明全集》、《傳習錄》、《王陽明大傳》、《知行合一:王陽明詳傳》等等。說實話,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自己就開始閱讀南懷瑾老師國學方面的書籍,一直對國學情有獨鍾。
  • 王陽明出生伴有異象?
    [摘要]據說,王陽明出生當夜,他的祖母夢裡聽聞鼓樂之聲,有緋衣神人自雲中將一嬰兒交託給她。夢中驚覺時,陽明就誕生了。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其家世背景中的神秘主義傾向的充分體現。 他本名王雲,是琅琊王氏後裔,也就是王羲之、王獻之一族的遺脈,家世傳承有道教背景,道教的神秘主義傳統在王陽明身上有著突出的體現。《陽明年譜》裡記載了他出生時的種種異象。據說,王陽明出生當夜,他的祖母夢裡聽聞鼓樂之聲,有緋衣神人自雲中將一嬰兒交託給她。夢中驚覺時,陽明就誕生了。這個故事本身就是其家世背景中的神秘主義傾向的充分體現。
  • 王陽明: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這3種人很難成功,看看你是嗎?
    早中國的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被後世譽為是「千古聖人」,是與孔子孔聖人齊名,同樣被尊稱為聖人的唯一一個,就連「晚清名臣」曾國藩也只是被稱為「半個聖人」而已,由此可見,這個人有多優秀,他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
  • 王陽明的生平故事
    王陽明的生平故事  若人有眼大如天,當見山高月更闊。  據考證,作者王守仁,時年十二歲,這首詩叫《蔽月山房》,是王守仁第一首流傳千古的詩作。  他以諸葛亮自喻,決心要作一番事業。此後刻苦學習,學業大進。騎、射、兵法,日趨精通。明弘治十二年(1499)考取進士,授兵部主事。當時,朝廷上下都知道他是博學之士,但提督軍務的太監張忠認為王守仁以文士授兵部主事,便蔑視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