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至今被稱為「千古第一人」是名不虛傳的,因為他不僅精通儒家,就連道家和佛家也有很深的造詣,一生為官。他的學術思想對明代有很深的影響,甚至還傳到了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各地區。王陽明為何至今仍受人敬仰?這5點讓人無力反駁。
第一,家族很牛
王陽明可是一個妥妥的名門之後,眾所周知的王羲之相傳是他的老祖宗,而且其父是當朝的狀元,從老一輩到他父親這一輩都是很厲害的。
王陽明很幸運地遺傳了家族的優良基因,傳說他母親懷胎時超過十個月,他的祖母在其出生時,還做了一個天神送子的夢。
王陽明長到5歲的時候還不會說話,有一天一位高僧路過王家,摸著他的頭說了句「好個孩兒」,後來祖父就為其改名「守仁」,從那以後王陽明就開口說話了。
第二,年少有志
王陽明自小就和他人不同,當別人都認為讀書是頭等大事,可他卻另類的認為讀書不是什麼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事是做一個聖人,這個理念我們不知道究竟是誰灌輸給王陽明的,但是這個理念卻成為了他一生追求的目標。
於是他的科考路也的確不順,考個進士都考了三次。王陽明卻覺得不得志沒啥丟人的,反而覺得因為不得志而羞惱是件丟人的事。
第三,鑽研精神
王陽明曾偶然接觸了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於是就很認真努力的鑽研朱熹的理論,為此他還格了七天的竹子,卻沒有收穫,還大病了一場,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通過這件事,王守仁就把朱熹的理論放下了,開始了自己的心學研究。
第四,軍事造詣
在他為官期間,功績也是不少的。正德十二年平定了江西盜賊流寇,其用自己的軍事計謀很快消滅了盜賊。兩年之後,又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這次平定叛亂只花了35天,效率可是十分之高了。
第五,三大證道
王陽明的三大證道分別是龍場悟道、知行合一和天泉證道。公元1506年,王守仁因為得罪劉瑾而被貶與貴州龍場,他在龍場那裡領悟到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這就是著名的「龍場悟道」。
他認為知行合一,意思是知和行沒有先後之分,是一起存在的。天泉證道是致良知的修養論,他曾與學生辯論得出:「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要跟著自己的良知做事,準沒錯。
王陽明的一生為明朝做了很大貢獻,也為子孫後輩留下了很多學說思想,這樣一位偉大的牛人,真的很值得後人敬仰學習。
從明代到清代乃至民國,無數政治家,思想家,都把王陽明奉為心靈偶像,比如說胡宗憲,曾國藩,左宗棠,等等。包括民國的時候,一些偉人都是王陽明的粉絲,終其一生,都把王陽明全集放在自己的身邊。
王陽明的心學,不僅在中國有深遠的影響。而且漂洋過海,在明末的時候傳至鄰國,鄰國有軍神之稱的東江平八郎,刻了一塊刻有「一生伏首拜陽明」七個字的印章,隨身攜帶。
如果想要真正了解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可以看一下《王陽明傳》和《傳習錄》這兩本書,其實《傳習錄》並不是王陽明自己所寫出來的,是他的學生整理出來的。
這不僅僅是一套「從凡至聖」的勵志書,更是一部全面了解王陽明傳奇一生,輕鬆讀懂陽明心學精髓的作品。
很多偉人都把王陽明的《傳習錄》作為終身的精神食糧,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深刻影響了後代的儒學經典,從心理學,佛學,西方哲學,量子力學,各個角度出發,可以真正的認識到王陽明的心學智慧,掌握根本精神存在。
當你感到不順,處於人生低谷的時候,翻開這兩本書讀一讀,相信你也能像王陽明一樣低谷之後頓悟,開始逆襲。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現在《王陽明傳》+《傳習錄》兩本一共8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